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角膜生物力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晓瑜 陈世豪 +1 位作者 王勤美 黄锦海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8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正常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的角膜滞后性(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探讨CH及CRF与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关系及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圆锥角膜25眼作为圆锥角膜组,临床前期圆锥角膜10眼为亚临床圆锥角... 目的比较正常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的角膜滞后性(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探讨CH及CRF与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关系及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圆锥角膜25眼作为圆锥角膜组,临床前期圆锥角膜10眼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欲行近视激光手术者39眼为对照组。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定各组眼的CH及CRF,并进行比较分析。组间CH及CRF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CH与CRF在正常对照组为10.14±1.34mmHg和9.68±1.66mmHg、亚临床圆锥角膜组为8.94±0.88mmHg和8.63±1.28mmHg及圆锥角膜组7.56±1.16mmHg和6.68±1.30mmHg(1mmHg=0.133kPa)逐渐下降;CH与CRF在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圆锥角膜组及亚临床圆锥角膜组(P<0.01);相关分析中,CH与CRF在正常角膜组与最小角膜厚度相关(r=0.344,P=0.032),在圆锥角膜与亚临床圆锥角膜中与各项角膜参数均不相关(P>0.05)。圆锥角膜的CH和CR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0.26和0.942±0.3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临床圆锥角膜及圆锥角膜的CH和CRF较正常组明显下降,CH和CRF对于圆锥角膜有诊断意义,对于亚临床圆锥角膜有提示作用;对屈光手术患者术前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圆锥角膜,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圆锥角膜 亚临床圆锥角膜 亚临床 生物力学
下载PDF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散光患者中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安阳 郑春晖 +1 位作者 何伟 卢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17-519,共3页
目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2.0D散光眼患者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散光≥2.0D患者107例201眼。所有的患者进行验光、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镜、传统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观察... 目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2.0D散光眼患者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散光≥2.0D患者107例201眼。所有的患者进行验光、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镜、传统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观察包括K1:3mm直径范围水平中央曲率,K2:3mm直径范围垂直中央曲率、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Kmax)、角膜散光(CYL)、角膜最薄处的厚度(Min Pachy)、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圆锥角膜指数(KI)、角膜前表面高度(AE)、角膜后表面高度(PE)等指标变化。并作ROC曲线,对比各组的cutoff值及其敏感指标。Pentacam获得的几个参数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出最佳诊断界点。结果:本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25.7±6.6岁。前表面Kmax、IVA、KI、AE、PE临床和亚临床组明显高于散光组,角膜最薄处厚度临床和亚临床组明显低于散光组(P<0.05)。Pentacam诊断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曲线下面积AUC≥0.9),分别为AE、PE、IVA、ISV、KI、Kmax。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曲线下面积AUC≥0.9)为PE。结论:研究表明,2D以上散光的人群即使视力正常,也应该进行角膜地形图筛查。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以提供精准的角膜前后表面解剖信息,尤其是角膜后表面高度测定,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筛查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亚临床圆锥角膜 PENTACAM 散光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毅 侯晓燕 黎作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在早期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02/12于我院就诊的早期圆锥角膜患者49例49眼纳入研究,参照Rabinowitz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7例27眼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2例22眼,另选取20...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在早期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02/12于我院就诊的早期圆锥角膜患者49例49眼纳入研究,参照Rabinowitz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7例27眼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22例22眼,另选取20例20眼有近视、散光史的正常眼作为对照组。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分别测定3组受检者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圆锥角膜指数(KI)、垂直不对称指数(IVA)、中央圆锥角膜指数(CKI)、高度离心指数(IHD)、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不规则指数(ABR)、最小曲率半径(Rmin)、角膜散光(CYL)、角膜前表面高度(AE)、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Kmax)、角膜后表面高度(PE)变化,比较三组受检者各指标检测值,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圆锥角膜的临床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ISV、KI、IVA、CKI、IHD、IHA、ABR、Rmin、CYL、AE、Kmax、PE检测值比较有差异(P<0.05);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受检者ISV、KI、IVA、CKI、IHD、IHA、ABR、Rmin、CYL、AE、Kmax、PE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受检者ISV、KI、IVA、CKI、IHD、IHA、ABR、Rmin、CYL、AE、Kmax、PE检测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A、KI、AE、PE、Rmin、IHD、Kmax、ISV、ABR诊断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IVA、Rmin、AE、PE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精确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学参数,其在圆锥角膜早期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临床期圆锥角膜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
