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TI及DTT技术在ACT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步环 邓佳敏 +1 位作者 王红 贾文霄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34例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常规头颅MRI检查、DTI检查,根据白质纤维束(corticospinal tra...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34例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常规头颅MRI检查、DTI检查,根据白质纤维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与梗死灶的关系分为相邻(10例)、部分穿过(13例)及完全穿过(11例)共三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最后通过随访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MMT肌力测试,将结果作为预后评价的实际值与上述理论值作一对比并进行评价,判断二者符合率。结果相邻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90.0%(9/10),部分穿过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为84.6%(11/13),完全穿过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为90.9%(10/11)。三组的实际值均接近于理论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预后判断的符合率较高,能够较好的进行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卒中评分 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成像 预后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傅景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6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卒中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卒中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卒中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发现,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卒中评分
下载PDF
神经功能、营养状况及运动能力量表评分与卒中相关肺炎风险关联性研究
3
作者 朱祥 廖雄 +1 位作者 林雪婷 吴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05-711,共7页
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 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rel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卒中入院的患者,收集入院时NIHSS、GNRI、MFIM评分,根据卒中发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评分最佳截断点并将评分转换为分类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各评分与SAP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318例卒中患者,SAP组86例,非SAP组232例。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2.783,95%CI:16.366~65.671,P<0.001)、MFIM评分(OR=0.052,95%CI:0.027~0.100,P<0.001)和GNRI评分(OR=0.262,95%CI:0.144~0.476,P<0.001)与SAP存在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NIHSS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2)、GNRI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与SAP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NIHSS、MFIM、GNRI评分和卒中患者SAP发生风险相关,其中NIHSS和GNRI评分与其存在非线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 卒中相关肺炎 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 限制性立方样条
下载PDF
院外应用NIHSS评分对急救时间的影响
4
作者 邱晨 陈志刚 +2 位作者 吴敏 纪学颖 潘鑫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24-1326,1369,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院外急救人员(NIHSS组)和常规评估的急救人员(对照组)的总院外时间和现场滞留时间以及比较入院后到做CT的时间。结果 共有274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29例,年龄33~89岁,平均(72±11)岁。所有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为7(2~15)min.,平均转运时间为12(1~22)min。NIHS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院外时间无统计学差异[86(65~128) min与84(56~140)min,P>0.05]。在现场停留时间分别为18(13~25)和16(11~23)(P>0.05)。院外NIHSS评分值为(5.2±5.7)分,院内医生NIHSS评分值为(4.2±5.9)分,院外略高于院内评分(P<0.05)。74.8%患者的院外和院内评分相差≤3分。在二次分析中,临床分类0~5分(轻度卒中)和6~40分(中度至重度卒中)的评价者间一致性为k=0.62,这表明一致性良好。结论 经过培训的院外急救医生可以在现场采用NIHSS作为准确的卒中严重程度量化工具,院外NIHSS评分不会影响急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卒中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辛淑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0期262-263,共2页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以随机序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以随机序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卒中评分(NIHSS)、运动能力(MAS)和生活质量(SS-QOL)。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2%(45/46),对照组为78.26%(36/46),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卒中评分为(17.9±3.3),运动能力评分为(26.3±3.7)。生活质量评分为(167.6±9.3)。对照组卒中评分为(21.1±3.6),运动能力评分为(22.9±3.2)。生活质量评分为(142.2±7.8)。两组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8.667,t=8.025、9.163、15.008)。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的护理,重视各类疾病的同步控制和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也能提升运动能力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癫痫 护理干预 卒中评分
下载PDF
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丛雪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1期47-48,共2页
目的分析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亚低温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接受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评分、认知能力,评估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3.33%(22/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525)。两组患者卒中评分、认知能力治疗前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卒中评分为(17.75±1.23)分、认知能力为(24.73±2.33)分。对照组患者卒中评分为(21.84±1.71)分、认知能力为(20.49±2.16)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33.104、14.932)。结论ICU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治疗有效率高,患者卒中评分、认知能力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卒中评分 认知能力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张丽 郑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序贯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探究丁苯酞序贯治疗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β淀粉样肽42(Aβ42)水平低于对照组,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S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和血浆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大面积脑梗死 急性期 卒中评分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护理效果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慧玲 林燕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3期133-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护...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间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护理完成后,需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卒中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以及满意度共4项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卒中评分、生活质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卒中评分为(11.2±2.7)分,QLQ-c30生活质量得分(58.4±7.5)分,对照组卒中评分为(15.1±2.8)分,生活质量得分(76.1±7.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6、12.0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0%(5/55),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10/55),护理满意度为81.82%(45/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8.182,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为(70.24±4.40)分,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为(58.27±3.49)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rthel康复指数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水平比较,观察组为(161.80±6.77)分较对照组的(107.62±8.13)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7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后的护理,可加入健康教育内容,以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总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实现并发症控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生活质量 卒中评分
下载PDF
