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判定及其构造属性讨论 被引量:123
1
作者 徐锡伟 江国焰 +3 位作者 于贵华 吴熙彦 张建国 李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060-3068,共9页
鲁甸6.5级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南南东向运动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华南地块相互作用边界变形带上发生的一次中等强度地震.尽管野外应急科学考察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但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局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条带状分布、震后... 鲁甸6.5级地震是川滇菱形块体南南东向运动在青藏高原东缘与华南地块相互作用边界变形带上发生的一次中等强度地震.尽管野外应急科学考察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但云南昭通防震减灾局局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余震条带状分布、震后科学考察获得的地震烈度长轴方位和极震区地震裂缝等显示出发震断层为Nw向包谷垴一小河断裂,左旋走滑性质,属大凉山断裂南端部组成部分;库仑应力计算表明,鲁甸地震可对周边活动断层系历史地震空段产生应力加载作用,其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地震断层 地震地表破裂带 静态库仑应力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玛尼Mw7.6地震和可可西里Mw7.8地震应力迁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建军 许才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研究了1997年玛尼Mw7.6和2001年可可西里Mw7.8地震间的静态及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均不超过0.005 MPa,小于典型的应力触发阈值0.01MPa;玛尼地震对可可西里孕震区应力状态...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研究了1997年玛尼Mw7.6和2001年可可西里Mw7.8地震间的静态及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均不超过0.005 MPa,小于典型的应力触发阈值0.01MPa;玛尼地震对可可西里孕震区应力状态的改变影响甚弱,震后造成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迁移效应对2001年可可西里地震的影响也甚弱;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效应对可可西里地震无明显的触发作用,可能是随距离衰减相对较缓的动态库仑应力触发了可可西里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触发 静态库仑应力 黏弹性库仑应力 玛尼Mw 7.6地震 可可西里Mw 7.8地震
下载PDF
利用InSAR和GPS数据分析台湾西南两次M_w>6地震的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乐洋 高华 冯光财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4-1253,共10页
利用InSAR和GPS进行地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InSAR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获得连续的同震形变观测,而GPS测量精度高,可迅速获得稳定的测量结果。随着SAR卫星的增多、重返周期的缩短,利用InSAR和GPS联合进行地震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研究... 利用InSAR和GPS进行地震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InSAR能够在较大范围内快速地获得连续的同震形变观测,而GPS测量精度高,可迅速获得稳定的测量结果。随着SAR卫星的增多、重返周期的缩短,利用InSAR和GPS联合进行地震触发关系及应力影响研究也变得更为有力。2010年3月4日和2016年2月6日台湾西南部接连发生两次Mw6.0以上地震,分别被称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本文利用GPS和InSAR同震形变场联合反演了甲仙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结合之前的研究成果,基于静态库伦应力改变对甲仙地震与美浓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还为台湾西南部7个主要断层构建了断层格网并获取了它们的应力改变模型。结果表明,甲仙地震的发震断层表现为逆冲倾滑兼一定走滑分量的断层。甲仙地震的主要滑动区域处于12~16km深度之间;最大滑动量为0.61m位于约14km深处。本文线性反演得到的甲仙地震地震矩为2.27×10^18Nm,相当于Mw6.20。甲仙地震后美浓地震的发震断层上应力增值达4.0MPa,应力增加的面积约占推断断层总面积的74%,表明甲仙地震对美浓地震的发生具有十分明显地加速作用。甲仙和美浓地震共同作用下,西侧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产生了较明显地应力积累。根据应力改变结果,本文认为甲仙地震和美浓地震后,台湾西南部的左镇断层和新化断层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值得持续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仙地震 震源参数反演 INSAR 地震触发 静态库伦应力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及对余震的触发作用
4
作者 宋泽尧 万永革 +2 位作者 关兆萱 顾培苑 王润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2-991,共10页
为研究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大震对周边区域应力的影响,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主震破裂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结果发现:体应变在震源西北侧呈现拉张,东南侧呈现挤压;面应变的分布... 为研究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大震对周边区域应力的影响,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主震破裂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结果发现:体应变在震源西北侧呈现拉张,东南侧呈现挤压;面应变的分布与体应变的形态基本相似。为研究该地震对余震的触发情况,首先需要确定接收断层的断层面参数,对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4年1月23日到2024年4月10日的余震震源机制节面聚类分析,得到两簇结果,选择标准差较小的二簇节面进行平均,得到走向为243.91°,倾角为64.97°;将乌什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投影到该发震断层上,得到滑动角为61.02°。将这些参数作为余震接收断层的断层面参数,同样基于USGS给出的主震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研究发现:区内库仑应力均超过0.01 MPa阈值,且库仑破裂应力最大值达0.3 MPa,大多数余震处于库仑应力变化的高值区;表明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促进了余震的发生。为研究该地震发生对周围断层的影响,根据前人给出的周边断层的几何和滑动特性,计算在周边断裂上沿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发现:本次地震对迈丹—沙依拉姆断裂库仑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0.22 MPa,喀拉铁克断裂、衣木干他乌断裂、塔塔埃尔塔格断裂、奥兹格尔他乌断裂、柯坪断裂的库仑应力变化并不明显,迈丹—沙依拉姆断裂库仑应力增加最大,应注意该断层的地震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乌什县M S7.1地震 发震断层面 位移场 应变场 静态库仑应力
