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3
1
作者 何中虎 兰彩霞 +3 位作者 陈新民 邹裕春 庄巧生 夏先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3-2215,共23页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 利用成株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鉴定方法、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报道的72个条锈病成株抗性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82个白粉病成株抗性QTL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上,控制2种病害的基因簇(≥5个QTL)有8个,其中位于7DS的Yr18/Lr34/Pm38和1BS的Yr29/Lr46/Pm39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成株抗性,位于4DL的Yr46/Lr67位点可能也对白粉病表现成株抗性,Yr18/Lr34/Pm38和Yr36已被克隆,Yr29/Lr46/Pm39的克隆已取得良好进展,为培育兼抗和成株抗性相结合的品种提供了可用基因。总结了成株抗性在中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用实例证实了培育成株抗性品种的可行性,建议对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咸农4号和小偃6号等进行遗传分析,育种工作者和品种审定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将成株抗性利用作为国内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育种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成株抗性 分子定位 基因克隆
下载PDF
冬小麦条锈病的光谱特征及遥感监测 被引量:97
2
作者 黄木易 王纪华 +3 位作者 黄文江 黄义德 赵春江 万安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4-158,共5页
该文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 ,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发病等级 (不同病情指数 )的冬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进行测定 ,并同步进行条锈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病害区与对照区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 该文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 ,在不同生育期内对不同发病等级 (不同病情指数 )的冬小麦条锈病冠层光谱进行测定 ,并同步进行条锈病病情指数的调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病害区与对照区处理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在绿光区、黄光区和近红外区反射特征差异及叶绿素含量变化 ;并将病情指数及光谱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研究表明 :63 0~ 687nm、740~890nm及 976~ 13 5 0nm为遥感监测条锈病的敏感波段 ;绿光区、近红外平台处及黄光区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别随病情的加重呈明显的上升、下降与上升趋势 ;条锈病的红边发生蓝移 ;叶绿素含量随条锈病的病情指数的增大而下降 ;试验证明在条锈病害田间病叶率为 5 %时的最佳防治时期内 ,高光谱可以对冬小麦条锈病害做出早期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遥感监测条锈病病情指数的多波段 (长 )下的组合诊断模式的定量模型。该研究为今后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大面积监测冬小麦条锈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条锈病 高光谱 监测 病情指数
下载PDF
后条中32时期我国小麦条锈抗源之现状 被引量:86
3
作者 杨作民 解超杰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用条中 (CY) 2 9、 31、 32号生理小种对 6类抗性材料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除Yr5、 10、 15外 ,还有一些 Yr基因和许多抗病材料目前在我国仍表现抗病。加强对这些抗源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将能缓解当前条锈病抗... 用条中 (CY) 2 9、 31、 32号生理小种对 6类抗性材料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小种鉴定。结果表明 ,除Yr5、 10、 15外 ,还有一些 Yr基因和许多抗病材料目前在我国仍表现抗病。加强对这些抗源材料的研究与利用将能缓解当前条锈病抗源贫乏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条中32时期 小麦 抗源 现状 生理小种 条锈病
下载PDF
“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系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评价 被引量:80
4
作者 韩德俊 王琪琳 +6 位作者 张立 魏国荣 曾庆东 赵杰 王晓杰 黄丽丽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889-2896,共8页
