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与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正蔚 周学东 +2 位作者 肖悦 刘天佳 李罡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唾液链球菌 SS 19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 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再以低于 ...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为今后筛选出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唾液链球菌 SS 19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五倍子等 11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再以低于 MIC的 4个浓度梯度配制含药的 TPY液体培养基 ,调定其初始 p H为 7.4,接种唾液链球菌 ,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 p H。结果 :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 8.0 0 0 m g/ ml时 ,除槟榔、蜂房、三七外 ,其他药物对唾液链球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以大黄、五倍子和黄芩较强。槟榔、茶多酚、大黄、蜂房、黄芩、三七、五倍子和儿茶对唾液链球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而白芷、川芎和血藤没有明显的抑制能力。结论 :茶多酚、大黄、黄芩、五倍子和儿茶对唾液链球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链球菌 唾液 生长 产酸
下载PDF
升麻对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婕 曾敏敏 +5 位作者 郑晨韵 陈深元 陈锡姣 杨雪琼 龚道元 陈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1797-1798,181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升麻提取物对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使用乙醇回流提取升麻有效成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升麻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 目的:研究中药升麻提取物对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使用乙醇回流提取升麻有效成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升麻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4种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升麻提取液对4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变异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抑制活性明显强于乙型溶血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结论:升麻提取液对变异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具有进一步研究升麻提取液对牙菌斑形成是否具有抑制活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提取物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血链球菌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在口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温艳丽 万呼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23-525,共3页
口臭主要是指由口腔内厌氧菌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引起的口腔异味。传统的机械治疗方法和化学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短期内改善口臭状况,但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唾液链球菌属于口腔正常菌群,与健康者相比,口臭者口腔中唾液链球菌数量较少... 口臭主要是指由口腔内厌氧菌发酵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引起的口腔异味。传统的机械治疗方法和化学治疗方法虽然可以短期内改善口臭状况,但长期疗效不尽如人意。唾液链球菌属于口腔正常菌群,与健康者相比,口臭者口腔中唾液链球菌数量较少。研究表明,唾液链球菌可以产生某种细菌素,对口臭相关细菌有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唾液链球菌在口臭预防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口臭 挥发性硫化物 细菌素
下载PDF
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琳 孙珺 +4 位作者 李多 肖晓蓉 朱硃 龚其美 周红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测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测口腔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结果 1)直接点种法中各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 目的观测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观测口腔变异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拮抗作用。结果 1)直接点种法中各组均未观察到清晰的抑菌圈;2)唾液链球菌软琼脂上的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3)活菌与白假丝酵母菌液体共培养中,在各个时间点上变异链球菌组与对照组之间菌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细菌培养基上清液与白假丝酵母菌液体共培养中,在24、48、72h时间点上,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菌落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数时间点上,各实验组间菌落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口腔链球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尚不能确定哪种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并且抑制作用会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血链球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对小鼠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的治疗作用
5
作者 张诗 徐盼 +3 位作者 郭艺婷 邵如如 赵若闻 何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利用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模型,对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组、慢性炎症(CI)组、唾液链球菌治疗(CI+S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利用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模型,对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组、慢性炎症(CI)组、唾液链球菌治疗(CI+SS)组、糖皮质激素治疗(CI+GC)组和单独使用唾液链球菌(CON+SS)组各15只。4周后收集病损部颊黏膜,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病损局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叉头框蛋白3(Foxp3)的mRNA表达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病损局部IL-6的蛋白表达情况。(2)健康成年SPF级C57BL/6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CON组、CI组及CI+SS组各15只。4周后收集外周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7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1)与CI组相比,CI+SS组病损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IL-6阳性细胞减少(P<0.001);(2)CI+SS组病损组织中IL-10、IL-17和Foxp3的表达降低(P<0.01),血清IL-17A的表达降低(P<0.001),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下降(P<0.001)。结论:Ss局部使用具有改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Th17/Treg分化失衡从而维持局部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慢性炎症 治疗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叶佳佳 陈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83-186,共4页
