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短程行为治疗对主观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叶静怡 张万英 +3 位作者 江灿 张涛 张婷 高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索失眠短程行为治疗(BBT-I)对主观性失眠治疗效果及治疗影响因素。方法门诊收集60例符合ICSD-3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收集睡眠数据并进行分组,分为:主观性失眠组(SI组)... 目的探索失眠短程行为治疗(BBT-I)对主观性失眠治疗效果及治疗影响因素。方法门诊收集60例符合ICSD-3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收集睡眠数据并进行分组,分为:主观性失眠组(SI组)及非主观性失眠组(NSI组),采集入组患者PSQI、睡前唤醒量表(PSAS)、睡眠信念态度量表(DBAS)、睡眠卫生习惯量表(SHPS)评估患者睡眠的认知、信念及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均予以4 w失眠短程行为治疗,对患者在入组前1 w、治疗后1 w通过PSQI及睡眠日记进行评估。结果在多导睡眠监测客观睡眠数据中,对比发现SI组较NSI组存在觉醒指数增高(5.10±2.85,3.27±1.52;P<0.05),两组DBAS量表对比发现,SI组较NSI组在DBAS第3因子对睡眠的期望及第4因子药物信念分值更低,即存在更多不合理信念(4.29±1.92,5.27±1.73;P<0.01),(8.04±1.68,9.35±1.87;P<0.01);组内对比发现SI组中入睡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日间功能及PSQI评分在治疗前后对比均存在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对比发现SI组较NSI组,在干预前后SE差值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主观性失眠组中,干预前后日间功能差值与DBAS第1因子(对睡眠不现实期望)评分负相关(r=-0.270,P=0.037);干预前后日间功能差值与PSAS总分负相关(r=-0.268,P=0.039);睡眠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值与PSAS生理性激发呈负相关(r=-0.288,P=0.042)。结论主观性失眠患者较非主观性患者存在更为突出的夜间高觉醒及更多不合理信念态度。BBT-I对主观性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睡眠感受存在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主观性失眠 失眠短程行为治疗 睡眠结构
下载PDF
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
2
作者 李丽君 张宁 +1 位作者 陈琦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5-821,共7页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PRIOD)的事后分析。选取PRIOD中入组患者人数较多的15个中心,对入组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发病5年后的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编制调查问卷,收集失眠及相关睡眠问题,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以及睡眠时间。采用mRS评估患者的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8例患者,其中319例(45.70%)为主观性失眠患者,仅17.55%(56/319)服用助眠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预后存在显著关联:校正协变量后,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风险较高(OR 1.64,95%CI 1.11~2.42,P=0.013);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为首次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中,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的风险较高(OR 1.74,95%CI 1.13~2.68,P=0.013)。结论 主观性失眠是导致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功能残疾 主观性失眠 药物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雅贞 杨信举 +3 位作者 张远凤 刘娟 郎莹 蒋晓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5期512-518,共7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对其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病组,选取体检中心无高血压病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高血压...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对其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住院及门诊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病组,选取体检中心无高血压病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睡眠质量,并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其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主观睡眠质量明显差于对照组,高血压病组的主观睡眠质量越差,其收缩压水平越高,高血压病组主观睡眠质量与其收缩压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与其收缩压水平呈负相关,是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睡眠质量 高血压病 失眠
原文传递
矛盾性失眠脑电特征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毓 苑成梅 肖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矛盾性失眠(paradoxical insomnia,Para-I)又被称为假性失眠(pseudoinsomnia)或失眠状态错觉(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SSM)。这类患者通常主诉患有严重失眠,但缺乏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日间功能受损情况与患者所述的睡眠缺失程度不成... 矛盾性失眠(paradoxical insomnia,Para-I)又被称为假性失眠(pseudoinsomnia)或失眠状态错觉(sleep state misperception,SSM)。这类患者通常主诉患有严重失眠,但缺乏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日间功能受损情况与患者所述的睡眠缺失程度不成比例。高估睡眠潜伏时间(sleeplatency,SL)、低估总睡眠时间(totalsleeptime,TST)是Para-I的主要特征。这种睡眠质量的错误评价妨碍了对睡眠障碍的诊断、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的评估。Para-I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抑郁水平、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社会关系质量、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改变有关。基于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失眠相关研究发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sleep,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睡眠)的改变可能与失眠患者的主客观睡眠不一致程度有关。PSG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同步监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眼动电图(electrooculogram,EOG)、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鼾声等多项参数对睡眠结构及相关的生理行为变化进行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借助PSG对Para-I的睡眠EEG及治疗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就Para-I的脑电特征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Para-I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性失眠 主客观睡眠不一致 多导睡眠监测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下载PDF
慢性主观性耳鸣应用音乐联合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
5
作者 林宜玲 张松 +3 位作者 黄凤娇 唐佳慧 江玉芳 陈晓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5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音乐联合心理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音乐治疗, B组采用音乐+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耳鸣响度值及耳鸣残疾量表(THI)、视觉模拟评... 目的 探讨音乐联合心理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采用音乐治疗, B组采用音乐+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耳鸣响度值及耳鸣残疾量表(TH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耳鸣响度值及TH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耳鸣响度(36.69±10.47)dB HL、THI评分(37.14±11.55)分、VAS评分(3.67±1.49)分均低于A组的(41.75±13.73)dB HL、(43.80±13.94)分、(4.29±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SAS、SDS、S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SAS评分(32.55±7.44)分、SDRS评分(9.24±2.77)分均低于A组的(36.16±8.38)、(10.5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SDS评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总有效率80.4%高于A组的6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音乐联合心理治疗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耳鸣及焦虑、抑郁、失眠状态,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主观性耳鸣 音乐治疗 心理治疗 焦虑状态 失眠
下载PDF
凉山艾滋病致孤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学校联系感同伴关系和失眠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赖诗敏 宋莎莎 +5 位作者 李诗颖 杨淑娟 汤万杰 张建新 周峻民 刘巧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致孤儿童主观幸福感现况,探讨其主观幸福感与学校联系感、同伴关系和失眠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孤儿571名,非孤儿979名,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主观幸福感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学校联系感量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 目的了解凉山州艾滋病致孤儿童主观幸福感现况,探讨其主观幸福感与学校联系感、同伴关系和失眠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孤儿571名,非孤儿979名,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主观幸福感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学校联系感量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孤儿主观幸福感得分为(10.04±2.40),非孤儿(10.7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保护因素,失眠程度是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危险因素,两者通过学校联系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部分中介效应分别为0.180(P<0.001,95%CI:0.132~0.237)和-0.069(P<0.001,95%CI:-0.103~-0.044),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1.7%和27.4%。群组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孤儿是失眠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因素。结论凉山艾滋病致孤儿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较低,干预策略应考虑帮助儿童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增强学校联系感,并且缓解其失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致孤儿童 主观幸福感 同伴关系 学校联系感 失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