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侠起源问题的再考索 被引量:14
1
作者 汪聚应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8,共7页
侠的起源是探讨侠的历史演变和侠文化、侠文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考察了前辈时彦在侠的起源问题上的诸种说法,并联系先秦社会历史文化实际和中国侠自身的人格精神及行为规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是中国古代侠的直接源头,其人格精神和... 侠的起源是探讨侠的历史演变和侠文化、侠文学不可回避的问题。考察了前辈时彦在侠的起源问题上的诸种说法,并联系先秦社会历史文化实际和中国侠自身的人格精神及行为规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是中国古代侠的直接源头,其人格精神和行为规范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侠的最原始的、最稳定的质素。刺客人格类型经历了由宗法性武士到非宗法性武士、由成为游民中的一部分到以行刺为手段依附于权贵的角色转换。在由刺客向侠的过渡中,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其服务于权贵的依附性大大减弱,由"失位"而进一步演变为民众的英雄,加之古代"任"的行为观念的滋养、诸子思想文化的人格哺育,形成了中国原始侠的人格精神和侠义观念,遂产生了中国古代社会最初的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客 武士 春秋战国时期
下载PDF
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分析及其年代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晓岑 闵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8,F0002,共10页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元素有铜、锡、铅、锑、砷等多种成分,当时已有较多的... 为研究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铜铁器的制作技术及其年代,本文对第3次发掘出土的17件铜器和3件铁器进行了成分分析,部分器物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海门口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元素有铜、锡、铅、锑、砷等多种成分,当时已有较多的合金配比知识,加工方式多样化,处于较为成熟的青铜时代。2件铁器出土于第6层,1件铁器出土于第5层,出土于第6层的1件铁器进行了金相观察,为人工冶炼的块炼铁,是铁器时代的产物。剑川海门口出土的铜器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出土的铜器也有密切的联系,结合碳十四数据,本文初步推断剑川海门口第3次发掘出土铜铁器的年代应处于春秋到战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海门口 铜器 铁器 春秋到战国时期
下载PDF
湖北荆州市施家地楚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3
作者 熊北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6-54,共19页
The Shijiadi cemetery lies at Yutai village ot Jman town in Jmgznou distrct,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A number of Chu tombs here were excavated in 1990--1998. They are all smallsized rectangular earth shafts, so... The Shijiadi cemetery lies at Yutai village ot Jman town in Jmgznou distrct,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A number of Chu tombs here were excavated in 1990--1998. They are all smallsized rectangular earth shafts, some having tomb-passages or niches and some being filled with grey earth or plaster. Most tombs contain a single coffin or an outer and an inner ones with a head cabinet or side cabinets in some cases. Among the funeral objects are pottery, bronzes, lacquered wooden articles, jades, stone artifacts and glasses. The pottery comprises ritual vessels in imitation of bronzes and utensils of daily use, and many specimens are painted in colors. The bronzes include containers, weapons and horse-and-chariot trappings. Judging from the shape of the tombs, the structure of the inner and outer coffin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grave goods, these burials are small-sized Chu tombs typical of the Eastern Zhou and much similar to the comteporary Chu graves in the adjacent areas, and belong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发掘 简报 荆州市
全文增补中
古希腊与中国春秋战国科技发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士平 申先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从社会政治环境、学术渊源、思维方式、科学方法论等方面,对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两个世界科技发展高峰,作了对比分析;并阐述了它们对后世科技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古希腊 春秋战国 科技技术 中国 科技发展
下载PDF
构建“中国学派”必须正视历史 被引量:3
5
作者 许田波 徐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38,共15页
辛万翔和曾向红在《"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兼与许田波商榷》一文中指出,《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一书中存有两个缺点: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转型期,不存... 辛万翔和曾向红在《"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兼与许田波商榷》一文中指出,《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一书中存有两个缺点: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分裂到统一的转型期,不存在一个发育充分的国际体系。其二,"大一统"观念决定了秦国能够成功地统一中国,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多元化注定使欧洲走向均势体系。他们认为,该书作者(许田波)把欧洲的均势理论错用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国体系,忽视了中国独特的传统和历史。本文作者对此的回应是,该文的批评缺乏根据,《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提出的"竞争性逻辑的动力学"理论其实糅合了欧洲的均势逻辑和中国的支配逻辑。"合纵"战略不成功是因为集体行动的困难而非"大一统"观念的存在;而且,均势和主权规范在近代早期欧洲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都同样脆弱。因此,作者认为,辛万翔和曾向红的观点与历史实践不符,他们文中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在于把历史(过去发生的事)和传统(对过去的看法)混为一谈。《"多国体系"中行为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及其根源》的两位作者所说的"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并没有错,但错在他们以为这种观念是秦统一中国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春秋战国 近代早期欧洲 历史比较研究 国际体系
