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新品种‘晚香’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郑少泉 黄金松 +3 位作者 蒋际谋 张泽煌 黄爱萍 许家辉 《福建果树》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以优质、有香气、特晚熟的龙眼果实性状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优异的龙眼新品种‘晚香’。该品种单果重13.5g,大者可达15.0g以上;可食率67.9%~71.3%;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22.6%,最高达24.6%;肉质爽脆、致密,化渣,汁液中,... 以优质、有香气、特晚熟的龙眼果实性状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优异的龙眼新品种‘晚香’。该品种单果重13.5g,大者可达15.0g以上;可食率67.9%~71.3%;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22.6%,最高达24.6%;肉质爽脆、致密,化渣,汁液中,不流汁,极易离核;口感好,香气浓郁,极宜鲜食。在福州,果实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熟;果实退糖非常缓慢,挂树期长,挂树期间其果实鲜食品质没有明显下降,仍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晚香龙眼果实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国内外晚熟龙眼主栽良种立冬本和苗翘,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鲜食龙眼新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品种 晚香 优质 浓香 特晚熟
下载PDF
基于酱肉制备的甜面酱复合菌种酶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琳 易谦武 +3 位作者 钟小廷 刘达玉 张崟 肖龙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了开发用于酱肉的浓香型高色度甜面酱,采用筛选的米曲霉和黑曲霉菌株,分开制曲后与红曲构建组合发酵,菌曲比为100∶10∶2,小麦粉、大豆粉、黑米粉的原料比为100∶10∶5。采用先保温后发酵工艺,运用正交法优化甜面酱的保温发酵条件,确... 为了开发用于酱肉的浓香型高色度甜面酱,采用筛选的米曲霉和黑曲霉菌株,分开制曲后与红曲构建组合发酵,菌曲比为100∶10∶2,小麦粉、大豆粉、黑米粉的原料比为100∶10∶5。采用先保温后发酵工艺,运用正交法优化甜面酱的保温发酵条件,确定最佳的保温条件为:盐水浓度16%,在50℃的条件下水解9 d,得到的酱醪还原糖量为25.62%,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36%,显著缩短了甜面酱的水解时间,水解酱体色泽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浓香 高色度 保温发酵 酱肉
下载PDF
浓酱融合工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宇 屈明安 +2 位作者 黄静 高朝丕 胡承 《酿酒》 CAS 2019年第4期70-73,共4页
随着时代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各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多元化选择,采取不同程度的香型融合来适应市场需求。研究以泥窖为发酵容器,探讨了'浓酱共酵'工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浓香和酱香两种香型的发酵工艺融合,... 随着时代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各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多元化选择,采取不同程度的香型融合来适应市场需求。研究以泥窖为发酵容器,探讨了'浓酱共酵'工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浓香和酱香两种香型的发酵工艺融合,就感官品评上比较而言,香味组合得以互补烘托,蒸馏得到的原酒具有复合优雅的香气,酒体柔雅爽净,为生产优美舒适的浓酱兼香型瓶装酒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浓香 酱香 兼香 融合工艺 浓酱共酵
下载PDF
烤烟浓香型特色品种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昶 金康 +6 位作者 曹亚凡 杨章乐 王永齐 左伟标 柏永超 王战义 杨悦章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90-91,共2页
为稳定保持湖南永州烤烟浓香型风格,进行了烤烟浓香型特色品种的适宜性研究,对云烟97、K326、云烟87、湘烟3号、云烟99等5个品种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分析其各项产质指标。结果表明,植物学性状上,云烟87品种栽后50d的生长势强,云烟系列3... 为稳定保持湖南永州烤烟浓香型风格,进行了烤烟浓香型特色品种的适宜性研究,对云烟97、K326、云烟87、湘烟3号、云烟99等5个品种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分析其各项产质指标。结果表明,植物学性状上,云烟87品种栽后50d的生长势强,云烟系列3个品种不挂灰;经济性状上,云烟87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比例为最高,分别达到3456.0kg/hm^(2)、70243.2元/hm^(2)、20.33元/kg、8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浓香型 品种 适宜性
下载PDF
应用GC-O分析比较兼香型和浓香型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 被引量:62
5
