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山地油松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63
1
作者 康冰 王得祥 +2 位作者 崔宏安 迪玮峙 杜焰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59-1667,共9页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山地油松次生林群落更新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次生林更新层乔木树种共36种,占总种数的51.4%;优势种有短柄枹栎、锐齿栎和榛子等;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为主,该森林群落处...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山地油松次生林群落更新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次生林更新层乔木树种共36种,占总种数的51.4%;优势种有短柄枹栎、锐齿栎和榛子等;幼苗库丰富,高度级及龄级较小;更新方式以实生为主,该森林群落处于演替中期、林分密度对林下乔木幼苗、幼树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林分密度从580株.hm-2增加到1500株.hm-2时,林下更新的幼苗、幼树密度呈增加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继续增加,其密度逐渐减少;坡向对幼苗、幼树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当坡向由南偏西10°到南偏西40°,林下幼树密度逐渐减少,至阴坡(北偏东10°)幼树数量又逐渐增加.不同坡位林分更新特征各异,平坡林分中幼苗、幼树密度均较大;从坡下向上,幼苗密度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逐渐增大;海拔从1159 m增至1449 m,幼树密度逐渐增加,至1658 m时,幼树密度逐渐减小,而幼苗密度则一直呈现增加趋势.处于阴坡的中密度林分更新效果最佳.合理调整林分密度是加快林分更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油松次生林 更新特征 林分密度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竹林生产力因子的评价 被引量:38
2
作者 温太辉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0,共10页
生产力因子的分析是衡量与评价林分生产潜力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我国对这个领域的综合研究与应用还不多。深度与广度也不平衡。本文试图对竹子林分的经济指数、立竹度、叶面积指数、生境质量与生长级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以供各地参考。
关键词 竹林 生产力因子 生物量
下载PDF
林分因子对张北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朱媛君 杨晓晖 +2 位作者 时忠杰 刘艳书 张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69-2879,共11页
研究人工林林分因子对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于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张北杨树人工林的林分死亡率、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及林分密度等6个林分因子及林下草本层的群落特征,并... 研究人工林林分因子对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于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张北杨树人工林的林分死亡率、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及林分密度等6个林分因子及林下草本层的群落特征,并计算出物种多样性指数,探究张北杨树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层共发现维管植物44种,隶属于17科38属,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最多;林下草本层物种水分生态类型主要以旱生类植物为主,合计25种,占总种数的56.82%,植物生活型谱中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共27种,占总种数61.36%;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样地内存在显著差异,且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Simpson指数在各样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最小;各样地之间的林分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分死亡率的变异程度最高,平均胸径的变异程度最低;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主要林分因子有林分死亡率、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影响Shannon指数的主要林分因子有林分死亡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各林分因子对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适当调控林分密度,保持树种针阔混交,将有利于张北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人工林 林分因子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林分密度
原文传递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4
作者 梁瀛 李吉玫 +3 位作者 赵凤君 张毓涛 孔婷婷 努尔古丽·马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3-160,共8页
【目的】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和林分因子的关系,比较不同郁闭度林分可燃物载量差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天山云杉林可燃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天山中部沿海拔梯度设置4... 【目的】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地形和林分因子的关系,比较不同郁闭度林分可燃物载量差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天山云杉林可燃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天山中部沿海拔梯度设置48个样地,调查和测定天山云杉林林分的1、10和10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和林分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可燃物载量估测模型。【结果】天山云杉林1、10和100 h时滞及总地表可燃物载量平均分别为1.49±1.00、2.69±1.05、2.06±0.29和6.24±1.21 t·hm^(-2)。高、中和低郁闭度天山云杉林地表总可燃物载量分别为12.09±3.13、4.29±2.35和2.34±0.83 t·hm^(-2)。1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坡度和郁闭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1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树高和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100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树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地表可燃物载量与郁闭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树高和坡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海拔、坡度、树高和郁闭度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可燃物载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郁闭度影响最显著。林分郁闭度与地表可燃物载量呈正相关。