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洗衣机用抗冲聚丙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刚健 黄河 +2 位作者 李彦鹏 袁炜 金政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使用核磁共振(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了两种聚丙烯洗衣机专用料的结构与组成,并与产品性能进行关联,以研究影响抗冲聚丙烯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抗冲聚丙烯中橡胶相的含量、组成、相态结构、分... 使用核磁共振(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了两种聚丙烯洗衣机专用料的结构与组成,并与产品性能进行关联,以研究影响抗冲聚丙烯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抗冲聚丙烯中橡胶相的含量、组成、相态结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抗冲聚丙烯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等都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聚丙烯 结构分析 力学性能 结构性能关系
下载PDF
新型大豆素苯磺酸酯的细胞吸收利用与构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游 熊小伟 +1 位作者 胡华南 黄华南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了提高大豆素衍生物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利用药动团变换原理对大豆素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大豆素磺酸酯衍生物(D1、D2)。采用HPLC和软件Chem Axon对目标衍生物的药学性质进行考察和计算,利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和HPLC... 为了提高大豆素衍生物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利用药动团变换原理对大豆素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大豆素磺酸酯衍生物(D1、D2)。采用HPLC和软件Chem Axon对目标衍生物的药学性质进行考察和计算,利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和HPLC考察大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利用率。结果表明:大豆素(DD)、衍生物D1、D2在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吸收率最大,分别为20. 3%、29. 4%和71. 7%,最大吸收率表现为D2> D1> DD。构性关系研究表明,药物的吸收利用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只有脂溶性和水溶性适宜,药物的细胞吸收利用才会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素 苯磺酸酯 细胞吸收 脂溶性 水溶性 构性关系
下载PDF
氯代芳烃脱氯速率常数的QSPR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毅慧 全燮 +2 位作者 陈景文 杨凤林 陈国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测定了钯 /铁 ( Pd/Fe)催化还原水中 8种氯代芳烃的反应速率常数 ;以 PM3算法计算了表征氯代芳烃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参数 ,并用一元回归分析对氯代芳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催化还原脱氯速率进行了定量结构 -性质相关 ( QSPR)研究 .QSPR模型证... 测定了钯 /铁 ( Pd/Fe)催化还原水中 8种氯代芳烃的反应速率常数 ;以 PM3算法计算了表征氯代芳烃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参数 ,并用一元回归分析对氯代芳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催化还原脱氯速率进行了定量结构 -性质相关 ( QSPR)研究 .QSPR模型证明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决定着催化脱氯反应的快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卤反应 氯代芳烃 脱氯速率常数 QSPR
下载PDF
EOR用AM-MA-VP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杨宣 朱清泉 徐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本文以丙烯酰胺(AM)、顺丁烯二酸(MA)、N-乙烯基-2-吡咯烷酮(VP)为单体,以水作溶剂合成了AM-MA-VP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以及共聚物的耐温、抗盐等性能,通过IR、NMR、TG、DTA、DSC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研究... 本文以丙烯酰胺(AM)、顺丁烯二酸(MA)、N-乙烯基-2-吡咯烷酮(VP)为单体,以水作溶剂合成了AM-MA-VP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以及共聚物的耐温、抗盐等性能,通过IR、NMR、TG、DTA、DSC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增粘效果好,耐温、抗盐,抗剪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率 高聚物 化学驱油
下载PDF
酚类抗氧剂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洪山 郭琛 孙亚斌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7期1-6,共6页
简述了在高分子应用中广泛使用的酚类抗氧剂作用机理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可能的关系,并介绍了目前通过理论计算从结构优化角度改进酚类抗氧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酚类抗氧剂 结构性能关系 综述
下载PDF
分子筛构-效关系的分子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汇勇 奚红霞 +1 位作者 李忠 夏启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14-920,共7页
综述了分子模拟技术在探索分子筛(包括微孔分子筛、介孔分子筛、中微双孔分子筛等)的微观结构及构-效关系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而合理分析和预测了分子模拟技术在研究具有中孔孔道优势、大的比表面积、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的新型中... 综述了分子模拟技术在探索分子筛(包括微孔分子筛、介孔分子筛、中微双孔分子筛等)的微观结构及构-效关系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而合理分析和预测了分子模拟技术在研究具有中孔孔道优势、大的比表面积、强酸性和高水热稳定性的新型中微双孔分子筛的微观结构及构-效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微孔分子筛 介孔分子筛 构-效关系 中微双孔分子筛
下载PDF
Au_n(n=2–60)的结构及其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锦花 韩清珍 +2 位作者 苏巧智 温浩 江兆潭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7年第3期183-187,共5页
金纳米团簇(Au_n)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Au_n(n=2-60)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u_n在原子数n≤13时为平面结构,n=14,15时开始由二维结构向... 金纳米团簇(Au_n)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研究了Au_n(n=2-60)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Au_n在原子数n≤13时为平面结构,n=14,15时开始由二维结构向三维结构过渡,Au20转变为金字塔结构。之后,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Au_n分别经历了类金字塔结构、双层扁平结构、中空笼状结构、密堆积结构和富勒烯结构等,并逐渐向核壳层结构、面心立方结构及堆垛错层结构等演变,当n>32时,具有奇数原子的Au_n结构主要以堆垛层错结构的稳定构型存在。通过对金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和前线轨道能级差等随Au_n尺寸的变化趋势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偶数原子的Au_n比邻近的奇数原子的Au_n团簇更稳定,且在这些团簇中,Au_(20),Au_(32),Au_(58)等团簇表现出特殊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幻数效应。该研究结果将为Au_n构效关系的理解和研究及其应用结构的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 构效关系 幻数
原文传递
g-C3N4及其前驱体的性质及应用
8
作者 韩清珍 温浩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4期45-54,共10页