作者 柳军 范文来 +4 位作者 徐岩 张国强 徐钦强 丁云连 李志强 《酿酒》 CAS 2008年第3期103-107,共5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提取兼香型白酒和浓香型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采用闻香分析(GC-O)和GC-MS分离鉴定。兼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90种香气化合物,香气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是己酸乙酯、4-乙烯基愈疮木酚、己酸、3-甲... 采用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提取兼香型白酒和浓香型白酒中的香气化合物,采用闻香分析(GC-O)和GC-MS分离鉴定。兼香型白酒中共鉴定出90种香气化合物,香气贡献较大的化合物是己酸乙酯、4-乙烯基愈疮木酚、己酸、3-甲基丁醇、3-甲基丁酸乙酯、4-乙基愈疮木酚、香草醛、乙酸-2-苯乙酯和丁酸。对比研究浓香型白酒主要香气化合物后认为,酯类是兼香型白酒一类重要的香气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以及杂环化合物对兼香型白酒整体香气贡献比浓香型白酒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香型白酒 浓香型白酒 液液萃取 GC-O GC-MS 香气化合物
下载PDF
白酒窖泥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酿酒》 CAS 2010年第3期24-31,共8页
窖泥是产生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关键材料。应用HS-SPME(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用窖泥的微量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我国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用窖泥中共检测到184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其中醇... 窖泥是产生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关键材料。应用HS-SPME(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生产用窖泥的微量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我国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用窖泥中共检测到184种微量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18种,酸类11种,羰基化合物13种,酯类78种,酚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26种,内酯类化合物5种,硫化物6种,呋喃类化合物7种,吡嗪类化合物3种,吲哚类化合物2种,其它化合物8种。大部分成分是第一次检测到。窖泥微量成分的检测有可能为窖泥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发酵泥 挥发性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 硫化物 吲哚类化合物 白酒 浓香型白酒
下载PDF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孟智勇 张保占 +6 位作者 马浩波 李彦平 胡占军 王正平 朱景伟 曹晓涛 张东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下部烟叶提前5d采收,能提高橘色烟比例,经评吸,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稍小,余味好;常规采收的烤后烟叶糖类物质含量高,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中部烟叶常规采收,烟叶油分好,色度强,糖类物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提前7d采收降低10.8%,糖碱比(9.95)、氮碱比(1.02)比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经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减轻、余味较适。上部烟叶推迟9d成熟采收,烟叶油分足,色度浓,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总氮、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最低(5.46%),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分别降低22.00%、21.33%,糖碱比适宜,还原糖/总糖分别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提高11.69%和14.67%,经评吸,香气量较足,劲头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提前5d到常规采收之间为宜,即适当早收;中部烟叶的采收时间掌握在常规采收到推迟7d采收为宜;上部烟叶应较常规采收推迟9d充分成熟后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烤烟 浓香型 烟叶品质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醅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结构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32
8
作者 高江婧 任聪 +4 位作者 刘国英 葛向阳 王慧琳 叶方平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6,共6页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 为解析浓香型白酒发酵周期与原酒品质的关系,跟踪了发酵周期长达5个月的窖池,并重点关注了窖池下层酒醅中主要风味物质和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酒醅中的乳酸、乙酸在发酵初期(0~14 d)迅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己酸、丁酸以及己酸乙酯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整个发酵过程中,乳杆菌科占绝对优势,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酒醅中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和梭菌科(Clostridiaceae_1)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这些微生物也是窖泥中的高丰度微生物。