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石混合体的剪应力波动和跌落行为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峰 李志清 +1 位作者 刘琪 胡瑞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101,共12页
土石混合体在剪切过程中存在剪应力跌落的现象,基于该现象,本文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的方式,考虑不同含石量(0%、30%、50%、70%)、上覆垂直压力(50,200,300,400 kPa)、块石尺寸(9.5~19.0 mm、19.0~31.5 mm、31.5~53.0 mm)3个主要控制因素,... 土石混合体在剪切过程中存在剪应力跌落的现象,基于该现象,本文采用大型直剪试验的方式,考虑不同含石量(0%、30%、50%、70%)、上覆垂直压力(50,200,300,400 kPa)、块石尺寸(9.5~19.0 mm、19.0~31.5 mm、31.5~53.0 mm)3个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室内剪切变形试验,研究直剪过程中发生的剪应力跌落现象。同时,通过在试样内部钻孔、埋置细铝丝与干灰的方法获取剪切带变形厚度,结合其大小理解剪应力的脆性跌落特征和剪切带块石变形特征。基于试验分析表明,具备骨架结构且所含块石尺寸大于剪切带厚度的土石混合体试样在高垂直应力下的剪切过程中易出现块石应力集中,形成锁固体块石,该类块石往往控制着试样一定时空下的整体剪切强度,其受剪切作用翻滚、滑移甚至咬合棱角破碎是导致剪应力瞬间大幅度跌落的直接原因。高含石量、大尺寸块石、高垂直应力是形成块石应力锁固体的必要条件。低含石量状态(<50%),剪切带块石多顺剪切方向翻滚,越靠近剪切面边缘,变形越明显,块石相对空间位置变化较小。高含石量状态(>70%),剪切带块石可见相互滑移、攀爬,块石相对空间位置变化明显。块石尺寸小于剪切带厚度时,剪应力多呈现波动特征,而块石尺寸接近剪切带厚度时,剪应力波动加剧,出现明显的应力跌落,对应垂直位移出现突变。满足含石量高于70%、块石尺寸大于剪切带厚度的试样在相对较大的上覆垂直应力作用下易形成块石应力锁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大型直剪试验 应力跌落 剪切带 应力锁固体
下载PDF
Expansion of spherical cavity of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被引量:2
2
作者 LUO Zhan-you ZHU Xiang-rong GONG Xiao-n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380-1387,共8页
An expansion theory of spherical cavities in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was presented. For geomaterials,two controlling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take into account... An expansion theory of spherical cavities in strain-softe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was presented. For geomaterials,two controlling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moduli and strain-softening properties. By means of elastic theory with different moduli and stress-softening models,general solutions cal-culating Tresca and Mohr-Coulomb materials'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of expansion of spherical cavity were derived. The effects caused by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in tensile and compression and strain-softening rates on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an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of expansion of cav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expansion pressure,stress and displacement fields an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zone vary with the different elastic moduli and strain-softening prop-erties. If classical elastic theory is adopted and strain-softening properties are neglected,rather large errors may be the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on of spherical cavity Tresca material Mohr-Coulomb material Elastic theory with different moduli of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stress-dropping softening model
下载PDF
考虑材料应变软化的柱形孔扩张问题 被引量:66
3
作者 蒋明镜 沈珠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19,共10页
本文基于岩土软化材料特征,提出应力一次跌落应变软化模型,讨论了应力跌落计算与损伤面的平衡条件,推导了该模型下Tresca材料和Mohr-Coulomb材料柱形孔扩张问题应力及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软化程度对柱形孔... 本文基于岩土软化材料特征,提出应力一次跌落应变软化模型,讨论了应力跌落计算与损伤面的平衡条件,推导了该模型下Tresca材料和Mohr-Coulomb材料柱形孔扩张问题应力及位移的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软化程度对柱形孔扩张时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开展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 应变软化 柱形孔 扩张 应力场
下载PDF
岩土类软化材料的柱形孔扩张统一解问题 被引量:46
4
