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预算国家”--财政转型与国家建设 被引量:171
1
作者 王绍光 马骏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1期1-37,198,共38页
在国家建设过程中,重构财政制度至关重要,财政转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国家治理制度转型。在西方国家建设历史上,出现过两次重要的财政转型——从"领地国家"到"税收国家"再到"预算国家"。预算国家是采... 在国家建设过程中,重构财政制度至关重要,财政转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国家治理制度转型。在西方国家建设历史上,出现过两次重要的财政转型——从"领地国家"到"税收国家"再到"预算国家"。预算国家是采用现代预算制度来组织和管理财政收支的国家,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财政集中和预算监督。随着这些国家成功地向预算国家转型,它们的国家治理也变得更加高效而且负责。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逐步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型。随着1999年启动预算改革,中国开始迈向"预算国家"。不过,在建立预算国家的道路上,中国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不仅预算监督亟待加强,集中统一也需要继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转型 国家建设 预算国家
下载PDF
多管齐下的治理策略:国家建设与基层治理变迁的历史图景 被引量:69
2
作者 黄冬娅 《公共行政评论》 2010年第4期111-140,共30页
论文将基层治理问题放在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将基层治理问题归结于国家如何为社会订立规则并获取服从的问题。在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国家诉诸于多种手段和方式,动用其可资利用的资源,以求实现现代国家基层社会控制或者说基层... 论文将基层治理问题放在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将基层治理问题归结于国家如何为社会订立规则并获取服从的问题。在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国家诉诸于多种手段和方式,动用其可资利用的资源,以求实现现代国家基层社会控制或者说基层治理的目标。这包括正式官僚体系的建立与理性化;依靠非正式官僚承担行政管理的职责;依靠群众动员;依靠官办社会组织;依靠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论文从一个侧面勾勒基层治理演变的历史图景,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基层治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设 基层治理 非正式官僚 群众动员
下载PDF
在公共服务中感知国家——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服务路径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俊清 付秋梅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5,共1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由国家、公民和制度构成的国家认同。国家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内在地表达国家的存在并强化合法性,成为形塑“积极的公民身份”的基本方式,并为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路径。从公共服务的工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由国家、公民和制度构成的国家认同。国家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内在地表达国家的存在并强化合法性,成为形塑“积极的公民身份”的基本方式,并为培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路径。从公共服务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发现其存在从感知到满意再到认同的情感递进逻辑。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提出建立可容纳多元诉求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系、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以强化公共服务纽带,进而铸牢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建构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 被引量:20
4
作者 牛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90,共28页
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 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国家安全国家的中枢制度和标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其经历的持续变动体现了国家安全国家与"帝王式总统权"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和互动关系。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国家安全国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与"福利国家"和"管理型国家"共同构成20世纪美国国家构建和国家扩张长期运动的三个基本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国家 国家安全理念 国家构建 冷战 国家安全委员会
原文传递
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以统一战线为视角 被引量:19
5
作者 林华山 罗振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8,共15页
当代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国家建构道路,确立了新型国家形态。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在于与统一战线内源互构:形成发展缘于统一战线过程,本质属性彰显统一战线基因,治理逻辑富含统一战线方式,坚持完善贯彻统一战线理念。新型... 当代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国家建构道路,确立了新型国家形态。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在于与统一战线内源互构:形成发展缘于统一战线过程,本质属性彰显统一战线基因,治理逻辑富含统一战线方式,坚持完善贯彻统一战线理念。新型国家形态生成一体与多样有机统一的本体属性、治理逻辑和发展议程。新型国家形态的独特道路作为中国经验提炼,揭示了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统一战线逻辑;作为中国方案样本,提供了人类社会处理一体与多样关系的统一战线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态 国家建构 国家治理 统一战线
下载PDF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为视角 被引量:18
6
作者 佀传振 崔琳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32-636,共5页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单位制 社区制