下载PDF
云南景谷M_S6.6地震对南汀河断裂带地震危险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浩越 江国焰 +3 位作者 何宏林 徐锡伟 魏占玉 高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97-4206,共10页
南汀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块体内部的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几乎横切整个块体,总长度达380km,是块体内NE向断裂中最长的一条,也是次级块体的边界断裂.南汀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非常强烈,但仅南段在1941年记录到一次约7级的地震,其余段落还没... 南汀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块体内部的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几乎横切整个块体,总长度达380km,是块体内NE向断裂中最长的一条,也是次级块体的边界断裂.南汀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非常强烈,但仅南段在1941年记录到一次约7级的地震,其余段落还没有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目前可能正处于应力积累和孕震阶段.2014年10月7日发生的景谷MS6.6地震位于断裂带南东约94km,其地震烈度等震线长轴与余震皆呈北西展布,指向南汀河断裂带.为了解景谷地震对周边构造特别是南汀河断裂带的影响,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地震触发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利用两种同震滑动分布模型计算获得的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对震中附近的断裂,如澜沧江断裂和景谷断裂影响较大,局部应力增加可达90kPa;对较远的断裂,如南汀河断裂带、龙陵—澜沧断裂带和无量山断裂带的影响较小,应力变化值均小于10kPa.通过设置不同断层参数进一步计算,南汀河断裂带北段两支断裂断层面上的静态库仑应力扰动呈半圆形分布,应力增加的最大值位于24.15°N附近的地表,沿断层的走向和深度都逐渐减小.其中西支断裂上应力变化最大值为0.89kPa,东支断裂上为1.18kPa.此外,在南汀河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显示,该断裂段全新世以来发生过产生地表破裂的大地震,震级应当不低于7级.放射性碳测年将该次古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限定在900—1480AD,离逝时间为535—1115年.结合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和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本文计算得到南汀河断裂带北段已经积累的水平滑动量为2.8+1.5/-1.0m,进一步利用滑动量与震级的经验公式可估算出该断裂段目前积累的滑动量如果完全释放将会产生一个7.5+0.1/-0.2级的地震.虽然景谷地震在南汀河断裂带上触发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值表明,该地震可能不会引起南汀河断裂带地震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汀河断裂带 景谷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 滇西南块体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琼 陈学忠 王海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3-220,共8页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伽师 Ms6.8地震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触发作用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伽师M_(S)6.4地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及对周边断层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古丽孜娜提·依德热斯 高朝军 +1 位作者 海仁沙·司拉木 祖丽皮亚·巴克 《内陆地震》 2023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针对2005年以来南天山西段8次M_(S)≥5.0地震,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和主要断层的加卸载效应,结合余震空间展布,分析应力触发及对周边主要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乌恰M_(S)6.9地震与2016年阿克陶M_(S)6.7地震的发生,对伽师M_(S)6.4地震... 针对2005年以来南天山西段8次M_(S)≥5.0地震,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和主要断层的加卸载效应,结合余震空间展布,分析应力触发及对周边主要断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乌恰M_(S)6.9地震与2016年阿克陶M_(S)6.7地震的发生,对伽师M_(S)6.4地震的发生起到延缓作用;伽师M_(S)6.4地震震中NNE方向、SSW方向和NWW方向处于库仑应力加载区,随着应力持续积累,上述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地震危险性增强;柯坪断裂绝大部分区域、迈丹—沙依拉姆断裂中段、喀拉铁克断裂西南段发生地震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库仑应力 伽师M_(S)6.4地震 延缓作用 柯坪断裂 阔克沙勒断裂
下载PDF
南海东部俯冲洋脊区段地震静态库伦应力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健 詹文欢 +2 位作者 朱俊江 姜莲婷 冯英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73,共11页
根据对马尼拉海沟及其邻区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古洋脊俯冲区段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分析,发现在马尼拉海沟区域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性,北部以NW向挤压应力为主,俯冲洋脊区段以近EW... 根据对马尼拉海沟及其邻区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所反映的最大主压应力轴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古洋脊俯冲区段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分析,发现在马尼拉海沟区域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性,北部以NW向挤压应力为主,俯冲洋脊区段以近EW向的挤压应力为主;1999年7.2级地震使得2000年6.2级地震和2011年6.0级地震震中位置的静态库伦应力分别增加了约0.5和0.3bar;2011年6.0级正断型地震和5.0级余震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与余震分布的对应关系,大部分余震位于库伦应力变化值大于0.1bar的触发阈值区域;计算古洋脊俯冲区段强震产生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海沟西侧小于10km的深度范围内库伦应力增加值达到0.3~0.5bar,呈NE向展布,吕宋岛弧一侧20km深度范围内均表现为应力增加,应力增加区域与地震的分布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静态库伦应力 应力触发 马尼拉海沟