作者 蒋明镜 沈珠江 《岩土力学》 EI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用应力一次跌落应变软化模型来模拟岩土软化材料特性,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屈眼函数形式,推导了柱形孔扩张问题应力场及位移场的统一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模型、不同软化程度对柱形孔扩张时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开展规律的影响。
关键词 岩土 软化材料 柱形孔 扩张 应力应变 统一解
下载PDF
不同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材料的柱形孔扩张问题的统一解 被引量:46
5
作者 罗战友 夏建中 龚晓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84,92,共7页
对于具有不同的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岩土类材料,提出了不同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控制参数,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柱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及位移的统一解。分析了模量、模型和软化等控制参数对柱形孔扩张时的扩张压力、塑性区开展规... 对于具有不同的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岩土类材料,提出了不同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控制参数,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柱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及位移的统一解。分析了模量、模型和软化等控制参数对柱形孔扩张时的扩张压力、塑性区开展规律及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孔极限扩张压力、塑性区的发展规律、应力场、位移场等均随着模量控制参数、模型参数及软化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若采用经典的弹性理论、单一的模型参数及传统的不考虑应变软化来对岩土类的工程材料进行设计计算,必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形孔扩张问题 岩土类材料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不同模量弹性理论 应力跌落模型 应变软化
下载PDF
不同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材料的球形孔扩张问题的统一解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战友 夏建中 龚晓南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7,共6页
对于具有不同的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岩土类材料,提出了不同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控制参数,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及位移的统一解。分析了模量、模型和软化等控制参数对球形孔扩张时的扩张压力、塑性区开展规... 对于具有不同的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岩土类材料,提出了不同拉压模量及软化特性的控制参数,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了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应力及位移的统一解。分析了模量、模型和软化等控制参数对球形孔扩张时的扩张压力、塑性区开展规律及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孔极限扩张压力,塑性区的发展规律,应力场,位移场等均随着模量控制参数、模型参数及软化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若采用经典的弹性理论、单一的模型参数及传统的不考虑应变软化来对岩土类的工程材料进行设计计算,必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孔扩张问题 岩土类材料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不同模量弹性理论 应力跌落软化模型
下载PDF
弹脆塑性软化本构理论的特点及其数值计算 被引量:42
7
作者 沈新普 岑章志 徐秉业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7,共6页
对大型复杂工程岩体结构,其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形劣化是结构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变形增加和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应力跌落时发生各向同性软化的假定,给出了完整的弹脆塑性本构积分的数值格式和增量型弹脆塑性有限... 对大型复杂工程岩体结构,其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的变形劣化是结构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变形增加和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应力跌落时发生各向同性软化的假定,给出了完整的弹脆塑性本构积分的数值格式和增量型弹脆塑性有限元求解算法。由典型结构的数值解与相应的解析解比较可见,本文数值解的精度是令人满意的。这说明本文弹脆塑性本构积分数值格式是合理的、有效的。所设计的有限元计算程序能够用于弹脆塑性材料组成的结构的力学行为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脆塑 本构积分 应力跌落 应变软化 岩体结构
原文传递
脆性岩石破坏的能量跌落系数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左建平 黄亚明 +2 位作者 熊国军 刘靖 李蒙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27,共7页