口腔内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当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不断增殖成为优势菌,便导致龋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唾液链球菌作为常见的益生菌,在治疗和预防口腔相关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 口腔内复杂多样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微生态平衡。当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不断增殖成为优势菌,便导致龋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唾液链球菌作为常见的益生菌,在治疗和预防口腔相关疾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唾液链球菌在维持口腔健康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其在防治龋病、口腔异味、咽炎扁桃体炎、口腔念珠病和口腔扁平苔藓(OLP)等常见口腔疾病中的应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相关阐述,以期为后续唾液链球菌防治口腔疾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口腔扁平苔藓 益生菌
下载PDF
人母乳细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F286和S. parasanguinis F278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
7
作者 曹杰 申剑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30-3036,共7页
为了筛选到具有抗炎特性的有益菌,研究者通常将待测细菌的发酵液上清和热致死菌体与TNF-α刺激下的人类结肠腺癌细胞HT29共孵育,并测量细菌是否能够减少HT29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该测试的前提之一是待测细菌的发酵液上清或菌体不杀死或... 为了筛选到具有抗炎特性的有益菌,研究者通常将待测细菌的发酵液上清和热致死菌体与TNF-α刺激下的人类结肠腺癌细胞HT29共孵育,并测量细菌是否能够减少HT29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该测试的前提之一是待测细菌的发酵液上清或菌体不杀死或杀死<10%的HT29细胞。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从人母乳中分离得到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两株菌。在研究这两株菌的抗炎能力之前,我们利用MTT法摸索不同浓度的S.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的发酵液上清和热致死菌体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两株菌的发酵液上清的原液和稀释液对HT29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浓度5×10^5~7.5×10^6cfu/mL的F286热致死菌体、浓度5×10^5~2.5×10^6cfu/mL的F278热致死菌体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低于10%,而浓度1×10^8cfu/mL的热致死F286和F278菌体分别杀死(23±5.3)%和(22±5.3)%的HT29细胞。因此,S.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的发酵液上清原液、以及浓度5×10^5~7.5×10^6cfu/mL的F286热致死菌体和5×10^5-2.5×10^6cfu/mL的F278热致死菌体可在HT29细胞模型中进行抗炎能力测试。本研究的方法可用于确定其他细菌在HT29细胞模型中进行抗炎能力测试的合理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29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 细胞毒性 MTT
原文传递
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艳 陶丹英 冯希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 :利用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多肽制备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 :获得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最大的结构亚基ureC的克隆,IPTG诱导表达、纯化并定量,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印迹法... 目的 :利用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多肽制备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方法 :获得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最大的结构亚基ureC的克隆,IPTG诱导表达、纯化并定量,用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和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获得了纯化UreC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制备出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表明,该多克隆抗体可识别UreC目的蛋白条带,其相对分子量约为62 kD,与预测分子量相符。结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识别UreC蛋白,能够与唾液链球菌57.I尿素酶抗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尿素酶的功能及其与龋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尿素酶 抗体
下载PDF
降真香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口腔常见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俊涛 刘俊 +4 位作者 徐紫丹 吴泽承 杨安平 陈鑫 刘靖 《生物化工》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比较降真香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变异链球和唾液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降真香经乙醇提取后分别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测定两种萃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生长12 h与20 h的抑菌效果,通过OD值变化计算抑... 目的:比较降真香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变异链球和唾液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降真香经乙醇提取后分别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测定两种萃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生长12 h与20 h的抑菌效果,通过OD值变化计算抑菌率,并进行抑菌率比较。结果:氯仿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仿萃取物抑菌效果优于乙酸乙酯萃取物。结论:降真香乙醇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抑制作用明显,不同萃取方式抑菌效果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真香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氯仿 乙酸乙酯 萃取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的培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鸣阳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13,35,共4页
对唾液链球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参考已有文献资料设计了不同的培养条件,优化得到了唾液链球菌固体培养最优的条件是:MRS培养基,pH 7.2,温度37℃下在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液体培养条件是:按照... 对唾液链球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参考已有文献资料设计了不同的培养条件,优化得到了唾液链球菌固体培养最优的条件是:MRS培养基,pH 7.2,温度37℃下在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液体培养条件是:按照乳糖7 g,蔗糖3.5 g,葡萄糖3.5 g,胰蛋白胨14 g,大豆蛋白胨7 g,酵母提取物7 g,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0.02mol/L,硫酸镁200 mg/L,硫酸锰100 mg/L,氯化钙60 mg/L,VitB110 mg/L,蒸馏水1L的比例配制液体培养基,pH 7.2,温度37℃下在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进行放大培养后,最终得到的冻干好的菌粉共计10.9 g,活菌数达到4.9×1011cfu/g。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活菌计数