结果表明,在长期发酵过程中,窖泥为酒醅持续不断地提供其主体的厌氧微生物。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微生物对发酵后期己酸、丁酸、乙酸的合成具有重要贡献。虽然窖泥来源的微生物在酒醅微生物中占比较低,但对于浓香型白酒的贡献却非常巨大。该研究为从发酵角度控制浓香型原酒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醅 窖泥 微生物菌群 风味物质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浓香型烟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丽 文俊 +3 位作者 林锐锋 刘永来 叶为民 石锦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504-9506,9514,共4页
综述了烤烟浓香型风格形成的内在质量基础,以及与生态因素、土壤、品种、栽培措施等的关系。
关键词 浓香型 烤烟 香气物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沂蒙老区浓香型白酒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伟建 范文来 +3 位作者 徐岩 张贵选 赵军 唐丽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8-193,共6页
明晰沂蒙老区浓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闻香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对香气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在沂蒙老区新酒和老酒中共鉴定56种香气物质。基... 明晰沂蒙老区浓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物质。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闻香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GC-O)对香气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在沂蒙老区新酒和老酒中共鉴定56种香气物质。基于香气强度值,己酸乙酯(5.0)是沂蒙老区最重要的香气物质,除此之外,己酸、丁酸、乙酸(≥4.0)是沂蒙老区非常重要的香气物质,丁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3-甲基-1-丁醇、4-甲基苯酚、己酸-3-甲基丁酯、庚酸乙酯、2-羟基己酸乙酯、己酸戊酯、3-甲基丁酸和2-苯乙醇(≥3.0)是沂蒙老区重要的香气物质。新酒和老酒的风味相似,但老酒中香气物质的香气强度普遍高于新酒。通过与五粮液、剑南春和洋河大曲比较,沂蒙老区白酒在风格上更接近江淮派,但又别具一格,这一结果将有利于沂蒙老区白酒品质的改进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老区白酒 浓香型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优势乳酸菌和酵母菌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罗青春 郑佳 +4 位作者 赵东 乔宗伟 安明哲 张霞 杨康卓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2-1199,共8页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白酒发酵机理,探究多粮浓香型白酒中优势乳酸菌和优势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代谢模型,利用五粮粉为培养基,测定分离自酒醅中的2株优势乳酸菌和2株优势酵母菌纯培养及其共培养中菌株的理化指标、活菌数以及主要挥发性...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白酒发酵机理,探究多粮浓香型白酒中优势乳酸菌和优势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代谢模型,利用五粮粉为培养基,测定分离自酒醅中的2株优势乳酸菌和2株优势酵母菌纯培养及其共培养中菌株的理化指标、活菌数以及主要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7产乙醇(56.7 g/L)和酯类物质多,Lactobacillus buchneri R62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R73产乳酸较多,峰值分别达到11.79和11.64 g/L;共培养时,S.cerevisiae J7显著抑制两株乳酸菌的生长和乳酸合成;两株乳酸菌对Pichia membranifaciens J42的生长和乙醇合成有抑制作用;从挥发性代谢产物可知,P.membranifaciens S42与乳酸菌共培养时,乳酸乙酯含量显著增加.本研究表明浓香型白酒酒醅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共培养时生成了乳酸乙酯;结果可为白酒发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优势乳酸菌 优势酵母菌 相互关系
原文传递
吹扫捕集-气质联用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不同产地和品牌浓香型白酒鉴别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爱兰 乔文君 +6 位作者 汪兴财 范尧 贾俊杰 王松涛 周春松 付海燕 佘远斌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83,共8页