从能量角度出发,分析了脆性岩石的整个变形破坏过程。列举出岩石破坏过程的各种能量类型并对其分类,通过分析机械能和热能在岩石破坏过程中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用能量法分析岩石破坏过程必须区分热能与机械能。根据循环加、卸载曲线讨论... 从能量角度出发,分析了脆性岩石的整个变形破坏过程。列举出岩石破坏过程的各种能量类型并对其分类,通过分析机械能和热能在岩石破坏过程中的不同影响,提出了用能量法分析岩石破坏过程必须区分热能与机械能。根据循环加、卸载曲线讨论了在岩石变形破坏的不同阶段输入的机械能?W与可释放应变能增量e?U以及耗散能增量d?U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分析了应力脆性跌落系数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个新的表征岩石破坏的参量,即脆性岩石的能量跌落系数。对不同围压下大理岩和花岗岩破坏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计算,得到了能量跌落系数与围压的关系,以及损伤程度和泊松比对其影响。并通过与现有的应力脆性跌落系数进行对比,说明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并认为用其描述岩石的脆性程度在更广泛的围压条件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跌落 能量法 可释放应变能 能量跌落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宫悦 龙锋 +2 位作者 乔慧珍 赵敏 王宇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2期6-12,共7页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后,川东南地区ML 3.0以上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特征,分别得到视应力、应力降与震级之间、震级和地震矩之间,以及地震矩和视应力之间的定标关系。通过扣除震级影响,计算归准化视应力值...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后,川东南地区ML 3.0以上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特征,分别得到视应力、应力降与震级之间、震级和地震矩之间,以及地震矩和视应力之间的定标关系。通过扣除震级影响,计算归准化视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结果如下:1从时间分布图来看,研究区4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段刚好对应视应力涨落较明显时段,而该时段当地工业采矿注水活动强烈,故该区域视应力水平或许反映了工业活动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2从空间分布图来看,自贡隆昌一带震级偏大,视应力反而偏小的现象可能与该区域应力释放不充分、构造应力水平偏低有关,未来要关注该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应力降 震级 地震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应变局部化的岩样单轴压缩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海军 肖盛燮 彭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634-2641,共8页
应变局部化是加载过程岩样内部变形自组织的结果。基于岩样变形局部化的客观存在性,提出以变形局部化带的力学行为描述加载过程,并用参数方程表示岩样单轴压缩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变形局部化过程的准静态增量平衡方程... 应变局部化是加载过程岩样内部变形自组织的结果。基于岩样变形局部化的客观存在性,提出以变形局部化带的力学行为描述加载过程,并用参数方程表示岩样单轴压缩本构关系的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变形局部化过程的准静态增量平衡方程,推导峰值前后应力–应变曲线的参数方程、变形局部化与峰值应力及应变关系、II类岩石变形行为存在条件以及岩石失稳破坏判据。根据系统失稳临界条件,导出系统应力跌落量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若应变局部化带的本构关系软化段曲线存在拐点,则系统发生应力跌落现象,否则发生脆性破坏。基于模型理论,证明II类岩石的破坏是不稳定的或是自持续的,以及常应变率下伺服式加载系统不能得到II类岩石软化段曲线的试验事实。通过对模型中力学参数的对比研究表明,岩石变形破坏不但在软化段具有尺寸效应和II类变形行为,而且硬化段也存在尺寸效应,表现出峰值对应的应变随着试件的增长而变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变局部化 准静态增量平衡方程 应力跌落
下载PDF
Stress-drop effect on brittleness evaluation of rock materials 被引量:2
11
作者 SHI Gui-cai CHEN Guan +3 位作者 PAN Yu-tao YANG Xiao-li LIU Yong DAI Guo-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07-1819,共13页
Uniaxial or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of cylindrical rock specimens using rock mechanics testing machine is a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to study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the development... Uniaxial or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of cylindrical rock specimens using rock mechanics testing machine is a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to study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ock fracture.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is issue;meanwhil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stress-drop effect on the brittleness of rock materials. A plastic flow factor of λ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tress-drop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factor λ corresponding to the four yield criteria of rock mass are proposed. Those four yield criteria are Tresca criterion, von-Mises criterion, Mohr-Coulomb criterion and Drucker-Prager criterion. For simplicity purposes, an engineering approximation approach has been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tress-drop