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法律实现 被引量:75
1
作者 张素华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5,共13页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是“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参与市场化配置的必然选择,其法律实现首先需对数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据产权的结构化分置,具体表现为产权内容的结构性分置与产权客体的类型化实现。在产权内容上,应根据数据来...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是“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参与市场化配置的必然选择,其法律实现首先需对数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据产权的结构化分置,具体表现为产权内容的结构性分置与产权客体的类型化实现。在产权内容上,应根据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数据价值的成长性特征对数据价值形成中的不同利益主体进行权利构造,以充分体现数据生命的全周期特征,数据逐步呈现出从单一的权利义务关系趋向复合的权利义务关系、从平面的权利样态发展为立体的权利样态、从静态赋权走向动态界权的趋势与特点。在产权构建上,应以企业数据和公共数据为分类基础构建数据产权,不涉及个人数据;在与商业秘密区分的基础上将企业数据限缩在公开数据上,并将其区分为企业数据集合和企业数据产品两类,分别以邻接权模式和著作权模式构建其产权配置方案;公共数据上则应创设公共数据国家所有权,并形成国有公用公共数据与国有私用公共数据两类不同的产权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产权 结构性分置 企业数据 公共数据 数据资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分区及其特征 被引量:58
2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峰 王建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9,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受秦岭-祁连山构造带和阿拉善地块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重力、航磁、遥感和地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于中区横向构造带表现明显,可以将其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根据各区内分布的次级...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受秦岭-祁连山构造带和阿拉善地块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通过重力、航磁、遥感和地震等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由于中区横向构造带表现明显,可以将其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根据各区内分布的次级隐伏构造或明显的东西向断裂,北区分为桌子山段和横山堡段;中区由转换带和马家滩段组成;南区进一步分为沙井子北段、固原段和华亭南段;区段之间构造特征差异显著。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多集中分布在横山堡段的逆冲断块和背斜中,石油多分布于马家滩段及其邻近的逆冲推覆构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构造带 构造特征 构造分区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下载PDF
中国小农的结构性分化:一个分析框架——基于四川省的问卷调查数据 被引量:55
3
作者 郭晓鸣 曾旭晖 +1 位作者 王蔷 骆希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1,共15页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小农生产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小农结构性分化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小农分化为4种理想类型,即退出型小农、自给型小农、兼业型小农和发展型小农,并可以通过农业经营专门化程度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强度两个维度来界定...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小农生产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小农结构性分化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小农分化为4种理想类型,即退出型小农、自给型小农、兼业型小农和发展型小农,并可以通过农业经营专门化程度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强度两个维度来界定。根据上述两个维度的强弱变化情况,小农的分化类型呈现出动态转化的特点。基于四川省农户入户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对上述两个维度进行了可操作化定义,进而区分出小农的4种分化类型,以及其生产经营和收入结构特征。本文据此形成了关于促进小农发展的4个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 结构性分化 发展型小农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50
4
作者 杨华 陶家庆 +2 位作者 欧阳征健 李刚 景春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方法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构造解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断裂以走向近南北向逆冲断层为主,其次为正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分为4级。南北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北区为冲断体系,在桌子山段发育一系列...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方法利用地震剖面解释、构造解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断裂以走向近南北向逆冲断层为主,其次为正断层与走滑断层,共分为4级。南北构造特征差异明显,北区为冲断体系,在桌子山段发育一系列西倾逆冲断层,铁克苏庙段发育断隆和前缘三角带,陶乐—横山堡段发育叠瓦状东倾逆断层;中区为逆冲推覆体系,在马家滩段发育薄皮构造,惠安堡段发育厚皮构造,甜水堡段发育叠瓦式逆冲推覆;南区为逆冲体系。西缘三叠纪—中侏罗世为陆相残延克拉通内叠合盆地;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侏罗纪末期,为陆内前陆盆地发育时期;早白垩世进入挤压期后伸展作用阶段;新生代北区处于伸展背景,而南区处于挤压背景,中区为它们之间的调节带。结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具有典型"南北分段"特点,其构造格局主要定型于侏罗纪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构造特征 构造分区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部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与天然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振平 李勇 +3 位作者 马玉杰 吴超 杨宪彰 李青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6,108-109,共6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地质研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认识到对库车坳陷中部构造单元的重新划分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该区构造演化过程、盐下构造层断裂展布特征、盐相关构造样式分布特点及油气...