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纳米颗粒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产enterotoxin B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向辉 朱海 +3 位作者 孙世宏 李颖 张汉斌 柳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359-1362,1365,共5页
目的通过制备SA肠毒素B(enterotoxin B)荧光纳米颗粒单克隆抗体,探讨产enterotoxin B的S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载体PET-28a-enterotoxin B转化入E.coli BL21(DE3),进行株中诱导表达,获得表达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 目的通过制备SA肠毒素B(enterotoxin B)荧光纳米颗粒单克隆抗体,探讨产enterotoxin B的S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载体PET-28a-enterotoxin B转化入E.coli BL21(DE3),进行株中诱导表达,获得表达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再免疫Bal 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荧光纳米颗粒偶联物。最后将多克隆抗体包被,制成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并设质控线。将不同浓度的标准菌株混入样品中,收集提取液,在反应杯中与荧光纳米颗粒-单抗偶联物和试纸条共同反应5 min,紫外光下肉眼观察结果。结果实验克隆分子量为798 bp的enterotoxin B基因片段,构建的重组质粒载体能高效表达,获得分子量为34.5 k D的目的蛋白质。单克隆抗体荧光颗粒偶联物与阳性菌株特异性反应,阴性对照菌株无反应。结论研制的荧光纳米颗粒-enterotoxin B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且灵敏度高,实现短时间内对产enterotoxin B的SA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荧光纳米颗粒 单(多)克隆抗体 偶联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葡萄球菌肠毒素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与蛋白质的结合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国良 姚伟 +2 位作者 孟斌 黄爱华 高宏生 《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470-474,共5页
以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蛋白为模板分子,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基质,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了SEB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平衡吸附试验分析了SEB聚合物对目标蛋白的吸附能力及对类似底物的选择性;分析了该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并利用扫描... 以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蛋白为模板分子,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基质,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了SEB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平衡吸附试验分析了SEB聚合物对目标蛋白的吸附能力及对类似底物的选择性;分析了该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形貌特征和颗粒尺寸.结果表明,经Scatchard模型分析求得的标题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为3.23mg/g;所制备的SEB分子印迹聚合物呈微球形,粒径约为1~2μm,对SEB蛋白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特异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模板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制备 结合性能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左佳 宁保安 +4 位作者 孙思明 周焕英 李晓芳 杨丽丽 高志贤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通过优化制备中各关键步骤的实验条件,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直径16nm的胶体金溶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组装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 目的通过优化制备中各关键步骤的实验条件,建立快速检测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直径16nm的胶体金溶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多克隆抗体制备免疫胶体金复合物,组装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的16nm胶体金溶液呈亮红色,其颗粒大小比较均一。胶体金标记抗体蛋白的最低稳定量为15μg/mL,最适稳定量为18μg/mL,标记的最适pH为7.8。此方法检测限为0.2μg/mL,准确度为94.9%。结论制备了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胶体金免疫试纸条,该方法简便、快速,而且灵敏度高、稳定性强,适用于食品中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胶体金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试纸条
下载PDF
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NP)患者术前和术后鼻腔黏膜SEB的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聪 刘涛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2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鼻腔慢性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NP)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鼻内镜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取鼻息肉组织及水肿黏膜,通过细菌培养、PCR检测金葡菌菌落...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鼻腔慢性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CRS/NP)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鼻内镜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取鼻息肉组织及水肿黏膜,通过细菌培养、PCR检测金葡菌菌落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术后3个月换药时取恢复期鼻黏膜同法测定上述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标本有13例鼻腔或鼻窦黏膜培养出金黄色葡萄菌菌落,其中9例检测出SEB;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有5例标本培养出金黄色葡萄菌菌落,SEB未检出。结论:实验证实了SEB在鼻腔慢性炎症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在经过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SEB检出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鼻腔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免疫磁分离间接竞争化学发光检测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田赛 霍冰洋 +2 位作者 宁保安 冯炘 高志贤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12期1620-1625,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免疫磁分离(Immune magnetic separation,IMS)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方法首先,将SEB连接磁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免疫磁分离(Immune magnetic separation,IMS)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方法首先,将SEB连接磁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确定单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度,然后对不同包被缓冲液、单抗与游离SEB反应时间、单抗与磁球上SEB反应时间、单抗与酶标抗体反应时间及鲁米诺发光系统最佳检测时间进行优化,最后用检测灵敏度、加标回收率以及特异性对该实验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抗SEB单克隆抗体的最佳稀释浓度为0.82μg/ml,使用浓度为2%的脱脂乳粉作为最佳封闭液,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 000,单抗与SEB反应时间、单抗与磁球反应时间、单抗与酶标抗体反应时间、化学发光催化最佳检测时间分别是20、30、15、5 min。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61 6log5x+0.826 6,R2=0.992 4;检出限为4 ng/ml,用本地超市购买的脱脂牛奶、低脂牛奶和鲜牛奶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89.45%~110.5%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免疫磁分离的间接竞争化学发光(Immune magnetic separation chemiluminescence,IMS-CL)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分离 间接竞争 化学发光 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
