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研究进展及抗病品种选育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志超 刘文国 +4 位作者 杨维国 邢跃先 才卓 荆绍凌 周旭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吉林省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根据其抗性遗... 吉林省近几年玉米丝黑穗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根据其抗性遗传特点,在抗病品种选育上应坚持以拓宽种质基础为主的综合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抗病品种选育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接种浓度与发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董怀玉 姜钰 +2 位作者 徐秀德 王丽娟 程根武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1,共3页
采用人工控制的土壤接种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Fullerton]病菌不同接种菌土浓度与发病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接菌量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关系密切,供试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发... 采用人工控制的土壤接种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Fullerton]病菌不同接种菌土浓度与发病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接菌量与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关系密切,供试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发病率均随着接种菌土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接种菌土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病率不再显著提高。抗性材料的接种浓度达到3‰以上时其发病率不再显著提高。因此,在玉米抗病育种中可采用3‰接种菌土浓度筛选抗病种质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发病率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乌米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石太渊 姜福林 +4 位作者 张华 于淼 孙大为 张锐 迟吉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6-138,共3页
对玉米乌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玉米乌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尤其是K、Fe、Se含量较高)、维生素、真菌多糖以及合理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玉米乌米是开发保健食品的优质天然原料。
关键词 玉米乌米 营养成分 营养学评价
原文传递
玉米种质资源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谢志军 郭满库 +1 位作者 刘永刚 郭建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5,共4页
在田间采用0.1%丝黑穗病菌土覆盖种子接种的方法,于2002-2006年对893份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自交系材料有42份,占鉴定自交系材料总数的20.5%。其中,表现高抗丝黑穗病... 在田间采用0.1%丝黑穗病菌土覆盖种子接种的方法,于2002-2006年对893份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自交系材料有42份,占鉴定自交系材料总数的20.5%。其中,表现高抗丝黑穗病的有917、P12等14份材料,表现抗病的有91黄1、兴79等7份材料,表现中抗的有6116、9238等21份材料。表现抗病类型(高抗-中抗反应)的其他资源材料有12份,占鉴定其他资源材料总数的1.7%。其中,表现高抗的有3份,抗病的有4份,中抗的有5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丝黑穗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姜钰 徐秀德 +2 位作者 刘志恒 董怀玉 赵姝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2-526,共5页
对采自中国9省(市)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品种的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Fullerton]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il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22个不同地区菌株的... 对采自中国9省(市)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品种的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ühn)Langdon&Fullerton]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il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22个不同地区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供试菌株基本分成5组。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上的菌株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菌株的DNA多态性存在差异;同一组内的DNA多态性亦有差异,即玉米丝黑穗病菌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应用UP-PCR进行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2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 本研究探讨了UP-PCR技术在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利用可行性。在13个通用引物中,筛选出9个扩增多态性好且稳定的通用引物,共扩增出113条DNA条带,大小分布于25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条,为总条带数的84.07%。遗传距离为0.76处时,所有丝黑穗病菌菌株被聚为6个组。利用UP-PCR技术,可以充分展现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及差异性,可用于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有效地开展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进化甚至探讨病菌致病性的生理分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UP-PC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DNA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贺字典 陈捷 +2 位作者 高增贵 庄敬华 高玉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从16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单引物和3个双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了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菌株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菌株03-12、03-13、03-01、03-02、03-03、03-11、03-04、03-16、03-07、03-08和03... 从16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单引物和3个双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了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菌株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菌株03-12、03-13、03-01、03-02、03-03、03-11、03-04、03-16、03-07、03-08和03-14聚为一类;03-18、03-20、03-17、03-26、03-29、03-27、03-23、03-25、03-28聚为一类;03-21、03-22、03-15和03-10聚为一类。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分化,分化与菌株地域来源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RAPD DNA多态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利用UP-PCR、ISSR和AFLP标记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隋鹤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1-248,共8页