下载PDF
2013年吉林前郭M_S5.8级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宏岩 巴艳芳 刘博文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3期16-19,共4页
201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发生MS5.5、MS5.0级地震,11月22日和11月23日又分别发生MS5.3、MS5.8和MS5.0级地震,构成2013年吉林前郭5级震群,其中最大的地震为11月23日的MS5.8级地震,发震断层位于扶余-肇东断裂附近。本研究... 201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发生MS5.5、MS5.0级地震,11月22日和11月23日又分别发生MS5.3、MS5.8和MS5.0级地震,构成2013年吉林前郭5级震群,其中最大的地震为11月23日的MS5.8级地震,发震断层位于扶余-肇东断裂附近。本研究计算前郭MS5.8级地震的静态库伦应力,明确前郭MS5.8级地震对周围的同震库仑应力影响;进一步计算前郭地震对周围主要断裂带的静态库仑应力影响,结果显示,前郭MS5.8级地震对其附近的长春-四平断裂、密山-敦化断裂带的影响是卸载的,对依兰-伊通断裂的影响是加载的,应力加载量在+0.002-0.004b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郭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 对断层影响
下载PDF
InSAR数据约束的2021年西藏比如M_(W)5.8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库仑应力变化
10
作者 于书媛 张国宏 +4 位作者 张迎峰 丁娟 张建龙 范晓冉 王绍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0-1202,共13页
文中运用D-InSAR技术获取的2021年3月19日西藏比如县M_(S)6.1地震的同震形变场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位移场的长轴为NE向,其中最大抬升量和沉降量分别约为5cm和6cm;在此基础上,基于Okada模型反演断层面的精细滑动分布特征。反演结果表... 文中运用D-InSAR技术获取的2021年3月19日西藏比如县M_(S)6.1地震的同震形变场显示:升、降轨LOS向同震位移场的长轴为NE向,其中最大抬升量和沉降量分别约为5cm和6cm;在此基础上,基于Okada模型反演断层面的精细滑动分布特征。反演结果表明近场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228°,为SE倾向断层,宏观震中位于(31.94°N,92.87°E),矩震级为M_(W)5.8,平均滑动角为-56.42°,最大滑动量达0.2m,倾角为55°。最后,运用Column33软件计算以反演断层为接收断层的不同深度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比如地震震中附近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降,深部断层滑动量很小。后续地震事件通常发生在5~15km深度,这与相应深度的应力增加区域一致;以班公湖-怒江断裂和聂荣北断裂为接收断层的应力变化显示,比如地震在2条断裂的部分区域产生了应力加载,库仑破裂应力值ΔCFS>0.01MPa,需要引起关注。结合地表形变观测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比如M_(W)5.8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E向隐伏次级断裂,位于班公湖-怒江断裂带西段北侧,断裂活动方式以正断为主,兼具少量走滑分量,发震断层与主断层的关系需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综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如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场 断层滑动 静态库仑应力
下载PDF
利用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准则确定地震断层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守勇 孙晴 +1 位作者 晁福林 张新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
震源机制解存在2个节面,通过地震波记录难以确定哪个节面为地震断层面。地震静态应力触发的相关研究表明,主震对后续余震有较为明显的触发作用。余震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为确定震源机制节面中的断层面提供有效信息。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 震源机制解存在2个节面,通过地震波记录难以确定哪个节面为地震断层面。地震静态应力触发的相关研究表明,主震对后续余震有较为明显的触发作用。余震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为确定震源机制节面中的断层面提供有效信息。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按照余震最大应力触发准则来确定震源机制2节面中的断层面。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准则确定的断层面与余震分布、地表观测一致。为快速判定地震断层面提供了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库仑应力 地震破裂面 震源机制节面 触发 均匀弹性空间
下载PDF
GPS资料获取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陈聪 刘江 《四川地震》 2018年第2期1-4,12,共5页
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利用震中附近GPS观测资料,选择断层破裂模型,计算汶川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并与JI模型、经验公式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索GPS破裂模型下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特征以及与余震的空间分布关... 本文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利用震中附近GPS观测资料,选择断层破裂模型,计算汶川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并与JI模型、经验公式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索GPS破裂模型下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特征以及与余震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当使用最优断层面作为接收断层时,GPS模型的结果对后续余震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90%的余震分布在应力增强区域;在龙门山断裂以走滑为主的北东段(北川—青川段),5级以上的强余震均分布在应力增强区;以龙门山断裂南西段作为接收断层的计算结果表明,芦山地震震中正好处于库仑应力的正值区,汶川地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芦山地震提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 GPS断层破裂模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对青藏高原东缘主要活动断层应力变化的影响
13
