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域族群 被引量:7
1
作者 颜世安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11,143,144,共16页
春秋时“诸夏”观念出现,标志古代华夏民族漫长的融合,由“孕育”阶段进入“出生”阶段。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融合,学界主流的意见认为是氏族组织解体转向地域组织。可是春秋以后的地域族群是以“国”为中心的组合,地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春秋时“诸夏”观念出现,标志古代华夏民族漫长的融合,由“孕育”阶段进入“出生”阶段。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融合,学界主流的意见认为是氏族组织解体转向地域组织。可是春秋以后的地域族群是以“国”为中心的组合,地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是华夏融合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有独立的方向,就是国家本位的族群聚合。这种“国群”聚合若发展为地方民族,则可能迟滞华夏的大融合。春秋以后地域国家的发展最终没有形成地方民族,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周封国由外来移民统治地方土著,各国贵族集团在文化上轻视和疏离地方经验,无力创建国家本位的文化以凝聚族众。春秋战国时代华夏融合进程,尚有复杂的内在线索学界未能了解,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夏观念 华夏民族 地域族群 春秋战国时代
原文传递
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传承与当代战略选择 被引量:6
2
作者 余丽 王高阳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3期3-24,156,共22页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粮食安全 粮食外交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粮食作物与储藏
3
作者 李爱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粮食是国家生存的保障,贮藏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十分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是著名的旱作农业区。燕国主要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粟、黍、菽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麦、麻等处于从属地位,而粮食作物的种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燕人多用石制的杵、臼、磨盘、磨棒对谷物去皮脱壳,战国时期石磨极可能已经被使用。燕国的储粮方式多样,贮藏技术较高,主要通过障侯城堡、窖穴、仓廪进行大规模的贮藏,容器多用于临时贮存。“右廪”是燕国重要的储粮和管理机构,同时兼具制器功能。司徒极可能主管燕国农业,下设直接管理仓廪的官员。粮食作物的多样化和大规模的储粮成为燕国备荒、备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燕国 粮食作物 谷物加工 储藏与管理
下载PDF
符号学视域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丝绸上凤鸟纹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兰 张晓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142,共10页
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中大多以凤鸟纹为主题,对其装饰艺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以考古类型学、符号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楚国丝绸上的凤鸟纹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不同造型样式、不同题材组合、不同构图布... 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中大多以凤鸟纹为主题,对其装饰艺术特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文章以考古类型学、符号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将楚国丝绸上的凤鸟纹进行分类,分析对比不同造型样式、不同题材组合、不同构图布局的凤鸟纹装饰语言和艺术特点,并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实物二元互证探讨其中的内涵寓意和象征意义。研究表明:楚墓出土的丝织品上的凤鸟纹已成为当时表达浪漫主义思想感情的载体和追求自由生命信仰的寄托,也是早期楚人精神文化和审美意趣的象征,为后世凤纹等禽鸟类动物纹样的演变和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春秋战国 楚国 丝绸 凤鸟纹 装饰类型
下载PDF
春秋战国文化传播与编辑出版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德荣 谢娅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6-100,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史官文化向普及型、开放型文化的迅速转变,促进了文化传播。其时,口传文化主要有游说诸侯和聚徒讲学两种形式;书面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著书立说。战国时著述之多,不仅促进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保留大量古代典籍,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史官文化向普及型、开放型文化的迅速转变,促进了文化传播。其时,口传文化主要有游说诸侯和聚徒讲学两种形式;书面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是著书立说。战国时著述之多,不仅促进当时学术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保留大量古代典籍,扩大传播的覆盖面,延长传播的时效性,其传播学意义显而易见。春秋战国文化传播,开创书籍编纂体例,积累书籍编纂经验,总结图书传播理论,为我国编辑出版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传播 编辑出版 口传文化 书面文化
下载PDF
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广林 任妮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77-84,共8页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阖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异制 华夷一体 春秋战国 中国认同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之间的三角关系及其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宋蜀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从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之间的三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来看,楚、吴、越间的这种关系,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反映,和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息息相关。秦以后,任何民族入主中原,就以中国正统自居,并是"混一六合,以济苍生"成为中华民... 从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之间的三角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来看,楚、吴、越间的这种关系,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反映,和中国历史发展总趋势息息相关。秦以后,任何民族入主中原,就以中国正统自居,并是"混一六合,以济苍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楚吴越 三角关系 演变过程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游学的缘起、特征及教育意蕴探微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15-20,共6页