利用UP-PCR、ISSR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我国主要玉米产区34株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多态性的UP-PCR引物9个、ISSR引物11个和AFLP引物组合22对,分别扩增出113、72和293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91.... 利用UP-PCR、ISSR和AFLP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我国主要玉米产区34株玉米丝黑穗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供试引物中筛选获得具多态性的UP-PCR引物9个、ISSR引物11个和AFLP引物组合22对,分别扩增出113、72和293条谱带,多态性条带比率分别为91.15%、84.7%和83.27%。聚类分析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3种分子标记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相关性分析表明,UP-PCR与AFL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8;UP-PCR与ISSR、ISSR与AFL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9和0.633。从多态性水平、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看出,UP-PCR技术更适于分析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此外,UP-PCR、ISSR和AFLP标记划分的类群与鉴别寄主划分的致病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吻合率分别为50.0%、60.0%和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UP—PCR ISSR AFLP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11
9
作者 孟玲敏 贾娇 +5 位作者 张伟 李红 苏前富 晋齐鸣 潘立丽 李文成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27,共3页
本试验选择6种杀菌剂单剂,配制成种衣剂包衣,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灭菌唑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种比1∶50包衣浓度下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0.92%,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活性... 本试验选择6种杀菌剂单剂,配制成种衣剂包衣,进行玉米丝黑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10%灭菌唑对玉米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在药种比1∶50包衣浓度下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达90.92%,可作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孢堆黑粉菌 种衣剂 筛选
原文传递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植株体内内源激素水平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增贵 张宝艳 +2 位作者 张小飞 庄敬华 赵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3,共4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玉米苗期接种丝黑穗病菌后植株体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从寄主与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研究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植株后,植株体内单一激素ABA含量提高;IAA、GA和ZR的含量降低;IAA/ABA、ZR/ABA、GA/ABA及(IAA+GA+ZR)/ABA的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激素间的比值变化较单一激素的含量变化更加显著,相对单一激素的调控作用,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调节植株生长发育更为重要。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的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一系列变化可能是引起植株出现畸形症状(如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和丛生等)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内源激素
原文传递
47份鲜食玉米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1 位作者 张小杰 郭成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5,共5页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无高抗材料;4份材料表现抗病,分别是三禾甜加糯6号、金辉588、金辉895和黑甜糯520,占8.5%;1份材料盛彩甜3号表现中抗,占2.1%;14份材料表现感病,占29.8%;28份材料表现高感,占59.6%。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2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57.4%;6份材料表现抗病,占12.8%;6份材料表现中抗,占12.8%;5份材料表现感病,占10.6%;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6.4%。鲜食玉米新品种中抗丝黑穗病品种比较匮乏,抗瘤黑粉病品种比较丰富,但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严重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小飞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赵辉 赵柏霞 隋鹤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B73、掖478、Mo17、齐319、黄早四和丹340作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确定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B73、掖478、Mo17、齐319、黄早四和丹340作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确定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利用6个抗病性差异明显的鉴别寄主对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生理分化鉴定,结果鉴别出7个生理分化致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致病性分化 鉴别寄主
原文传递
北方玉米丝轴黑粉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甘琴华 王明 +4 位作者 张绍鹏 王凤格 赵久然 郑用琏 肖炎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6-853,共8页
从80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引物中筛选出26个扩增稳定、带纹清晰的引物,对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的大部分北方省市收集分离的68个玉米丝轴黑粉菌菌株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谱带多态性为98.33%,北方玉米丝轴黑粉菌... 从80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引物中筛选出26个扩增稳定、带纹清晰的引物,对从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的大部分北方省市收集分离的68个玉米丝轴黑粉菌菌株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谱带多态性为98.33%,北方玉米丝轴黑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明显;种群内遗传变异小于种群间遗传变异.玉米丝轴黑粉菌遗传分化除明显受地理阻隔影响外,也可能与玉米种子调运过程中携带病菌基因的遗传迁移相关.取相似系数为0.76阀值时的系统聚类分析,可将68个菌株划分为13个遗传宗谱.本研究结果完善和丰富了我国玉米丝轴黑粉菌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对玉米抗病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轴黑粉菌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成 张小杰 +2 位作者 王春明 周天旺 曲洁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7-1433,共7页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高粱抗丝黑穗病遗传与分子育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春来 杨慧勇 +4 位作者 柳青山 王花云 赵威军 张福耀 董良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201-206,共6页
高粱丝黑穗病是由土传病菌——丝轴黑粉菌引起,其是遍布全世界的重要病害,也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上应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最重要途径。对病原菌及其生理分化、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抗病基因转化等... 高粱丝黑穗病是由土传病菌——丝轴黑粉菌引起,其是遍布全世界的重要病害,也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上应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最重要途径。对病原菌及其生理分化、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及抗病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选育抗病品种和丝黑穗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丝轴黑粉菌 致病力变异 抗性遗传 分子育种
下载PDF
高粱MYC基因家族序列、表达模式及自然等位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文婷 杨博慧 +9 位作者 赵珊珊 郭志强 朱立勋 范佳利 杨伟 赵威军 郝艳平 吕晋慧 孙文献 张春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0-1194,共25页