作者 熊林 何建坤 +2 位作者 潘正洋 周云 刘玉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结合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以及该地区活动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应用Coulomb程序,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并和余震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同时,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 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结合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的同震破裂模型,以及该地区活动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应用Coulomb程序,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并和余震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同时,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共同作用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并将结果投影到青藏高原东缘主要活动断层上。结果表明:汶川地震产生的余震大部分分布在其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增加区;汶川地震在芦山地震震中区域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显著增加,增加值为0.010-0.050MPa,汶川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使得芦山地震提前到来;鲜水河断裂北部、东昆仑断裂、秦岭南缘断裂西段、青川断裂东段、茶坝—林庵寺断裂西段、灌县—江油断裂、大川—双石断裂的静态库仑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岷江断裂、虎牙断裂、汶川—茂县断裂、江油—广元断裂、鲜水河断裂南部的静态库仑应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考虑到青藏高原东缘历史大地震和余震分布情况,未来应加强对鲜水河断裂西北段和东昆仑断裂地震危险性的监测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触发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 数值模拟 鲜水河断裂 东昆仑断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性与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研究
14
作者 常婷 张丽芬 +1 位作者 王秋良 何超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4-1048,1061,共6页
基于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附近地区地质构造,讨论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该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同时分析该区域2014-03 M4.5与M4.7地震间的触发关系及2次地震对后续小震的影响。结果表明:1)M4.7地震可能由M4.5地震与库水渗流产生的... 基于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附近地区地质构造,讨论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该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同时分析该区域2014-03 M4.5与M4.7地震间的触发关系及2次地震对后续小震的影响。结果表明:1)M4.7地震可能由M4.5地震与库水渗流产生的较大孔隙压力共同触发。2)M4.5与M4.7两次地震的应力扰动导致研究区内地震活动增加,后续地震中约66.9%的地震发生于库仑应力增强区。3)2次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导致仙女山断裂带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增加,后续地震活动水平将处于背景地震活动水平之上;九畹溪断裂带活动性相对较弱,略小于背景地震活动水平,且处于应力积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库仑应力 地震活动性 仙女山-九畹溪断裂带
下载PDF
联合强震记录和InSAR/GPS结果的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滑动分布反演及其地震学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申文豪 李永生 +2 位作者 焦其松 解全才 张景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本研究利用基线校正方法获得距震中100km范围内9个强震台站同震位移,基于Sentinel-1卫星干涉SAR影像对获取了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GPS形变数据,本研究进行了震源滑动模型联合反演,结果显... 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本研究利用基线校正方法获得距震中100km范围内9个强震台站同震位移,基于Sentinel-1卫星干涉SAR影像对获取了InSAR同震形变场.结合GPS形变数据,本研究进行了震源滑动模型联合反演,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整体以走滑运动为主,释放地震矩约为7.60×1018 N·m(~MW6.52).通过对比模拟形变场和观测值显示,联合反演结果优于单独基于InSAR形变场的反演结果.静态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断层平均静态应力降为1.07MPa.反演滑动模型沿走向和倾角方向拐角波数值分别为0.99×10-4和1.10×10-4.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显示共有83.6%的余震位于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被主震所触发的余震占总数的77.9%,主震对后续余震具有显著触发作用.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结果在烈度分布范围和等级方面与调查烈度符合度很高,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断层破裂的方向性效应等特征.本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无论是平均静态应力降还是拐角波数均低于同类型地震的平均水平,这可能是造成本次地震强地震动水平相对不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同震反演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强地面运动
下载PDF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M_S6.8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海涛 王琼 赵翠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自1997-1998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后,伽师震区余震活动渐趋平静。2003年1月4日伽师发生了5.4级地震,其后50天在距其20km左右在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后发生了7次MS5.0以上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通过计算几次强余震破裂... 自1997-1998年新疆伽师强震群后,伽师震区余震活动渐趋平静。2003年1月4日伽师发生了5.4级地震,其后50天在距其20km左右在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后发生了7次MS5.0以上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通过计算几次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合余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定量探讨了强余震活动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巴楚-伽师MS6.8地震不仅有利于分布与主破裂面方向较一致的余震发生,而且触发了与其共轭方向的地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巴楚-伽师Ms6.8地震 应力触发
