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的词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6-54,共9页
王国维是 2 0世纪词学史初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本文结合其学术背景和哲学、美学思想 ,参考前人的相关论述 ,对其词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王国维 词学 《人间词话》 版本 文化背景 文艺观 诗学 境界 学术成果
下载PDF
词学核心概念“婉约”之“约”的汉字美学谱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婉约"是词学核心范畴,"婉约"之"约"所含"幽远隐绰玄"诸义,可自"糸-幺-玄-幽"谱系中寻绎。"幺、玄"初文同,为"蚕吐丝"之象。《说文》说"玄"字为"... "婉约"是词学核心范畴,"婉约"之"约"所含"幽远隐绰玄"诸义,可自"糸-幺-玄-幽"谱系中寻绎。"幺、玄"初文同,为"蚕吐丝"之象。《说文》说"玄"字为"象幽而入覆"。"幽"应为"蚕上山吐丝"之象,所指为"蚕室","入覆"即"宀覆"、"穴覆",为蚕室"交覆深屋"之半地下室形制。"约-糸-幺-玄-幽"谱系所含"幽远赤黑隐绰玄"诸义,即来自蚕室这一特殊场景。"约"所含诸义在词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据《词话丛编》及《续编》统计,由"约"为词素所组成的词作用语或词学术语,主要有"婉约"、"幽约"、"隐约"、"依约"、"绰约"等,这些词语或术语是对于词体美学风貌的表达或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 词学 汉字美学 幽玄 谱系分析
下载PDF
孙麟趾词学思想探微
3
作者 梁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99-102,共4页
清朝道光年间,曾盛极一时的浙西词派渐趋颓势,浙派后期词作现空滑之弊。在这个变革关键点上,一部分浙派词人开始寻求革除浙派弊端之法。清代词人孙麟趾在道光年间的词坛极富盛名,他的词学思想中不乏创新之语,其中兼有对浙派后期词出路... 清朝道光年间,曾盛极一时的浙西词派渐趋颓势,浙派后期词作现空滑之弊。在这个变革关键点上,一部分浙派词人开始寻求革除浙派弊端之法。清代词人孙麟趾在道光年间的词坛极富盛名,他的词学思想中不乏创新之语,其中兼有对浙派后期词出路的探索,但总体上并没有彻底改变浙派词所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麟趾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词学 《词迳》
下载PDF
叶恭绰与文廷式交游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姜波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6-49,共4页
叶恭绰是我国近代词坛上的著名人物。他自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后又广交词学名流,故而在词学上造诣颇高。从叶恭绰与文廷式两家的交游、叶恭绰对文廷式遗著的整理与评论、文廷式对叶恭绰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叶、文的密切往来,并尝试揭示他们... 叶恭绰是我国近代词坛上的著名人物。他自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后又广交词学名流,故而在词学上造诣颇高。从叶恭绰与文廷式两家的交游、叶恭绰对文廷式遗著的整理与评论、文廷式对叶恭绰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叶、文的密切往来,并尝试揭示他们在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方面的师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恭绰 文廷式 词学 交游
下载PDF
郑文焯与邓濂词学交游考
5
作者 贾光奔 杜庆英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38-45,共8页
郑文焯与邓濂曾有密切的词学交游活动并有唱和词传世,二人的词学交往目前尚未引起学界关注。近年来西泠印社拍卖会上出现的稿本《大鹤山人词稿》中收录了邓濂为郑文焯所作《冷红词》序,此序对还原二人交游活动具有重要价值。邓濂与郑文... 郑文焯与邓濂曾有密切的词学交游活动并有唱和词传世,二人的词学交往目前尚未引起学界关注。近年来西泠印社拍卖会上出现的稿本《大鹤山人词稿》中收录了邓濂为郑文焯所作《冷红词》序,此序对还原二人交游活动具有重要价值。邓濂与郑文焯词趣相契,邓濂见证了郑文焯从推崇白石到花间、清真的词学旨趣之嬗变。考察邓、郑二人的交游、唱和,对于勾勒郑氏词学之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文焯 邓濂 词学 交游 冷红词
下载PDF
《全明词》新补45首
6
作者 欧阳春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2-97,共6页
《全明词》及其《补编》为明代词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因文献浩繁,搜检不易,是故亦有相当数量的佚词需要努力辑补,现今刊布45首词作,并依《全明词》体例整理,这对完备明词文献必有裨益。
关键词 明代 词学 《全明词》 补遗
下载PDF
施蛰存的第五扇窗子——施老的编辑出版人生
7
作者 孔爱峰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3期90-93,共4页
