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角甾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曹龙辉 李晓珺 +2 位作者 赵文红 朱豪 洪泽淳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4期9-12,共4页
麦角甾醇主要存在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和某些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食品、饲料及医药等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原料。文章总结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麦角甾醇的研究状况,分别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高产麦角甾醇... 麦角甾醇主要存在于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和某些植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甾醇,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食品、饲料及医药等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原料。文章总结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麦角甾醇的研究状况,分别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高产麦角甾醇菌株的选育和麦角甾醇的萃取方法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麦角甾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生物合成 菌株选育 萃取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里氏木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芳 陈介南 +2 位作者 张林 闫兴伟 刘娜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里氏木霉在生产纤维素酶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生长环境粗放、稳定性好、产酶效率高、纤维素酶的各组分结构较为合理等。主要介绍了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酶分子改造等... 里氏木霉在生产纤维素酶方面具有很多优点,如生长环境粗放、稳定性好、产酶效率高、纤维素酶的各组分结构较为合理等。主要介绍了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和酶分子改造等。并对里氏木霉生产的纤维素酶在食品、动物饲料和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进行了简单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纤维素酶 菌株选育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银存 李利军 +2 位作者 马英辉 王小娟 卢美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细菌纤维素是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的新型生物合成材料,由于其性质特殊而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该文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为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而进行的高产菌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和发酵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重要应用... 细菌纤维素是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的新型生物合成材料,由于其性质特殊而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关注。该文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为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而进行的高产菌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和发酵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对重要应用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菌种选育 发酵 应用
下载PDF
枸杞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4
作者 秦垦 戴国礼 《宁夏农林科技》 2017年第12期25-28,33,共5页
从种质资源收集研究与评价、选育方法、已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对我国枸杞育种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需求,分析当前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枸杞育种工作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 枸杞 品种选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发酵调味食品微生物功能分析与菌种选育技术 被引量:10
5
作者 郑宇 谢三款 +3 位作者 于松峰 张祥龙 吴艳芳 王敏 《生物产业技术》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我国酱油、食醋、腐乳、豆瓣酱、泡菜等传统发酵调味食品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多采用开放式的发酵方式,以谷物、豆类等为原料,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原料中淀粉、蛋白、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转化等过程,产生了... 我国酱油、食醋、腐乳、豆瓣酱、泡菜等传统发酵调味食品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和独特的酿造工艺,多采用开放式的发酵方式,以谷物、豆类等为原料,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原料中淀粉、蛋白、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转化等过程,产生了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多糖、醇、酯等代谢产物,赋予传统发酵调味食品独特的风味品质。主要对传统发酵调味食品中主要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并列举了优良菌种选育的技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酵调味食品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代谢 菌种选育
下载PDF
Screening of 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s by NTG mutagenesis 被引量:8
6
作者 HUANGXiao-wu CHENGWen HUYong-y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94-498,共5页