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差异和生产厂家酿造工艺的差异,使得不同产地和品牌白酒具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的产地和品牌进行快速鉴别。基于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性,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差异和生产厂家酿造工艺的差异,使得不同产地和品牌白酒具有不同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吹扫捕集-气质联用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的产地和品牌进行快速鉴别。基于浓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性,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对其产地和品牌进行准确区分,且预测能力指数Q2Y值均大于0.5,具备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分别筛选出辛酸乙酯、乙酸异丙烯酯等8种与产地密切相关以及异戊酸乙酯、二糠基醚、2-甲基戊烷等6种与品牌密切相关的挥发性成分。这些产地和品牌标志性成分的确定可对白酒的快速鉴别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化学计量学 GC-MS 产地鉴别 品牌鉴别
下载PDF
多粮浓香型白酒中特征酵母菌与耐酸乳杆菌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霞 郑佳 +4 位作者 赵东 乔宗伟 安明哲 杨康卓 罗青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1-1581,共11页
【背景】多菌种协同代谢是浓香型白酒发酵的根本特征之一。【目的】探究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菌株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为实现发酵过程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了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特征... 【背景】多菌种协同代谢是浓香型白酒发酵的根本特征之一。【目的】探究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菌株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为实现发酵过程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了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特征酵母菌和耐酸乳杆菌,并探讨了共培养过程中菌株的相互关系以及主要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共分离到3株优势特征性酵母菌(KazachstaniahumilisZ1、PichiakudriavzeviiZ2、CandidaethanolicaZ3)和1株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W)。K.humilis Z1和L.acetotolerans W共培养体系中耐酸乳杆菌数量明显少于纯培养L.acetotolerans W的菌体数量;3株酵母菌均一定程度抑制L.acetotolerans W产乳酸,K.humilis Z1能抑制L.acetotolerans W不产乳酸;K.humilis Z1纯培养与Z1&W共培养体系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构成相似;纯培养P.kudriavzevii Z2与Z2&W共培养体系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共培养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共培养体系条件下,产乙醇酵母菌对耐酸乳杆菌的乳酸代谢有抑制作用,而耐酸乳杆菌又对酵母菌的乙醇代谢有一定影响,这对多粮浓香型白酒品质调控和菌群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粮浓香型白酒 酵母菌 耐酸乳杆菌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PCA-SVM对几种浓香型白酒的鉴别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瑞煜 朱焯炜 +2 位作者 胡扬俊 张毅 陈国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1026,共6页
提出一种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鉴别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方法。运用FLS920荧光光谱仪测量了七个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三维荧光光谱,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荧光光谱特征相似,仅凭荧光特征参数较难区分。采用求偏导和小波压缩相结合的数据... 提出一种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鉴别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方法。运用FLS920荧光光谱仪测量了七个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三维荧光光谱,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荧光光谱特征相似,仅凭荧光特征参数较难区分。采用求偏导和小波压缩相结合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求解光谱数据中每一激发波长下,荧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的一阶和二阶偏导数,选取db7紧支撑正交小波对数据进行压缩,选择4尺度分解后的近似系数作为新的数据矩阵,然后做主成分分析(PCA)。将提取的主成分作为支持向量机(SVM)的输入,并利用Kfold交叉验证的方法寻找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参数c和γ,建立不同品牌白酒的分类鉴别模型。从每个品牌白酒中随机选取14个样本,共98个样本组成训练集,其余的42个样本组成预测集。分别比较了数据不求偏导,对数据求一阶偏导和二阶偏导的预处理后对鉴别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经过二阶偏导的预处理后,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能很好地实现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的分类鉴别,模型的准确率为98.98%,预测集的准确率为100%。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点,可为中国白酒的检测和鉴别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三维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中短链脂肪酸及其乙酯对人体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汪诗欣 开朗 +4 位作者 杨静怡 纪星名 钱涵祺 徐岩 杜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7-263,共7页