下载PDF
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差值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叶凡 薛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探讨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差值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03/2023-11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83例366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40例80眼,临床期圆锥角膜组36例72眼,单纯屈光不正患者107例214眼作为对... 目的:探讨双眼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差值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22-03/2023-11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83例366眼,其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40例80眼,临床期圆锥角膜组36例72眼,单纯屈光不正患者107例214眼作为对照组,均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测双眼角膜后表面下方与上方3 mm屈光力差值(I-S),角膜后表面最薄点高度(P.E.),最佳拟合球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MPE from BFS)、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MPE from BFTE)、角膜后表面非球面不对称指数(AAI)、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平均厚度进展(PPIavg)、角膜厚度最大变化率(ARTmax)、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总偏差值(BAD-D),并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双眼差值。对照组根据角膜直径进一步分为:角膜直径<11.2 mm组21例42眼;11.2 mm≤角膜直径≤11.8 mm组54例108眼;角膜直径>11.8 mm组32例64眼。结果: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双眼I-S、P.E.、MPE from BFS、MPE from BFTE、AAI、CCT、TCT、PPIavg、ARTmax、BAD-D差值均有差异(P<0.05);双眼I-S、P.E.、MPE from BFS、MPE from BFTE、AAI、CCT、TCT、PPIavg、BAD-D差值对圆锥角膜诊断价值较高(AUC≥0.900),其中P.E.、BAD-D诊断能力最佳,AUC分别高达0.999和0.995。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的双眼P.E.、ARTmax差值有差异(P<0.05);双眼I-S、P.E.、BAD-D差值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价值较高(AUC≥0.900)。对照组患者不同角膜直径组比较双眼角膜I-S、CCT、TCT、MPE from BFS、MPE from BFTE、AAI、PPIavg、ARTmax均无差异(均P>0.05),且均与角膜直径无相关性(P>0.05);不同角膜直径组双眼P.E.、BAD-D差值比较有差异(P=0.007、0.003),而双眼P.E.差值与角膜直径无相关性(P=0.270),双眼BAD-D差值与角膜直径负相关(r=-0.230,P=0.017)。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以准确测量多种角膜生物学参数,双眼I-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角膜后表面高度
下载PDF
规避潜在圆锥角膜对角膜屈光手术影响的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浩 杜之渝 +2 位作者 陈会振 张玙 晏丕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0,共5页
圆锥角膜是一类以角膜形态呈圆锥形前突并且角膜变薄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的圆锥角膜诊断比较容易,但要辨别早期潜在圆锥角膜较为困难,未被发现的角膜膨隆在角膜屈光手术后可发生进行性角膜扩张,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为... 圆锥角膜是一类以角膜形态呈圆锥形前突并且角膜变薄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的圆锥角膜诊断比较容易,但要辨别早期潜在圆锥角膜较为困难,未被发现的角膜膨隆在角膜屈光手术后可发生进行性角膜扩张,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为规避早期潜在圆锥角膜对角膜屈光术后的影响,可从不同方面运用多项检测系统辅助诊断,于术前筛查潜在圆锥角膜,更有利于开展角膜屈光手术并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屈光手术 亚临床圆锥角膜
下载PDF
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萱 霍炎 +1 位作者 李梦迪 王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病患者558例(558眼)。其中,双侧圆锥角膜患者200例(200眼),记为圆锥... 目的探讨基于中国本土人口数据构建的新角膜生物力学指数(cCBI)对中国人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能力。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眼病患者558例(558眼)。其中,双侧圆锥角膜患者200例(200眼),记为圆锥角膜组;单侧圆锥角膜患者112例(112眼),记为亚临床圆锥角膜组;预行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246例(246眼),记为对照组。采用德国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应用Scheimpflug相机获取患者眼前节图像,合成受试者眼前节三维立体图像。使用德国Oculus公司生产的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检查,应用超高速Scheimpflug断层扫描技术以每秒4330帧的速度对患眼进行扫描,在喷气脉冲作用下采集140幅图像。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原有的CBI、cCBI、Belin/Ambrósio增强扩张显示(BAD)、断层扫描联合生物力学指数(TBI)诊断圆锥角膜、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能力,并通过诊断能力最佳时所对应的截断值计算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敏感值。