Screening of new microorganism being able to produce efficiently flocculants was carried out. A new model for screening efficient 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s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 Screening of new microorganism being able to produce efficiently flocculants was carried out. A new model for screening efficient 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s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l for screening efficient 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s is very reliable and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screening period. 13 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by conventional method. A strain, designated as HHE6, produced the bioflocculant with the turbidity removal 98% for kaolin suspension. Six of 13 strains selected as the original strains were treated with NTG as mutagen, and five mutant strains(HHE-P7, HHE-A8, HHE-P21, HHE-P24, HHE-A26) with high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by selection, which exhibited the flocculation rate for kaolin suspension above 90%. Strains HHE6, HHE-P7, and HHE-P24 were classified as 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HHE-P21 as Penicillium cyclopium, HHE-A26 as Aspergillus versicolor and HHE-A8 as Aspergillus fumigatus, and it is hitherto unreported for biofloccutant-producing strains of Penicillium. The growth of the six strains(HHE6, HHE-P7, HHE-A8, HHE-P21, HHE-P24, HHE-A26) had similar curves, i.e. firstly increasing rapidly, keeping relatively constant then and finally decreasing gradually with cultivation time. The production of bioflocculants by strains showed the similar pattern to strain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FLOCCULANT mutation breeding bio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s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下载PDF
刺芹侧耳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初报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渊 王谦 +1 位作者 张筱梅 张焕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3,共5页
通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诱变技术进行了珍稀食用菌刺芹侧耳的菌种选育工作。结果表明:通过对再生菌株的筛选,得到速生优质菌株X1,其长速优于出发菌株,达到显著差异,且菇形好,商品性高。同时得到高产早熟菌株X401,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 通过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诱变技术进行了珍稀食用菌刺芹侧耳的菌种选育工作。结果表明:通过对再生菌株的筛选,得到速生优质菌株X1,其长速优于出发菌株,达到显著差异,且菇形好,商品性高。同时得到高产早熟菌株X401,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8%~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 原生质体诱变 菌种选育
下载PDF
果醋生产菌种的选育和酿造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忱 由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1-34,共4页
果醋作为一种新型调味品或饮料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酿造技术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文章阐述了果醋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及其研究现状,介绍了果醋的酿造技术及国内外采用不同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果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 果醋作为一种新型调味品或饮料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酿造技术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文章阐述了果醋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及其研究现状,介绍了果醋的酿造技术及国内外采用不同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果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醋 菌种 选育 发酵
下载PDF
核酸切除修复途径相关基因对酿酒酵母耐受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玲 王玥琦 +3 位作者 刘治国 王金晓 林良才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酿酒酵母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压力,包括氧化、高温、酸、乙醇及高渗等,因此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中DNA重组酶、核酸修复酶等与核酸修复相关的蛋白与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有关。该实验基于核... 酿酒酵母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环境压力,包括氧化、高温、酸、乙醇及高渗等,因此选育高耐性酿酒酵母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中DNA重组酶、核酸修复酶等与核酸修复相关的蛋白与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有关。该实验基于核酸切除修复途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探究酿酒酵母内源核酸切除修复基因(RAD 16、RAD7、RAD23和RAD4)和外源基因(UVRA)对酿酒酵母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酿酒酵母自身核酸切除修复基因RAD16、RAD7、RAD23及RAD4提高了酿酒酵母高渗耐受性。过表达UVRA基因可以提高菌株高渗耐受性,这意味着该元件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存在功能上的保守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提高酿酒酵母对环境胁迫尤其是高渗透压环境的耐受性,并为研究酵母耐受性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核酸切除修复基因 菌株选育 高渗耐受性 基因编辑