【目的】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最主要的流行区系,准确评价大区间当前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水平和抗源使用特点,为整体考量各流行区小麦抗性品种分布的合理性和确定今后的育种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系13个省(区... 【目的】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麦区是中国小麦条锈病最主要的流行区系,准确评价大区间当前小麦品种抗条锈病性水平和抗源使用特点,为整体考量各流行区小麦抗性品种分布的合理性和确定今后的育种方向提供依据。【方法】从该区系13个省(区)征集了501份小麦当前主栽品种和后备品种,在杨凌进行苗期分小种(CYR32和CYR33)和成株期混合小种(CYR23、CYR25、CYR29、CYR31、CYR32、CYR33、Su11-4、Su11-7)人工诱发接种鉴定,在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抗条锈病性鉴定。【结果】参鉴小麦品种(系)中,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仅有34份,占参试品种(系)的6.8%,表现成株期抗性的品种为110份,占参试品种的22.0%,表现感病的品种(系)为356份,占供试品种(系)的71.0%;流行区系内不同地区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结合育种系谱分析,具有全生育期抗病性的品种(系)的有效抗源类型较丰富,但在品种(系)中的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92R系(携带Yr26)、贵农系以及少数携带Yr24的CIMMYT抗源种质。【结论】当前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仍较低,必须加强病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以避免大区流行;小麦品种主要有效抗源较单一,且在不同流行区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麦品种 全生育期抗性 成株期抗性
下载PDF
1997~2001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被引量:50
5
作者 万安民 吴立人 +7 位作者 贾秋珍 金社林 李高宝 王保通 姚革 杨家秀 原宗英 毕云青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1997~ 2 0 0 1年采自我国 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菌标样 4 0 0 8份 ,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状况。 1997年发现了水源 11致病类型 13和 14 ,2 0 0 1年把原Hybrid 4 6致... 1997~ 2 0 0 1年采自我国 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和重要抗源上的小麦条锈菌标样 4 0 0 8份 ,其鉴定结果基本反映了这期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状况。 1997年发现了水源 11致病类型 13和 14 ,2 0 0 1年把原Hybrid 4 6致病类型 3(HY 3)命名为条中 32号。这期间共监测到 4 1个小种和致病类型 ,每年都能监测到的小种和致病类型有 32个 ,为条中 17、19、2 1、2 2、2 3、2 5、2 6、2 8号 ,洛 10 2 ,条中 2 9,洛 13 2、3,条中 30、31、32 ,Hybrid 4 6 4、5、6、7、8,水源 11 2、3、4、5、6、7、8、10、11、12、13和 14。条中2 9、30、31、32号为主要流行小种。 1997~ 2 0 0 0年间条中 31号位居第一 ,出现频率为 10 .8%~ 13.5 % ,其次为条中 32号 (4 .8%~11.7% ) ,由于条中 32号逐年持续上升 ,2 0 0 1年超过条中 31号而位居第一。其次是条中 2 9和 30号 ,两者出现频率基本相当 ,1997~ 1999年条中 2 9号略高位第 3(3.3%~ 4 .0 % ) ,条中 30号位第 4 (2 .6 %~ 3.3% ) ,2 0 0 0~ 2 0 0 1年 ,条中 30号略高位第 3(3.6 %~7.3% ) ,条中 2 9号位第 4 (2 .7%~ 3.1% )。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条中 2 3号、2 5号、2 6号、2 8号和Hybrid 4 6 4、5、7、8,水源 11 3、4、5、7、11、13和 14 ,其它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7~2001年 中国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变化动态
下载PDF
豫鲁皖三省重要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推导 被引量:41
6
作者 牛永春 乔奇 吴立人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根据对 2 6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 ,并结合品种系谱分析 ,研究了河南、山东和安徽 3省的 50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 ,没有 1个品种可抵抗所有供试的 2 6个条锈菌菌系 ,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 Yr9... 根据对 2 6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条锈菌菌系的反应 ,并结合品种系谱分析 ,研究了河南、山东和安徽 3省的 50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所具有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 ,没有 1个品种可抵抗所有供试的 2 6个条锈菌菌系 ,在已知的抗条锈基因中 Yr9所占比例最大 ,至少存在于 17个品种中 ,Yr2和Yr 1次之 ,分别存在于 10个和 8个品种中 ,个别品种则具有 Yr A、Yr 3或 Yr Sel,还有些品种可能具有未知的抗条锈基因或基因组合。由于上述已知基因对目前的条锈菌优势小种基本上均不抵抗 ,培育和推广具有效抗条锈基因的新品种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条锈菌 品种抗病性 基因推导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持续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50
7
作者 姚革 蒋滨 +4 位作者 田承权 夏先全 蒋凡 廖华明 沈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53-256,共4页