原文传递
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抗肿瘤研究
6
作者 王小勇 冯敏 唐小军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对Lewis肺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SEB基因的表达质粒PCDH-SEB-GFP并转染Lewis肺癌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EB表达;肿瘤细胞皮下注射方法构建Lewi... 目的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对Lewis肺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SEB基因的表达质粒PCDH-SEB-GFP并转染Lewis肺癌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EB表达;肿瘤细胞皮下注射方法构建Lewis荷瘤小鼠模型,成功后瘤内注射含有SEB表达质粒PCDH-SEB-GFP,观察其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Lewis肺癌细胞转染SEB质粒PCDHSEB-GFP后可检测到SEB表达。瘤内注射质粒PCDH-SEB-GFP可显著抑制Lewis肺癌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长。结论瘤内注射超抗原SEB表达质粒能抑制Lewis肺癌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以SEB作为外源性抗原基因的肺癌免疫基因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超抗原 葡萄球菌肠毒素b 免疫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葡萄球菌肠毒素B突变体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活性分析
7
作者 郑欣 郑玉玲 +3 位作者 王君 谷丽维 吴应良 江华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6期772-7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32位His进行定点突变,获得抑瘤效果显著增强的SEB突变体。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SEB的32位His替换为Asn,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CM弱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 目的:通过对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32位His进行定点突变,获得抑瘤效果显著增强的SEB突变体。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SEB的32位His替换为Asn,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用CM弱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其进行鉴定,并用增殖实验检测其丝裂原活性,通过MTS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构建并高效表达了突变体蛋白SEB(H32N),纯化获得了足够纯度的突变体蛋白;体外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SEB(H32N)的丝裂原活性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野生型SEB。结论:同野生型SEB相比,突变体蛋白SEB(H32N)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球菌肠毒素b 突变体 表达 纯化 抗肿瘤
下载PDF
超抗原SEB和D-氨基半乳糖对小鼠肝细胞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印彤 童善庆 +2 位作者 谢玉才 朱佑明 陆德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39,共4页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D-氨基半乳糖(D-GalN)及两者合用腹腔注射BALB/c小鼠,于2、6、12、24h取肝脏和血标本,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来研究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同时还检测了小鼠24h死亡率。结... 用超抗原葡萄球菌B型肠毒素(SEB)、D-氨基半乳糖(D-GalN)及两者合用腹腔注射BALB/c小鼠,于2、6、12、24h取肝脏和血标本,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来研究肝细胞的死亡模式;同时还检测了小鼠24h死亡率。结果发现单用SEB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NF、IFN-γ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和作用有关。单用D-GalN可同时引起肝细胞凋亡和变性,SEB和D-GalN合用2、6h见肝细胞凋亡,12h后以肝细胞坏死为主,小鼠24h死亡率达50%。因而,推测凋亡与坏死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D-氨基半乳糖 肝坏死 SEb
下载PDF
超抗原SEB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杀伤肿瘤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裴银辉 高辉 +1 位作者 张晨光 马立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杀瘤活性的影响,寻找适用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富集PBMC,分别用10-12,10-11,10-10,10-9g/L浓度的SEB作用于PBMC,12,24,36,48 h后测定PBMC对K562... 目的通过观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杀瘤活性的影响,寻找适用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富集PBMC,分别用10-12,10-11,10-10,10-9g/L浓度的SEB作用于PBMC,12,24,36,48 h后测定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SEB处理PBMC 12 h后杀瘤活性增强,至24 h杀瘤活性最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PBMC的杀瘤活性随SEB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超抗原SEB在体外能够增强PBMC的杀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杀瘤效应
下载PDF
体外联合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的抗癌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子彪 杨伟明 +1 位作者 焦保庭 宋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联合抗原诱导后的免疫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DC,时效实验中分时段以肿瘤抗原修饰DC,取最佳组与T淋巴细胞共孵不同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联合抗原诱导后的免疫活性.方法:从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DC,时效实验中分时段以肿瘤抗原修饰DC,取最佳组与T淋巴细胞共孵不同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量效实验中将肿瘤抗原和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在上一步得出的最佳时间内修饰DC,取最佳组按不同比例(DC:T淋巴细胞)来共孵上一步得出的最佳共孵时间,用MTT检验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时效实验组抗原修饰36 h组DC特有分子表达最高,对结肠腺癌细胞的杀伤率也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35.92±0.71 vs 14.85±1.24.35.92±0.71 vs 9.68±1.25.35.92±0.71 vs 17.97±1.01.35.92±0.71 vs 20.32±0.92,P<0.05),量效实验组联合抗原修饰第7天(SEB:100μg/L)DC表达DC特有分子最高,在联合修饰组内,以1:100组的杀伤率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差异(47.70±2.84 vs 28.99±6.95.47.70±2.84 vs 40.02±3.65.47.70±2.84 vs 34.55±3.21,P<0.01).结论:体外DC抗原修饰和递呈的最佳时间都是36 h,联合应用超抗原SEB的最佳值100 ug/ L.DC与T淋巴细胞的最佳共孵比例是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结肠癌
下载PDF