下载PDF
基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汶川地震余震频次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贾若 蒋海昆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90,共17页
在计算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基础上,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及与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余震频次估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余震区及附近不同区域内与汶川地震同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相关的“直接”余震频次.结果显示,主震破裂带尤其... 在计算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的基础上,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及与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余震频次估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余震区及附近不同区域内与汶川地震同震静态库仑应力触发相关的“直接”余震频次.结果显示,主震破裂带尤其是主震破裂带南段的“直接”余震频次明显低于实际情况,其原因在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导致的主震破裂面上应力水平的降低.研究结果还显示,汶川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与震级下限有关.对ML4.0以上余震,持续时间约为震后15 ~ 16个月;对ML3.5以上余震,接近60个月.在上述时段内,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相关的“直接”余震占全部余震的比例为44.7%~48.6%.这表明,即使在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有效”作用时段内,主震破裂面上也大约有50%的余震活动不是缘于同震库仑应力变化的影响,这可能与震后余滑及粘弹松弛等时间相关因素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直接”余震频次 余震空间分布 震后余滑
下载PDF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强 倪四道 +2 位作者 秦嘉政 付虹 王绍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1-336,共6页
运用Okada方法计算了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在其MS5.1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为0.36MPa,超过"触发阈值"(10-2MPa)1个数量级,说明宁洱6.4级地震在其5.1级强余震破... 运用Okada方法计算了2007年6月3日宁洱MS6.4地震在其MS5.1强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该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量为0.36MPa,超过"触发阈值"(10-2MPa)1个数量级,说明宁洱6.4级地震在其5.1级强余震破裂面上引起的应力变化可能触发了该强余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洱6.4级地震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触发阈值 强余震触发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的构造应力场和静态库伦应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熹微 万永革 +2 位作者 黄骥超 李祥 崔华伟 《华北地震科学》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利用收集的60个震源机制解,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5.8级地震的震中周围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是发生在走滑体系的背景下,总体应力场的空间不均匀性表现不明显。总体最大主压应力走向N42... 利用收集的60个震源机制解,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2015年4月15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MS5.8级地震的震中周围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是发生在走滑体系的背景下,总体应力场的空间不均匀性表现不明显。总体最大主压应力走向N42±7°E,主张应力走向为N58±12.6°W,R值约为0.4。相比于前人的结果,该结果与地震发生震源机制的P、T轴方位更加一致。为揭示余震和主震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此次地震所造成的静态破裂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M4.0级余震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值分别为0.042 8 MPa,M3.2级余震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值为0.023 MPa,说明此次地震对2次余震有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静态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喀什—乌恰地区近年来强震活动平静的可能成因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琼 王海涛 +1 位作者 赵卫明 聂晓红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11,共13页
通过分析喀什—乌恰地区和伽师—柯坪块区强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从断层相互作用和中等地震活动加、减速特征的角度,初步论证了两个区域强震活动交替发生特征的可能机理。库仑破裂应力和加速矩释放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伽... 通过分析喀什—乌恰地区和伽师—柯坪块区强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从断层相互作用和中等地震活动加、减速特征的角度,初步论证了两个区域强震活动交替发生特征的可能机理。库仑破裂应力和加速矩释放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伽师—柯坪地区1997—1998年成组发生的伽师6级强震、新疆南部周边发生的1992年苏萨梅尔MS7.5地震和2005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产生的静态应力变化不利于喀什—乌恰地区强震的发生,可能使得该区后续强震的发生时间延迟了。另一方面,位于1992年苏萨梅尔MS7.5地震和1997—2003年伽师系列强震产生的ΔCFS为负的喀什—乌恰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弱加速特征,这或许是1993年以来喀什—乌恰地区强震平静特征的原因。喀什—乌恰地区7级地震产生的正的ΔCFS可能有利于伽师—柯坪地区后续强震的发生,3组7级地震产生的ΔCFS为正的区域内后续强震发生前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加速特征,从而定量解释了喀什—乌恰地区强震活动对伽师—柯坪块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AMR模型 喀什-乌恰地区 伽师-柯坪块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