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村民居中的三雕艺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柏彦 马小龙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3期11-12,共2页
以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为例,从木雕、砖雕、石雕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中使用的雕刻技艺和蕴含的建筑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揭示山西明清时期民居雕刻装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时期雕刻的变化和发展。
关键词 民居 木雕 砖雕 石雕 艺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形式美在闽南传统建筑石雕图案中的表现 被引量:4
2
作者 欧亚利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5-64,共10页
背靠群山面向大海的闽南,石材资源丰富造就了传统石雕图案悠久文化历史。图案尊重自然界万千物象,构图饱满、布局平衡且整体形象完整,图案重视内容与形式美的互相依存。石雕构件图案形式美具有一定面积形状局限性,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经... 背靠群山面向大海的闽南,石材资源丰富造就了传统石雕图案悠久文化历史。图案尊重自然界万千物象,构图饱满、布局平衡且整体形象完整,图案重视内容与形式美的互相依存。石雕构件图案形式美具有一定面积形状局限性,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历程演艺,形成七种典型的图案形式美法则。通过对闽南各地民居、家庙、祠堂、宫、观实地调研,对闽南石雕图案形式美艺术的发展、表现和特点做一个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 闽南民居 石雕构件 石雕艺术 形式美
下载PDF
赣明清时期牌坊装饰图像创新设计
3
作者 蔡丽 杜娟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江西明清时期牌坊的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特点,归纳其装饰图像的类型、构图、图像叙事特征和表现手法。提出在尊重纹样原有语义基础上提炼赣明清时期牌坊图像符号、通过材料载体的创新、数字化设计等多角度创新...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江西明清时期牌坊的建筑形制结构和材料特点,归纳其装饰图像的类型、构图、图像叙事特征和表现手法。提出在尊重纹样原有语义基础上提炼赣明清时期牌坊图像符号、通过材料载体的创新、数字化设计等多角度创新设计策略。此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了装饰图像创新设计实践,以期为赣传统装饰图像创新设计提供材料支撑,为传统图像在现代设计语境下提供创新策略,从而助力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为传统石雕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牌坊 石雕艺术 装饰图像 创新设计
下载PDF
论明清牌坊石刻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德胜 《丽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92-94,共3页
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建筑装饰雕刻的重要样式———石牌坊,其样式类型丰富多彩,演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价值,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石牌坊 建筑样式 石刻艺术
下载PDF
寿山石雕刻艺术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清廉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5期84-86,共3页
寿山石雕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它有着多重的艺术魅力。从南宋起就开始有雕刻工匠使用寿山石进行雕刻,并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形成了专门的寿山石雕刻产业。寿山石雕刻因为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而广... 寿山石雕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它有着多重的艺术魅力。从南宋起就开始有雕刻工匠使用寿山石进行雕刻,并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形成了专门的寿山石雕刻产业。寿山石雕刻因为其精湛的雕刻工艺、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而广受欢迎。本文中将从寿山石雕刻的发展历史、造型设计特色和审美价值三个维度来展示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多重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山石雕刻 石雕 传统艺术 美学
下载PDF
关于惠安石雕艺术设计的创新路径研究
6
作者 庄惠东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5期117-119,共3页
惠安素有“世界石雕之都”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以及浓厚的人文素养使惠安石雕久负盛名。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的石雕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人类生活不断进步,审美需求不断提升,时代在召唤石雕艺术创新。本文以石雕中石壶... 惠安素有“世界石雕之都”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以及浓厚的人文素养使惠安石雕久负盛名。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的石雕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人类生活不断进步,审美需求不断提升,时代在召唤石雕艺术创新。本文以石雕中石壶艺术的创新研究为例,以小见大,从内容、文化、题材、人才等多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试图寻找惠安石雕艺术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安石雕 石雕艺术 创新 石壶艺术
下载PDF