原文传递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上) 被引量:4
6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司徒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考论——以鲁国大司徒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35,共22页
春秋时期,随着民众、土地、军队成为各个诸侯国生存乃至变革图强的重要条件,司徒掌管民众并兼管军队、土地、赋税,地位较之西周更加重要。战国时期,在国家官僚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司徒的职掌逐渐弱化,地位渐趋下降。春秋诸国司徒中以鲁国... 春秋时期,随着民众、土地、军队成为各个诸侯国生存乃至变革图强的重要条件,司徒掌管民众并兼管军队、土地、赋税,地位较之西周更加重要。战国时期,在国家官僚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司徒的职掌逐渐弱化,地位渐趋下降。春秋诸国司徒中以鲁国大司徒最为典型。鲁国大司徒担任冢卿,决策国家大事,掌控内政,主导邦交、军务,在某种意义上是战国时期将和相的滥觞。春秋战国之际,鲁国大司徒季氏衰微并逐渐淡出政治舞台,此后鲁国社会最终实现转型。鲁国大司徒职掌变化和地位沉浮集中反映了鲁国乃至春秋战国社会巨大、深刻的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徒 春秋战国 社会变动 鲁国大司徒 鲁国冢卿
下载PDF
简牍的普遍应用与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伦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6,共7页
从媒介演进的视角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变革学界鲜有关注。虽然简牍作为书写材料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简牍的流行则是在铁器普及从而提高了简牍制作效率以后。简牍的普遍应用促进官藏典籍向民间扩散,也将原来局限于贵族阶层的读书活... 从媒介演进的视角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教育的变革学界鲜有关注。虽然简牍作为书写材料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简牍的流行则是在铁器普及从而提高了简牍制作效率以后。简牍的普遍应用促进官藏典籍向民间扩散,也将原来局限于贵族阶层的读书活动带到民间,促进教学内容由技能形态向文本形态的过渡,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文本阅读和讲述为主的书本教育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 春秋战国 文本 读书 诵说
下载PDF
论我国古代适用设计思想的形成——兼谈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志强 包旦妮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5-57,66,共4页
我国古代适用性设计思想具有一种完整的统合性特征,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设计观念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它包涵了以人为中心的实用性设计理念、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适应性设计理念、以人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的服务性设计理念三方... 我国古代适用性设计思想具有一种完整的统合性特征,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设计观念为其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它包涵了以人为中心的实用性设计理念、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适应性设计理念、以人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的服务性设计理念三方面的基本内涵,其包涵的文化价值对于当代设计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战国 适用 设计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儒墨教育对“礼”传播的贡献
10
作者 左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65-66,共2页
古代中国的礼,实际上是一个建构完备的制度与文化的体系,是一种集政治、宗教、伦理、教化、法律和军事要素于一体的整合性的治理构架。礼成于周公,而后一直在统治阶级内部传播。通过百家争鸣,礼开始逐步下移到平民中来。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儒墨
下载PDF
多元化的春秋战国寓言研究
11
作者 陈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4期176-177,188,共3页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巨变,文化繁荣,寓言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时寓言的创作群体多元化,寓言内容纷繁多元的,传播网络多层次,艺术特征鲜明独特,对后世寓言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寓言 创作群体 传播网络
下载PDF
中华养生文化的历史沿革(下)
12
作者 魏聪 常丽萍 +2 位作者 李翠茹 李红蓉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225-1230,共6页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 中华养生文化历经数千年,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秦汉时期养生理论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中国养生理论和体系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理论发展,《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各家论养生。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明清时期养生理论日趋完善,脏腑养生突显,药物养生渐进发展,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近现代养生理论与实践加快发展,促进养生事业日渐繁荣。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养生历史源流,体现了儒释道医四大流派养生思想及其衍化发展,以期为健康服务事业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生 夏商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诸子百家 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下载PDF
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的"法治"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利玲 李成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95-97,共3页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百家争鸣,法家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并加以推行,而同一时期的古典希腊在民主政治的改革中也产生了法治思想,后成为西方法治之源。但由于具体历史背景的不同,东西方的法治在本质上也就存在着巨大的...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百家争鸣,法家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并加以推行,而同一时期的古典希腊在民主政治的改革中也产生了法治思想,后成为西方法治之源。但由于具体历史背景的不同,东西方的法治在本质上也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章首先分析了各自的特点。然后从内容、产生的主要原因上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法治的本质和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希腊 法治 宗法制度
下载PDF
新见西汉冶铜炉与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比较研究
14