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李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27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按随机序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联合抗凝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1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按随机序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联合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NHISS卒中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MAS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MAS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NHISS卒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栓塞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病情,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 联合抗凝 运动功能 卒中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下载PDF
DTI及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3
10
作者 张步环 王宏 +1 位作者 贾文霄 邓佳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4)岁]在急性期(发...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与NIHSS评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5—73岁,平均(58±2.4)岁]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1.5T常规头颅MR常规检查,同期行DTI及DTT成像,根据白质纤维束(CST)与梗死灶的关系分为相邻、部分穿过及完全穿过3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患者就诊或入院时或在发病24h内采用NIHSS评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6分;6~16分及〉16分)将34例患者分为3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最后通过随访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肌力测试(MMT),将结果作为预后评价的实际值与上述理论值作一对比并进行评价,判断二者符合率。结果34例患者的NIHSS评分范围为2~30分,其中6例痊愈者平均评分为(4.13±1.356)分;13例部分恢复者平均评分为(11.47±3.067)分,15例瘫痪者平均评分为(23.09±4.48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个分组方法所得的实际值的符合率,结果显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较NIHSS评分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较NIHSS评分分组所得实际值的符合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着NIHSS评分分值的升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瘫痪危险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卒中评分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预后
原文传递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23
11
作者 Xiaona Wu Zhensheng Li +4 位作者 Xiaoyan Liu Haiyan Peng Yongjun Huang Gaoquan Luo Kairun P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61-468,共8页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is classically used in treating ischemic disorder of the lower limb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erformed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is classically used in treating ischemic disorder of the lower limb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erformed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ssessed outcomes according to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 Modified Rankin Scale, an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otor-evoked potential.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cortical potential rise rate of the upper limb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of upper limb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the upper limb motor-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zone group. In the ozone group,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and the motor-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 of the upper limb.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and motor-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 of the upper limb may be effective indicators of motor-evoked potentials to assess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infarct patients. Furthermore, major ozonated autohemotherapy may promote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upper lim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clinical practice ozone cerebral infarction evoked potential motor upper limbs upper limb paralysis motor function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amplitud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ore grants-supported paper photographs-containing paper neuroregenertion
下载PDF
和肽素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焱 陈向东 +2 位作者 张艳梅 冯银玲 马翔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对病情评估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作为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将患者进行分度:NIHSS<7分为轻度,NIHSS 7~15分为中度,NIHS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对病情评估及其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诊断为ACI患者100例作为ACI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将患者进行分度:NIHSS<7分为轻度,NIHSS 7~15分为中度,NIHSS&gt;15分为重度。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照组和ACI组(发病24 h内)血清和肽素水平。ACI患者在发病24 h内、14 d均进行NIHSS、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于发病90和180 d随访时分别进行mRS。根据发病180 d随访的mRS判断其神经功能受损结局,其中mRS≤2分为预后良好,≥3分为预后不良。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0例ACI患者中,轻度52例,中度34例,重度14例;预后良好79例,预后不良21例。ACI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2±1.25)、(6.39±2.21)、(9.28±3.82)pmol/L比(1.95±0.28)pmol/L],而且中度高于轻度、重度高于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4 h内,中度和重度患者ASPECTS明显低于轻度患者[(10.02±2.10)、(6.24±3.05)分比(12.16±0.84)分],重度患者明显低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患者NIHSS明显高于轻度患者[(10.68±3.14)、(16.20±4.26)分比(4.35±1.52)分],重度患者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和肽素水平及各时间NIHSS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3.52±1.26)pmol/L比(8.68±3.06)pmol/L和(5.68±2.11)分比(15.36±3.25)分、(4.85±1.86)分比(12.60±3.89)分、(3.68±1.21)分比(6.35±2.96)分、(2.16±0.75)分比(5.21±1.96)分],发病24 h内ASPECTS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11.38±2.21)分比(7.86±2.49)分],差异有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预后 和肽素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 改良Rankin评分
原文传递
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群纷 梁德胜 +1 位作者 王为民 刘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①病例分组:ICH组,37例;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②测试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患者急性期头颅CT扫描,根据多田公式(V=S×L×Sli...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①病例分组:ICH组,37例;对照组,30例(健康体检者)。②测试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患者急性期头颅CT扫描,根据多田公式(V=S×L×Slice×π/6)计算血肿体积;急性期采用CS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期(发病后3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ICH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CH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血肿体积、CS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n=37,r=0·965,P<0·01;n=37,r=0·949,P<0·01),与Barthel指数呈显著负相关(n=37,r=-0·972,P<0·01)。结论测定ICH患者急性期血清S100b蛋白含量有助于评价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S100B蛋白 头颅CT扫描 CSS量表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预测效果研究
14
