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3
1
作者
李佑祥
蔺志清
+2 位作者
吴中学
刘佰运
王剑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实验研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VS)。方法实验选取 12只家犬 ,随机分成两组。采取“两次出血法”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模型。SAH前先做基底动脉造影 ,然后行枕大池穿刺 ,抽出脑脊液 ...
目的 实验研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VS)。方法实验选取 12只家犬 ,随机分成两组。采取“两次出血法”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模型。SAH前先做基底动脉造影 ,然后行枕大池穿刺 ,抽出脑脊液 4ml后注入等量自体动脉血。第一次“SAH”后 48小时再次注入自体动脉血 4ml。第二次注血后 6小时治疗组 6只动物经枕大池穿刺注入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 (r TPA) 2 5mg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7天后再次行基底动脉造影。结果 动脉造影r TPA治疗组基底动脉口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解剖除 1例基底动脉外膜上可见数点凝血外 ,其余动物颅底均无血块。对照组两次动脉造影基底动脉缩小极为明显 (P <0 0 1) ,有严重的血管痉挛。颅底充满血块 ,基底动脉被血块所包绕。结论 r TPA能充分地溶解未成熟的(SAH后 48小时 )蛛网膜下腔凝血块 ,从而有效的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R-
tpa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题名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3
1
作者
李佑祥
蔺志清
吴中学
刘佰运
王剑伟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长春一汽职工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文摘
目的 实验研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VS)。方法实验选取 12只家犬 ,随机分成两组。采取“两次出血法”制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模型。SAH前先做基底动脉造影 ,然后行枕大池穿刺 ,抽出脑脊液 4ml后注入等量自体动脉血。第一次“SAH”后 48小时再次注入自体动脉血 4ml。第二次注血后 6小时治疗组 6只动物经枕大池穿刺注入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 (r TPA) 2 5mg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7天后再次行基底动脉造影。结果 动脉造影r TPA治疗组基底动脉口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解剖除 1例基底动脉外膜上可见数点凝血外 ,其余动物颅底均无血块。对照组两次动脉造影基底动脉缩小极为明显 (P <0 0 1) ,有严重的血管痉挛。颅底充满血块 ,基底动脉被血块所包绕。结论 r TPA能充分地溶解未成熟的(SAH后 48小时 )蛛网膜下腔凝血块 ,从而有效的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出现。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R-
tpa
实验研究
Keyword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cerebral
vasospasm
tpa
分类号
R743.3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李佑祥
蔺志清
吴中学
刘佰运
王剑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3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