下载PDF
高丁醇耐受性丙酮丁醇生产菌株选育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丁欢欢 黄思怡 +3 位作者 周秋香 卜京 施超越 李汉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0-306,共7页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重要方向。生物丁醇因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等优点而成为生物质能源领域...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重要方向。生物丁醇因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等优点而成为生物质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丁醇的毒害作用导致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出现低产物浓度、低产率及低转化率现象,因此提高发酵菌株的丁醇耐受性是增强丙酮丁醇发酵经济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综述了不同诱变育种、适应性驯化策略、合成生物学手段等不同方法提高丁醇生产菌株的丁醇耐受性的原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讨论了各方法在实践中的优缺点与挑战等问题,以期为提高微生物细胞的丁醇耐受性菌株的选育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醇发酵 耐受菌株 菌种选育 基因工程 合成生物学
下载PDF
天府肉鸡配套系纯系选育进展
11
作者 彭蕾蕾 孙鑫 +4 位作者 田尧夫 刘哲良 翟晨灿 杨建华 赵小玲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5-651,共7页
【目的】对天府肉鸡3个品系的选育情况进行分析,以优化天府肉鸡的选育。【方法】对天府肉鸡13个世代的体重增长、料重比、体尺性状以及屠宰性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3世代TF03系的70日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TF01系和TF02系(P<0... 【目的】对天府肉鸡3个品系的选育情况进行分析,以优化天府肉鸡的选育。【方法】对天府肉鸡13个世代的体重增长、料重比、体尺性状以及屠宰性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第13世代TF03系的70日龄体重增长显著高于TF01系和TF02系(P<0.01);65日龄公鸡的龙骨长、胸围和胸宽等体尺性状以及屠体重、半净膛重和瘦肉重等屠宰性状也显著大于TF01系和TF02系(P<0.05)。与第6世代相比,第13世代3个品系的70日龄重极显著增高(P<0.01),且变异系数在10%以内。【结论】持续13个世代的选育对天府肉鸡配套系3个纯系的性状选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府肉鸡 品系选育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高产纤维素酶菌株 被引量:5
12
作者 左勇 何颂捷 +5 位作者 秦世蓉 杨建飞 徐佳 黄雪芹 陈静 宋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1,共5页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s、0.25 ...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紫外诱变 亚硝酸钠诱变 菌株选育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花脸香蘑新菌株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国利 耿彬彬 +1 位作者 吴光宗 田雪梅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96-3108,共13页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并获得诱变效应稳定的48个菌株。综合平板培养和基于ISSR和SSR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出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共同进行出菇比较试验。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蛋白和氨基酸营养分析的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s2和Ls3为筛选出的花脸香蘑优质高产新菌株。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10.27%和14.75%,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评分等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品质提升效果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P 诱变 花脸香蘑 菌株选育 营养评价
原文传递
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及选育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志新 郭泰 +7 位作者 赵丽梅 付亚书 彭宝 郑伟 李灿东 张振宇 葛俊清 张庆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6期114-118,共5页
为了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大小及其稳定性,进一步探讨杂交大豆选育方法,通过对2006—2010年异地鉴定试验初次测产及二次测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同常规对照品种比较,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显著。大豆杂交种各产... 为了研究大豆杂交种杂种优势大小及其稳定性,进一步探讨杂交大豆选育方法,通过对2006—2010年异地鉴定试验初次测产及二次测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同常规对照品种比较,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显著。大豆杂交种各产量性状间差异明显,这是由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决定的,与杂交种的亲本的遗传基础及配合力有关。杂交种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三粒荚数、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分枝数等产量性状,为杂交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同时指出了大豆杂交种异地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交种 异地鉴定 选育方法
下载PDF
高效生物饲料菌株的选育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道群 唐玉明 +2 位作者 姚万春 熊洪 廖建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从35株饲料菌株选育出了氮素转化菌S4、纤维素分解菌A408-2、淀粉分解菌C-24、产酸菌XJ、生香菌R-3共5株高效生物饲料菌株,其最佳组合及比例为A408-2∶C-24∶R-3∶S4∶XJ=3∶4∶2∶2∶4,该菌株组合对原料适应性较强,可使高粱秆的纤维素... 从35株饲料菌株选育出了氮素转化菌S4、纤维素分解菌A408-2、淀粉分解菌C-24、产酸菌XJ、生香菌R-3共5株高效生物饲料菌株,其最佳组合及比例为A408-2∶C-24∶R-3∶S4∶XJ=3∶4∶2∶2∶4,该菌株组合对原料适应性较强,可使高粱秆的纤维素含量降低11.93个百分点,玉米秆的蛋白质含量提高3.82个百分点;接种方式以先接种好氧微生物,再接种厌氧微生物较佳;发酵时间以1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饲料 菌株 选育 农作物秸秆 发酵 接种方式
