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武术普及教育改革的立足点探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杨建营 黄康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为精准把握学校武术普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学校武术普及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学校武术普及教育应该立足于武术的精神教育价值,把培育刚健自强精神作为首要目... 为精准把握学校武术普及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学校武术普及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学校武术普及教育应该立足于武术的精神教育价值,把培育刚健自强精神作为首要目标,把育人摆在第一位。以此为立足点,应该到武术拳种中提炼简单实用的组合技术,以此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将开放型对抗性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该研究对当今教育部门和武术管理部门正在大力推进的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 普及教育 改革 立足点 育人 培育精神
原文传递
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多重维度 被引量:21
2
作者 吕峰 王永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7,共7页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境遇下,作为当今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应该也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诉求进而牢牢掌握话语权。新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坚持人民立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要突出问题意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要强化批判与反思,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 人民立场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尚民爱民观念的弘扬与超越 被引量:7
3
作者 江畅 朱韬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2,共8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时代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以民为天、仁民爱物...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时代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和底蕴,是对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以民为天、仁民爱物、得民心者得天下等尚民爱民观念的传承,更是对其超越和创新。它将传统尚民爱民观念系统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体系,对传统文化的尚民爱民观念的内涵实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了检验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是否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标准,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弘扬以民为天观念,坚持人民至上;弘扬民惟邦本观念,紧紧依靠人民;弘扬仁民爱物观念,不断造福人民;弘扬得民心得天下观念,牢牢植根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尚民爱民 人民立场 人民至上 群众史观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阐释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华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5-10,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往开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人民立场,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往开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人民立场,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立场,可从五个维度阐释,即以人民幸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的,以人民就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载体,以人民奋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依托,以人民脱贫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底线,以党的领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路径。丰富和发展"人民立场"的现实内容与实践路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宣言、理论旗帜与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立场 人民幸福
下载PDF
师范教育现代化的论争及其反思——兼论对师范教育走向2030的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猛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0,57,共7页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建立以来,对其是否独立设置,学界兴起过几次论争,我国师范教育现代化及本土化的进程因论争而不断推进。重新审视几次论争所带来的启示,走向2030的我国师范教育务必要保持国际视野与历史眼光,注重师范教育内在规律...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建立以来,对其是否独立设置,学界兴起过几次论争,我国师范教育现代化及本土化的进程因论争而不断推进。重新审视几次论争所带来的启示,走向2030的我国师范教育务必要保持国际视野与历史眼光,注重师范教育内在规律与现代化的多样模式,坚持本土立场下的继承与创生,倡导回归以人为本的师范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现代化 国际视野 本土立场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从五个维度认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
6
作者 史为磊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角度、出发点和立足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从哲学基础上看,是辩证唯物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角度、出发点和立足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从哲学基础上看,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从阶级基础上看,是人民立场;从党的性质宗旨上看,是党性立场;从政治上看,是政治立场;从使命任务上看,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内在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立场的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人民立场 党性立场 政治立场
下载PDF
论冯德英创作的文化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蔚蘅 杨政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74-79,共6页
冯德英是上世纪颇有代表性的一位本土作家。他的创作和思想深受齐鲁地域文化的影响,儒家先贤的"民本意识"植根于他的头脑之中,使他近半个世纪的创作都打上了深刻的民本思想的印记,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始终是他的艺术追求... 冯德英是上世纪颇有代表性的一位本土作家。他的创作和思想深受齐鲁地域文化的影响,儒家先贤的"民本意识"植根于他的头脑之中,使他近半个世纪的创作都打上了深刻的民本思想的印记,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又始终是他的艺术追求。凝聚在他的作品之中的浓郁的故土情结和鲜明的人民立场,构成了他独特的文化意识,通过描写战争和反思历史,实现了他"代人民立言,为人民立传"的创作理想,让我们看到一位具有儒家内质的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德英 文化意识 人民立场 故土情节 民本意识
下载PDF
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的中国化及其实践要旨
8
作者 马达 盛国荣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4-40,共7页
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逻辑嬗变而逐渐形成的科学立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单独就立场问题进行过系统论述,而是内含于他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赋予... 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逻辑嬗变而逐渐形成的科学立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单独就立场问题进行过系统论述,而是内含于他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赋予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时代性特征,并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了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面向新的征程,只有科学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无产阶级立场和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旨,才能不断争取更大光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立场 中国共产党 人民立场 实践
下载PDF
习近平政绩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9
作者 赵鲁臻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1期24-32,共9页
习近平政绩观的形成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知青岁月形成的"为民"初心,使其政绩观产生、发展获得了动力之源;二是担任县级领导时期的初步探索,使其政绩观初具雏形;三是主政地市工作时期的深入思考,使其政绩观得以深化... 习近平政绩观的形成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知青岁月形成的"为民"初心,使其政绩观产生、发展获得了动力之源;二是担任县级领导时期的初步探索,使其政绩观初具雏形;三是主政地市工作时期的深入思考,使其政绩观得以深化拓展;四是担任省部级领导时期的理论升华与系统总结,标志其政绩观理论结构的基本完善。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绩观的许多重要论述,都能通过对这个历史轨迹的回顾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习近平政绩观是习近平同志在漫长从政之路上,以人民立场为根本出发点,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凝结出来的思想精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深刻科学内涵,并由此形成了与时俱进、全面辩证与知行合一的理论特质,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政绩观 初心 人民立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例
10