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地质研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认识到对库车坳陷中部构造单元的重新划分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该区构造演化过程、盐下构造层断裂展布特征、盐相关构造样式分布特点及油气富集规律后,依据逆冲推覆构造理论,将坳陷中部重新划分为克拉苏冲断带、秋里塔格冲断带及拜城凹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克拉苏冲断带为山前逆冲褶皱带,盐下构造层发育一系列逆冲叠瓦断层控制的褶皱及断块构造,为该区重点天然气勘探区带,已发现的KL2气田、KL3气藏位于其中;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逆冲褶皱带前缘,表现为受基底断层及局部隆起控制的逆冲断块及褶皱构造,以凝析气藏为主,勘探程度低,钻井少,是潜在的天然气勘探领域。该划分方案对于库车坳陷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构造单元 划分 构造演化 断裂 油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非农就业障碍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宏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7,共6页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是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制度性的缺陷在于分割了劳动力市场 ,制约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阻碍了非农就业的进程 ,其后果是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不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 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是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制度性的缺陷在于分割了劳动力市场 ,制约了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 ,阻碍了非农就业的进程 ,其后果是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不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统筹城乡经济 ,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制度性分割 非农就业
下载PDF
对建立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必裕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以组织结构的构建、组织功能的发挥为视角,从高校管理体制的组织分工、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等方面,对高校二级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处理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以组织结构的构建、组织功能的发挥为视角,从高校管理体制的组织分工、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等方面,对高校二级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处理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认为高校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职能的分工、权限的下放、机构优化设置和制度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科学理解高校二级管理和顺利推进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提出了要明确院校职能,落实责任,实施权限调整,加强制度规范,进而保证二级管理中相应职能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二级管理 分工结构 管理体制
下载PDF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变形成因探讨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泽成 李宗银 +4 位作者 李志荣 樊斌 张海杰 李玲 卞从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8,118-119,共6页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一直以构造稳定、变形微弱著称,但近年来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勘探实践却揭示出其构造变形具有复杂性。为探讨构造变形的成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将该区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区带,从南到北依次为威远背斜隆起区...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一直以构造稳定、变形微弱著称,但近年来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勘探实践却揭示出其构造变形具有复杂性。为探讨构造变形的成因,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将该区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区带,从南到北依次为威远背斜隆起区、遂宁—合川低缓褶皱区、简阳—阆中斜坡区、南充—平昌断褶区,并重点分析了须家河组NW向构造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构造叠加变形是该区构造的主要特征,早期构造变形受印支期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燕山期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演化控制,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NE向区域性大单斜;②喜马拉雅期受华蓥山断裂右行走滑作用控制,产生NW向压扭构造形迹;③该区须家河组气藏总体表现为大面积、低丰度致密砂岩气藏,局部构造和断层控制了天然气"甜点"区分布,天然气勘探开发要高度重视NE向构造与NW向构造叠加变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 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 华蓥山断裂 基底断裂 构造分区 变形机制