分析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小麦条病持续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小种变异及品种抗病性丧失。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四川省绝大部分生产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之气候适宜及防治工作未跟上,造成小麦条锈病连续几年的大... 分析表明四川省近年来小麦条病持续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小种变异及品种抗病性丧失。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32号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四川省绝大部分生产品种的抗性丧失,加之气候适宜及防治工作未跟上,造成小麦条锈病连续几年的大流行。为了控制条锈病的流行和危害,提出了淘汰感病品种,推广现有抗病品种,加快审定新的抗病品种及抓好条锈病综合防治工作等应急措施。为了长期持续控制小麦条锈病,提出了提高生产品种抗病基因的丰富度,抗病基因合理布局,利用慢锈品种和持久抗性品种等策略。同时在川西北的越夏菌源基地应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合理布局抗病品种,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阻滞病原菌变异。经过不断努力,小麦条锈病可望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小麦条锈病 流行原因 防治 种植结构调整 品种 抗病基因 气候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抗源材料筛选和抗条锈基因库组建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周祥椿 杜久元 鲁清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2,共7页
抗源材料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我国生产用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并为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打下基础,1997-2002年间对国内外引进材料在我国常发易变区的陇南进行了6年的条锈病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携带我国... 抗源材料是小麦育种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我国生产用小麦品种抗条锈基因的丰富度,并为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进行基因布局打下基础,1997-2002年间对国内外引进材料在我国常发易变区的陇南进行了6年的条锈病诱发鉴定。结果表明,携带我国尚未利用的Yr3b.4b、Yr5、Yr10、Yr12、Yr15等有效抗务锈基因的栽体品种和国际上认为具持久抗性的Flinor、Flandlers等品种大多表现出良好的抗锈性,并从引进的其它品种资源中筛选出贵农21、92R137、红挑头、O.U.S.W8023、FENMAN、MO(W)499等一批高抗条锈病的材料。针对抗条锈材料农艺性状普遍较差的状况,还对如何有效利用抗源材料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条锈病 抗性
下载PDF
用高光谱微分指数监测冬小麦病害的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蒋金豹 陈云浩 黄文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75-2479,共5页
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生理生化参数以及相应的病情指数。对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病情指数增大,一阶微分光谱在绿边(500-560 nm)内逐渐增大,在红边(680-760 nm)... 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小麦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染病冬小麦冠层光谱、生理生化参数以及相应的病情指数。对小麦冠层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病情指数增大,一阶微分光谱在绿边(500-560 nm)内逐渐增大,在红边(680-760 nm)内逐渐降低。红边核心区(725-735 nm)内一阶微分总和(SDr′)与绿边核心区(520-530 nm)内一阶微分总和(SDg′)的比值,与病情指数具有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21(n=28),且能够在症状出现前12 d识别出健康作物与病害作物。因此,微分植被指数SDr′/SDg′能够监测并反演作物病害信息。研究结果对利用高光谱遥感获取作物病害信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病害胁迫 病情指数 冬小麦 病害监测
下载PDF
感染我国重要小麦抗源材料贵农22的条锈菌新菌系的发现及致病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贾秋珍 黄瑾 +3 位作者 曹世勤 张勃 王晓明 金社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3-5,共3页
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贵22-9、贵22-14为新出现的、对我国重要小麦抗源材料贵农22有较强毒性的两个新菌系,且在甘肃省各地均出现。其致病特点类似条中32号、条中33号。两菌系苗期除对贵农22有毒性外,对辅助鉴别寄主川麦42、92R137、兰天1... 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贵22-9、贵22-14为新出现的、对我国重要小麦抗源材料贵农22有较强毒性的两个新菌系,且在甘肃省各地均出现。其致病特点类似条中32号、条中33号。两菌系苗期除对贵农22有毒性外,对辅助鉴别寄主川麦42、92R137、兰天17也有毒性。毒性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新菌系含有对Yr10、Yr24/26有毒性的基因,苗期较条中32号、条中33号表现出更强的致病力。新菌系将对以92R、贵农为抗源的品种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农22 条锈菌 新菌系 毒性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白粉病、条锈病、黄矮病小麦新种质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曾祥艳 张增艳 +2 位作者 杜丽璞 辛志勇 陈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80-2386,共7页