作者 宋玲 王斌斌 +7 位作者 刘力萍 颜文 陈彦秀 许祥 万陈 刘锋 宋治远 李华康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85-99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系统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该院住院并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EE结果将其分为LAATM组和非LAATM组。... 目的探讨不同评分系统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该院住院并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EE结果将其分为LAATM组和非LAATM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所有患者均采用CHA_(2)DS_(2)-VASc评分、CHA_(2)DS_(2)-VASc-RAF评分、CHA_(2)DS_(2)-VASc-60评分及ABC卒中评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评分系统对LAATM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217例NVAF患者,其中男647例、女5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2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88例。TEE示LAATM患者112例,非LAATM患者1105例。LAATM组患者年龄,持续性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他汀发生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均高于非LAAT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评分系统中,高危评分人群的LATTM检出率均为最高。ABC卒中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26)高于其他3种评分(0.741、0.688、0.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ABC卒中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836)高于其他3种评分(0.793、0.763、0.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ABC卒中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64)高于其他3种评分(0.742、0.686、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CHA_(2)DS_(2)-VASc-RAF评分、CHA_(2)DS_(2)-VASc-60评分及ABC卒中评分均对LAATM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ABC卒中评分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3种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受试者工作特征 ABC卒中评分
下载PDF
SAMe-TT_(2)R_(2)积分与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未达标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柳万千 罗潇 +2 位作者 陈玲 何华斌 袁明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SAMe-TT_(2)R_(2)积分与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未达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2022年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 目的分析SAMe-TT_(2)R_(2)积分与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未达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2022年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SAMe-TT_(2)R_(2)积分、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根据TTR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TTR达标组(32例)和TTR未达标组(75例)。两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SAMe-TT_(2)R_(2)积分与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未达标的预测价值。结果TTR达标组年龄≥60岁者占比、SAMe-TT_(2)R_(2)积分低于TTR未达标组,吸烟者占比、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高于TTR未达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SAMe-TT_(2)R_(2)积分与TTR呈正相关(r=0.766,P<0.001),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与TTR呈负相关(r=-0.622,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Me-TT_(2)R_(2)积分与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预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未达标的AUC分别为0.821[95%CI(0.733~0.909)]、0.939[95%CI(0.896~0.98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2.5分,灵敏度分别为0.719、0.813,特异度分别为0.813、0.933。结论SAMe-TT_(2)R_(2)积分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TTR未达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对其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SAMe-TT_(2)R_(2)积分 CHA_(2)DS_(2)-VASc-60卒中评分 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 预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hs-CRP及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作念 顾伟 +2 位作者 章慧 倪梦园 王志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CI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酶联...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CI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入院后第1天,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显著,至第14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入院第7、14天脑梗死体积及NIHSS评分显著下降(P<0.01);血清IL-17在入院第1天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正相关(P<0.05);hs-CRP、TNF-α水平在入院第1、7、14天均与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ACI患者血清IL-17、hs-CRP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且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7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0期1702-1704,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结果各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测定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表现明显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5~12d时Vm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d内,病灶侧和健侧Vm均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病灶侧Vm显著降低(P<0.01),健侧Vm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5~12d,两侧Vm均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Vm值与CS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反映不同性质病变引起的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改变,经颅多谱勒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TCD) 中国卒中量表评分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术后康复及NIH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立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术后康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忻州市人民医院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 目的 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术后康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忻州市人民医院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施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及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16.51±5.37)d]少于对照组[(29.67±7.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秩和检验显示,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F-36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降低其NIHSS评分,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术后康复,改善预后情况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三七总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吉良 张凤芝 宋存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0例起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0例采用常规治疗,根据病情应用20%甘露醇、706代血浆、舒血宁、川芎嗪、维脑路通、胞磷胆碱、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试验组32... 目的:观察三七总苷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0例起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0例采用常规治疗,根据病情应用20%甘露醇、706代血浆、舒血宁、川芎嗪、维脑路通、胞磷胆碱、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试验组3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三七总苷0.4~0.8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滴,qd,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检测治疗前后进展性脑梗死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试验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为10.63%(34/320),对照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8.75%(92/300)(P<0.05).试验组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展高峰值:(22±4)vs.(26±6);治疗d20时:(13±8)vs.(18±3),均为P<0.01].试验组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三七总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苷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
20
作者 沈翔 王国栋 赵永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02-1605,共4页
目的: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力天麻杜仲胶囊4-6粒口服,每日3次,共28d。对照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目的: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力天麻杜仲胶囊4-6粒口服,每日3次,共28d。对照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滴注,用药疗程为28d。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8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02±4.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88±4.85)分(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和83.33%(P〈0.05)。结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