下载PDF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格局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守军 赵秀丽 +5 位作者 贺淼 陈法彬 殷天涛 孙强 姚秋卉 黄彭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首先,对前人槽台构造观点和板块构造观点对东北地区的构造认识进行比较;然后,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对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阶段进行划分,论述每个阶段的特征。元古宙至白垩纪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各地块基底形成阶段... 首先,对前人槽台构造观点和板块构造观点对东北地区的构造认识进行比较;然后,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对东北地区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阶段进行划分,论述每个阶段的特征。元古宙至白垩纪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各地块基底形成阶段、小地块逐渐拼合阶段和古亚洲洋闭合阶段。根据东北地区的构造、地层、沉积和重磁场等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构造区和9个构造分区,为东北地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构造分区 晚古生代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什股壕地区上古生界气藏类型再认识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兴浩 宋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3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什股壕地区地质条件特殊,气藏类型及分布情况一直未明确,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为此,在分析该区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测井、钻井、地震、试气等资料,分层系、分区域对典型气藏进行了解剖,...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什股壕地区地质条件特殊,气藏类型及分布情况一直未明确,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为此,在分析该区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测井、钻井、地震、试气等资料,分层系、分区域对典型气藏进行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类型。结果认为:①该区构造区划可细分为斜坡带与隆起带,构造面貌差异性影响着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2+3段的气藏类型;②平面上,锦33井处是盒2+3段气藏类型的分界线,该井以东隆起带主要发育构造背景控制下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该井以西斜坡带发育的岩性气藏含气面积广、储量规模大,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和方向;③纵向上,受构造复杂及天然气侧向运聚成藏的影响,不同层位的气藏类型差异性明显,由下往上构造因素的控制作用减弱,下部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下石盒子组1段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上部盒2+3段则以岩性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什股壕地区 晚古生代 气藏类型 构造区划 气藏解剖 勘探方向 岩性-构造复合气藏 性气藏
下载PDF
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庆 杨光 +4 位作者 罗寿兵 周建文 徐世琦 唐大海 宋明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3,124,共5页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对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2008—2010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研究的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和大巴山前陆盆地合二为一,通称为四川前陆盆地,并给出了支持这一观点的4...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对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2008—2010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研究的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和大巴山前陆盆地合二为一,通称为四川前陆盆地,并给出了支持这一观点的4点主要证据,即: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形成机制对前陆盆地的影响、"形"与"质"两方面的统一性、共同拥有同一个前陆隆起带。重点分析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过程、原型盆地与主控造山带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前陆盆地经历了不同时期由不同造山带控制、沉积范围变化大、沉积中心频繁迁移的复杂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盆地的垂向叠置,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横向叠加,构成了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复合型前陆盆地。最后,对盆地构造区带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造山带后缘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前缘出露前锋逆掩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山前隐伏前锋构造带、前陆盆地中央坳陷带、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区等6个一级构造带以及15个次级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前陆盆地 川西盆地 大巴山前陆盆地 多造山带控制 复合型前陆盆地 南秦岭构造带 广域前陆盆地 构造区带划分
下载PDF
服装结构设计与形式美法则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丽群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1年第3期234-236,共3页
服装结构设计从造型入手,到内部变化,协同局部与整体进行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从效果分析入手,先从轮廓结构模拟到内部结构比例、分割、省、褶的分解,最后协调局部与整体,再回到效果的统一上来。这一个完整的服装结构设计过程离不开形式美... 服装结构设计从造型入手,到内部变化,协同局部与整体进行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从效果分析入手,先从轮廓结构模拟到内部结构比例、分割、省、褶的分解,最后协调局部与整体,再回到效果的统一上来。这一个完整的服装结构设计过程离不开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形式美法则 比例分割 节奏旋律 协调统一
原文传递
钻孔图像特征分析与结构面区域划分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邹先坚 王川婴 +2 位作者 韩增强 汪进超 王益腾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4,共7页