作者 高璐茜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实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原因,那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自我革命系统和机制,完善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实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原因,那就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自我革命系统和机制,完善的干部队伍建设,严密的组织纪律建设,强大的社会动员、宣传和组织能力。正是中国共产党这些独特的政治文化因素,使得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斗争时期慢慢发展壮大,坚守初心使命,最终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并将在未来不断书写新的伟大历史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初心使命 井冈山 党的领导 人民立场
下载PDF
墨子“为民之利”思想探析
11
作者 郑苏文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0-22,共3页
尽管对于墨子思想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墨子"为民之利"思想是墨子思想形成的关键原因。《墨子》一书及相关史料揭示了墨子毕生在想方设法为民众着想,其最核心的目标便是实现"国家、百姓、人民"中的"人民... 尽管对于墨子思想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墨子"为民之利"思想是墨子思想形成的关键原因。《墨子》一书及相关史料揭示了墨子毕生在想方设法为民众着想,其最核心的目标便是实现"国家、百姓、人民"中的"人民"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立场 人民之利 实利主义
下载PDF
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当代启示
12
作者 孙喜香 薛俊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当前应客观评判和反思西方马克思学对恩格斯思想研究的学术限度,避免以学术之名阉割马克思主义政治性内涵的研究倾向。只有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视域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情境,全面评判恩格斯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才能深入理解恩... 当前应客观评判和反思西方马克思学对恩格斯思想研究的学术限度,避免以学术之名阉割马克思主义政治性内涵的研究倾向。只有立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视域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情境,全面评判恩格斯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才能深入理解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理论贡献。恩格斯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时代主题、价值底蕴和历史使命几方面,阐明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历史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性与实践旨归,坚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价值立场。科学理解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面向劳苦大众的价值立场和人民底蕴,有助于扩展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研究,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观 价值立场 人民底蕴 马克思主义学风
下载PDF
坚守人民立场解放思想的时代意涵和践行路径
13
作者 王磊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6-9,共4页
解放思想中坚守人民立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涵。人民群众是解放思想的依归和航向。中国共产党通过关注人民群众切实的利益问题,着眼于调查研究基层诉求,关注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而聚焦思想解放的藩篱。人民群众是解放... 解放思想中坚守人民立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涵。人民群众是解放思想的依归和航向。中国共产党通过关注人民群众切实的利益问题,着眼于调查研究基层诉求,关注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而聚焦思想解放的藩篱。人民群众是解放思想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需要人民助力。解放思想的成果要以公平正义之准则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立场贯穿了解放思想理念及实践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立场 解放思想 时代意涵 践行路径
下载PDF
浅探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科学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玉峰 《行政与法》 2005年第2期58-60,63,共4页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救济手段,它的内涵以及它制定的最终目标都体现出“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它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也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救济手段,它的内涵以及它制定的最终目标都体现出“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它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也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去加以科学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援助 弱势群体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民族精神·民间立场·平民化视角——新世纪平民传记综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全展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13,共7页
新世纪的平民传记承传了世纪之交平民传记创作的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它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间立场和平民化视角,更具有亲和大众的人民性。平民传记通过普通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故事,弘扬真善美,讴歌民族精神,从... 新世纪的平民传记承传了世纪之交平民传记创作的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它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间立场和平民化视角,更具有亲和大众的人民性。平民传记通过普通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故事,弘扬真善美,讴歌民族精神,从而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历史,唱响中华民族底层构建者的生命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传记 新世纪 民族精神 民间立场 平民化视角
下载PDF
转型期影视文化的平民化倾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许峰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61-64,共4页
平民化”创作趋向,是转型期影视文化鲜明的特征之一。它体现为创作视角、叙事视角上所具有的平民意识以及在价值取向上所持的平民立场。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旨趣等方面的需要,是形成这种创作趋向的重要依据。影视创作“平民化”,既... 平民化”创作趋向,是转型期影视文化鲜明的特征之一。它体现为创作视角、叙事视角上所具有的平民意识以及在价值取向上所持的平民立场。观众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旨趣等方面的需要,是形成这种创作趋向的重要依据。影视创作“平民化”,既反映了中国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的变化,也体现了当代中国影视为适应转型社会开始形成的文化市场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意识 底层关注 平民立场 文化市场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占仁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强调结合实际来运用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强调结合实际来运用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释中国现实问题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深刻把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马克思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和调查研究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立场 马克思主义观点 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
下载PDF
“白俗”文化溯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学霞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白俗,即"通俗性",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由以下原因促成的:首先,儒家长期以来观风俗、察民情的政治观以及"尚质抑文"的文艺观对白居易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白居易的美学观念也受到... 白俗,即"通俗性",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由以下原因促成的:首先,儒家长期以来观风俗、察民情的政治观以及"尚质抑文"的文艺观对白居易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白居易的美学观念也受到了中唐市井文化发展与文化世俗化趋势的影响。第三,白居易本人非常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对读者期待视野的关注使他在创作时有意识地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俗 儒家文艺观 市井文化 文化世俗化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琼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6-31,共6页
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能够强烈感受到作者流于笔端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情感取向,它使得马克思主义极具感性力量,成为掌握群众特别是掌握无产阶级的重要因... 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能够强烈感受到作者流于笔端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具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情感取向,它使得马克思主义极具感性力量,成为掌握群众特别是掌握无产阶级的重要因素。其次,他们对“人”的超验情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促成了理论与理想、理性实践与感性信仰的贯通。最后,马克思主义也不拒斥生活情感,生活情感为当代人迅速走近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便捷路径,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立场 人的全面发展 生活情感
下载PDF
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20
作者 喻冰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就是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滥用权...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一个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问题就是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观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执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