游学是古代士人等到异地游历和求知的教育文化活动。游学缘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绝非偶然,它是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民间私学的萌发、纳贤养士之风的兴起和"学而优则仕"观念的盛行是其产生的主要背景。春秋战国... 游学是古代士人等到异地游历和求知的教育文化活动。游学缘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绝非偶然,它是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民间私学的萌发、纳贤养士之风的兴起和"学而优则仕"观念的盛行是其产生的主要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呈现出主体成分多元性、目标旨趣多样性和地理范围区域性等特征,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蕴:开创了教育新范式;推动了人才流动和成长;丰富了古代师道文化内涵;促进了学派交融和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游学 教育意蕴 教育范式 教育新模式
下载PDF
先秦法家法哲学思想概论
9
作者 谢昀 冉晔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6-32,共7页
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核心就是提倡"以法治国"。先秦法家不但有一套系统的法治理论,而且还有一套推行法治的方法。但法家的法哲学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君权服务的。
关键词 先秦法家 依法治国 春秋战国
原文传递
春秋战国时期伐交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玲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2-36,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伐交理论是以丰富的战争实践为基础,以"慎战"和"全胜"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儒、法两家关于"王道"和"霸道"的激烈争论为背景而产生的。主要观点包括:在"慎战"和"全胜... 春秋战国时期的伐交理论是以丰富的战争实践为基础,以"慎战"和"全胜"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儒、法两家关于"王道"和"霸道"的激烈争论为背景而产生的。主要观点包括:在"慎战"和"全胜"战略观指导下的"重交"思想;利义并重的"与交"思想;自强为先的"自恃"思想;谋交并举的"重谋"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伐交”思想 “重交”思想 “与交”思想 “自恃”思想 “重谋”思想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用人制度变革中的政治去伦理化
11
作者 赵炜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3-56,共4页
用人制度的变革,是春秋战国之历史剧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制度变革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剥离政治权力与血缘之间的联系,使双向垂直的社会阶层变动具有了合法性依据,并使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政治范式———郡县制的政治体制的确立成为... 用人制度的变革,是春秋战国之历史剧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制度变革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剥离政治权力与血缘之间的联系,使双向垂直的社会阶层变动具有了合法性依据,并使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政治范式———郡县制的政治体制的确立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用人制度 变革 去伦理化
下载PDF
春秋战国法家游学的区域流向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玉宝 吕宏諝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15-419,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游学的发轫时期。春秋时期有管仲、计然、范蠡等,战国时期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之徒,法家的这些代表人物通过游学来完善并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梳理这些法家代表人物里籍、身份,从政国家和游学国家等基本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游学的发轫时期。春秋时期有管仲、计然、范蠡等,战国时期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之徒,法家的这些代表人物通过游学来完善并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通过梳理这些法家代表人物里籍、身份,从政国家和游学国家等基本事实,划定其游学区域,并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游学区域的流向:游学的整体区域扩大,个人游学的范围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南北方从相对孤立到联系密切;自东方向西方延伸,最终集中于西方的秦国和三晋地区。游学丰富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社会内涵,使各国之间的政治进程日渐趋同,经济发展日益同步,社会进步明显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法家 游学 区域 流向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语言与社会观念渐变探析
13
作者 孙立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春秋战国之际,士大夫语言逐渐背离礼乐文化的束缚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随意性,这反映了周代礼制的衰落和社会伦理观念的改变。同时,贵族文人的艺术视野逐步扩大并下移,从各地不同的方言文化中吸取艺术营养,使方言地位得到上升。而动乱的... 春秋战国之际,士大夫语言逐渐背离礼乐文化的束缚而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随意性,这反映了周代礼制的衰落和社会伦理观念的改变。同时,贵族文人的艺术视野逐步扩大并下移,从各地不同的方言文化中吸取艺术营养,使方言地位得到上升。而动乱的社会又催生出游说之士和诸子百家著书立言之举,他们借助语言技巧或讲学谏言、或传达本派思想,竞争意识强烈。诸子与文人亦有较强的文艺观念,他们在书面语著作中使语言的表情与达意功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社会语言 社会观念 变迁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医患关系初探
14