下载PDF
常用表面活性剂对唾液链球菌与食窦魏斯氏口腔益生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雁雯 王亚静 +5 位作者 赵鑫 高迪 叶相印 黄赞扬 王晓宇 王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6-401,427,共7页
以PEG-40氢化蓖麻油(RH-40)、PEG-60氢化蓖麻油(RH-60)、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月桂酰肌氨酸钠(LS-97)、椰油酰甘氨酸钠(AK-30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6种口腔护理产品常用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以食窦魏斯氏菌和唾液链球菌为... 以PEG-40氢化蓖麻油(RH-40)、PEG-60氢化蓖麻油(RH-60)、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月桂酰肌氨酸钠(LS-97)、椰油酰甘氨酸钠(AK-30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6种口腔护理产品常用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以食窦魏斯氏菌和唾液链球菌为实验益生菌菌株,探究不同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口腔益生菌生长的影响。改良牛津杯法结果表明,益生菌对质量浓度10 g/L的6种表面活性剂均敏感;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口腔益生菌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0.078 g/L的RH-60,质量浓度≤0.156 g/L的RH-40对益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0.156~0.625 g/L的RH-60,0.02 g/L的CAB-35,质量浓度≤0.039 g/L的LS-97、AK-301对益生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质量浓度≥0.313 g/L的SDS、LS-97、AK-301,质量浓度≥1.25 g/L的CAB-35则完全抑制益生菌的生长。质量浓度>0.156 g/L的RH-60、RH-40比相同质量浓度其余表面活性剂对益生菌的抑制作用弱。低质量浓度的AK-301、CAB-35、LS-97,各质量浓度RH-60、RH-40可优先考虑应用于口腔清洁护理产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食窦魏斯氏菌 唾液链球菌 益生菌 时间-生长曲线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低pH感应系统的构建
12
作者 康迪 李雨庆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原位可视地检测其所处环境的p H。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得到唾液链球菌57.I的ureⅠ基因启动子片段(pureⅠ)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编码基因gfp,经过酶切后将两个基因片段连接融...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原位可视地检测其所处环境的p H。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得到唾液链球菌57.I的ureⅠ基因启动子片段(pureⅠ)及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编码基因gfp,经过酶切后将两个基因片段连接融合,然后再经双酶切将融合片段与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穿梭载体p DL278连接,构建出重组质粒p DL278-pureⅠ-gfp。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变异链球菌UA159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不同p H条件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单位面积荧光强度。结果目的基因pureⅠ和gfp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50 bp和717 bp,与预期大小相符。构建的重组质粒p DL278-pureⅠ-gfp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完全一致。重组变异链球菌低p H报告菌株PCR扩增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在一定范围内,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单位面积荧光强度随p H值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变异链球菌低p H感应系统,同时验证了唾液链球菌酸诱导启动子pureⅠ能在变异链球菌中正常发挥功能,为今后研究菌斑生物膜中原位p H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绿色荧光蛋白 尿素酶 启动子
下载PDF
老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腔感染
13
作者 兰康华 李志远 肖清华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7年第3期10-11,16,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居家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取73例老年居家腹腔感染患者,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患者腹腔感染发生原因。结果73例患者中大肠埃希菌9例,大肠埃希菌4例,唾液链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头... 目的研究老年人居家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选取73例老年居家腹腔感染患者,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分析患者腹腔感染发生原因。结果73例患者中大肠埃希菌9例,大肠埃希菌4例,唾液链球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头部葡萄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产单核李斯特菌4例,植生拉乌尔菌2例;患者腹腔感染发生原因中不戴口罩2例,操作程序错误5例,肺部炎症6例,洗手不彻底2例、房间紫外线照射次数少4例,肠道感染(腹泻)7例,不明原因3例。结论老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腔感染出现原因包括操作不规范、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腹腔因素、营养不良等,要求患者进行健康护理,增加机体免疫力,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腹腔感染 唾液链球菌 操作程序错误
原文传递
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对口腔微环境有益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郑宁伟 孙丽娜 +4 位作者 李振军 韩李超 范仕弘 车彦林 楼永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31-537,共7页
目的本研究从中国健康儿童口腔分离得到2株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研究其对口腔微生态环境有益作用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唾液链球菌K12作为标准益生菌株,具核梭杆菌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共聚集试验、挥发性硫化... 目的本研究从中国健康儿童口腔分离得到2株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研究其对口腔微生态环境有益作用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唾液链球菌K12作为标准益生菌株,具核梭杆菌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共聚集试验、挥发性硫化物抑制试验及FaDu细胞感染试验,评价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作为益生菌的潜能。结果共聚集试验中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的5 min共聚率分别为62.5%和76.8%,3 h共聚率分别为75.0%和83.4%。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均能抑制具核梭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FaDu细胞感染试验表明,唾液链球菌SB3或ICDC2与具核梭杆菌同时感染均能够显著降低IL-6水平(t=4.925,P=0.008;t=3.789,P=0.019)。唾液链球菌SB3能够显著升高IL-10水平(t=6.807,P=0.002),1 h预感染组IL-6水平降低较同时感染组更明显,2株菌均能够显著升高IL-10水平(t=14.540,P<0.001;t=22.030,P<0.001)。结论唾液链球菌SB3和ICDC2具有对具核梭杆菌的抑菌能力,有望成为适合中国人口腔微环境的益生菌,应用于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 益生菌 具核梭杆菌
原文传递
