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Gold standard and recent innovations 被引量:18
1
作者 Deb Sanjay Nag Seelora Sahu +1 位作者 Amlan Swain Shashi Kant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3期1535-1553,共19页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CP) is based on the doctrine proposed by Monroe and Kellie centuries ago.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various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odalities of monitoring I...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ICP) is based on the doctrine proposed by Monroe and Kellie centuries ago.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various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odalities of monitoring ICP continue to be developed. An ideal monitor to track ICP should be easy to use, accurate, reliable, reproducible, inexpensive and should not be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or ha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Although the transducers connected to the extra ventricular drainage continue to be Gold Standar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likelihood of infection and haemorrhage have led to the search for alternate noninvasive methods of monitoring ICP. While Camino transducers, Strain gauge micro transducer based ICP monitoring devices and the Spiegelberg ICP monitor are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in invasive ICP monitoring, 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measurement, venous opthalmodynamometry, tympanic membrane displacement, tissue resonance analysis, tonometry, acoustoelasticity, 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trans cranial doppler, electro encephalogram,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pupillometry, anterior fontanelle pressure monitoring, skull elasticity, jugular bulb monitoring, visual evoked response and radiological based assessment of ICP are the non-invasive methods which are assessed against the gold stand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 CRANIOCEREBRAL TRAUMA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18
2
作者 斯良楠 孙晓川 张晓冬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经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AN)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2例SAH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7)和对照组(n=25)。干预组:在动脉瘤介入栓塞后,经颈内动脉...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经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AN)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62例SAH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7)和对照组(n=25)。干预组:在动脉瘤介入栓塞后,经颈内动脉灌注2.0mg IAN;对照组:经颈内动脉灌注10ml生理盐水。在动脉内灌注治疗前后,均行脑血管DSA。测量并计算脑循环时间(CCT)、末端周围循环的CCT(peri-CCT)、目标血管直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对照组:给药前后CCT值及peri-C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1段血管直径略有减少,但与给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段血管直径减少,与给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45);M4段血管直径减少,与给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08)。干预组:给药后CCT值及peri-CCT值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4段血管直径分别增加了(7.18±2.47)%、(6.78±4.35)%、(16.84±10.00)%(P均<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G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760)。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予以IAN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舒张脑血管并改善脑微循环,但对最终临床预后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循环时间 动脉内灌注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齐丽霞 李自如 +1 位作者 姚远 朱润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54例。以发病后14 d或出现DCI为...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54例。以发病后14 d或出现DCI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为DCI组16例和非DCI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后24 h内QEEG、TCD检查结果。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以评估α/δ比值(ADR)、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其联合对aSAH患者发生DC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改良Fisher分级、相对δ功率(RDP)、相对α功率(RAP)、ADR、相对α变异及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Vm、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R〔OR=1.536,95%CI(1.046,2.257)〕及大脑中动脉Vm〔OR=2.543,95%CI(1.440,14.695)〕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R联合大脑中动脉Vm预测aSAH患者发生DCI的AUC为0.946〔95%CI(0.888,1.000)〕,分别高于ADR〔AUC=0.844,95%CI(0.714,0.913)〕、大脑中动脉Vm〔AUC=0.771,95%CI(0.624,0.919)〕(P<0.05)。结论ADR、大脑中动脉Vm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ADR联合大脑中动脉Vm对aSAH患者发生DCI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定量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预测
下载PDF
阻滞脑淋巴引流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孙保亮 王轩 +6 位作者 程子翠 贾丽丽 杨明峰 张颜波 谢方民 曹明志 袁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监测血气、血压和颅内压,3d后观察脑实质局部脑血流量(rCBF),检测大脑皮层细胞凋亡、caspase-3...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监测血气、血压和颅内压,3d后观察脑实质局部脑血流量(rCBF),检测大脑皮层细胞凋亡、caspase-3mRNA和caspase-3表达。结果SAH组颅内压急剧升高,SAH+Club组颅内压升高更显著;SAH后rCBF降低,CLB加重rCBF下降;SAH后大脑皮层有较多凋亡细胞,SAH+CLB组细胞凋亡更严重;SAH组大脑皮层caspase-3mRNA和caspase-3表达增加,SAH+CLB组caspase-3mRNA和caspase-3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脑淋巴引流途径阻滞可加重SAH继发性脑损伤,该途径在SAH时可能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脑损伤 脑淋巴引流 细胞凋亡 CASPASE-3
原文传递
非增强CT扫描定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洁 玉王宁 +5 位作者 刘鑫 刘岩 苗玲 王敏 王莹 张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5期97-103,共7页
