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闻东 陈幸生 +3 位作者 韩为 陈浩 俞红五 周婷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5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 目的 探讨针刺督脉为主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意义。方法 针刺督脉为主配合关节局部取穴治疗风后肢体痉挛患者29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作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治疗后两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显著性(P<0. 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 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 05)。结论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较传统的针刺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 中风 肢体痉挛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佳 何竟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47-49,58,共3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 目的: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现状和发展,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缓解痉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手检和机检的方法,收集近20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选穴规律、治疗效果。结果: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改善中枢神经功能的作用,对于脑损伤后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是治疗、缓解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重要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更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中存在选穴、治疗方法较多,但对照组设立单一,各治疗方法疗效缺乏可比性,选穴配伍重复度高。结论:针灸治疗应与现代康复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纳入标准和评定标准,使各种疗法更具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痉挛 针灸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于洪江 刘洋 +2 位作者 于长新 王秀荣 闫海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日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治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对患者肢体运动、日常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4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治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改善程度,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5 d和治疗30 d后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30 d后Fugl-Meyer评分与治疗15 d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5 d、治疗30 d后,观察组上、下肢体痉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30 d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脑中风后肢体痉挛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恢复患者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 肢体痉挛 肢体运动 日常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模型制备方法 被引量:22
4
作者 谢志强 谢莉娜 +4 位作者 郭斌 刘未艾 王彭汉 黄麟荇 岳增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建立成功、稳定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模型。方法运用线栓法和线栓+内囊注射NMDA受体造模,术后观察行为学指标及骨骼肌ATP酶染色的变化。结果线栓+内囊注射NMDA受体法大鼠痉挛症状持续较线栓法稳定,骨骼肌ATP酶提示线栓+内囊注射N... 目的建立成功、稳定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模型。方法运用线栓法和线栓+内囊注射NMDA受体造模,术后观察行为学指标及骨骼肌ATP酶染色的变化。结果线栓+内囊注射NMDA受体法大鼠痉挛症状持续较线栓法稳定,骨骼肌ATP酶提示线栓+内囊注射NMDA受体法Ⅰ型肌纤维比例升高。结论线栓+内囊注射NMDA受体为一种成功的脑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模型 实验研究 中风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君怡 徐爱华 +2 位作者 叶小聪 李菊芳 王亦素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12期1989-1992,199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镜像疗法 脑卒中 上肢痉挛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0
6
作者 吴海强 沈浩 +3 位作者 唐锋 王庆 宁育超 马桂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治疗。采用MAS评分、MBI评分和FMA量表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对比两组患者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MAS评分降低较明显(P<0.05);患者治疗后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肱二头肌IEMG和股二头肌IEMG显著升高,膝屈曲CO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采用基于表面肌电图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下肢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表面肌电图 针刺 体外冲击波 下肢痉挛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皮质BDNF、TrkB及GABA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志强 谢莉娜 +4 位作者 郭斌 刘未艾 黄麟荇 王彭汉 岳增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γ-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机制。方法将77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9只及模型储备...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γ-氨基丁酸(GABA)受体(GABA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机制。方法将77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9只及模型储备组59只,运用Zea Longa线栓结合内囊注射NMDA受体制作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18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取双侧阳陵泉、曲池针刺,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期只固定不作任何干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Zea Longa评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皮质BDNF、TrkB、GABAa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治疗前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治疗后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质BDNF、TrkB、GABA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皮质BDNF、TrkB、GABA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肌张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模型大鼠皮质BDNF、TrkB、GABAa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肢体痉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Γ-氨基丁酸受体 大鼠
下载PDF
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晓嵘 《护理与康复》 2009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中医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作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湿热敷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减轻卒中后遗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中药 湿热敷
下载PDF
