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统计机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国家统计机构比较研究'课题组 黄朗辉 +2 位作者 杨京英 余芳东 陈泉根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1,共9页
本研究报告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家统计机构的一般组织结构、官方统计基本原则在各国的实施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官方统计10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统计工作中的实施情况,通过对照、检查,指出我国统计工作在很... 本研究报告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家统计机构的一般组织结构、官方统计基本原则在各国的实施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官方统计10项基本原则在我国统计工作中的实施情况,通过对照、检查,指出我国统计工作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通行的官方统计基本原则要求,在一些方面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某些方面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本报告提出了完善我国统计工作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机构 比较 基本原则
下载PDF
构建统计队伍新思维
2
作者 郭春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年第9期126-127,共2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单位管理体制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变化,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要求统计组织、统计功能以及统计业务流程应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更要求各基层单位对现有的统计人才队伍进行再造与培训,用全新的思...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单位管理体制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变化,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要求统计组织、统计功能以及统计业务流程应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更要求各基层单位对现有的统计人才队伍进行再造与培训,用全新的思维,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统计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工作 统计组织 统计功能 统计业务流程
下载PDF
量化史学视角下中国统计组织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游士兵 黄靖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124,共8页
以量化史学为指导思想,以结构熵为具体方法,对中国统计组织史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夏朝到新中国统计组织变迁的史料,发现有三个特征:从分散到独立,清末以后开始设立全国性最高统计机构;综合统计与业务统计并存;最高统计机构职... 以量化史学为指导思想,以结构熵为具体方法,对中国统计组织史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夏朝到新中国统计组织变迁的史料,发现有三个特征:从分散到独立,清末以后开始设立全国性最高统计机构;综合统计与业务统计并存;最高统计机构职权不断拓宽。之后,利用系统结构熵模型测算了各个时期统计组织信息流的有序度,结果表明:中国统计组织信息流有序度随朝代变迁逐步提高;新中国国家统计局下设机构大量增多,却能保持较高的信息流有序度。与国外统计组织对比,指出目前中国统计组织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建议建立全国统计协调委员会及在保持扁平化优势的前提下按照统计工作流程优化统计局内部机构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史 统计组织史 量化史学 结构熵
下载PDF
对信用评级机构争议的分析——基于金融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谢金静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qu...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该对其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这两个争议展开分析,认为与自身声誉说相比,法律壁垒说更能解释信用评级机构的壮大和垄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信用评级机构重新重视自身声誉,并消除法律中强制使用信用评级的规定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监管模式上应采取监督和自律混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国家认许的统计评级机构 声誉 法律壁垒
下载PDF
美国信用评级认可制度的多视角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白钦先 黄鑫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9,共5页
本文通过回溯美国信用评级由过度封闭的NRSROs认可指定制度向更为开放的认可注册制度的转变历程,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制度性益处与缺陷;进而通过探讨信用评级的认可价值、信息质量和评级估值之间的关系,对信用认可制度最新取向作出了评价... 本文通过回溯美国信用评级由过度封闭的NRSROs认可指定制度向更为开放的认可注册制度的转变历程,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制度性益处与缺陷;进而通过探讨信用评级的认可价值、信息质量和评级估值之间的关系,对信用认可制度最新取向作出了评价。凭借基于评级质量的映射手段,现行的认可注册制度仍有完善余地。此外官方认可制度既可约束评级的产出,也可使国家促进新设评级机构的市场进入,因此评级后进的国家和机构仍保有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NRSROs 官方认可 指定制度 注册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