无机非金属氮化碳材料由于电子结构独特、不含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响应等,在能源和材料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具有越来越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基于氮化碳材料的二维层状结构和性质特征及其相关应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 无机非金属氮化碳材料由于电子结构独特、不含金属、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可见光响应等,在能源和材料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具有越来越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基于氮化碳材料的二维层状结构和性质特征及其相关应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超软赝势方法,对氮化碳前驱体(melon)、氮氢缺陷前驱体以及石墨相氮化碳(g-C3N4)晶体及其表面结构、能带以及功函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二维氮化碳材料的物化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Melon为直接带隙半导体,随着结构中氢键的减少,不同层状结构表面的价带和导带边缘位置均会发生改变,从直接带隙变为间接带隙又变回直接带隙半导体,说明可以通过材料表面结构设计达到调控其带隙和光学性质实现不同应用的目的。另外,研究发现不同二维氮化碳材料的费米能级随表面氢键的减少而上移,导致功函数随之减小,表面反应活性增强。本研究结果对促进二维氮化碳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提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二维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应用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氮化碳材料 结构设计 直接带隙 间接带隙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构效关系
9
作者 堵锡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9-233,共5页
为了研究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构效关系,根据分子拓扑理论,采用基团修饰指数作为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分子结构描述符,以现有的PCDFs分子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和最低空轨道能(ELUMO)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 为了研究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构效关系,根据分子拓扑理论,采用基团修饰指数作为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分子结构描述符,以现有的PCDFs分子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和最低空轨道能(ELUMO)实验数据出发,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关系模型,相关性较好,估算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1%.利用方程对另外一些二噁口英分子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进行了预测,预测值和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为1.23%,预测能力优于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基团修饰指数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最低空轨道能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下载PDF
二维材料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10
作者 任月红 韩清珍 江兆潭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4期34-44,共11页
近年来,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及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催化、光电、储能、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二维材料的物化特性和不同应用领域等,本文系统计算并分析了几种常见二维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物化性质,总... 近年来,二维材料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及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催化、光电、储能、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二维材料的物化特性和不同应用领域等,本文系统计算并分析了几种常见二维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物化性质,总结了这些性质相对应的潜在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等,从宏观、微观和介尺度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即计算材料学研究是二维材料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之一,为二维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结构设计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Copper-ceria sheets catalysts: Effect of copper species on catalytic activity in CO oxidation reaction 被引量:5
11
作者 Linying Du Weiwei Wang +5 位作者 Han Yan Xu Wang Zhao Jin Qisheng Song Rui Si Chunjiang Jia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186-1196,共11页
Copper-ceria sheets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loadings of copper(2 wt.%, 5 wt.% and 10 wt.%) supported on ceria nanoshee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depositioneprecipitation(DP) method.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sys... Copper-ceria sheets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loadings of copper(2 wt.%, 5 wt.% and 10 wt.%) supported on ceria nanoshee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depositioneprecipitation(DP) method. The prepared catalysts were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d with various structural and textural detection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XRD), Raman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XAFS),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by hydrogen(H2-TPR), and tested for the CO oxidation reaction. Notably, the sample containing 5 wt.% of Cu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of the highest number of active CuO speci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Further increase of copper content strongly affects the dispersion of copper and thu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less active bulk CuO phase, which was verified by XRD and H2-TPR analysis. Moreover, on the basis of in-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in-situ DRIFTS) results, the surface Cu~+ specie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reduction of Cu^(2+), are likely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atalyzing CO oxidation.Consequently, the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copper-ceria sheet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highly dispersed CuOx cluster rather than Cu-[Ox]-Ce structure, while the bulk CuO phase is adverse to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CO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ia nanosheets Copper-ceria catalysts CO oxidation Copper oxide species structure-properties relationshi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