表面肌电技术指导下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清云 林频容 +2 位作者 谢雨濛 丁燕洪 阮志芳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技术指导下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痉挛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肌电组各40例...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技术指导下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痉挛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肌电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督脉电针治疗,肌电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表面肌电技术指导下督脉电针治疗。比较2组干预后肌张力、足背屈角度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下肢腓肠肌与比目鱼肌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值协同收缩率变化情况;比较2组随访半年下肢关节功能及欧洲脑卒中评分(ESS)和整体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变化;统计2组干预后痉挛改善情况。结果肌电组干预后肌张力为(2.4±0.2)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0.4)级;足背屈角度为(49.7±2.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3.4±1.6)°;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为(2.6±0.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1)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1周和干预后1个月,肌电组下肢腓肠肌与比目鱼肌肌电图RMS值协同收缩率[(35.6±3.3)%和(40.5±3.9)%]均较同期对照组[(32.1±2.0)%和(34.5±2.6)%]显著增高(P<0.01)。随访半年,肌电组出现下肢关节半脱位、下肢关节挛缩、下肢关节僵硬等比例分别为7.5%、5.0%和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40.0%和32.5%(P<0.01);肌电组神经功能ESS得分为(86.6±4.6)分,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得分为(80.1±3.8)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3.8)分和(67.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组痉挛改善率达到90.0%(3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下进行督脉电针治疗,可有效降低下肢肌张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与运动功能协调,减少骨骼肌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最终达到促进下肢痉挛改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技术 督脉电针 脑卒中 下肢痉挛
下载PDF
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左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新Bobath技术及低频电刺激,研究组35例给予头针联合热敏灸...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新Bobath技术及低频电刺激,研究组35例给予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每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血清S100β、N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结束后两组ADL、FMA评分升高,MAS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热敏灸可更加有效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头针 热敏灸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及对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宏君 陈玺龙 +1 位作者 郑佳仪 张海霞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654-658,共5页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对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巨刺法,在治疗4周后分析疗效并探讨对患者肌肉、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疗效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肢体功能评分(FMA)均显著升高,肌肉痉挛评分(MAS)降低,且治疗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关节僵硬、痉挛、疲劳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lotho、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G蛋白耦联受体APJ内源性配体(Apelin-13)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降低,且治疗组HDL高于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水平显著升高,卒中状态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降低,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NDF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卒中状态、认知功能、上肢运功功能及活动度,降低血脂水平及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在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井穴刺络放血 巨刺法 上肢痉挛 肌肉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立 冉茂花 +4 位作者 辛贵乐 王璐 关莹 郭孝静 李季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34-3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60例,均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60例,均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量表(BI)和患侧下肢表面肌电数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MAS痉挛评级、股四头肌RMS均值、iEMG及膝关节屈曲CO较治疗前下降(P<0.05);下肢FMA、BI评分和腘绳肌IEMG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AS、下肢FMA、BI评分、RMS均值、iEMG和膝关节屈曲CO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康法 脑卒中 下肢痉挛 运动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靳三针通过调控钙结合蛋白PV、CB表达抑制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增高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秀容 张子强 +1 位作者 方宣琼 袁青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7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研究靳三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增高的抑制作用及对钙结合蛋白小白蛋白(PV)、钙结合蛋白D(C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靳三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靳三针组于造模成功后... 目的研究靳三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增高的抑制作用及对钙结合蛋白小白蛋白(PV)、钙结合蛋白D(C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靳三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模型,靳三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第3日取穴治疗6 d,分别于术后1 d、3 d(治疗前)、9 d(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Feeney平衡木评分,采用电生理描记法测定术后3 d(治疗前)、9 d(治疗后)各组大鼠肌张力,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术后3 d(治疗前)、9 d(治疗后)各组大鼠脑干组织中PV、C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靳三针组大鼠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eeney平衡木行走评分显著升高(P<0.05),间接肌张力及脑干组织PV、C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术后9 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靳三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eeney平衡木行走评分显著降低(P<0.05),间接肌张力及脑干组织中PV、C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术后3 d(治疗前)比较,术后9 d(治疗后)靳三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eeney平衡木行走评分显著降低(P<0.05),间接肌张力、脑干组织PV、C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靳三针可能通过上调钙结合蛋白PV、CB表达抑制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增高,缓解其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肢体痉挛 肌张力 靳三针 钙结合蛋白小白蛋白 钙结合蛋白D 大鼠
下载PD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s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aspartate transporter and glial glutamate transporter-1 in the brain of rats with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被引量:10
14