下载PDF
再谈地方特色蛋鸡的开发与利用——育种方案制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克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文章在"地方特色蛋鸡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家禽》2017年第7期)的基础上,再谈地方特色蛋鸡配套系育种方案的制定,从市场需求与育种背景条件调研,育种目标制定,种质收集、评估与创制,配合力测定与配套组合筛选以及闭锁群继代选... 文章在"地方特色蛋鸡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家禽》2017年第7期)的基础上,再谈地方特色蛋鸡配套系育种方案的制定,从市场需求与育种背景条件调研,育种目标制定,种质收集、评估与创制,配合力测定与配套组合筛选以及闭锁群继代选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蛋鸡配套系育种的规划与实施,为我国蛋鸡育种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配套系 育种
下载PDF
里氏木霉产酶菌株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秀江 兰芳菲 +1 位作者 胡虹 王传兴 《河南科学》 2014年第11期2244-2247,共4页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联合诱变技术,得到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的高产的菌株里氏木霉Y07.试验表明,诱变后菌株的木聚糖酶活由325 U/g,提高到28 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88倍;纤维素酶活由560 U/g,提高到2600 U/g,相对于...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联合诱变技术,得到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的高产的菌株里氏木霉Y07.试验表明,诱变后菌株的木聚糖酶活由325 U/g,提高到28 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88倍;纤维素酶活由560 U/g,提高到26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4.6倍;β-葡聚糖酶活由480 U/g,提高到5500 U/g,相对于出发菌株提高了1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氏木霉 菌株选育 紫外线 亚硝酸
下载PDF
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乐 姜晓东 +2 位作者 王海宁 陈瑜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为评估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分别采用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品系(雌体≥150 g,雄体≥210 g)、“长荡湖1号”A系(雌体≥200 g,雄体≥310 g)、“长荡湖1号”B系(雌体≥250 g,雄体≥360 g)及超大规格... 为评估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分别采用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品系(雌体≥150 g,雄体≥210 g)、“长荡湖1号”A系(雌体≥200 g,雄体≥310 g)、“长荡湖1号”B系(雌体≥250 g,雄体≥360 g)及超大规格品系(雌体≥300 g,雄体≥400 g)作为亲本进行土池生态育苗试验,比较了各品系的抱卵蟹获得率、亲本孵化率、育苗期间的投饵量、幼体变态速度以及大眼幼体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各品系越冬后的抱卵蟹获得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抱卵蟹成功孵化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同样呈降低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各品系投饵量在幼体培育期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溞Ⅴ期最高,日投饵量约为75 g/m^(2);与之相反,幼体蜕皮周期在幼体培育过程中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溞Ⅲ-Ⅳ期蜕皮周期最短,仅为5~6 d。(3)除了个别产量异常的池塘外,各品系单蟹产苗量及饵料系数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提高,且各品系大眼幼体淡化率差异较小,均在90%左右。结果表明,虽然大规格品系在单蟹产苗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因其抱卵蟹越冬后的回捕率及挂笼孵化率较低,整体育苗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今后仍需要通过遗传选育、亲本营养强化和优化亲本养殖管理等来提高抱卵蟹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育种 亲本规格 品系 育苗
下载PDF
功能性益生菌菌种的选育和益生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芸 董双涛 +2 位作者 刘娜丽 高扬 李海涛 《中国奶牛》 2021年第4期42-46,共5页
本研究从新疆、内蒙古分离到30株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经过鉴定并选择发酵性能较好的菌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经过对益生乳杆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胆固醇降解能力等益生特性的研究,得出植物乳杆菌BN-3、BN-5、罗伊氏乳杆菌AL... 本研究从新疆、内蒙古分离到30株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经过鉴定并选择发酵性能较好的菌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经过对益生乳杆菌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胆固醇降解能力等益生特性的研究,得出植物乳杆菌BN-3、BN-5、罗伊氏乳杆菌AL3、鼠李糖乳杆菌AL20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选育 益生性
下载PDF
高产嗜热β-葡聚糖酶菌种的诱变选育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晶 李宝坤 +2 位作者 贺家亮 韩淑青 李开雄 《酿酒科技》 2009年第8期47-51,共5页
以嗜热β-葡聚糖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XJ-Li)X-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处理技术,选育出一株产嗜热β-葡聚糖酶性能稳定、活力较高的突变株AS35。在同等摇瓶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达15.... 以嗜热β-葡聚糖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XJ-Li)X-5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处理技术,选育出一株产嗜热β-葡聚糖酶性能稳定、活力较高的突变株AS35。在同等摇瓶发酵条件下,其产酶活力达15.83U/mL以上,较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81.54%。同时,经连续7次传代保存,产酶性能未出现较大的变异,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极有潜力改良为工业化生产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 复合诱变 嗜热β-葡聚糖酶 菌种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