选育和推广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今后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回交,将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Pm4+Pm13+PmV、抗条锈病基因YrX(源自YW243)、抗黄矮病基因Bdv2向优异农艺亲本转育。利用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 选育和推广多抗、兼抗型小麦品种是今后小麦育种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通过复合杂交、回交,将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Pm4+Pm13+PmV、抗条锈病基因YrX(源自YW243)、抗黄矮病基因Bdv2向优异农艺亲本转育。利用抗病性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出聚合了3~5个抗病基因的兼抗白粉、条锈和黄矮病的冬性小麦新种质和春性小麦新种质,其中聚合Pm4+Pm13+PmV+YrX+Bdv2等5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材料1株,聚合Pm4+Pm13+YrX+Bdv2d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2株、3株,聚合Pm4+PmV+YrX+Bdv2等4个抗病基因的冬性、春性(BC2F3)材料分别为6株和18株,聚合Pm13+YrX+Bdv2、PmV+YrX+Bdv2等3个抗病基因的春性材料分别为7株和46株。本研究可为小麦多抗、兼抗育种提供遗传组成明确的丰富抗源和快捷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条锈病 黄矮病 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 抗病性
下载PDF
条锈菌侵染对小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玥仁 商鸿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1-56,共6页
以小麦条锈菌条中 2 9号小种 ( CY-2 9)诱发接种感病品种辉县红和铭贤 1 69,采用 LI-62 0 0型光合系统仪对小麦发病旗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严重度小麦病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明显不同。轻度病叶 (严... 以小麦条锈菌条中 2 9号小种 ( CY-2 9)诱发接种感病品种辉县红和铭贤 1 69,采用 LI-62 0 0型光合系统仪对小麦发病旗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严重度小麦病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明显不同。轻度病叶 (严重度为 5%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与健叶相似 ,水分利用效率轻微下降。轻度病叶仍可有效控制水分的蒸腾散失 ,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因素控制。中度病叶 (严重度为 4 0 % )和重度病叶 (严重度为 80 %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与健叶明显不同 ,病叶蒸腾作用在午前已大幅升高 ,并在此后一直保持很高的蒸腾水平 ,组织相对含水量大幅下降 ,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中度和重度病叶完全丧失了控制水分散失的能力 ,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中度和重度病叶光合作用的大幅降低不仅与叶绿素含量的明显下降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日变化 条锈菌侵染
下载PDF
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冠层叶片氮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 被引量:31
13
作者 蒋金豹 陈云浩 +1 位作者 黄文江 李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诊断条锈病胁迫下作物的营养状况,测量感染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以及相应叶片全氮(LTN)含量,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微分光谱与小麦LTN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随病情加重,小麦LTN含量逐渐降低,并与...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诊断条锈病胁迫下作物的营养状况,测量感染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反射率以及相应叶片全氮(LTN)含量,利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微分光谱与小麦LTN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随病情加重,小麦LTN含量逐渐降低,并与一阶微分光谱在430~518、534~608、660~762 nm以及783~893 nm区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经检验,以红边内一阶微分总和与蓝边内一阶微分总和比值(SDr/SDb)为变量的模型是估测LTN含量的最佳模型,其RMSE为0.3567,相对误差为8.33%。因此,利用高光谱遥感估测条锈病胁迫下作物LTN含量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研究成果可为小麦氮素营养监测、精准施肥以及条锈病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冬小麦 条锈病 叶片氮素含量 估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的小麦病害早期检测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小龙 王库 +1 位作者 马占鸿 王海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3-189,共7页