背景目前,非增强CT扫描(NECT)定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NECT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9年邯郸... 背景目前,非增强CT扫描(NECT)定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NECT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及其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9年邯郸市第二医院诊治的243例aSAH患者。记录NECT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性,比较正确定位和错误定位的多发性aSAH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Hijdra评分、破裂动脉瘤大小及破裂动脉瘤位置。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aSAH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烟史、饮酒史、Fisher评分、破裂动脉瘤位置、脑积水发生情况、脑室内出血发生情况、动脉瘤类型及初始、随访视神经鞘管直径(ONSD)指数。NECT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Fisher评分、初始ONSD指数及二者联合对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NECT正确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符合率为79.7%(55/69),其中正确定位破裂大脑前循环动脉瘤的符合率为90.9%(30/33),其他部位为69.4%(25/36)。243例aSAH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196例,预后不良4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及破裂动脉瘤大小是NECT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准确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糖尿病、Fisher评分、初始ONSD指数和随访ONSD指数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sher评分、初始ONSD指数及二者联合预测aSAH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612〔95%CI(0.495,0.724)〕、0.623〔95%CI(0.512,0.736)〕、0.747〔95%CI(0.649,0.858)〕。结论NECT正确定位多发性aSAH患者破裂动脉瘤的符合率为79.7%,尤其是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增强CT扫描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黎兴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2例aSAH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及有无脑室积血的患者,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2例aSAH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及有无脑室积血的患者,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aSAH后脑积水的形成与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以及脑室是否积血有密切联系。加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护理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
7
作者 文学 陈志健 +3 位作者 林涛 陈伟明 黄万里 陈连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造影检查均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造影检查均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于全麻下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9例患者栓塞成功,其中26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无失语、偏瘫、意识和智力障碍等严重的后遗症发生,术后随访3年无再出血病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适应症广,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脑脊液铁蛋白及D-二聚体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振华 梁青 +1 位作者 曹云凤 相立菊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72-374,377,共4页
目的 :动态检测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 ,探讨在SAH诊断及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测定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单抗ELLSA双抗体夹心法。观察SAH组和对照组以及SAH不同病情及发病时间Ferritin和D di... 目的 :动态检测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 ,探讨在SAH诊断及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测定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单抗ELLSA双抗体夹心法。观察SAH组和对照组以及SAH不同病情及发病时间Ferritin和D dimer含量。结果 :53例SAH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在 1月内均显著增高 ,分别在 3d内及 8~ 15d时含量最高 ,且其水平与SAH病情程度一致。与同时期的CT、MRI结果比较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对SAH病后 1月内诊断阳性率为 10 0 % ;而急性期CT阳性率为 85 2 % ,半月后失去诊断价值 ;MRI在急性期无作用 ,亚急性期后阳性率 88 9%。在SAH出血量少或距SAH发病时间长 ,CT扫描阴性时 ,尤其是在病后 8~ 15d时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脑脊液Ferritin与D dimer含量测定在SAH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 ,对SAH病情观察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D-二聚体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
下载PDF
西宁地区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附200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燕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 :讨论西宁地区 (海拔 2 2 6 0m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高海拨地区 4 10例新生儿头颅CT扫描 ,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0 0例、新生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92例 ,脑实质内出血 6例、脑室内... 目的 :讨论西宁地区 (海拔 2 2 6 0m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高海拨地区 4 10例新生儿头颅CT扫描 ,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0 0例、新生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92例 ,脑实质内出血 6例、脑室内出血 8例、硬膜外及硬膜下出血各 1例、其他 2例。结论 :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清楚显示其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 ,对患儿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新生儿 蛛网膜下腔 出血
原文传递
绿原酸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障碍和脑损伤
10
作者 郝广志 王振 +1 位作者 石佐林 董玉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脑出血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和永久性残疾。绿原酸(CGA)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细胞凋亡的特性。本研究探讨CG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穿刺法诱导雄性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出... 目的:脑出血可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和永久性残疾。绿原酸(CGA)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细胞凋亡的特性。本研究探讨CG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穿刺法诱导雄性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2 h腹腔注射CGA(30 mg/kg)治疗。术后24 h利用改良加西亚法(Garcia)和平衡木试验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利用干湿比方法评估脑水肿情况。通过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大鼠皮质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评估氧化应激。结果:SAH导致大鼠严重的神经行为缺陷,并诱发脑水肿。大脑皮质中ROS水平升高,而SOD活性下降。然而,CGA治疗改善了SAH引起的神经行为缺陷,同时降低了ROS水平及增强SOD活性。结论:CGA通过抗氧化应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大鼠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武昌 谭龙君 +12 位作者 黄娟 沈志云 吴朝霞 江旺祥 郭宏伟 皇甫留杰 刘涛生 郑明 冯琼 尹红卫 曾荣 汪文莉 涂明义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8期824-825,共2页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予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注,1次/天,4周为1疗程,对照组12例,予胞磷胆碱注射液0.5静点,4周为...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予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注,1次/天,4周为1疗程,对照组12例,予胞磷胆碱注射液0.5静点,4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Q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MMSE、ADL、QOL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NGF) 胞磷胆碱注射液 蛛网膜下腔性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时脑血流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滕伟禹 吴哲 +1 位作者 曹云鹏 汤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0-261,299,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时脑血流 (CBF)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 4组 (n =6 ) :A组假手术 +盐水 ;B组假手术 + NOC12 ;C组 SAH+盐水 ;D组SAH+ NOC12。模型制成 48h后 ,...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大鼠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时脑血流 (CBF)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成 4组 (n =6 ) :A组假手术 +盐水 ;B组假手术 + NOC12 ;C组 SAH+盐水 ;D组SAH+ NOC12。模型制成 48h后 ,通过 L aser- Doppler血流仪观察 NOC12 (NO供体 )持续静脉注射 1h内 CBF的变化。结果 :A、C组 CBF无变化 ,B、D组 CBF明显增加 ,且 B组增加幅度高于 D组。结论 :NO能有效增加正常对照及 CVS时的 CBF,但 CVS时脑动脉对 NO的反应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 脑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