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施蛰存一生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翻译以及碑版整理等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自喻一生开了"四扇窗子"。其实,他同时从事期刊和图书编辑出版活动八十余载,成就同样斐然,为... 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施蛰存一生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翻译以及碑版整理等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自喻一生开了"四扇窗子"。其实,他同时从事期刊和图书编辑出版活动八十余载,成就同样斐然,为自己开了人生第五扇窗子———天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编辑 出版 《词学》 《现代》 图书 期刊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叶嘉莹词学阐述中的生命之美——生命真美与精微之美
8
作者 吴晓枫 《文学与文化》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叶嘉莹先生的诗词研究,立足于对生命的感动和对诗歌的审美观照。她在梳理历代词学品评、研究张惠言与王国维词学著作的基础上,运用了接受美学、视域融合、期待视野和现象学等西方文艺理论,对词之特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叶嘉莹先生论... 叶嘉莹先生的诗词研究,立足于对生命的感动和对诗歌的审美观照。她在梳理历代词学品评、研究张惠言与王国维词学著作的基础上,运用了接受美学、视域融合、期待视野和现象学等西方文艺理论,对词之特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叶嘉莹先生论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将中国古典诗论的"兴发感动"与后现代哲学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深入阐述了词所蕴含的生命真诚之美和精微之美。笔者认为,叶嘉莹先生的诗词美学和生命美学思想值得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词学 美学 生命之美
下载PDF
“兴于微言”而“止于至善”——论叶嘉莹《小词大雅》的词学体系、诗性书写与生命体悟
9
作者 朱兴和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年第3期89-99,169,共12页
《小词大雅》是叶嘉莹毕生词学论述的回顾版和浓缩本。背后有一个结构精严的词学体系,主要包括词学本体论、词史建构、词学史建构和批评实践四大模块。以"要眇幽微"说和"弱德之美"说为核心的词学本体论是这一体系... 《小词大雅》是叶嘉莹毕生词学论述的回顾版和浓缩本。背后有一个结构精严的词学体系,主要包括词学本体论、词史建构、词学史建构和批评实践四大模块。以"要眇幽微"说和"弱德之美"说为核心的词学本体论是这一体系中最富原创性和普泛意义的部分,充满女性的微言和力量。《小词大雅》还创造了一种关于"微言"的言说方式,实现了诗学探讨与人生修行的精妙结合。该书蕴含着丰厚的学理学养,特别是充满微言和诗性的写作方式、融通中西的学术取径以及穿透学术和人生的生命体悟,对于当今文学研究的积弊颇有疗救之效。叶嘉莹从未以儒学学者自居,并对"三纲五常"有过深刻的反思,却在很大程度上复活了儒家诗学的灵魂。她以"兴于微言,以相感动"的言说方式,诠释了"止于至善"这一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小词大雅 词学体系 微言
原文传递
论传播媒介对词学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惠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7,共7页
现代词学传播媒介与传统词学传播媒介相比,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上都有很大区别;新型传播媒介不仅影响了词学研究格局,而且对词学家本身也产生极大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词学向现代转换的最后完成。
关键词 传播媒介 词学研究 词学家
下载PDF
词牌名英译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洁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67-173,203,共8页
对英语文化圈读者而言,“词”是“彼有我无”的文体。词牌名因较强的异质性给翻译工作带来难度,在英译中易产生谬误。这些谬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源语典故考证之失;词汇差异阐释之失;翻译目的过度介入。在与世界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 对英语文化圈读者而言,“词”是“彼有我无”的文体。词牌名因较强的异质性给翻译工作带来难度,在英译中易产生谬误。这些谬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源语典故考证之失;词汇差异阐释之失;翻译目的过度介入。在与世界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需要以翻译的方式逐步将词学在异质文化圈推广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词学 词牌名 典故 翻译目的
下载PDF
简论早期文人词的贡献与研究缺失之原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沃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0-43,共4页