地表可燃物载量在高郁闭度林分最大,在中郁闭度林分次之。由于林内较干燥,凋落物不易分解,导致地表可燃物大量堆积,林内较高的1 h时滞地表可燃物载量使得林分发生林火的可能性增加;从地表可燃物载量的数量和构成来看,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已具备发生森林大火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载量 地形因子 林分因子 郁闭度 天山云杉林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魏文俊 王兵 白秀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80,共8页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 以大岗山林区第6次森林资源二类清查资料和林区内沿海拔352~775m杉木人工林样带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已发表的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材积源生物量法(乔木层)、样方收获法(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和森林类型法(土壤层)研究大岗山林区杉木人工林碳密度特征及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有机碳含量随年龄和器官的变化均不显著;杉木林乔木层碳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和林分郁闭度对杉木乔木层碳密度的影响显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杉木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0cm以上土层内变化较大,40cm以下变化较小,受枯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不同年龄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变化较复杂;不同年龄杉木林枯落物碳密度大小次序为: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和近熟林,储存碳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上部分(植被碳库)与地下部分(土壤和枯落物碳库)之比为1:3.72,地下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碳密度 器官 年龄 林分密度 立地因子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单木胸径生长预测 被引量:22
6
作者 欧强新 雷相东 +1 位作者 沈琛琛 宋国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9,共11页
【目的】单木生长受气候、林分等多种因子影响,需要利用适当的方法厘清气候以及林分中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需要检验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气候和林分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的可靠性,为森林... 【目的】单木生长受气候、林分等多种因子影响,需要利用适当的方法厘清气候以及林分中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需要检验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气候和林分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的可靠性,为森林生长收获预估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20块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固定样地25年(1986—2010年)间连续调查数据作为研究材料,候选气候和林分因子52个,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包含气候和林分的单木胸径生长模型,分析气候和林分因子对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的影响:基于52个超参数组合(决策树数目ntree=1 000、决策树每个结点随机选择的预测变量个数mtry={1, 2,···, 52})构建了52个随机森林模型,利用10折交叉验证法分别训练和评估52个随机森林模型;基于完整数据集,利用最优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自变量对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偏依赖关系。【结果】ntree=1 000、mtry=12所对应的模型是52个模型中具有最佳泛化能力的模型,该模型具有最大的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cv(R2cv=0.54),以及最小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交叉验证平均绝对偏差MAEcv和交叉验证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cv(RMSEcv=0.14 cm、MAEcv=0.10 cm、rRMSEcv=50%)。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受林分因子的影响极大,相对重要性超过80.00%。8个林分因子中,大于对象木的林木断面积之和BAL对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影响最大,林分每公顷株数N对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影响最小,其他因子对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影响介于两者之间;单木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随BAL、林分每公顷断面积BA、N以及林分断面积平均胸径Dg的增加而下降,随对象木胸径与林分断面积平均胸径之比RD、林木期初胸径D0以及对象木胸径与林分中最大林木胸径之比DDM的增加而增加。单木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因子 气候 随机森林 单木胸径生长
下载PDF
植物养分重吸收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江大龙 徐侠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188,共6页
【目的】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指植物落叶前将养分转移到其他活组织中保存或直接利用的一种现象。对养分重吸收控制机制进行的系统了解,可为完善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全面比较不同生... 【目的】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指植物落叶前将养分转移到其他活组织中保存或直接利用的一种现象。对养分重吸收控制机制进行的系统了解,可为完善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全面比较不同生活型、林龄以及外界的环境(气候和土壤肥力)对植物的养分重吸收的影响。【结果】1木本植物茎、根的养分重吸收要小于非木本植物,非木本植物养分重吸收对不同的土壤肥力表现出更强的可塑性;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重吸收更多的养分;2幼龄林有更高的氮元素重吸收率;老龄林能重吸收更多的磷元素;3随着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升高,磷元素重吸收率增加,氮元素重吸收率下降;4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天气都会显著影响养分重吸收;5土壤肥力与养分重吸收呈负相关。相对于叶片,木本植物根、茎养分以及微量元素重吸收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于养分吸收和重吸收对能量的消耗也缺乏了解。此外,长期气候变化对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也有待研究。