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在实践钻探工程中获得了大量的高精度钻孔图像,这些钻孔图像数据往往需要人为进行分段处理和信息加工预处理,工作量大并且具有盲目性.针对该问题,本文进行了钻孔图像特性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对钻孔图像进行结构面... 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在实践钻探工程中获得了大量的高精度钻孔图像,这些钻孔图像数据往往需要人为进行分段处理和信息加工预处理,工作量大并且具有盲目性.针对该问题,本文进行了钻孔图像特性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对钻孔图像进行结构面区域划分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井壁中岩体结构成像灰度梯度纵向投影的极值特征来组成新的合成信号和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区域划分信号,从而实现了钻孔图像的区域划分以及结构面产状范围的初步限定.该方法能够连续快速地对整个钻孔图像内所有的结构面进行区域划分,无需人为干预,为结构面的全自动识别与参数提取奠定了基础,也为深孔钻井工程中图像数据的分块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图像 结构面 区域划分 纵向投影 灰度梯度
下载PDF
论土体结构各层次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施斌 刘志彬 姜洪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的表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体。本文在论述了土体7个结构层次功能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包括低层次是高层次结构的基础;高层次对低层次结构的影响;层次间的协同作用;层次间交错、... 土体广泛分布于地球的表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自然体。本文在论述了土体7个结构层次功能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阐述了各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包括低层次是高层次结构的基础;高层次对低层次结构的影响;层次间的协同作用;层次间交错、重叠与演变等。在与土体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工程实践中,将土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和分析,有助于复杂问题的简化,从而全面正确地掌握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 结构系统 层次划分 功能 相互关系
下载PDF
东秦岭基底组成与构造区划分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拴厚 王根宝 +1 位作者 韩芳林 王北颖 《陕西地质》 2001年第2期1-7,共7页
从基本地质组成上 ,东秦岭构造基底可划分为华北、北秦岭、佛坪、白水江、汉南和武当六大地体 ,不同地体的基底组成有明显差异 ,它们先后于中 -晚元古在不同时间段、通过不同的方式而拼合为统一的华夏泛大陆 ,从而完成东秦岭从原始地壳... 从基本地质组成上 ,东秦岭构造基底可划分为华北、北秦岭、佛坪、白水江、汉南和武当六大地体 ,不同地体的基底组成有明显差异 ,它们先后于中 -晚元古在不同时间段、通过不同的方式而拼合为统一的华夏泛大陆 ,从而完成东秦岭从原始地壳生长到典型板块构造体制上的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基底 构造区划 地体拼合 秦岭造山带 板块构造体制
下载PDF
湖南涟邵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焕同 王林杰 曹代勇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66-69,73,共5页
涟邵煤田位于湘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加里东褶皱带西北缘。涟邵煤田主体属推覆、滑脱构造类型,沉积盖层构造变形强烈,煤系地层赋存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紧密。本文根据煤系赋存特征、含煤沉积特征、断裂构造展布特点,以区域性大断裂为... 涟邵煤田位于湘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加里东褶皱带西北缘。涟邵煤田主体属推覆、滑脱构造类型,沉积盖层构造变形强烈,煤系地层赋存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紧密。本文根据煤系赋存特征、含煤沉积特征、断裂构造展布特点,以区域性大断裂为界,将涟邵煤田划分为三个含煤区,并根据各含煤区的几何形态和形成机制,将涟邵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三大类型、八大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涟邵煤田 构造分区 赋煤特征 控煤构造样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纳新 程喆 +1 位作者 陈文礼 林学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将沉积盖层分为3大构造层,按古生界和中生界2大构造层重新划分构造单元;将区内断裂按走向划分为4组,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断裂—褶皱组合样式有5种类型,以挤压构造为主。构造变形具有复合叠... 根据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地层层序及接触关系,将沉积盖层分为3大构造层,按古生界和中生界2大构造层重新划分构造单元;将区内断裂按走向划分为4组,以北东和北西向为主,断裂—褶皱组合样式有5种类型,以挤压构造为主。构造变形具有复合叠加特征,东西向表现为不对称的复式背斜;南北向以斜坡加断鼻构造为主;垂向上,下古生界以大型古鼻隆为特征,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期;石炭系表现为缓凹缓坡;中生界总体表现为南西倾的大型斜坡,在此背景上发育断裂背斜圈闭,形成于燕山早期。长期构造演化控制了各类圈闭的形成;继承性的古隆起、古斜坡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通源断裂是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保存条件对油气成藏至关重要。最后指出该区油气勘探的4大领域:西北部库南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内幕构造,西部草湖地区石炭系背斜和地层超覆圈闭,中南部普惠地区和东部龙口—维马—开屏地区侏罗系、志留系背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领域 油气运聚 构造分区 构造变形 孔雀河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甘青藏含油气区构造区划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甘青藏含油气区面积约269.5×10~4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含油气区。在9个沉降带中分布着32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159×10~4km^2。它们都是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叠合着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多套海相... 甘青藏含油气区面积约269.5×10~4k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含油气区。在9个沉降带中分布着32个含油气盆地,总面积达159×10~4km^2。它们都是长期发展的叠合型含油气盆地,叠合着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多套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油建造,并具备了多期非生物油气源的地质-构造条件。因本区自然地理条件非常恶劣,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以致目前其勘探程度很低,勘探效果也不理想。从四个方面对其含油气性进行了评价,旨在引起同志们的争论和思考,以利于本区油气勘探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藏含油气区 构造区划 含油气远景 叠合型盆地 非生物油气源 油气保存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下载PDF