酒精性肝脏疾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有关。除了戒除酒精以外,充分发挥酒精饮料中健康因子的功效也能减轻酒精成分对人体的损害。浓香型白酒是我国销量最高的白酒,浓香型白酒中潜在健康... 酒精性肝脏疾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与长期过量摄入酒精有关。除了戒除酒精以外,充分发挥酒精饮料中健康因子的功效也能减轻酒精成分对人体的损害。浓香型白酒是我国销量最高的白酒,浓香型白酒中潜在健康因子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高,且对浓香型白酒有重要的风味贡献。这些SCFAs主要是窖泥中梭菌的代谢产物,它们能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降低白酒的醉度,影响肠道内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保护肠黏膜屏障,参与宿主免疫与炎性反应,与ALD进程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该文将对浓香型白酒中SCFAs及其乙酯的产生及生理功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短链脂肪酸 窖泥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肠屏障功能 免疫与炎症 酒精性肝脏疾病
下载PDF
基于窖泥微生物相对定量与绝对定量联用的窖泥老熟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辜杨 项兴本 +4 位作者 王少磊 曹荣升 任聪 范文来 徐岩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44-3457,共14页
【目的】基于传统的相对定量法,在总DNA提取过程中加入内标菌,探索不同老熟程度下窖泥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方法】通过添加外源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作为内标菌,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基于相对丰度... 【目的】基于传统的相对定量法,在总DNA提取过程中加入内标菌,探索不同老熟程度下窖泥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方法】通过添加外源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作为内标菌,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基于相对丰度与绝对丰度解析不同老熟程度窖泥内的菌群结构和理化差异。【结果】相对定量分析表明,随着窖泥老熟,窖泥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和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等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结合绝对丰度分析,老熟窖泥内的生物量分别是新窖泥与趋老熟窖泥的600倍与28倍。不同于相对定量分析,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绝对丰度在老熟窖泥内并未降低,为新窖泥的20倍。己酸菌属在老窖泥中的绝对丰度为新窖泥的25000倍;其他功能微生物包括甲烷杆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互营单胞菌属的绝对丰度也随着窖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菌群结构的绝对定量动态分析表明,新窖泥转变为老熟窖泥的过程是一个菌群组成多样性不断提高、生物量也逐步增加的过程,老窖泥中己酸菌属、互营单胞菌属、多种甲烷菌等微生物绝对量的增加,推测对降低窖泥内的乳酸含量和形成窖泥稳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结论】绝对定量方法的引入,可观测不同窖龄窖泥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解析不同老熟阶段窖泥功能微生物绝对丰度的动态变化,为窖泥菌群结构和代谢功能的定量化和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群落结构 定量
原文传递
优质低度与高度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异特征解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馨元 徐岩 +1 位作者 王栋 陈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6-71,共6页
优质低度白酒是我国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连用的策略系统分析比较了主流浓香型白酒企业生产的7组同系列优质低度(乙醇体积分数低于42%)和高度(乙醇体积分数为52%)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异特征。比较分析结果显... 优质低度白酒是我国白酒产业的发展方向。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连用的策略系统分析比较了主流浓香型白酒企业生产的7组同系列优质低度(乙醇体积分数低于42%)和高度(乙醇体积分数为52%)浓香型白酒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异特征。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定量分析的83种挥发性风味中,同系列酒样中高度白酒含量高于低度白酒含量的挥发性风味组分有32种,主要包括20种酯,3种醇,2种酸,4种醛酮等,这些化合物大多是白酒的骨架成分。同系列酒样中低度白酒含量高于高度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组分有32种,主要包括5种有机酸类风味化合物,9种酯,6种醇,8种醛酮,2种呋喃,1种硫化物和1种萜烯。这些风味物质多是白酒中含量较低,但风味阈值也较低的“量微香大”风味化合物。研究结果显示,优质低度白酒中微量风味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均较为丰富,浓香型白酒中“量微香大”风味化合物可能是调节低度白酒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白酒 浓香型白酒 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头结合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香气贡献