实现对受到病原侵染的小麦植株进行早期检测,对于小麦病害的监测预警和及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热红外成像技术早期检测小麦病害的可行性,该研究以小麦条锈病为例,以健康小麦植株、条锈病潜育期和发病期小麦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热... 实现对受到病原侵染的小麦植株进行早期检测,对于小麦病害的监测预警和及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热红外成像技术早期检测小麦病害的可行性,该研究以小麦条锈病为例,以健康小麦植株、条锈病潜育期和发病期小麦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热红外成像技术采集他们的热红外图像和叶片温度,在潜育期内连续检测其热红外图像和叶片温度随接种天数的变化。通过图像对比发现,接种后第5天,肉眼观察热红外图像可将受到侵染但未显症的小麦植株与健康植株区分开来。进一步数据处理,表明接种后第3天处于条锈病潜育期的小麦植株叶片平均温度和不同部位最大温差分别比健康植株叶片的低0.08℃和高0.04℃(P<0.05),可将处于条锈病潜育期的小麦植株与健康植株区分开来。随着接种后天数的增加,处于条锈病潜育期的小麦植株叶片的平均温度和最大温差与健康小麦植株叶片的差异逐渐增大。接种后第12天,接种小麦植株叶片平均温度比健康植株叶片低1.22℃,接种小麦植株叶片最大温差比健康植株叶片高1.58℃。可见,利用热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早期检测到小麦受到病原侵染后的温度变化,热红外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小麦病害早期检测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害 图像处理 温度 小麦 条锈病 热红外成像 早期检测 潜育期
下载PDF
小麦品种Triticum spelta album中抗条锈病基因Yr5的RAPD标记 被引量:15
15
作者 钟鸣 牛永春 +1 位作者 徐世昌 吴立人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19-722,共4页
共用 5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小麦抗条锈基因Yr5的近等基因系进行了RAPD分析 ,发现了 3个特异性DNA片段S14 96 76 1 、S14 5 3880 、S14 181 950 与Yr5基因连锁 ,其中S14 96 76 1 与Yr5基因紧密连锁 ,遗传距离为 2 7cM。经对特异性DN... 共用 5 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对小麦抗条锈基因Yr5的近等基因系进行了RAPD分析 ,发现了 3个特异性DNA片段S14 96 76 1 、S14 5 3880 、S14 181 950 与Yr5基因连锁 ,其中S14 96 76 1 与Yr5基因紧密连锁 ,遗传距离为 2 7cM。经对特异性DNA片段S14 96 76 1 进行克隆、测序 ,设计了PCR扩增用专化引物SC S14 96 76 1 a和SC S14 96 76 1 b ,用该引物可扩增出与原RAPD引物扩增出的相似的特异DNA片段。由于该引物还可扩增出迁移率极为相近的另 1条非特异带 ,在琼脂糖凝胶上难以分辨 ,需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进行检测。经用F2 分离群体及部分相关品种材料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条锈病 Yr5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RAPD
下载PDF
2001-2005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保通 李高宝 +2 位作者 李强 王芳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9-212,216,共5页
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2001-2005年对采自陕西省7市20个县(区)主栽小麦品种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标样1 101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01-2005年陕西省共监测到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26个,分别为条中22、23、26... 为掌握小麦条锈菌种群动态,2001-2005年对采自陕西省7市20个县(区)主栽小麦品种和后备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的条锈菌标样1 101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01-2005年陕西省共监测到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26个,分别为条中22、23、26、27、28、29、31、32号,Hybrid46-4、5、6、7、8,水源11-1、2、3、4、5、6、7、8、10、11、12、13、14。其中条中31号以前的生理小种已成为次要小种或稀有小种,条中32号出现频率一直居各小种首位,成为绝对的优势小种;Hybrid46类群和水源11类群为绝对的优势小种类群,频率总和维持在90%左右,成为优势种群。从变化趋势看,Hybrid46类群出现频率逐年下降,水源11类群出现频率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条锈菌 生理小种 陕西省
下载PDF