【结论】养分重吸收是植物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它的精确估计将有利于完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对进一步准确预测未来全球变化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重吸收 保护策略 生活型 林龄 气候因子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因子分析法在马尾松人工林蓄积相关因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温小荣 蒋丽秀 +3 位作者 郑勇 谢小杰 李春干 佘光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6,共5页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用最大为林分基本因子,其次是林分密度因子和立木生境因子,林地方位因子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较小。该结论为广西马尾松人工林种植和经营措施的采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林分蓄积 因子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柳叶 任悦 +4 位作者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王家源 郭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土壤碳(C)、氮(N)和磷(P)浓度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其储量对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北方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由于种植... 土壤碳(C)、氮(N)和磷(P)浓度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其储量对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北方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由于种植地区和年限不同,其土壤碳氮磷储量可能存在差异。为揭示引种地区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分布的影响,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中龄、近熟和成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算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储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储量差异性并阐明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氮、磷储量分别为1.78~34.38、0.33~2.09和0.48~1.83 kg/m^(2);2)引种地区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林龄对土壤碳氮储量影响显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碳储量先增加后减小,氮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土壤碳氮储量与孔隙度、蔗糖酶和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降水量、pH、温度等呈负相关关系;氮磷储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磷储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与氮储量相反。引种地区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土壤碳氮储量影响显著,而磷储量受引种地区和氮储量影响较大,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可适当施加磷肥并注重对成熟林的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储量 沙地樟子松 引种地区 林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林分因子对云顶山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婷婷 鱼舜尧 +3 位作者 吴傲淼 顾栋磊 许航 郝建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63-1471,共9页
该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以成都云顶山5种人工林——柏木-枫杨林(BF)、银杏-楠木林(YN)、光皮梾木-香樟林(GZ)、枫杨-桤木林(FQ)、柏木林(CB)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确定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林分因... 该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以成都云顶山5种人工林——柏木-枫杨林(BF)、银杏-楠木林(YN)、光皮梾木-香樟林(GZ)、枫杨-桤木林(FQ)、柏木林(CB)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确定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导林分因子,为当地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记录林下植物168种,隶属于62科130属;5种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科属种数均以GZ最多。(2)5种不同人工林灌木层与草本层的优势种数分别为7、4、7、6、4种和5、4、9、9、10种,数量都较少。(3)5种人工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 sw)均基本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BF、GZ灌木层的D略高;灌木层的H、H′、D值均以GZ最大,但不同人工林的J sw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H、H′、D、J sw均基本呈现CB>FQ>GZ>BF>YN趋势,GZ的D值略高于FQ。(4)6个林分因子对灌木层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林分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林分密度是影响草本层H、D的主要因子,但各林分因子对草本层H′、J sw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林分结构对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林分密度对草本层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因子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郁闭度
下载PDF
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迪玮峙 康冰 +2 位作者 高妍夏 张莹 杜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8,共8页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hacea)的重要值最高,达到90.78%;林下的更新方式以灌木萌生为主,该森林群落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当海拔从2 300m上升到2 726m时,林下幼苗密度逐渐增加,随着海拔继续升高,幼苗密度却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幼树密度随着海拔的上升一直呈下降趋势。当林分密度从460增加到880株/hm2时,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密度达到57 000株/hm2,其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幼树密度在林分密度最小(460株/hm2)时达到36 500株/hm2,随后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当坡向从阳坡SE15°转至半阳坡SE84°时,林下幼苗密度呈现增加趋势,继续转向阴坡NE32°的过程中,则呈现递减趋势;林下幼树密度在由阳坡转向阴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乔木更新较差,处于衰退阶段;林下箭竹的过度生长对乔木树种的拓殖有严重抑制作用;海拔、林分密度、坡向等是该林分天然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巴山冷杉 箭竹 更新特征 林分密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红托竹荪资源收集与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龚光禄 杨通静 +5 位作者 桂阳 黄万兵 卢颖颖 刘宏宇 黄晓润 朱国胜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7,21,共5页