下载PDF
皖南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东锋 钱益亮 +3 位作者 邵伏文 姚忠达 阎轶峰 祖朝龙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筛选能够彰显皖南典型焦甜香烟叶特色风格的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最新引进及选育的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指标、化学成分和组织切片结构变化及评吸质量。试验结果表明,NC71品种的香气质和香气量较好,类胡萝卜素积... 为筛选能够彰显皖南典型焦甜香烟叶特色风格的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最新引进及选育的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生理指标、化学成分和组织切片结构变化及评吸质量。试验结果表明,NC71品种的香气质和香气量较好,类胡萝卜素积累量最大,组织结构疏松。K326具有明显的焦甜感、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量幅度最大,皖南焦甜香风格特征彰显较为充分。整体来看,NC71品种和K326品种适合皖南浓香型烟区的生态条件,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种植并开展NC71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品种筛选 浓香型
下载PDF
浓香型酒糟与饲用油菜混合青贮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雯雯 胡连清 +5 位作者 黄菊 周万海 冯瑞章 魏琴 黄义芬 黄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浓香型酒糟与饲用油菜混合青贮的品质,确定浓香型酒糟在饲用油菜青贮中的最适添加比例。以盛花末期刈割收获的饲用油菜为试验材料,设R组(不添加酒糟)、RS-10组(添加10%酒糟)、RS-20组(添加20%酒糟)、RS-30组(添加30%酒糟) 4... 试验旨在研究浓香型酒糟与饲用油菜混合青贮的品质,确定浓香型酒糟在饲用油菜青贮中的最适添加比例。以盛花末期刈割收获的饲用油菜为试验材料,设R组(不添加酒糟)、RS-10组(添加10%酒糟)、RS-20组(添加20%酒糟)、RS-30组(添加30%酒糟) 4组,青贮60 d。结果显示,各组饲用油菜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均较好,RS-10组和RS-20组青贮的感官评价达一级优良。酒糟添加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R组(P<0.05),RS-20组和RS-30组青贮的酸性洗涤纤维(ADF)、铁(Fe)、铜(Cu)含量显著低于R组和RS-10组(P<0.05),酒糟添加组青贮pH值显著低于R组(P<0.05);RS-20组的氨态氮(NH_3/N)和乙酸(A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青贮饲料均未检测出丁酸。相对饲喂价值(RFV)、相对饲草质量(RFQ)和粗饲料分级指数(GI_(2001))排序均为RS-20组>RS-30组>RS-10组>R组。研究表明,添加浓香型酒糟能改善饲用油菜的青贮品质,其中饲用油菜中添加20%酒糟时青贮发酵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油菜 浓香型酒糟 混贮 青贮品质
下载PDF
赣南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新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苑举民 丁永亮 +5 位作者 刘润生 张启明 李红霞 何宽信 李卓 陈仁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33-40,共8页
【目的】筛选适应性强的优良烤烟品种,为江西烟叶生产提供品种资源。【方法】通过引进NC102、F31-2、NX0914等7个烤烟新品种(系)在赣南烟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不同烤烟新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特性、抗病性、经济性状和内... 【目的】筛选适应性强的优良烤烟品种,为江西烟叶生产提供品种资源。【方法】通过引进NC102、F31-2、NX0914等7个烤烟新品种(系)在赣南烟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综合分析不同烤烟新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特性、抗病性、经济性状和内在质量。【结果】在赣南生态条件下,F31-2、NX0914、208103个烤烟品种团棵时间约为39 d,表现早生快发,气候斑点病、普通花叶病、青枯病田间自然发病率低,经济效益较好,比对照种K326高16.2%~41.9%;总氮(1.57%~1.72%)、氮碱比(0.77~0.90)、两糖差(1.52~2.23)等化学成分指标较适宜,烤烟风格为浓偏中+或浓香型,感官质量与K326相当,工业可用性较好,综合表现较佳。NC102、云烟201各指标综合表现一般,中烟100、13-4综合表现中等,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一般。【结论】F31-2、NX0914、208103个新品种值得进一步开展示范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赣南烟区 浓香型 新品种 生态适应性 早生快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