用变性PAGE-银染法鉴定小麦抗条锈基因Yr5的RAPD标记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晓红 牛永春 胡宝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的供体亲本Triticumspeltaalbum作为对照 ,对近等基因系Yr5 6×AvocetS和感病亲本AvocetS进行RAPD分析。扩增产物用 4%变性PAGE分离 ,银染显色。在变性PAGE上可以检测到 50~ 10 0条带 ,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 5... 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的供体亲本Triticumspeltaalbum作为对照 ,对近等基因系Yr5 6×AvocetS和感病亲本AvocetS进行RAPD分析。扩增产物用 4%变性PAGE分离 ,银染显色。在变性PAGE上可以检测到 50~ 10 0条带 ,是琼脂糖凝胶电泳的 5倍以上。筛选了 2 40个随机引物 ,发现 2 3条稳定的多态性DNA片段 ,初步检测表明其中6条与Yr5基因具有连锁性。用 12 1株AvocetS和Yr5 6×AvocetS杂交制备的F2 代分离群体进一步进行的遗传连锁性检测表明 ,多态性DNA片段S13 2 0 2 0 7和S13 4 83 6 3 分别与Yr5基因完全连锁和紧密连锁。结果表明 ,用变性PAGE分离PCR产物并结合银染显色 ,提高了小麦RAPD分析的多态性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E RAPD 小麦 条锈病 抗病基因 Yr5
下载PDF
甘肃陇南小麦不同品种类型抗条锈性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祥椿 杜久元 杨俊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0-554,共5页
1973~2002年的30年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选择具垂直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抗性和持久抗性等不同类型的7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 1973~2002年的30年间,在我国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对小麦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化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选择具垂直抗性、慢条锈性、高温抗性和持久抗性等不同类型的7个品种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里勃留拉和N.斯特拉姆潘列长期保持了稳定的抗锈性。里勃留拉的抗性可能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N.斯特拉姆潘列的抗性可能由主效基因控制,兰天12号所具有的慢锈性和兰天1号的高温抗性以及抗条锈基因的合理布局对延长品种抗性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陇南地区 小麦 条锈病 品种类型 抗锈性
下载PDF
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菌CYR34育种策略 被引量:25
19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7 位作者 宋建荣 张耀辉 王万军 岳维云 孙振宇 黄瑾 张勃 王晓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9-1133,共5页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冬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本文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小麦条锈菌CYR34消长动态及致病性特点、冬小麦抗条锈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了后CYR34时期抗病育...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省冬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本文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小麦条锈菌CYR34消长动态及致病性特点、冬小麦抗条锈育种研究现状与进展,提出了后CYR34时期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应用的思路,以期为持续控制甘肃省小麦条锈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病育种 条锈病 思考 甘肃省
下载PDF
指示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两个新的红边参数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圆圆 陈云浩 +1 位作者 李京 黄文江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5-881,共7页
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了36条感染不同严重程度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及相应叶片的生理生化参量。对测定的冬小麦红边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病情严重度的增加,红边一阶微分的前峰(700nm附近)越来越... 通过人工田间诱发不同等级条锈病,在不同生育期测定了36条感染不同严重程度条锈病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及相应叶片的生理生化参量。对测定的冬小麦红边一阶微分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病情严重度的增加,红边一阶微分的前峰(700nm附近)越来越明显,后峰(约在725—740nm)越来越不突出,以红边一阶微分的双峰特征随病情指数的变化为基础,设计了两个新型的红边参数:DSr和Ar,它们可以分别用来描述红边一阶微分光谱曲线的陡峭度和不对称性,与其他常用的红边参数(红边位置、红边一阶微分最大值,红边一阶微分所包围面积)相比,新参数反演病情严重度的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红边 条锈病 病情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