从初唐至中唐,是早期文人词创作的阶段。与之相应,词体兴起于初盛唐,中晚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成熟。从词的产生、发展过程看,民间创作固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但早期文人的创作对于这一新兴诗体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也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 从初唐至中唐,是早期文人词创作的阶段。与之相应,词体兴起于初盛唐,中晚唐时期进一步发展成熟。从词的产生、发展过程看,民间创作固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但早期文人的创作对于这一新兴诗体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也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在词学界,早期文人词的贡献影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未得到适当的关注,早期文人词研究近乎处于一个缺失的状态。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最初朝廷不重视、社会观念轻视、唐诗宋词成就卓著、诗词分界不明、敦煌曲子词被发现等五个方面原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人词 词体 词学 研究缺失
下载PDF
叶恭绰论词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水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1-76,共6页
在 2 0世纪词学界 ,叶恭绰是一位以搜集整理清词文献知名的词学家。然而 ,他论词标榜直抒性情 ,反对受形式格律束缚 ,主张顺应时代需要革新旧体诗词 ,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对 2 0世纪词学的主要贡献是 ,详尽地分析和论证了清代何以... 在 2 0世纪词学界 ,叶恭绰是一位以搜集整理清词文献知名的词学家。然而 ,他论词标榜直抒性情 ,反对受形式格律束缚 ,主张顺应时代需要革新旧体诗词 ,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对 2 0世纪词学的主要贡献是 ,详尽地分析和论证了清代何以称为词的“中兴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恭绰 词学 直抒性情 清词中兴 清词文献
下载PDF
清初关于词与政治关系体认之进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水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在顺治时期,受传统本色论的限制,词坛仍然沿袭以词为小道末技观念,填词只是追求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但在康熙初年开始发生转向,不但风格上有所开拓,而且还将它的追求目标从文体的本色转向性情的真实,认为是性情决定风格,观念上也更为开... 在顺治时期,受传统本色论的限制,词坛仍然沿袭以词为小道末技观念,填词只是追求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但在康熙初年开始发生转向,不但风格上有所开拓,而且还将它的追求目标从文体的本色转向性情的真实,认为是性情决定风格,观念上也更为开放,对婉约和豪放都能肯定。因为时代的原因,在清初出现了"穷而后工"与"达而后工"的思想分歧,这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所使然,也说明清初词人在性情与政治之间的不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词学 政治 穷而后工 歌咏太平
原文传递
王鹏运与临桂词派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春兰 李晓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王鹏运是晚清词坛上非常重要的词学大家,也是一名兴一派风云的领导人物。作为临桂词派的创始人和中坚力量,王鹏运与该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词作风格、词学文献、词学思想方面均导夫先路,在临桂词派的形成与发展之中发挥了... 王鹏运是晚清词坛上非常重要的词学大家,也是一名兴一派风云的领导人物。作为临桂词派的创始人和中坚力量,王鹏运与该词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词作风格、词学文献、词学思想方面均导夫先路,在临桂词派的形成与发展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由此成为该词派的领袖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鹏运 临桂词派 词学文献
下载PDF
笔端时有稼轩风--刘扬忠诗词谫论
16
作者 郑虹霓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4-80,共7页
当代词学家刘扬忠学术成果丰硕,在诗词创作上也用力甚勤,其诗词创作与词学研究相得益彰。刘先生的诗词集《四万斋诗词存稿》模山范水、咏史抒怀,风云气与儿女情并陈,对稼轩词既有追摹又有超越,转益多师,富有时代精神。《四万斋诗词存稿... 当代词学家刘扬忠学术成果丰硕,在诗词创作上也用力甚勤,其诗词创作与词学研究相得益彰。刘先生的诗词集《四万斋诗词存稿》模山范水、咏史抒怀,风云气与儿女情并陈,对稼轩词既有追摹又有超越,转益多师,富有时代精神。《四万斋诗词存稿》为如何继承古典文学遗产提供了范例,标志着传统诗词创作在学人笔下的复兴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扬忠 当代诗词 辛弃疾 刚柔并济 词学
下载PDF