作者 Rui-Qing Li Ming-Yue Wan +7 位作者 Jing Shi Hui-Ling Wang Fei-Lai Liu Cheng-Mei Liu Jin Huang Ren-Chao Liu Le Ma Xiao-Dong F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013-1018,共6页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s has been shown to alleviate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in rats.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used the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s has been shown to alleviate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in rats.Howev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used the ra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of stroke.Three days after surgery,absorbable surgical catgut sutures were implanted at Dazhui(GV14),Jizhong(GV6),Houhui,Guanyuan(CV4)and Zhongwan(CV12).The Zea Longa score was used to assess neurological function.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muscle tension.The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infarct volume.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for glutamate 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and glial 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expression.Western blot assa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GLAST and GLT-1.Reverse transcription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expression of GLAST and GLT-1m RNAs.After catgut implantation at the acupoints,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substantially improved,muscle tension was decreased,and infarct volume was reduced in rats with spasticity after stroke.Furthermore,the expression of GLAST and GLT-1 m RNAs was increased on the injured(left)side.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s alleviates spasticity after stroke,likely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GLAST and GL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troke Dazhui (GV14) lizhong (GV6) Houhui Guanyuan (CV4) Zhongwan (CV12)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s limb spasm glutamate transporter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善军 李季 +1 位作者 李宏玉 唐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8期3084-3087,309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内科处理基础上给予新Bobath技术康...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内科处理基础上给予新Bobath技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丛刺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FMA评分)、肌张力(MAS评分)、肘关节屈伸功能(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及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63.3%(26/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针康法 肌张力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莹 王彩娟 +2 位作者 袁坤 刘欣 朱钰宝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中风患者82例,随机对照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研究组41例予以椎针通督循经疗法治疗。评价并记录两组肢体痉挛程度评分、生存质量、炎症指标、临... 目的:探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中风患者82例,随机对照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研究组41例予以椎针通督循经疗法治疗。评价并记录两组肢体痉挛程度评分、生存质量、炎症指标、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3.17%,研究组有效率92.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痉挛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肢体痉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且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针刺,采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能够改善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针通督循经疗法 传统针刺 脑中风 肢体痉挛状态
下载PDF
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顺贵 黄艳红 +1 位作者 陈文 吴艳红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组采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基本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组采用椎针通督循经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基本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疗程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的Ashworth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NFD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做比较,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FMA评分、Ashworth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NFD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幅度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通督循经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中风患者的运动功能、肢体痉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风 肢体痉挛 椎针通督循经疗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曾道芬 张翠芬 +4 位作者 邹学敏 程维芬 胡霞 黄梅 鄢路洲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11期4156-415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电针、低频脉冲治疗及康复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蜡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 [目的]探讨中药蜡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电针、低频脉冲治疗及康复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蜡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对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及2个疗程后较对照组MA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药蜡疗外敷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具有很好的解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药蜡疗 肢体痉挛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加味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脑脊液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芦宇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脑脊液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巴氯芬片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脑脊液谷...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减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脑脊液谷氨酸、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巴氯芬片治疗,研究组49例给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脑脊液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脑脊液谷氨酸水平降低(P<0.05),γ-氨基丁酸水平升高(P<0.05),肢体痉挛Ashworth分级改善(P<0.01),身体功能、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心理健康4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脑脊液谷氨酸水平较低(P<0.01),γ-氨基丁酸水平较高(P<0.01),肢体痉挛Ashworth分级改善,总有效率较高(P<0.01),身体功能、生活满意度、社会适应、心理健康4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较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能降低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脑脊液谷氨酸水平,提高γ-氨基丁酸水平,利于肢体痉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芍药甘草汤 巴氯芬片
下载PDF
探讨良姿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万青 龚小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姿位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 偏瘫肢体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