龙门石窟石刻艺术衍生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珂馨 刘存 刘磊 《丝网印刷》 2023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结合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馆藏造像,对龙门石窟石刻艺术价值进行挖掘,根据龙门石窟衍生品调研情况,对龙门石窟石刻艺术衍生品现存问题提出整体性、文化性、差异性设计原则,推动其设计研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龙门石窟 石刻艺术 衍生品设计
下载PDF
水族墓群石刻艺术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先世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水族聚居区,分布着一种仿房屋建筑结构式样、用石料构筑的古代墓葬,上面多有内容各异的石刻雕塑。笔者在大量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作一初步介绍,以供各界参考。
关键词 水族 石刻艺术 古墓葬
下载PDF
金门风狮爷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晓川 洪荣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8,共5页
风狮爷是金门极具特色的民间信仰。通过分析了风狮爷信仰的滋生土壤、风狮爷的名称由来、及其雕刻艺术特点,揭示风狮爷信仰的民俗内涵。
关键词 风狮爷 滋生土壤 名称由来 石雕艺术 民俗内涵
下载PDF
莆田石雕艺术风格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佘国珍 舒松伟 《雕塑》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作者基于对莆田石雕工艺传统和发展态势的了解,扼要阐述了"注重神韵""讲求适形""精雕细琢""善于线描""不拘一法""题词丰富""巨细应手"等七大艺术风格,既可谓经... 作者基于对莆田石雕工艺传统和发展态势的了解,扼要阐述了"注重神韵""讲求适形""精雕细琢""善于线描""不拘一法""题词丰富""巨细应手"等七大艺术风格,既可谓经验之谈,又堪称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 工艺传统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明代牌坊传统石雕艺术图案特征识别——以金溪牌坊为例
11
作者 商雪芸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268-271,共4页
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还集文化、艺术、技术等于一体,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牌坊中包含的石雕装饰是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习俗与精神面貌于一体... 牌坊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形态,还集文化、艺术、技术等于一体,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牌坊中包含的石雕装饰是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生活习俗与精神面貌于一体,以表达人们的精神需求。文章以田野调查和文献阅读为主要研究方法,将金溪部分村落中典型的明代牌坊作为石雕艺术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石雕图案的内容及艺术表达形式来分析金溪明代牌坊所蕴含的石雕艺术规律、文化价值和精神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石雕艺术 雕刻图案 图案意义
下载PDF
烟台福建会馆石雕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梦蝶 朱晓冬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第11期55-57,共3页
石雕艺术是烟台福建会馆装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其内容方面有其丰富的题材和精美的纹样造型。选用闽南地区花岗岩青石和白石作为材料,再加上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艺,以达到了石雕作品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文章以烟台福建会馆山门的石雕作... 石雕艺术是烟台福建会馆装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其内容方面有其丰富的题材和精美的纹样造型。选用闽南地区花岗岩青石和白石作为材料,再加上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艺,以达到了石雕作品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文章以烟台福建会馆山门的石雕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石雕的纹样造型、雕刻表现手法和作品题材,试图从纹样、造型、表现手法、题材的选择层面,深入考察烟台福建会馆的石雕装饰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会馆 石雕 装饰题材 艺术
下载PDF
西藏山南拉隆寺石刻艺术整理与研究
13
作者 刘晓彤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扎日乡拉隆村拉隆寺,历史悠久,寺内现存有大量的石刻艺术珍品。文章对拉隆寺现存石刻进行整理研究,对其创作年代和审美特质以及石刻内容和寺院历史上的多次改宗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了断代和教派考证分析,梳理出拉...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扎日乡拉隆村拉隆寺,历史悠久,寺内现存有大量的石刻艺术珍品。文章对拉隆寺现存石刻进行整理研究,对其创作年代和审美特质以及石刻内容和寺院历史上的多次改宗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了断代和教派考证分析,梳理出拉隆寺石刻艺术的图像志信息与审美特质,从而得出人物类石刻创作年代大致为十七世纪上、中叶,多为拉隆寺噶玛噶举教派时期作品。拉隆寺也存有大量玛尼经文类石刻,其创作年代多为近现代,多属改宗为宁玛派之后的作品。拉隆寺石刻艺术风格鲜明,为西藏与不丹边境区域的佛教思想和历史文化艺术研究提供了实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隆寺 石刻 整理 艺术 审美特质
下载PDF
也谈秦始皇陵的石刻雕塑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卫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15,共4页