使用DeLong检验进一步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cCBI和原有的CBI诊断圆锥角膜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的准确性。结果BAD、原有的CBI、cCBI、TBI对圆锥角膜均显示出优异的诊断能力(均为AUC≥0.900),其中TBI和BAD的诊断能力最佳,AUC均高达1.000,cCBI(AUC=0.999)对圆锥角膜诊断能力优于原有的CBI(AUC=0.995)。BAD、原有的CBI、cCBI、TBI对亚临床圆锥角膜均显示出较好的诊断能力(均为AUC≥0.800),其中cCBI诊断能力最佳,AUC可达0.891,优于原有的CBI(AUC=0.856)、TBI(AUC=0.856)和BAD(AUC=0.847)。诊断圆锥角膜的cCBI和原有的CBI的截断值分别为0.105、0.635。cCBI对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的准确性仍高于原有的CBI,且DeLong检验显示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5,P=0.047)。其中诊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cCBI和原有的CBI的截断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生物力学 亚临床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 诊断
下载PDF
基于不同角膜直径眼表形态学参数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苗 徐英男 薛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角膜直径下眼表形态学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2-03至我院就诊的患者201例201眼,分为对照组(单纯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135例135眼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组66例66眼,均采用Penta... 目的:探讨不同角膜直径下眼表形态学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2-03至我院就诊的患者201例201眼,分为对照组(单纯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135例135眼和亚临床圆锥角膜组66例66眼,均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测角膜后表面3mm水平中央曲率(Kf)、垂直中央曲率(Ks)、平均曲率(Km)、I-S值、最薄点后表面高度、最佳拟合球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角膜后表面非球面不对称指数(AAI)、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中央与最薄点厚度之差(DCT)、平均角膜厚度进展(PPIavg)、Ambrósio厚度最大变化率(ARTmax)、Belin D值。比较两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出最佳诊断界点。对照组根据角膜直径进一步分组:角膜直径≤11.0mm组;11.1mm≤角膜直径≤11.5mm组;11.6mm≤角膜直径≤12.0mm组;角膜直径≥12.1mm组。比较不同角膜直径组间各参数差异。角膜直径与各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亚临床圆锥角膜组与对照组I-S值、最薄点后表面高度、最佳拟合球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AAI、TCT、DCT、PPIavg、ARTmax、Belin D值均有差异(P<0.001)。Belin D值、I-S值、PPIavg、AAI、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AUC≥0.9)对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价值较高。对照组中的四组I-S值、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AAI、TCT、CCT、DCT均无差异(P>0.05),且均与角膜直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获取的Belin D值、I-S值、PPIavg、AAI、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等参数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其中I-S值、AAI、最佳拟合复曲面椭圆体的最大后表面高度等受角膜直径影响较小,对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直径 亚临床圆锥角膜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下载PDF
使用Pentacam检测亚临床期和早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体积和前房容积 被引量:2
8
作者 Farshad Ostadian Fereydoun Farrahi +1 位作者 Atefeh Mahdian Rad Mohammad Sadegh Mirdehghan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5-748,共4页
目的:使用Pentacam检测健康、亚临床期和早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体积和前房容积。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共纳入63例屈光手术患者。根据Amsler-Krumeich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亚临床期和早期三组。收集了包括年龄和性别在内的人口统计信息,... 目的:使用Pentacam检测健康、亚临床期和早期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体积和前房容积。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共纳入63例屈光手术患者。根据Amsler-Krumeich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亚临床期和早期三组。收集了包括年龄和性别在内的人口统计信息,并获得了患者的完整病史。所有患者进行完整的视力检查。随后,使用Pentacam测量三组患者的角膜体积和前房容积。结果:对照组角膜体积明显高于亚临床期组和早期组(P<0.05),但两组间前房容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量角膜体积有助于鉴别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早期圆锥角膜与正常眼。亚临床圆锥角膜患者、早期圆锥角膜患者和正常人的前房容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 角膜体积 前房容积 圆锥角膜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 早期圆锥角膜
下载PDF
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
9
作者 蒋晗笑 许叶圣 +1 位作者 郑利斌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确定已发表文章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方法对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的所有使用关键词“亚临床圆锥角膜(subclinical keratoconus)... 目的确定已发表文章中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方法对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2年3月的所有使用关键词“亚临床圆锥角膜(subclinical keratoconus)”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2位研究者分别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文章纳入标准是分析的亚临床圆锥角膜样本量>20眼;包含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估文献质量。对所选文献的诊断标准和使用的检查仪器进行分析。结果初步搜索共收集263项研究,其中207项研究被排除在外。最常使用的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标准:对侧眼确诊圆锥角膜(66.07%,37/56);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缺乏任何圆锥角膜相关的发现/体征(35.71%,20/56);在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测量学、视网膜检影镜和直接检眼镜检查中显示正常的角膜(33.93%,19/56)。结论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来定义亚临床圆锥角膜。最常用的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标准组合为对侧眼确诊圆锥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为正常的角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圆锥角膜 诊断标准 系统性综述