酸乳菌种分离纯化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伍时华 黄翠姬 +1 位作者 石媛靖 邱月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本文研究了在脱脂乳中保藏的发酵酸乳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确定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基为改良MRS,以10-2稀释度划线分离法在烛缸中厌氧培养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添加2%的玉米浆后有利于纯菌株的生长;采用涂布分离... 本文研究了在脱脂乳中保藏的发酵酸乳菌种的分离纯化方法。确定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基为改良MRS,以10-2稀释度划线分离法在烛缸中厌氧培养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添加2%的玉米浆后有利于纯菌株的生长;采用涂布分离法和真空袋培养,在链球菌基础培养基上可很好地分离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纯菌株。经鉴定所分离出菌株为纯种后,采用斜面保藏在不含乳基质的培养基上,在15d内可以保持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业种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酸乳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发酵乳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伟军 李延华 +1 位作者 张兰威 于俊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3-266,共4页
本实验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SDE-GC-MS)技术对5株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9、S.t-17YA、S.t-1703CA、S.t-1703D和S.t-03发酵乳中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鉴定出24种、20种、13种、20种、21种风味物质,共涉及6大类:酸类... 本实验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谱-质谱(SDE-GC-MS)技术对5株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9、S.t-17YA、S.t-1703CA、S.t-1703D和S.t-03发酵乳中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鉴定出24种、20种、13种、20种、21种风味物质,共涉及6大类:酸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芳环和杂环化合物,35种物质。另外,5株菌代谢主要风味物质2,3-丁二酮的能力大小为:S.t-1703D>S.t-1703CA>S.t-17YA>S.t-03>S.t-9,除S.t-9菌代谢2,3-丁二酮量较低外,其它4种菌代谢丁二酮的能力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风味物质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SDE-GC-MS
下载PDF
一株产谷氨酸脱羧酶乳酸菌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胜远 陆兆新 +3 位作者 吕凤霞 别小妹 林谦 孙力军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30,共6页
从28株乳酸菌中筛选到了10株谷氨酸脱羧酶产生菌,其中以菌株Y-2的活性最高,当菌体(湿重)与1%谷氨酸-钠溶液按1:10混合,于37℃反应12h,转化液中7一氨基丁酸浓度为14.52±0.93mmol/L。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 从28株乳酸菌中筛选到了10株谷氨酸脱羧酶产生菌,其中以菌株Y-2的活性最高,当菌体(湿重)与1%谷氨酸-钠溶液按1:10混合,于37℃反应12h,转化液中7一氨基丁酸浓度为14.52±0.93mmol/L。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Y-2为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同时基于16S rDNA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S.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 Y-2谷氨酸脱羧酶的粗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5.0,在4~40℃和pH4.75~5.25范围内较稳定,酶催化反应在0~6h具有良好的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Γ-氨基丁酸 乳酸菌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下载PDF
唾液链球菌K12防治口腔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云 陈向东 汪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7年第3期243-247,共5页
自唾液链球菌K12(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Ss K12)于1989年从一名健康儿童的唾液中分离出来后,其针对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潜能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Ss K12在预防和治疗口臭、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念珠病、... 自唾液链球菌K12(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Ss K12)于1989年从一名健康儿童的唾液中分离出来后,其针对某些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潜能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本文就Ss K12在预防和治疗口臭、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念珠病、B族链球菌感染等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Ss K12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链球菌K12 口臭 咽炎扁桃体炎 中耳炎 念珠病 B族链球菌感染
下载PDF
新型益生菌制剂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防治作用
19
作者 王慧珊 杨雪琴 +2 位作者 薛丽 杜俊蓉 龙方懿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K12、唾液链球菌M18混合配制的新型益生菌制剂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模型组和益生菌组小鼠通过丝线结扎法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益生... 目的研究嗜酸乳杆菌、唾液链球菌K12、唾液链球菌M18混合配制的新型益生菌制剂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模型组和益生菌组小鼠通过丝线结扎法诱导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益生菌组小鼠于结扎后第2天给予益生菌治疗,每天两次,共计14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超纯水。14 d后,处死小鼠并取右上颌牙齿和牙龈组织,用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新型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改善实验性牙周炎导致的牙槽骨吸收,改善牙周组织结构损伤并降低牙龈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新型益生菌制剂可缓解小鼠实验性牙周炎导致的牙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唾液链球菌K12 唾液链球菌M18 实验性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促炎因子
原文传递
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胜远 陆兆新 +3 位作者 吕凤霞 别小妹 焦阳 孙力军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6-560,共5页
通过不同阳离子和不同阴离子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ub sp.thermophilus)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NaNO3对不同蛋白质浓度的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不是由... 通过不同阳离子和不同阴离子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ub sp.thermophilus)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NaNO3对不同蛋白质浓度的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不是由于增加蛋白质亚基间的疏水作用引起的,而可能是由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弱抑制作用与中性盐增加了谷氨酸脱羧酶的胶体体系稳定性共同作用所致,同时还可能与中性盐降低了反应体系CO2的溶解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 机制 疏水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