下载PDF
何种分离?谁之命运?——一项关于分离运动概念的梳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光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3-66,共24页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离运动的初始概念(外围分离、中心分离)被任意引申和无限扩展,引申概念如内部分离、脱离母国加入他国,扩展概念如去殖民地化运动、脱离国际组织等。概念的泛化导致概念之间的不可通约,因而也就无法在治理分离运...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离运动的初始概念(外围分离、中心分离)被任意引申和无限扩展,引申概念如内部分离、脱离母国加入他国,扩展概念如去殖民地化运动、脱离国际组织等。概念的泛化导致概念之间的不可通约,因而也就无法在治理分离运动时对症下药。要真正理解分离运动的概念需要从源头上着手,将分离主义视为次民族主义(族群主义),分离运动视为民族主义运动的变种,因而也就将分离运动追溯至民族国家的建立,将分离运动视为民族国家建设的副产品。理解了这一前提,通过考察分离运动的前提性条件(民族国家持续有效的统治)、限制性条件(分离族群寻求政治自主性)、排除性条件(分离运动是退出而不是呼吁)、结果性条件(分离运动最终结果要在具体国家情境下考察),考察分离运动中中央—地方、中心—边缘、主体—少数、国际—国内、宗教—宗教(世俗)等关系,将分离运动定义为聚居于固有领土基础上的少数族群(极个别情况下是主体族群)从民族国家退出以建立新的主权国家的政治与社会运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分离运动是民族国家建设尚未完成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运动 国家建设 全球化 边缘化 政治离婚
原文传递
国家化、地方性与乡村治理结构内生性演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任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3,共10页
如何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以往的研究将现代国家进程中国家与社会二元作为分析乡村治理的出发点,无形之中将乡村治理割裂为国家与社会的两种力量的对立、冲突,更将乡村治理置于历史断裂之中,忽视了历史延续性之下中国乡村治理的... 如何理解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以往的研究将现代国家进程中国家与社会二元作为分析乡村治理的出发点,无形之中将乡村治理割裂为国家与社会的两种力量的对立、冲突,更将乡村治理置于历史断裂之中,忽视了历史延续性之下中国乡村治理的内生性演化。当下重新审视乡村治理需要立足于历史的长时段,将乡村治理纳入到国家治理的语境中,以“国家化”与“地方性”为分析框架,从传统国家到现代国家的变迁中,梯次分析特定地域社会中“中心与边陲”、“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基层社会”三个层次的关系是如何塑造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村寨自治”、“村街自治”、“社会自治”与“村民自治”,由此建立起基于历史延续性之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变迁,将当前的乡村治理结构视为历史传承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化 地方性 乡村治理结构
下载PDF
世界的重塑: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德斌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4,I0001,I0002,共16页
1919-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从"帝国"或帝国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极... 1919-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从"帝国"或帝国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从国家构建的角度,循着"已构建国家"、"再构建国家"和"构建中国家"三条线索,分析当今世界三种不同国家的来龙去脉,可以揭开世界的"底色",展示出一幅不同的国际关系图景。"民族国家"遭遇的挑战,特别是构建中国家的种种遭遇,不仅表明多数"民族国家"徒有其名,而且也表明这个百年之前开始的世界重塑的过程依然没有完成。历史地看,无论帝国还是民族国家,都是人类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人类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共同体"演化的历史。如果把"帝国"和"民族国家"放在人类共同体演进的序列中去考察,就不会在非此即彼之间犹豫徘徊,而为"人类共同体"的实现开辟出新的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其中,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民族国家 国家构建 冷战 全球化 共同体
原文传递
财政供给与国家政权建设——广州市基层市场管理机构研究(1949-1978)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冬娅 《公共行政评论》 2008年第2期38-64,198-199,共29页
本文回顾了1949-1978年期间广州市基层市场管理机构的历史演变。通过档案分析发现,财政供给对于新政权的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时期,国家并未解决基层国家机构和人员的财政供给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政权的监控问题。一方面,由... 本文回顾了1949-1978年期间广州市基层市场管理机构的历史演变。通过档案分析发现,财政供给对于新政权的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时期,国家并未解决基层国家机构和人员的财政供给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政权的监控问题。一方面,由于财政经费的缺乏,国家规定基层市场管理机构从其收费和罚没收入中开支,导致了乱收费和人员非正规化的产生。1978年后基层市管机构的乱收费问题并非是与1978年前的断裂,相反,它们正是这个时期的体制遗产;另一方面,同样面对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的财政经费不足问题,这时期的国家政权建设求诉于市场管理的群众路线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政供给不足可能带来的国家基层机构的逐利导向,是这时期国家政权建设的独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财政供给 基层市场管理机构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理论:从二维到三维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曾毅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169,共9页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家建设的理论大多是围绕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两个维度展开的,对资本权力的忽视无疑是国家建设理论的结构性遗漏。本文从市场脱嵌和战争制造国家两个角度,检视了作为"自然权利"的个人财产权演变为主宰他人、...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家建设的理论大多是围绕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两个维度展开的,对资本权力的忽视无疑是国家建设理论的结构性遗漏。本文从市场脱嵌和战争制造国家两个角度,检视了作为"自然权利"的个人财产权演变为主宰他人、俘获国家的资本权力的过程,资本权力成为与国家并驾齐驱的另一种形式的"利维坦"。资本"利维坦"有公共权力的属性,主导着公共政策的议程并塑造着公共话语权。资本权力是理解国家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结构性变量。这样,国家建设理论由二维变成三维,这是国家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流行的政体理论和民主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设 国家权力 资本权力 政体 民主化