原文传递
亚临床圆锥角膜的诊断和筛查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天泽 王宇晨 +2 位作者 陈迪 姜洋 李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呈锥形向前突起为特征的进展性角膜疾病。亚临床圆锥角膜缺乏临床表现及特征, 目前尚无明确可行的诊断标准。现笔者对近年来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及筛查的研究进展, 包括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光... 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并呈锥形向前突起为特征的进展性角膜疾病。亚临床圆锥角膜缺乏临床表现及特征, 目前尚无明确可行的诊断标准。现笔者对近年来亚临床圆锥角膜诊断及筛查的研究进展, 包括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的诊断参数、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的联合诊断参数的研究以及AI辅助的圆锥角膜诊断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亚临床圆锥角膜 角膜地形图 角膜生物力学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筛查亚临床期圆锥角膜 被引量:1
11
作者 虞林丽 赵刚平 +4 位作者 朱敏 王艳华 李追 赵岭江 张亚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5,240,共3页
目的研究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5例(26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得到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Diff值、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及角膜模拟镜差值(SimK值),了解亚临... 目的研究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应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15例(26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得到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Diff值、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及角膜模拟镜差值(SimK值),了解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性指标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是0.025mm,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50 mm;角膜最薄点厚度(450.65±35.67)μm;SimK值为(4.55±1.09)D;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7.1±3.5)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与角膜后表面Diff值、角膜中央屈光力呈正相关关系;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角膜中央屈光力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可为早期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角膜地形图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
下载PDF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
12
作者 邬永娟 黎作为 何祖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眼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类型分为高度近视散光组(19例35眼)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3例25眼)。同...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32例眼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病类型分为高度近视散光组(19例35眼)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3例25眼)。同期选取25例(50眼)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检测,比较3组纳入对象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曲率对称性指数(IVA)、高度偏中心指数(IHD),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角膜最薄厚度小于高度近视散光组和参照组,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组和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各指标联合诊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A、IHD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高度近视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IVA、IHD鉴别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高度近视散光的AUC分别为0.685、0.816、0.822、0.736、0.773,均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联合对两者鉴别诊断的AUC为0.922,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4.4%,高于任意单一指标检测。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高度近视散光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综合各参数指标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高度近视散光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SOANet的圆锥角膜辅助诊断
13