with a non-zero strain incr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valid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stic flow factors λ as well as the engineering approxim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finite element code can be programmed for brittle materials with stress-drop,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readily incorporated in finite element c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terial stress-drop effect plastic flow factor strength criteria
下载PDF
考虑损伤累积的圆钢管本构模型力学行为特点与数值分析
12
作者 贺盛 周奕彤 +2 位作者 夏鑫 杨红涛 于鹏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9-187,共9页
由于单层网壳结构主要以圆钢管为主,因此圆钢管本构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单层网壳结构的力学行为。为探究材料损伤累积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以圆钢管考虑损伤累积的本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与Prandtl–Reuss材料本构模型在屈... 由于单层网壳结构主要以圆钢管为主,因此圆钢管本构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单层网壳结构的力学行为。为探究材料损伤累积对单层网壳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以圆钢管考虑损伤累积的本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与Prandtl–Reuss材料本构模型在屈服准则、弹性刚度矩阵、弹塑性刚度矩阵、加载准则、流动法则及应力跌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其力学行为特点,给出其数值积分格式,并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开发了考虑损伤累积的用户材料子程序,采用该子程序研究单层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Prandtl–Reuss材料模型高估了单层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考虑材料损伤累积的结构失效时,结构动力极限荷载相比于P–R模型降低了12.24%,绝大多数杆件全截面屈服,形成大量塑性区带。一方面,损伤累积效应会降低结构的动力极限荷载,扩大损伤分布,加深损伤程度,加速结构破坏进程;另一方面,也将造成结构的失效模式由动力失稳向强度破坏转变。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开发的考虑圆钢管损伤累积的材料子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其数值积分策略及用户材料子程序有效、可行,能够为单层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更加精确的分析与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 损伤积累 力学行为特点 数值积分格式 应力跌落 用户材料子程序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Changes in Stress-drop of the Jinggu MS6.6 and Ludian MS6.5 Earthquake Sequences
13
作者 Zhou Shaohui Jiang Haikun Qu Junha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2期151-168,共18页
The earthquake stress-drop values of two sequences were accurately calculated after taking away the effects due to regional earthquake anelastic attenuation and station site response,using waveform data and seismic ph... The earthquake stress-drop values of two sequences were accurately calculated after taking away the effects due to regional earthquake anelastic attenuation and station site response,using waveform data and seismic phase data of sequences of the Jinggu M_S6. 6,and Ludian M_S6. 5 earthquakes in Yunna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drop with magnitude increases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of magnitude. After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agnitude,the average value of stress-drop in the Jinggu sequenc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udian sequence at the same magnitude range.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stress st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erms of the changes of time and space of stress-drop,before M_S5. 8 strong aftershock,the stress-drop is "slowing down-turning up-keeping a high value"after the mainshock,meanwhile,almost all of the abnormally high stress drop value i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M_S5. 8 strong aftershock, showing that the stress environment in the region was increasing after the mainshock. And after the M_S5. 