原文传递
“强政权、弱国家”:中国历史上一种国家强弱观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正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5-183,10,共20页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随着国家瓦解,这种现象引起古代学者的深思,并逐渐形成一种解释性观点,所谓“强政权,弱国家”。这种观点认为,郡县制国家存在着一种内在缺陷:在这一类国家中,统治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政权,所谓“天下之势一矣”...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随着国家瓦解,这种现象引起古代学者的深思,并逐渐形成一种解释性观点,所谓“强政权,弱国家”。这种观点认为,郡县制国家存在着一种内在缺陷:在这一类国家中,统治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政权,所谓“天下之势一矣”;但是,强大的政权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阻碍了国家共同体的发展,随着中央政权衰落,国家共同体将面临瓦解,所谓“天下震动,有土崩之势”。本文把这种观点发展成一种理论分析模型,论证了“强政权,弱国家”作为一种类型的国家,是政权建设与国家共同体建设的冲突所导致的一种结果。同时,本文还论证了强政权为什么导致了弱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 国家共同体 国家建设 郡县制
原文传递
从美国社会保障体系演进历程看现代国家建设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晓新 高世楫 张秀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82,共14页
从建立内战退伍军人及遗属福利金制度开始,美国联邦政府逐步介入原本属于私人慈善和地方政府职责的社会保障领域,并在20世纪60年代"伟大社会"期间得以完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将公民权利从基本的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拓... 从建立内战退伍军人及遗属福利金制度开始,美国联邦政府逐步介入原本属于私人慈善和地方政府职责的社会保障领域,并在20世纪60年代"伟大社会"期间得以完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将公民权利从基本的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拓展至经济和社会权利,增强了公民对联邦政府的认同,直接导致联邦政府权力扩张,财政汲取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这个过程重新定义了公民与联邦政府所代表的国家间的契约,重塑了州与联邦的关系,加快了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全面渗透。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就是美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过程,社会保障体系本身就是现代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福利国家 社会福利 国家制度建设
原文传递
清代民间地权习惯与基层财税困局——以闽台地区一田多主制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赖骏楠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71,192-193,共17页
以一田多主制为代表的清代民间复杂地权习惯,对清帝国的基层治理和财税收入构成了长期的困扰。代表精英官僚视角的《福建省例》,对一田多主制在名义上持彻底的否定态度,但在田赋征收中却允许根据地权现状进行变通操作。清代台湾地区的... 以一田多主制为代表的清代民间复杂地权习惯,对清帝国的基层治理和财税收入构成了长期的困扰。代表精英官僚视角的《福建省例》,对一田多主制在名义上持彻底的否定态度,但在田赋征收中却允许根据地权现状进行变通操作。清代台湾地区的淡新档案显示,基层官府完全承认一田多主的事实,并对田面主/小租主的习惯性利益予以保护。由大小租制引发的复杂的抗租纠纷,导致基层官员疲于应付相关词讼,并面临来自田底主/大租主的抗缴田赋压力。作为官有土地的屯田,也援用民间的大小租制,进而导致官方在面对屯田小租权频繁流转的局面时,难以征收作为大租的屯租。19世纪80年代后期刘铭传在台湾开启的财政整顿运动,并未改变大小租制这一根本的地权格局,反而令租佃、租税关系更为复杂。中国民法近代化运动中"物权法定"原则的确立,实际上有助于化约民间地权的复杂性,便于政府的管理与征税,从而服务于国家建设这一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田多主 民间地权 田赋 刘铭传 国家建设
原文传递
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发展──对革命后中国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反思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龙太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4,共5页
有效的合理化的国家政权建设是乡 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革命后中国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是以国家对乡村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强度动员与监控为根本特点的,国家力量的特殊作用保证了国家政权 建设任务的基本完成,... 有效的合理化的国家政权建设是乡 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革命后中国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是以国家对乡村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高强度动员与监控为根本特点的,国家力量的特殊作用保证了国家政权 建设任务的基本完成,但这一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国 家动员与监控的深度问题、集权与分权问题。总结建国以来乡村社会国家政权建设的经验教 训,当前我们应在已经集权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社会的自主空间,实现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强 。因此,以发展基层民主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建设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应以名副 其实的村民自治来推动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与乡村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国家政权建设 现代化 乡村发展
下载PDF
政党在国家构建中的人事嵌入:从革命到执政的纵向考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罗峰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31,共8页