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免疫传感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博 孙秀兰 +1 位作者 张银志 顾小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本文利用自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抗体构建了一种L-半胱氨酸和纳米金的双层自组装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与测定,并对各项相关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SEB检测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在2~10 ... 本文利用自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抗体构建了一种L-半胱氨酸和纳米金的双层自组装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与测定,并对各项相关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SEB检测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在2~10 ng/mL和10~100 n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9和0.9926,检出限(S/N=3)为0.667 ng/mL,乳品检测回收率在84.3%~93.2%之间。该传感器特异性良好,稳定性好,可再生使用,可应用于乳品中SEB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L-半胱氨酸 纳米金 交流阻抗谱
下载PDF
Slit2在OVA/+SEB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炎性浸润、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倩 黄珂 +3 位作者 彭诗亚 熊莉 杨文翠 王儒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9-377,共9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糖蛋白Slit2在卵清蛋白(OV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致敏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AD模型+sponge模型)的皮肤炎性浸润、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1 g/L卵清蛋白(OVA)3周期贴片法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小鼠AD模型... 目的探讨分泌型糖蛋白Slit2在卵清蛋白(OVA)、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致敏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AD模型+sponge模型)的皮肤炎性浸润、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1 g/L卵清蛋白(OVA)3周期贴片法重复刺激Balb/c小鼠背部皮肤构建小鼠AD模型,期间分别用0.5/5μg SEB处理该模型小鼠,35 d后评估皮炎程度,ELISA检测IgE水平。评估模型情况后,选皮炎程度最重的OVA+5μg SEB组给予重组Slit2蛋白处理。HE染色计数各组真皮细胞内炎症细胞数、表皮厚度,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lit2蛋白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皮肤IL-13、INF-γ表达量;构建小鼠Sponge海绵模型观察各组血管新生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海绵内Slit2^(+)细胞数,以及CD4^(+)T、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小鼠AD模型中OVA+5μg SEB组皮炎程度最重,炎性细胞浸润最多,表皮炎性增生最厚,IgE、IL-13、IFN-γ水平明显升高,Slit2蛋白表达量最高;给予重组Slit2蛋白处理后皮炎程度、炎细胞浸润、表皮厚度均减少,IL-13、IFN-γ水平降低,但Ig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小鼠Sponge模型中,OVA+5μg SEB组血管新生、Slit2^(+)细胞数最多,CD4^(+)T、CD8^(+)T细胞浸润最多;给予Slit2蛋白处理后血管新生、Slit2^(+)细胞数明显减少,CD4^(+)T、CD8^(+)T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在AD病程中,Slit2蛋白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减少淋巴细胞浸润,且Slit2同时具有抗血管生成和促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2蛋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特应性皮炎模型 血管新生 炎性浸润
下载PDF
离子液体保护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检测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B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秀兰 高博 张银志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86-1091,共6页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聚苯胺修饰纳米金的复合膜,并采用紫外、红外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以离子液体1,3-二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保护复合膜的溶剂,成功制得离子液体保护的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聚苯胺修饰纳米金的复合膜,并采用紫外、红外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以离子液体1,3-二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为保护复合膜的溶剂,成功制得离子液体保护的聚苯胺纳米金复合膜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的检测。在Fe(CN)63-/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及交流阻抗法(EIS)对传感器进行表征与测定,建立了SEB检测标准曲线,Y=933.46x+1399.8,线性范围为0.1~8.0μg/L,相关系数R2=0.9932,检出限明显降低(0.033μg/L,S/N=3)。结果表明,本传感器特异性良好,乳品检测回收率在88%~119%之间,稳定性好,可应用于乳品中的SEB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传感器 乳制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聚苯胺纳米金修饰膜 交流阻抗法 离子液体
下载PDF
Tf-SEB偶合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国驰 陶箭 +3 位作者 胡宝瑜 朱伯明 童善庆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7,13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转铁蛋白(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在体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将Tf与SEB偶联成Tf-SEB偶联蛋白,观察该偶联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初... 目的 研究人转铁蛋白(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在体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将Tf与SEB偶联成Tf-SEB偶联蛋白,观察该偶联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初步探讨该偶联蛋白在体内的抗肿瘤机理。结果 偶联蛋白处理组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及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单体SEB处理组和其它各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偶联蛋白处理的动物肿瘤组织内有更为明显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结论 经化学偶联的Tf-SEB偶联蛋白在体内比单体SEB具有更强的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该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于具有导向效应的超抗原Tf-SEB偶联蛋白诱导了超抗原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Tf-SEb 超抗原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诱导小鼠免疫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雪媛 杨贵贞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3-395,I011,共4页