秦始皇陵有无石刻雕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文献中的诸多记载、秦勒石成风的社会风尚以及秦人日趋成熟的雕塑技艺来看,秦始皇陵有石雕应确实无疑。之所以今天在陵前看不到这些石雕,应是在楚汉相争之际和汉人"过秦&q... 秦始皇陵有无石刻雕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历史文献中的诸多记载、秦勒石成风的社会风尚以及秦人日趋成熟的雕塑技艺来看,秦始皇陵有石雕应确实无疑。之所以今天在陵前看不到这些石雕,应是在楚汉相争之际和汉人"过秦"思想的影响下,毁于历代的兵火和人为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石刻雕塑 文献记载 雕塑工艺 毁坏
下载PDF
武周长安四年造像塔散石述论
15
作者 朱己祥 赵梓媛 《艺术生活》 2020年第3期16-22,共7页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所得资料,阐释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武周长安四年(704)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散石的铭文与图像内容。该石原初所在造像塔为纪年明确的武周时期实例,原初作七级密檐式结构,建于李悊的家宅附近,旨在为其亡父和亲属祈福。...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所得资料,阐释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武周长安四年(704)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散石的铭文与图像内容。该石原初所在造像塔为纪年明确的武周时期实例,原初作七级密檐式结构,建于李悊的家宅附近,旨在为其亡父和亲属祈福。该石的图像粉本受到邢台隆尧地区同类造像塔影响,可能出土于邯郸东南部漳河流域,对于认识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的性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艺术 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 隆尧 邯郸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石刻艺术的保护研究
16
作者 李隽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5-148,153,共5页
四川石渠县有着大量的石刻艺术珍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笔者以石渠境内的玛尼石堆、摩崖石刻及石刻技艺传承现状为考察重点,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拍摄、访谈,梳理了该地区主要石刻的保护现状,并根据保护现状对其的保... 四川石渠县有着大量的石刻艺术珍品,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笔者以石渠境内的玛尼石堆、摩崖石刻及石刻技艺传承现状为考察重点,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拍摄、访谈,梳理了该地区主要石刻的保护现状,并根据保护现状对其的保护措施提出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 藏族 石刻艺术 保护
下载PDF
石雕艺术在公共园林景观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章雨 王凤珍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2期51-53,共3页
石雕作为公共园林景观中的必要元素,不仅具有装饰与使用的基本功能,且在园林造景中有着必不可缺的艺术审美作用。文章以公共园林中的石雕为研究对象,从其与植物、水景、建筑、园路4个造景要素相互构景的角度对石雕的应用效果进行诠释。... 石雕作为公共园林景观中的必要元素,不仅具有装饰与使用的基本功能,且在园林造景中有着必不可缺的艺术审美作用。文章以公共园林中的石雕为研究对象,从其与植物、水景、建筑、园路4个造景要素相互构景的角度对石雕的应用效果进行诠释。分别从物境形式、意境形式两个层面,结合东湖绿道为实例对石雕在公共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当代公共园林中地域化景观的建设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艺术 公共园林 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
原文传递
悠游之道与家国之情——论岭南宋代石刻题名
18
作者 何婵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6-62,共7页
岭南地区保存了较多的宋代石刻题名,这些题名虽大多片言只语,却内蕴深厚。因节日休闲、公务宴饮、同乡聚会、家庭游玩等原因,宋人登山临水并在山崖岩洞镌刻了大量石刻题名。这些石刻题名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其句式简短明了、辞藻华美精工... 岭南地区保存了较多的宋代石刻题名,这些题名虽大多片言只语,却内蕴深厚。因节日休闲、公务宴饮、同乡聚会、家庭游玩等原因,宋人登山临水并在山崖岩洞镌刻了大量石刻题名。这些石刻题名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其句式简短明了、辞藻华美精工、意境清新优美。石刻题名既展现了宋代士人生活中的悠游之道:茗饮休闲、琴书之乐与诗文之趣;又展露了宋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家族情深,朋友情真,国家情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题名 艺术 内蕴
下载PDF
金石學家關伯益未刊手稿十五種綜議
19
作者 宗鳴安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117-141,共25页
介紹手稿内容,必將有助於了解關先生的學術方法、學術思想,同時也有助於了解關先生的人生經歷,從而讓學界關注和重視這批重要的文獻材料。
关键词 關伯益 金石學家 石刻藝術 學術史
下载PDF
同胞翰林坊的石雕艺术及其人文内涵
20
作者 王洪明 毕忠松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7期111-112,共2页
牌坊是徽州建筑文化和营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与祠堂、民居并称"徽州古建三绝"。牌坊属于典型的礼制纪念性建筑,具有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标志,往往是史料记载和雕刻艺术的集中展示。唐模村内的同胞翰林坊集精美雕刻和人文情怀于一体... 牌坊是徽州建筑文化和营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与祠堂、民居并称"徽州古建三绝"。牌坊属于典型的礼制纪念性建筑,具有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标志,往往是史料记载和雕刻艺术的集中展示。唐模村内的同胞翰林坊集精美雕刻和人文情怀于一体,牌坊上的构件、装饰、雕刻及文字记载,不仅对后人理解牌坊的内涵、村落、家族、人文、历史及建筑的时代特征有着极其宝贵的标本作用,更是一部部供后人研读的石雕史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同胞翰林坊 石雕艺术 文化价值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