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和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侵染高粱,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高粱发育过程及病虫发生下的MYC基因表达模式变化与自然等位DNA变异,为选育... 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和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侵染高粱,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高粱发育过程及病虫发生下的MYC基因表达模式变化与自然等位DNA变异,为选育抗逆、高产和优质高粱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高粱基因组含28个MYC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基本螺旋-环-螺旋_MYC_N(basic helix-loop-helix_MYC_N,bHLH_MYC_N)与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结构域是高粱MYC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基因表达分析显示,SbbHLH35.7g在叶片中表达水平最高;SbAbaIn在早期籽粒中表达强;SbMYC2.1g在成熟花粉中表达水平高。在抗、感蚜品系5叶期叶片中,显著诱导表达的是SbAbaIn、SbLHW.4g和SbLHW.2g。SbbHLH35.7g在穗组织表达水平最高,且受丝轴黑粉菌侵染显著诱导表达。SbMYCs启动子区包含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干旱诱导等相关元件,使其更好地响应逆境胁迫。通过分析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鉴定到SbMYCs关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或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deletion,INDEL)变异。SbAbaIn与TIFY结构域蛋白等互作,SbbHLH35.7g与多药剂外泵蛋白(multidrug efflux transporter,MDR)和核转运蛋白(imporin)等互作。高粱蚜和丝轴黑粉菌侵染分别诱导SbAbaIn和SbbHLH35.7g表达,SbAbaIn通过茉莉酸(jasmonic acid,JA)途径诱导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抗虫性;SbbHLH35.7g可能通过解毒途径提高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MYC 高粱蚜 丝黑穗病 基因表达 自然等位DNA变异
原文传递
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军韬 王殿修 +1 位作者 宫秀杰 高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9-143,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我国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10个随机引物将来自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102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相似系数0.42),在更高的...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我国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10个随机引物将来自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102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相似系数0.42),在更高的相似水平上,类群A和类群B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众多的亚群。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相似性较高的菌株大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的地区,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亲缘关系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生理分化 RAPD分析
下载PDF
山西玉米丝黑穗病菌SSR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新凤 尉天春 +4 位作者 王雪梅 姜晓东 杨俊伟 冯铸 王建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1-933,共13页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SR标记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地区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个SSR分子标记在118株玉米丝黑穗病菌中共检测出3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SR标记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地区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个SSR分子标记在118株玉米丝黑穗病菌中共检测出3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等位基因丰度(Ar)分别为2.5、1.7686、0.6144和2.175。平均观测杂合度(Ho,0.1632)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965),且近交系数(Fis,0.5221)大于0。说明本试验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较少,但分布比较均匀,且由于群体内的杂合子缺失导致病原菌群体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FST=0.050~0.055),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Nm=1.563~121.109)。AMOVA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94.80%),群体间的变异仅占5.2%。UPGMA聚类结果表明,供试群体可被划分为遗传分化明显的两个亚群,其中位于晋东南地区的晋城群体和长治群体聚为一个组群,位于晋中和晋北地区的其余4个群体聚为另一组群,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推断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菌群体可能来自于2个祖先亚群,且大多数菌株的遗传组分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rDNA-ITS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钰 徐秀德 +2 位作者 胡兰 徐婧 刘可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 采用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不同症状表现的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不同症状的玉米丝黑穗病菌均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玉米丝黑穗病菌菌株间ITS区域序列存在微小差异,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夏玉米丝黑穗病菌保存环境与致病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爱丽 高立起 +2 位作者 张玲 曹志艳 董立 《河北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探索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对不同保存时间(1 a、2 a、3 a、4 a和5 a)和不同保存方式(库存、地表0 cm、地下10 cm土层、地下20 cm土层、地下30 cm土层和地下40 cm土层)下夏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萌发率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 为探索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对不同保存时间(1 a、2 a、3 a、4 a和5 a)和不同保存方式(库存、地表0 cm、地下10 cm土层、地下20 cm土层、地下30 cm土层和地下40 cm土层)下夏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萌发率和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和土层保存深度的增加,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的萌发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同保存方式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丝黑穗病菌的致病力逐渐下降;相同保存时间下,随着土层保存深度的增加,不同保存方式下的丝黑穗病菌致病力依次下降。相关分析表明,不同保存方式和不同保存时间均与病菌活力密切相关,符合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病菌致病力与病菌保存深度(负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菌保存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建议在夏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区,采取清除田间病株、深翻以及2 a以上轮作等措施,以有效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丝黑穗病菌 保存方式 保存时间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