为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cusaureusenterotoxinB,SEB)对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形态学观察及DNA断裂指标检测了SEB诱导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剂量和效应关系。结... 为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cusaureusenterotoxinB,SEB)对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形态学观察及DNA断裂指标检测了SEB诱导小鼠免疫细胞凋亡的剂量和效应关系。结果表明,12.5μg、25μg和50μgSEB均可引起部分胸腺细胞、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出现核固缩、核断裂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形态学变化。上述免疫细胞DNA琼脂糖电泳可见典型的“梯状”带。而对照组免疫细胞未见上述明显变化。本实验结果表明超抗原SEB可诱导小鼠免疫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肠毒素b 免疫细胞 细胞凋亡 SEb
全文增补中
SEB对人HaCaT细胞株S100A8和S100A9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崔晶 金珊 +4 位作者 金承龙 方宇辉 朱莲花 元星花 金哲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刺激HaCaT细胞后观察S100A8、S100A9、白介素-1α(IL-1ɑ)和白介素-17 (IL-17)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机体组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刺激HaCaT细胞后观察S100A8、S100A9、白介素-1α(IL-1ɑ)和白介素-17 (IL-17)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机体组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DAMP)与先天免疫对AD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EB对HaCaT细胞的细胞毒性。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内外DAMP分子S100A8、S100A9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HaCaT细胞培养液中的IL-1α、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在24、48、72 h,不同浓度SEB对HaCaT细胞无毒性作用。SEB刺激组细胞内外S100A8、S100A9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多。在不同浓度的SEB处理下IL-1α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100 ng/mL SEB刺激组较对照组相比,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SEB可能通过上调DAMP分子S100A8、S100A9蛋白以及IL-1α、IL-17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A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100A8 S100A9
下载PDF
人转铁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B偶联蛋白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国驰 陶箭 +3 位作者 朱佑明 童善庆 陆德源 赵任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56-258,267,共4页
目的研究人转铁蛋白(Hu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其Tf-SEB偶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探讨Tf作为载体用于肿瘤导向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凋亡细胞指数检测和超抗原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SDCC)效应,观察该偶... 目的研究人转铁蛋白(Hu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其Tf-SEB偶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探讨Tf作为载体用于肿瘤导向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凋亡细胞指数检测和超抗原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SDCC)效应,观察该偶合蛋白的起抗原活性和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Tf-SEB偶合蛋白比单体SEB能更有效地激活T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并对MHC-Ⅱ类分子阴性的肿瘤靶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杀伤效果。结论Tf作为载体应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肠毒素b 载体 SEb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重组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B及热休克蛋白65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效果
18
作者 侯天全 张国利 +6 位作者 滕利荣 岳玉环 吴广谋 田园 付玉禾 赵鑫 张培培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8-122,132,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重组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B(recombin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r SEB)及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融合蛋白r SEB-HSP65,并探讨其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修改过... 目的原核表达重组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B(recombin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r SEB)及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HSP65)融合蛋白r SEB-HSP65,并探讨其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修改过TCR Vβ结合区的r SEB基因与HSP65基因融合,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r SEB-HSP65,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经铜柱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蛋白经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分别于第0、14、28天各免疫1次,分别于第14、28、42 d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SEB的Ig G水平。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r SEB-HSP65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r SEB-HSP65的相对分子质量约85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全菌总蛋白的40.81%,纯化蛋白纯度约为90%。各组免疫小鼠均可产生较高滴度抗体,且在第14、28及42天大部分含铝佐剂疫苗组的效价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无铝佐剂疫苗组(P<0.05),第42天时无铝佐剂低剂量疫苗组与含铝佐剂低剂疫苗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了重组蛋白r SEB-HSP65,且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b 热休克蛋白65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体液免疫
原文传递
葡萄球菌肠毒素B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7的影响
19
作者 夏济平 孙蔚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7期459-461,共3页
目的:评价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特应性皮炎(atopkdermatitis,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17的影响。方法:从11例AD患者和8名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用CD28单抗和SEB刺激96 h后,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 目的:评价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特应性皮炎(atopkdermatitis,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17的影响。方法:从11例AD患者和8名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PBMC,用CD28单抗和SEB刺激96 h后,ELISA法检测IL-17水平。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结果:SEB对AD患者和健康人PBMC产生IL-17均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SEB的促进作用强于CD28单抗(P<0.05)。IL-17水平与血清总IgE无相关性。结论:IL-17可能在AD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肠毒素b 特应性皮炎 IL-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