政党通过一定的人事安排实现对政权系统的人事嵌入,既是政党权威生成与拓展的过程,也是国家构建的过程。在中国的语境中,由于国家构建在革命与执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与目标,党的这种人事嵌入在遵循了"党管干部"的总体... 政党通过一定的人事安排实现对政权系统的人事嵌入,既是政党权威生成与拓展的过程,也是国家构建的过程。在中国的语境中,由于国家构建在革命与执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任务与目标,党的这种人事嵌入在遵循了"党管干部"的总体性要求的情况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内容;对党人事嵌入的这种纵向考察,揭示了党在国家构建中的核心能动者的作用,也反映了党具有契合国家构建逻辑的适应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构建 人事嵌入 政党
原文传递
迈向现代国家——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国家政权建设的回顾、总结与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伟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4-22,共9页
在国家建设理论的视野下,建国后的六十年,也就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六十年。这六十年,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走过的道路,既与普遍意义上的国家建设有相通之处,更具有中国的独特个性,值得我们在今天深入反思。进一步细分,大致可以将这... 在国家建设理论的视野下,建国后的六十年,也就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六十年。这六十年,中国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走过的道路,既与普遍意义上的国家建设有相通之处,更具有中国的独特个性,值得我们在今天深入反思。进一步细分,大致可以将这六十年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国家政权建设在两大阶段分别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这两大阶段之间因为诸多机制的支撑实现了平稳转换。历史发展到今天,仍有必要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思考未来我国的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国家政权建设 前三十年 后三十年 未来道路
下载PDF
迈向“项目中国”:项目制与国家建设 被引量:11
18
作者 曹龙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4,共8页
本文旨在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当代中国项目制的运作及其实践。研究发现,项目制与国家政权的理性化建设、东中西部均衡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国家建设主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且项目制的运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国家建设... 本文旨在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当代中国项目制的运作及其实践。研究发现,项目制与国家政权的理性化建设、东中西部均衡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国家建设主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且项目制的运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国家建设进程。虽然项目制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一逻辑关系的厘清不仅有助于给予项目制以恰当的理论定位,也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地把握当代中国诸多领域的项目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国家建设 理性化 均衡发展 服务型政府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国家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曹海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根据国家建设理论中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反思我国六十年的国家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党领导下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立基于党的建设、调适与转型。由... 根据国家建设理论中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反思我国六十年的国家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党领导下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立基于党的建设、调适与转型。由历史形成的"党领导国家"政治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建设与完善来取得自主性与治理能力,以面对及回应内外政治环境的挑战与变迁。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党对人力的调动与运用、治理国家,加强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建设 国家自主性 国家能力
下载PDF
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琪轩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45,155-156,共21页
近几十年来,世界面临发展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困境削弱了世界经济的社会基础,让整个世界都面临发展困境,也使得危机的根源难以消除。世界性的发展困境主要源于美国对世界发展模式的塑造。美国通过国际组织以及理念输出等方式,用新自... 近几十年来,世界面临发展困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困境削弱了世界经济的社会基础,让整个世界都面临发展困境,也使得危机的根源难以消除。世界性的发展困境主要源于美国对世界发展模式的塑造。美国通过国际组织以及理念输出等方式,用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改造了发展中国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构建之进程。国家构建的缺失使得发展中国家既无力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挑战,也无力整合国内政治经济秩序。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相对衰落,而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对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也制约了美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推广;中国的成功还让世界有了不同的发展理念。因此,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为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经济提供了新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困境 国家构建 新自由主义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