反思与开拓:上海词学研究70年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国忠 刘泽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4,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词学研究可分为转型期、繁盛期和发展期。上海词学在转型期前一阶段有着重思想内容轻艺术特征、重豪放轻婉约的特点,后一阶段则进入沉寂。在繁盛期,上海词学界开始了对前期研究的反思与开拓,在美学热、方法热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词学研究可分为转型期、繁盛期和发展期。上海词学在转型期前一阶段有着重思想内容轻艺术特征、重豪放轻婉约的特点,后一阶段则进入沉寂。在繁盛期,上海词学界开始了对前期研究的反思与开拓,在美学热、方法热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进入发展期后,词学界在研究时往往伴随着回归历史语境和民族话语本位的思考,力求消解以逻辑自洽为目标的“强制阐释”,“中观”研究开始流行,明清及民国词渐渐成为热点。上海词学研究在文献整理、词人研究、词乐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研究群体具有多样性和传承性,形成了代代相传的词学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词学 70年 三个时期 研究群体
下载PDF
夏承焘《致胡适之论词书》的前前后后
18
作者 刘青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以传统诗词创作和研究著称的夏承焘先生,其学术无疑是以旧学为根柢的。但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他早年曾往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听胡适等新学巨子讲授《白话文法》等课程,并深受胡适等新文学史家白话文学和民间文学观念的影响。具体到词学方面... 以传统诗词创作和研究著称的夏承焘先生,其学术无疑是以旧学为根柢的。但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他早年曾往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听胡适等新学巨子讲授《白话文法》等课程,并深受胡适等新文学史家白话文学和民间文学观念的影响。具体到词学方面,夏氏曾反复阅读胡适《词选》,并于1928年作《致胡适之论词书》与其商榷具体的词学问题,尽管不得回函,但他此后对胡适学术的关注并未由此中断,其词体起源说及词史观仍多有受到胡适白话文学和民间文学视角影响的痕迹。研究夏承焘《致胡适之论词书》的前前后后,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夏承焘词学思想的渊源,同时也可以见证20世纪新旧学交汇的具体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承焘 胡适 词学 南京高师暑期学校 新旧学
原文传递
文体和语言的综合——试论美籍学者孙康宜的花间词研究
19
作者 成松柳 陈颖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词学专著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z’u Poetry from Late T’ang to Northern Sung中,孙康宜先生运用文体学方法对花间词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和韦庄之词进行了深入研究。依照语言诸因素的组合方式和相关原则,孙康宜先生对温韦... 在词学专著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z’u Poetry from Late T’ang to Northern Sung中,孙康宜先生运用文体学方法对花间词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和韦庄之词进行了深入研究。依照语言诸因素的组合方式和相关原则,孙康宜先生对温韦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现象进行了条分缕析的研究,彰显了花间词独特的结构原则,并以艺术的眼光,揭示了作品的文体风格和审美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康宜 花间词研究 文体研究
下载PDF
也谈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宋词研究》
20
作者 邵明珍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1期76-83,共8页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先生的《宋词研究》体现了其深厚的功力。其在词学通论与唐宋词人的研究如飞卿词论、耆卿词论等方面多有创见;给美成、梦窗、草窗等通常被称为格律派的词人以应有地位,一改以往对梦窗、草窗等词人之偏见。但瑕瑜互见,...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先生的《宋词研究》体现了其深厚的功力。其在词学通论与唐宋词人的研究如飞卿词论、耆卿词论等方面多有创见;给美成、梦窗、草窗等通常被称为格律派的词人以应有地位,一改以往对梦窗、草窗等词人之偏见。但瑕瑜互见,从论美成词开始,直至草窗词之研究,村上先生相对缺乏对其思想内容的关注与考察,较多强调其艺术之演变传承。显然,村上先生偏重美成到草窗这一派词人词作,着重体察其艺术特征。这一研究特点,既是村上先生宋词研究之长项,也由此注定其研究之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哲见 宋词研究 评价 不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