作者 吕金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31-38,共8页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活动中医生群体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在疾病治疗领域,巫术的力量强大,巫者的存在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生的整体信任程度偏低。同时,影响医患关系的外因,除巫者以外,诸侯国间的邦交关系亦为其一。医术高明、... 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活动中医生群体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在疾病治疗领域,巫术的力量强大,巫者的存在容易导致患者对医生的整体信任程度偏低。同时,影响医患关系的外因,除巫者以外,诸侯国间的邦交关系亦为其一。医术高明、疗效良好是医生博取患者及其亲友信任的关键因素。传世文献显示,富贵患者多是医患关系的主导者,他们已有择医行为,常因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而轻视医生。医生尚不具备职业权威,患者及其亲友对医生的信任主要基于他们自己的评判或疗效。医生缺乏责任容易引起患者及其亲友的不满。患者对医生丧失信任,是医患双方滋生矛盾的症结所在。医患之间还存在着交换关系,诊金的数额能否控制在患者的支付能力或心理预期以内,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医患关系 医术 医生责任 患者信任 择医 诊金
下载PDF
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而不同”的用人思想
15
作者 张杰 张艳丽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9-53,共5页
"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它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用人思想。"和而不同"用人思想的实施与否,直接关涉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从齐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出这一规律。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 “和而不同” 用人思想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交流意图研究
16
作者 喻仲文 卓识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9期117-119,共3页
西周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组织变迁最厉害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艺术发展的大交融时期,这离不开各诸侯国间频繁的艺术交流活动,由于战乱纷争、时局动荡的时代格局,造就了各诸侯国彼此实力的悬殊进而... 西周之后中国进入了社会组织变迁最厉害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艺术发展的大交融时期,这离不开各诸侯国间频繁的艺术交流活动,由于战乱纷争、时局动荡的时代格局,造就了各诸侯国彼此实力的悬殊进而滋生出一系列以赏赐、劫掠、贿赂(削弱他方势力、笼络讨好)、援助等意图的艺术交流,文章将基于所搜集的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艺术交流的意图,以及交流中艺术媒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艺术交流 意图
原文传递
出土先秦南阳独山玉研究
17
作者 王绪宛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267-275,共9页
南阳独山玉作为一个重要玉种,其开发利用已有7000年的历史,曾一度在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考古角度看,目前对南阳独山玉自春秋战国后衰落这一现象未有相关研究及有力解释。文章梳理了文献关于南阳独山玉的记载,结合已... 南阳独山玉作为一个重要玉种,其开发利用已有7000年的历史,曾一度在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考古角度看,目前对南阳独山玉自春秋战国后衰落这一现象未有相关研究及有力解释。文章梳理了文献关于南阳独山玉的记载,结合已发掘出土的先秦南阳独山玉情况,从玉文化发展和“玉德论”演变的角度,考证独山玉因何自春秋战国起衰落,最终得出结论:南阳独山玉的自身特点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并确立的用玉观,导致其自春秋战国后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山玉 玉质 “玉德”论 用玉观 春秋战国
原文传递
春秋战国武士的品质对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的启蒙
18
作者 张筱兑 马丽芳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性质逐渐由武士或文武不分向文士转变,至战国中晚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层并成为"四民"之首,"士志于道"是他们独立人格的象征。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梁启超以国家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些游侠的武士...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性质逐渐由武士或文武不分向文士转变,至战国中晚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层并成为"四民"之首,"士志于道"是他们独立人格的象征。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梁启超以国家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些游侠的武士品质,日本的武士道与斯巴达民族精神中重复仇、惜名誉等相异性的人格特质,也就成了梁启超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重要启蒙思想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武士品质 中国国民性 改造启蒙
下载PDF
春秋战国时期质子的人际关系
19
作者 刘成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64-65,共2页
质子是以人身为保证向敌方或他国做出承诺的人质,在他国或本国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交换人质是春秋战国一种普遍而特殊的政治事件。本文试从质子的人际关系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人质问题。
关键词 春秋战国 质子 人际关系
下载PDF
从钱刀到圜钱: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标准化与多样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5-76,共12页
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然而作为铸币的钱、刀,很快减重或含铜量下降成为“虚价... 先秦时期的生产工具——钱、刀,在失去实用工具功能之时,通过铭铸“匕”“化”“釿”“刀”等价值单位,标明所代表的交换价值——面值,完成了第一次标准化,成为了最早的金属铸币。然而作为铸币的钱、刀,很快减重或含铜量下降成为“虚价”大钱,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扩大,价值体系陷入危机。历经梁布、“比”布、三孔布、三晋两周圜钱、齐国“賹化”圜钱的探索,青铜铸币含铜量稳中有升,逐步以新的重量单位——寽、两、铢等,标明币值,探索重建新的价值体系。而秦国“半两”圜钱的设计,更返朴归真,直接以新的重量单位为铭。“重如其文”,体现了青铜铸币再次走向标准化的基本方向。先秦时期青铜铸币,通过铭铸货币单位,把交换价值与青铜金属体融为一体,经过了一个标准化走向多样化、再次转向标准化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 铸币标准化 铸币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