9 strong aftershock,stress-drop rapidly declines to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e,meanwhile,the high value of stress-drop i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strong aftershock,showing that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gets more fully release,its stress environment begins to rapidly decrease.For the Ludian sequence without a strong aftershock occurring,the average value of stress drop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Jinggu earthquake sequence at the same magnitude range,while at the same time,the stress-drop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almost hasn't changed much. In the time after the mainshock,combined with th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energy,the stress in the region is excessively released,the subsequent stress in the region gradually returns to normal. This may be the reason why the activity of Ludianaftershocks significantly was weaker and subsequently there were no strong aftershocks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drop Aftershock sequence Ludian earthquake Jinggu earthquake
下载PDF
考虑峰值后区应力跌落速率的脆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超 杨期君 曹文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9-3106,共8页
为了研究和分析脆岩峰值后区变形破坏力学性质,引入统计细观损伤理论,针对以破坏微元体数目与总数目之比定义的损伤变量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在分析非均匀性岩石峰后变形破坏特征基础上探讨脆岩细观损伤演化机制,建立了考虑破坏微元体引... 为了研究和分析脆岩峰值后区变形破坏力学性质,引入统计细观损伤理论,针对以破坏微元体数目与总数目之比定义的损伤变量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在分析非均匀性岩石峰后变形破坏特征基础上探讨脆岩细观损伤演化机制,建立了考虑破坏微元体引起岩石材料非均匀性的修正损伤模型,并提出模型修正系数的函数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导建立了岩石修正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将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脆岩峰值后区不同应力跌落速率的现象,模型理论曲线及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岩 应力跌落速率 非均匀性 损伤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破坏类型的本溪灰岩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东 刘长武 +2 位作者 王丁 邓霁伟 王晓庆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7,共6页
根据单轴和三轴条件下本溪灰岩的压缩试验和峰后循环加载试验,总结本溪灰岩的强度、变形随围压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围压下本溪灰岩的破坏过程和重复加载过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本溪灰岩破坏的方式。结果表明:本溪灰岩在应力刚过峰值且... 根据单轴和三轴条件下本溪灰岩的压缩试验和峰后循环加载试验,总结本溪灰岩的强度、变形随围压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围压下本溪灰岩的破坏过程和重复加载过程,分析不同应力条件下本溪灰岩破坏的方式。结果表明:本溪灰岩在应力刚过峰值且未完全进入残余强度阶段,其弹性模量与峰前相同,此阶段进行循环加载时,新的峰值应力低于卸载点应力;在残余强度阶段,残余强度不再随重复加载发生明显变化;采用比较峰值时的环向弹性应变值与环向应变值的方法来判别本溪灰岩的破坏类型是可行的;不同围压下,本溪灰岩的破坏方式有张性破坏和剪切破坏2种类型,这2种破坏方式下本构模型的控制参数是不同的。分别选取了环向应变和剪切应变作为控制参数建立了本构模型,该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本溪灰岩峰后阶段的应力脆性跌落现象及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张拉破坏 剪切破坏 应力脆性跌落 本构关系
下载PDF
脆塑性岩石破坏后区应力跌落效应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贵才 陈冠 +1 位作者 刘勇 代国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7-433,I0030,共8页
采用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岩石类脆塑性材料的应力跌落效应,并用塑性流动因子λ来描述应力跌落效应。为简化计算,给出了一种应力陡降过程中伴随的非零应变增量的工程近似处理方法,基于此针对性地编制了处理脆塑性材料应力跌落的有... 采用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岩石类脆塑性材料的应力跌落效应,并用塑性流动因子λ来描述应力跌落效应。为简化计算,给出了一种应力陡降过程中伴随的非零应变增量的工程近似处理方法,基于此针对性地编制了处理脆塑性材料应力跌落的有限元分析程序代码。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塑性流动因子λ以及该近似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材料 应力跌落效应 塑性流动因子 有限元分析程序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震源参数分段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4