作者 陈树祥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2012年12月,在大冶市卢家垴遗址上发掘出1座西汉冶铜炉,弥足珍贵。文章将其与以往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冶铜炉在选址、空间布局、筑炉技术、冶铜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铜绿山历时性冶铜炉演变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关键词 汉代冶铜炉 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礼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段,作为社会结构之重要组成的家族组织也有相应的演变。从商到春秋前期,个人淹没在家族中,个体意识无从提起。春秋中后期,家族内血缘亲族整体性开始出现裂隙,人们的家族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段,作为社会结构之重要组成的家族组织也有相应的演变。从商到春秋前期,个人淹没在家族中,个体意识无从提起。春秋中后期,家族内血缘亲族整体性开始出现裂隙,人们的家族意识逐渐淡化。战国时期,宗法制大家族进一步瓦解,家臣与家主之间由以前的忠贞关系演变成了契约关系,私人印章和个人墓地的出现反映人们对家族的漠视。社会中下层四处流动,力图摆脱家族的束缚,寻求自由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家族意识的渐趋淡漠,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层变迁,这种变迁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个体意识 家族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的鬼神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2-124,131,共4页
在先秦鬼神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重要阶段。在社会政治动荡的环境中,鬼神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人的存在与价值受到关注。这一时期的鬼神观念呈现出“重人轻鬼”的特点。
关键词 鬼神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人神关系
下载PDF
民国学人对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政治思想的诠释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思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45,156-157,共20页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思想日益受到当代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成为丰富国际关系理论、深化国际政治认识和指导现实政策的重要思想资源。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民国时期中国学人便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春秋战国思想利用和借鉴到国际政治领...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思想日益受到当代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成为丰富国际关系理论、深化国际政治认识和指导现实政策的重要思想资源。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民国时期中国学人便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春秋战国思想利用和借鉴到国际政治领域。作者通过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日记、报刊、同人杂志等资料,分析民国学人为何与如何借鉴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政治思想。首先,民国学人继承并发展了晚清士大夫以春秋战国比附近代国际局势的认识。春秋战国体系和近代国际体系中无政府结构的共性成为民国学人借鉴春秋战国思想的现实基础。其次,民国学人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诠释20世纪初西方理想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以先秦思想重构国际法及其精神和以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为中国寻求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生存之道三个案例,可以说明民族危机的时代语境、西方国际政治思潮和本土传统文化自觉三者如何影响民国学人借鉴春秋战国国家间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国家间政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诠释学
原文传递
东周王城相关问题研究(上)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运章 蔡梦珂 《洛阳考古》 2021年第1期21-38,共18页
东周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都城。《周礼·考工记》关于王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的规划思想,除"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沿习古制外,多与考古发现不相符合。经考古发掘证实,王城实为"内城外郭&qu... 东周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都城。《周礼·考工记》关于王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的规划思想,除"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沿习古制外,多与考古发现不相符合。经考古发掘证实,王城实为"内城外郭"、"坐西朝东、王宫位于全城西南隅"的结构布局。宫城本为"方三里"的方形结构,到西周君作为都城时,收缩为一个较小的内城。郭城里建有商业市场、手工业作坊、王陵墓地、宗庙社坛、储粮仓窖以及贵族和平民的居住区域。这座"储粮仓窖"当是秦国灭掉西周国后到西汉初年兴建和使用的大型地下储粮设施。王城宫城和郭城的城墙,均建于春秋早期。城墙从战国到秦汉之际曾多次修补,到西汉以后就逐渐荒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东周王城 西周国 储粮仓窖
原文传递
浅谈春秋战国儒家、道家色彩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杰 巨德辉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11X期19-21,共3页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其文化代表儒、道等各家对色彩文化有着不同的主张,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色彩文化理念,这些观点为中国色彩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成为泱泱中华文明成果的表征之一。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色彩 儒家 道教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车战没落的原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42,共4页
西周、春秋时,车战是作战的主要形式,战车数量往往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战国以降,车战逐渐没落,汉以后战争中的车辆多用于运输辎重与环卫营地。文章分析了车战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首先是车战自身的局限:如只适合开阔地作战、机动性差... 西周、春秋时,车战是作战的主要形式,战车数量往往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战国以降,车战逐渐没落,汉以后战争中的车辆多用于运输辎重与环卫营地。文章分析了车战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首先是车战自身的局限:如只适合开阔地作战、机动性差;其次,车战战斗方式特殊:车战无论在编伍还是在对阵中,都有一定规则,需作战双方共同遵守,实与"兵者诡道"的战争本质不相适应;再次,车战编伍中步兵作用的增强,以及战国初骑兵的出现,使战车更加相形见绌;最后,战国之际宗法制度、礼乐文明的崩解,彻底破坏了车战规则,而战争观念的转变,战斗目的的变化,更加速了车战的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战 战车 春秋战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