为了调查红托竹荪资源分布特征,以织金县为调查对象,共设计了6条调查路线,对红托竹荪资源进行系统调研;并进行林分因子、土壤因子以及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托竹荪的寄主主要为多年生苦竹、金竹等竹林腐根;在营养丰富、... 为了调查红托竹荪资源分布特征,以织金县为调查对象,共设计了6条调查路线,对红托竹荪资源进行系统调研;并进行林分因子、土壤因子以及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红托竹荪的寄主主要为多年生苦竹、金竹等竹林腐根;在营养丰富、土质疏松、保湿效果好的黑棕色沙土中分布较多;主要生长于海拔1000 m^1 500 m,水平分布主要集中在织金的北部以及中南部,东南方向和西面分布较少。此次调查探明了红托竹荪生态习性与分布特征,为贵州红托竹荪这一特色优势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为红托竹优良菌株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种质资源 林分因子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林分耗水的尺度扩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炜 司建华 苗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4-723,共10页
蒸散耗水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主要构成,是现代生态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直接测定和尺度上推提供了两种获取蒸散量的技术手段。受限于复杂的冠层结构、非均质的下垫面和迥异的环境条件,直接测定难以准确获取林分水平的耗水信... 蒸散耗水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主要构成,是现代生态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直接测定和尺度上推提供了两种获取蒸散量的技术手段。受限于复杂的冠层结构、非均质的下垫面和迥异的环境条件,直接测定难以准确获取林分水平的耗水信息,因此有必要讨论单木与冠层结构、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利用时空尺度扩展得到合理的耗水量。本文综述了理论基础相对牢固的3种尺度扩展技术:基于生物计量参数、遥感影像和水文模型的尺度扩展,剖析各模型的控制因子,探讨模型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对尺度扩展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蒸散发 尺度扩展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青海三江源地区三种天然圆柏林更新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婷 郝家田 +4 位作者 杜一尘 田翠翠 张婧 王海 侯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7-303,共7页
为明确青海三江源地区3种天然圆柏林的更新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对天然林保护与经营提供参考,本研究评价了圆柏林天然更新等级,分析了林分因子和林地土壤因子对圆柏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圆柏林更新不良,更新潜力不足。... 为明确青海三江源地区3种天然圆柏林的更新特征及其主导影响因子,对天然林保护与经营提供参考,本研究评价了圆柏林天然更新等级,分析了林分因子和林地土壤因子对圆柏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天然圆柏林更新不良,更新潜力不足。大果圆柏林、祁连圆柏林和密枝圆柏林平均更新密度分别为332、279和202株·hm^(-2),更新个体的高度集中在1~3 m。大果圆柏林下有极少量幼苗存在,数量为12株·hm^(-2),密枝圆柏林和祁连圆柏林下无幼苗存在。大果圆柏林更新密度与林分密度、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木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密枝圆柏林更新密度与草本盖度、人为干扰度、林地坡度和林地土壤全氮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祁连圆柏林更新密度与林分密度、林地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果圆柏林更新主要受林下灌木盖度和林地土壤有效磷影响;密枝圆柏林更新主要受林下草本盖度、林地土壤全氮和人为干扰影响;祁连圆柏林更新主要受林下草本盖度和林地土壤速效钾影响。为促进三江源天然圆柏林的保护和天然更新,应加强森林封禁管护力度,合理调控林下灌草盖度,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改善林内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圆柏林 天然更新 林分因子 土壤因子
原文传递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林分蓄积相关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京民 李清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 利用2006年新疆阿勒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经营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 493块样地数据,从中提取落叶松样地261块,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与林分蓄积相关的因子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64.38%。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为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年龄,其定义为基本林分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32.89%;第二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8.16%;第三公因子为海拔和坡向,定义为立地条件因子,其方差贡献率为13.33%.最后把样地分为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进行了多元回归并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因子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和周转率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云宇 孙晓凤 +3 位作者 张临峰 李颖池 王传宽 王兴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53-3060,共8页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量、生产和周转测定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局域尺度空间变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帽儿山温带天然次生林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在0~100 cm剖面的垂直分布与0...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量、生产和周转测定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局域尺度空间变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帽儿山温带天然次生林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在0~100 cm剖面的垂直分布与0~20 cm细根的季节动态、生产力和周转率,对比了采用连续根钻法(包括决策矩阵法和极差法)和内生长袋(直径3和5 cm)估测细根生产力和细根周转率,并探讨了可能影响细根的林分因子。结果表明:76.8%的活细根生物量和62.9%的死细根生物量均集中在0~20 cm土层,随着深度增加,二者均呈指数形式减少。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可能与冬季几乎无降雪而夏季降雨异常多有关。2种直径内生长袋估计的细根生产力无显著差异;对数转换后决策矩阵、极差法和内生长法估计的细根生产力和细根周转率差异显著。随着土壤养分增加,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比值显著增加,死细根生物量显著减少,但活细根生物量、细根生产力和细根周转率均无显著变化;细根周转率与前一年地上木质生物量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当年地上木质生物量增长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细根 根钻法 内生长法 林分因子