17
作者 华卫 陈章立 郑斯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5-371,共7页
本文利用四川省区域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资料,从中挑选部分台站和地震资料,在精确扣除了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序列中1070次M_L≥3.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 本文利用四川省区域固定地震台网观测记录到的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序列的资料,从中挑选部分台站和地震资料,在精确扣除了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计算得到了汶川地震序列中1070次M_L≥3.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地震矩与震级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应力降和视应力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关.利用M_L 3.0级地震资料得到的应力降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汶川余震序列地震应力降总体上随时间是一个衰减过程,预示着主震发生后整个余震区应力降呈逐渐衰减的状态.主震发生之后,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空间上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水平和应力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5月17日之前M_L≥5.0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北川以西,由于地震释放了较多应力,该地区应力降较低,而北川至青川之间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弱,应力降一直处于高值水平.5月17日之后,M_L≥5.0余震活动主体地区则转移到北川至青川之间,在该段发生了5月25日青川6.4级最大余震,在这之后,整个余震序列应力降随时间变化开始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震源参数 分段特征 龙门山断裂带 应力降
下载PDF
分组测压确定瓦斯有效抽采半径试验研究 被引量:69
18
作者 梁冰 袁欣鹏 +2 位作者 孙维吉 王岩 赵海波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5,142,共5页
为准确测定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确定合理的抽采钻孔布置间距,对传统的测压法钻孔布置方式进行了适当改进。在同一水平高度,分组布置间距不等的测压孔与抽采孔,通过观测各组钻孔瓦斯压力变化情况确定有效抽采半径,并在亭南煤矿进行现场试验... 为准确测定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确定合理的抽采钻孔布置间距,对传统的测压法钻孔布置方式进行了适当改进。在同一水平高度,分组布置间距不等的测压孔与抽采孔,通过观测各组钻孔瓦斯压力变化情况确定有效抽采半径,并在亭南煤矿进行现场试验。由压降曲线可知,抽采初期,抽采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瓦斯呈线性渗流,随抽采时间延长,逐渐趋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整个曲线压强与时间基本上呈幂函数关系。抽采40 d时有效半径达4 m,抽采半径达5 m以后,抽采影响范围不再继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半径 瓦斯压力 瓦斯抽采 压降曲线
原文传递
矿震动载对围岩的冲击破坏效应 被引量:58
19
作者 曹安业 范军 +1 位作者 牟宗龙 郭晓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06-2010,共5页
分析了矿震激发震动波能量的传播模式、衰减特征及动态应力降大小,并基于能量和刚度理论,分析了动静载组合作用下巷道煤体的冲击破坏机理。研究表明,矿震震动能量的传播衰减特征主要依赖于能量几何扩散、传播岩体介质的阻尼衰减,以及矿... 分析了矿震激发震动波能量的传播模式、衰减特征及动态应力降大小,并基于能量和刚度理论,分析了动静载组合作用下巷道煤体的冲击破坏机理。研究表明,矿震震动能量的传播衰减特征主要依赖于能量几何扩散、传播岩体介质的阻尼衰减,以及矿震震源的震动位移场和能量辐射特征的综合影响。矿震动载传播至采场或巷道围岩时,分别与煤岩系统的静态应力(能量)场进行能量标量和应力矢量叠加。矿震动载的能量叠加可使煤岩系统聚集的能量增加,而应力叠加使系统内煤体变形破坏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减小,从而使系统聚集和消耗的"差能"增加。系统可释放的"差能"越多,煤体失稳的可能性越大,当动静载组合作用下煤岩系统同时满足冲击矿压发生的能量和刚度条件时,煤层发生动态冲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围岩 震动效应 冲击矿压 震动波 应力降 能量耗散
下载PDF
矿震诱发型冲击地压临场预警机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姜福兴 姚顺利 +2 位作者 魏全德 张立明 王颜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372-3380,共9页
矿震诱发型冲击地压预警是世界性难题,通过多年的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和现场实测发现,采场监测区域内应力突降是此类型冲击地压的典型前兆之一。结合关键岩层断裂特征与煤岩体应力变化关系,得出依据矿震发生前煤岩应力突变规律实现临场预... 矿震诱发型冲击地压预警是世界性难题,通过多年的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和现场实测发现,采场监测区域内应力突降是此类型冲击地压的典型前兆之一。结合关键岩层断裂特征与煤岩体应力变化关系,得出依据矿震发生前煤岩应力突变规律实现临场预警的机制:高位关键岩层拉伸断裂前后采场超前应力从单峰演化为双峰状态,在关键岩层断裂位置下方煤岩体内出现应力突降,数分钟后因岩梁断裂回转,其下方支承区域内岩体受强烈动载破坏而引发矿震。根据临场应力突降值和突降范围,判定矿震对采场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而及时作出现场避灾处理,结合开采前预判关键层破断步距和开采过程中高精度微震追踪岩层破裂高度,判断矿震发生的区域,提高临场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本文揭示的现象和关键数据为临场预警矿震诱发型冲击地压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矿震 冲击地压 应力突降 临场预警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