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不同炮制品评价
被引量:
10
1
作者
黄跃前
程学仁
+5 位作者
吴文平
朱德全
黄敏烨
杨晓东
罗宇琴
何广铭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65-770,共6页
目的建立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方法应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
目的建立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方法应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0~6 min为238 nm,6~11 min为440 nm,11~18 min为238 nm。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栀子、炒栀子与焦栀子的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P 12.0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对不同炮制品分组贡献最大的共有组分。结果3种炮制品共有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Ι、西红花苷-Ⅱ4个化合物,各炮制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OPLS-DA结果发现栀子与焦栀子、栀子与炒栀子、焦栀子与炒栀子均存在差异,对差异贡献最大的组分分别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与西红花苷-Ι、西红花苷-Ι与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Ι与西红花苷-Ⅱ。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能有效区分栀子的不同炮制品,为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UPLC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全-精细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炒制前后差异评价
被引量:
10
2
作者
黄萌萌
王琪
+1 位作者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60-2466,共7页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炒栀子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多元统计分析
栀子苷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
原文传递
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
11
3
作者
魏春华
邵坚
罗光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四氯化碳(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差异。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为9组,分别为正常组,阳性组(联苯双酯35 mg·kg-1),模型组,生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炒栀子高、低剂量组(2.0...
目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四氯化碳(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差异。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为9组,分别为正常组,阳性组(联苯双酯35 mg·kg-1),模型组,生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炒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焦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造模12 h后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的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AST,ALT,LDH水平和MDA含量,降低了TP的水平及SOD活性。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坏死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LDH活性,其中生栀子组与炒栀子组效果较佳;各给药组均可增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各栀子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肝细胞坏死、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所改善,且生品组与炒品组改善较为显著。结论:栀子生品、炒品、焦品对CCl_4急性肝损伤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生品、炒品具有较优的保肝降酶、抗氧化作用,且炒品能够改善生品苦寒之性的缺点,缓和药性,临床应用可能更宜使用炒栀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肝损伤
四氯化碳
总蛋白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不同炮制品评价
被引量:
10
1
作者
黄跃前
程学仁
吴文平
朱德全
黄敏烨
杨晓东
罗宇琴
何广铭
机构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65-770,共6页
基金
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领域(2018B030323004)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017TY04R197)。
文摘
目的建立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的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方法应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MC Triart C18(100 mm×2.1 mm,1.9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0~6 min为238 nm,6~11 min为440 nm,11~18 min为238 nm。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建立栀子、炒栀子与焦栀子的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P 12.0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对不同炮制品分组贡献最大的共有组分。结果3种炮制品共有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Ι、西红花苷-Ⅱ4个化合物,各炮制品具有一定的相似度。OPLS-DA结果发现栀子与焦栀子、栀子与炒栀子、焦栀子与炒栀子均存在差异,对差异贡献最大的组分分别是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与西红花苷-Ι、西红花苷-Ι与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Ι与西红花苷-Ⅱ。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能有效区分栀子的不同炮制品,为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UPLC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Keywords
gardeniae
fructus
stir
-
baked
gardeniae
fructus
gardeniae
fructus
Praeparatus
UPLC
fingerprints
OPLS-DA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全-精细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炒制前后差异评价
被引量:
10
2
作者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60-2466,共7页
基金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C-JS-33)。
文摘
目的比较栀子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明确其差异标志物,为栀子与炒栀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精细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同时测定对栀子炒制前后样品进行分析,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对栀子与炒栀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筛选出导致差异的特征性成分。结果栀子炒制前后指纹图谱中共有15个峰,其中12个峰为两者所共有,栀子与炒栀子对照指纹图谱的全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91,而去除栀子苷积分后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80,低于0.90,可基本实现两者区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栀子与炒栀子可明显分为2类,并筛选得到贡献度较大的4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峰3、5、9(栀子苷)、11(西红花苷I);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炒制后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含量显著降低,而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含量显著升高。结论栀子炒制前后成分差异显著,建立的精细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区分栀子与炒栀子,筛选得到的差异标志物可为其质量标志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栀子
炒栀子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多元统计分析
栀子苷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Ⅱ
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
Keywords
gardeniae
fructus
stir
-
baked
gardeniae
fructus
fingerprint
content
determinati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geniposide
crocinⅠ
crocinⅡ
6-α-hydroxygeniposide
分类号
R286.0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
11
3
作者
魏春华
邵坚
罗光明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7-10,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201507002)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专项(JZYC14C09)
文摘
目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四氯化碳(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差异。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为9组,分别为正常组,阳性组(联苯双酯35 mg·kg-1),模型组,生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炒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焦栀子高、低剂量组(2.0,1.0 g·kg-1),造模12 h后眼球取血,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的活性,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AST,ALT,LDH水平和MDA含量,降低了TP的水平及SOD活性。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肿胀坏死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栀子生品及炮制品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LDH活性,其中生栀子组与炒栀子组效果较佳;各给药组均可增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各栀子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肝细胞坏死、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有所改善,且生品组与炒品组改善较为显著。结论:栀子生品、炒品、焦品对CCl_4急性肝损伤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生品、炒品具有较优的保肝降酶、抗氧化作用,且炒品能够改善生品苦寒之性的缺点,缓和药性,临床应用可能更宜使用炒栀子。
关键词
生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肝损伤
四氯化碳
总蛋白
Keywords
raw
products
of
gardeniae
fructus
fried
products
of
gardeniae
fructus
stir
-
baked
products
of
gardeniae
fructus
hepatic
injury
carbon
tetrachloride
total
protein
分类号
R283.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943.1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不同炮制品评价
黄跃前
程学仁
吴文平
朱德全
黄敏烨
杨晓东
罗宇琴
何广铭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全-精细指纹图谱与多元统计分析的栀子炒制前后差异评价
黄萌萌
王琪
李晓琦
陈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0
原文传递
3
栀子生品及炮制品对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魏春华
邵坚
罗光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