原文传递
秦岭东段不同密度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璇 游玮 +5 位作者 晁志 李书学 卢永民 庞越 吴普侠 王得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对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测定,比较不同密度林分之间的差异,分析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影响,为油松飞播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测预报及林分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在秦岭东段丹凤县流岭飞播林基地44 a油松飞播... 对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进行系统测定,比较不同密度林分之间的差异,分析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影响,为油松飞播林可燃物管理、林火预测预报及林分健康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在秦岭东段丹凤县流岭飞播林基地44 a油松飞播林中设置3个密度梯度共14块样方,调查样方内地表可燃物载量及相关林分因子,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不同密度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差异及林分因子与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为19.90~58.08 t·hm^(-2),其中64%的林分可燃物载量超过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临界条件——30 t·hm^(-2)。各类型可燃物中,下层枯落物载量占比最大。2)不同密度林分地表可燃物总载量由大到小表现为: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下层枯落物载量表现为低密度林分显著大于中、高密度林分。灌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表现为高密度林分显著大于中密度林分。地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表现为高密度林分显著大于低密度林分。3)地表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的关系表现为灌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和地表枯枝1 h时滞可燃物载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与枝下高、胸径、树高呈负相关;灌木枯枝10 h时滞可燃物载量与树高和冠幅呈负相关;草本层可燃物载量与冠幅呈正相关。秦岭东段油松飞播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大,有发生较大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不同密度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差异较大。密度、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对不同可燃物载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该区域油松飞播林进行可燃物调控和林火管理的关键是定期清理林下枯枝落叶和易燃灌草,合理调整林分密度并引进难燃阔叶树种营造结构合理的防火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飞播林 地表可燃物载量 密度梯度 林分因子
下载PDF
云南松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理深 张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122,共7页
以2007年第7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筛选了天然云南松纯林样地503个,结合气候、地形和林分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3个影响因子进行组合,拟合了基于公因子的云南松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公因子对云南松林... 以2007年第7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筛选了天然云南松纯林样地503个,结合气候、地形和林分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3个影响因子进行组合,拟合了基于公因子的云南松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分析各个公因子对云南松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的5类公因子分别为温度因子、林分因子、水分因子、密度因子和光照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6%;云南松林分蓄积量随公因子变动量的绝对值按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林分因子>密度因子>水分因子>温度因子>光照因子。云南松林分蓄积量随林分因子的变动最为显著,林木的生长对温度因子和光照因子不敏感,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并不适合云南松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 蓄积量 因子分析 多元回归模型
下载PDF
濒危植物藤枣的生境与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群落平均物种丰富度为35.2,群落类型为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大小级结构上,不同高度级和径级内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在第Ⅱ高度级和径级内,但第Ⅴ(H≥30 m)高度级和第Ⅵ(DBH≥100 cm)径级均有物种和个体分布。藤枣生境地平均海拔高度为1 107 m,坡度为陡坡,坡向则多数为阴坡,处坡下位置;林分郁闭度仅为76%,但距河流较近(31 m),并伴有一定的裸露岩石;土壤接近中性(p H=6.2),养分条件较好。在5块调查样地(面积20 m×20 m)中,共有藤枣28株,分布于19个样方,多数为单方单株分布。28株藤枣平均长度2.39 m,平均基径仅为0.74 cm,平均胸径为0.41 cm。其中,更新幼苗(H<33 cm)为3株,占藤枣总株数的10.71%。[结论]藤枣分布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树木较高,树体较大,单峰曲线是其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在不同高度级和径级内的分布形式。生境地环境以高温高湿为主,土壤养分条件较好。28株藤枣分布于19个样方,多数为单方单株分布。藤枣幼苗数量较少,自然更新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因子 群落特征 生境特征 更新 藤枣
下载PDF
秦岭中段红桦次生林更新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妍夏 康冰 +3 位作者 迪玮峙 杜焰玲 李万春 张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为主。林分密度对木本植物幼苗、幼树更新密度的影响相似,即其更新密度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阳坡(南偏西40°)利于幼树生长,随着坡向转为阴坡,幼苗密度逐渐增加,而幼树密度呈不同程度的减少。海拔对红桦次生林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也有明显影响,当海拔从1 825m增加到2 449m时,幼苗密度下降,幼树密度增大;但当海拔增加到2 467m时,幼苗密度增加,幼树密度减少。【结论】秦岭中段的红桦次生林处于演替后期,林分更新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红桦次生林 更新特征 林分密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