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再审视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东 董少平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历史与现实文化基因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的犯罪亚文化理论。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异化的结果,具有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应从完善黑恶势力认定体系、挖掘正向传统文化基因、净化网络传媒环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四个方面予以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 犯罪亚文化 主流文化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惠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4-79,共6页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非法控制四个方面的特征,其成因也极其复杂。准确地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法律条文简单的规范性解释,而应该立足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角度、文化冲突角度...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特征、经济特征、行为特征、非法控制四个方面的特征,其成因也极其复杂。准确地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法律条文简单的规范性解释,而应该立足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角度、文化冲突角度、犯罪人角度、受害人角度四个方面全面阐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亚文化 社会控制理论 紧张理论
下载PDF
试论罪犯的“自欺”心理对犯罪改造的影响及对策
3
作者 李玥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8-63,共6页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 ,在遭遇外界刺激时 ,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心理上的阻抗力 ,即形成自我防御机制。文章认为 ,罪犯“自欺”心理的产生虽然也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但对刑法的震摄功能起到了消解的反作用 。
关键词 犯罪改造 自欺心理 心理防御机制 认知疗法
原文传递
我国街角青年群体的亚文化与社会结构的成因
4
作者 赵墨银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24-128,共5页
街角社会是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包含亚文化的社会,由一群以街角为生活圈的游走于社会主旋律边缘的"边缘人"构成,尤以青少年为主。在这个"微城市圈"里,他们由于家庭背景、文化因素、叛逆心理等原因,选择依托于街角和同... 街角社会是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包含亚文化的社会,由一群以街角为生活圈的游走于社会主旋律边缘的"边缘人"构成,尤以青少年为主。在这个"微城市圈"里,他们由于家庭背景、文化因素、叛逆心理等原因,选择依托于街角和同辈群体共同生活,有一套区别于主流社会的相应地位划分和管理方法,以及特殊的文化。本文将从这个亚文化群体的形成原因、形成阶段、特点、生存现状、文化和社会结构、未来发展等方面对他们的生活选择做出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角青年 亚文化 社会结构 亚犯罪 边缘人
下载PDF
亚文化视阈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审视与防控
5
作者 段喆斐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9-57,共9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表明了未成年人暴力行为防控工作亟待加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容易受到亚文化的影响,其中校园亚文化、社区亚文化、“暴力式”教育亚文化等,都容易引...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问题凸显,《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表明了未成年人暴力行为防控工作亟待加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容易受到亚文化的影响,其中校园亚文化、社区亚文化、“暴力式”教育亚文化等,都容易引发部分学生尝试使用暴力手段解决人际矛盾问题。对此,应以介入和防控亚文化蔓延为思路,进一步明确防控主体权责、细化防控措施,逐步形成针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行为的综合性防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暴力犯罪 不良亚文化 犯罪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