作者 李铭悦 刘凤连 +2 位作者 李婧 汪日伟 谭左平 《光电子.激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0-656,共7页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ubclinical keratoconus,subkc)发病隐匿,现有医疗设备诊断存在局限性,所以提出一种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发现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力学性能的改变早于形态学,因此从角膜生物力学...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ubclinical keratoconus,subkc)发病隐匿,现有医疗设备诊断存在局限性,所以提出一种诊断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发现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力学性能的改变早于形态学,因此从角膜生物力学的角度筛查亚临床期的圆锥角膜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本文运用角膜生物力学特征,以点云数据作为网络输入数据,将SO-Net(self-organizing network)和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SA)机制结合构建SOANet,对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进行分类。首先,利用可视化生物力学分析仪(corneal visualization Scheimpflug technology,Corvis ST)拍摄角膜受力形变视频,对其进行处理得到点云数据集,接着对点云数据进行增强处理,使3种类型的角膜数据量分布均衡。然后按照3∶1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对角膜进行二分类和三分类。最终模型在二分类和三分类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8.3%和91.26%,即有效识别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圆锥角膜。实验结果表明,以三维点云数据构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辅助诊断模型是可行的,SOANet能够有效识别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且分类性能优于传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kc)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ubkc) 点云数据 自注意力(SA)机制
原文传递
Presence of Fleischer ring and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in keratoconus relatives and normal controls 被引量:1
14
作者 gnes Kriszt Gergely Losonczy +1 位作者 Andrs Berta Lili Tak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5期922-927,共6页
AIMTo examine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ly known clinical signs of keratoconus (KC), i.e. Fleischer ring,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nd thinning, among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s of K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 individ... AIMTo examine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ly known clinical signs of keratoconus (KC), i.e. Fleischer ring,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nd thinning, among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s of KC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 individuals.METHODSData of both eyes of 117 relatives of KC patients having no manifest disease based on videokeratography indices (KC relatives), and 142 controls were used f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t-test statistics. Correlation of Fleischer ring,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nd central pachymetry data were tested with each other and with videokeratography indices (KSI, KISA, 3 and 6 mm Fourier asymmetry, and I-S).RESULTSA moderat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leischer ring and all examined topographical indices. Most important correlation was present with 6 mm Fourier asymmetry, and corneal pachymetry (r=0.272, P&#x0003c;0.001; r=-0.234, P=0.027, respectively). Similar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with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r=0.234, P&#x0003c;0.001 for 6 mm Fourier asymmetry and r=-0.235, P=0.0265 for pachymetry). KC family members who exhibited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nerves had thinner and more asymmetric corneas than those without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P&#x0003c;0.05 for pachymetry and topographic indices with t-test and Mann-Whitney rank sum test). Though rarely, Fleischer ring and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occurred among normal controls,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forme fruste cases in the normal population. Control subjects, who had corneal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nerves had corneas more similar to KC than other controls (t-test: increased KSI and KISA, P=0.048 and 0.012, respectively).CONCLUSIONIn KC family members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Fleischer ring and prominent corneal nerves are associated with features of KC and may suggest a possibility of forme fruste KC. Searching for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Fleischer ring or prominent nerves on the cornea may help in the decision whether or not to diagnose subclinical KC in a borderline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e fruste/subclinical keratoconus Fleischer ring corneal nerves corneal thinning videokeratographic indices iatrogenic keratectas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