Optimal structural design for a certain near-space composite propeller of airship using adaptive region division blending model
19
作者 Weigang AN Tianyu LIN Shige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01-316,共16页
Near-space airship is a frontier and hotspot in current milita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d the near-space composite propeller i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it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aerodynamic efficien... Near-space airship is a frontier and hotspot in current milita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d the near-space composite propeller i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it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aerodynamic efficiency at an altitude of 22 km,a certain near-space composite propeller is designed as a long and slender aerodynamic shape with a 10 m diameter,which brings many challenges to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design.The initial design is obtained by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variable stiffness design method using based on fixed region division blending model.However,it weighs 23.142 kg,exceeding the required 20 kg.In order to meet the structural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propeller,a variable stiffness design method using the adaptive region division blending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Compared with the methods using the fixed region division blending model,this method optimizes region division,stacking thickness and stacking sequence in a single level,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effect among them.Through a more refined region division,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 more optimal design for composite tapered structures.Additionally,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ptimization subjected to manufacturing constraints,a hierarchical penalty function is proposed to quickly filter out the solutions that do not meet manufacturing constraints.The above methods combined with a Genetic Algorithm(GA)using specific encoding are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near-space composite propeller.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weighs 18.831 kg,with all manufacturing constraints and all structural response constraints being satisfied.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design,the optimal design has a more refined region division,and achieves a weight reduction of 18.6%.This demonstrates that a refined region divis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tapered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Composite tapered structure Genetic algorithm Adaptive region division Manufacturing constraint Near-space composite propeller
原文传递
利用重力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研究大庆探区外围丹青河林场—道台桥剖面的断裂及构造分区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燕戌 孟令顺 +3 位作者 杜晓鹃 许家姝 张明仁 吕伟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在波数域应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相位法研究了4种典型的台阶模型,讨论了GH场等值线和相位曲线与台阶断面的对应关系;应用该方法对大庆探区外围丹青河林场—道台桥剖面(简称DB4剖面)野外实测的高精度重力数据进行处理,划分出8条断裂;通... 在波数域应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相位法研究了4种典型的台阶模型,讨论了GH场等值线和相位曲线与台阶断面的对应关系;应用该方法对大庆探区外围丹青河林场—道台桥剖面(简称DB4剖面)野外实测的高精度重力数据进行处理,划分出8条断裂;通过与项目组大地电磁测深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依兰—依通断裂带、牡丹江断裂和勃利盆地的西缘边界断裂;综合重力与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划分了剖面的构造分区并作出地质解释。由于断裂构造与生油凹陷的发育和油气圈闭的形成密切相关,笔者旨在研究DB4剖面的主要断裂和构造特点,从而为在大庆探区外围进一步优选油气区提供地球物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及相位法 大地电磁测深 断裂 构造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