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腹部MDCT平扫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徐驰杰 李向阳 邓小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146-148,154,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急诊腹部MDCT平扫多参数成像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03月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入院的40例SISMAD患者,按1:1比例匹配同时间段内非SISMA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MDCT腹... 目的旨在探讨急诊腹部MDCT平扫多参数成像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03月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入院的40例SISMAD患者,按1:1比例匹配同时间段内非SISMA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MDCT腹部平扫,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管径(SMA-d)、肠系膜上动脉CT值(SMA-mean)、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ortomesenteric angle,AM-a)及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p eriva s cu l ar fat stranding,PF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 stic回归分析SMA-d、S M A-mean、A M-a、PF5与SISMAD之间关系。结果SISMAD组SMA-d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1.61mm、7.24±0.79mm,P<0.001);SMA-mean明显高于对照组(55.93±5.71HU、42.94±6.00HU,P=0.03);AM-a高于对照组(67.03±18.92°、48.19±13.99°,P<0.001);SISMAD组PFS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23例、4例,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SMA-d(O R=1.95,95%CI:1.05~3.61,P=0.033)和AM-a(OR=1.08,95%CI:1.02~1.15,P=0.007)、PFS(OR=1.08,95%CI:1.01-1.59,P=0.013)是SISMAD的独立风险因素。ROC分析显示,SMA-d诊断SISMAD敏感性、特异性为87.5%、94.4%,AUC值为0.83;AM-a诊断SISMAD敏感性、特异性为80.0%、77.8%,AUC值为0.81;PFS诊断SISMAD敏感性、特异性为85.2%、88.9%,AUC值为0.73。结论SISMAD在急诊腹部MDCT平扫上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尤其SMA-d、AM-a及PFS可作为SISMAD的独立风险因素,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提示放射科医师SISMAD的存在并为进一步CTA成像检查提供依据,帮助患者及时治疗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下载PDF
MSCT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特点
2
作者 孙敬 赵文露 +4 位作者 翁逸琬 周婷 陆珏清 沈钧康 蒋哲瑜 《医药前沿》 2023年第9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MSCT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SISMAD患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7例,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9例)的CT影像... 目的:探讨MSCT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间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SISMAD患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7例,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9例)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SISMAD发生部位、管径大小、管腔密度、管周脂肪浸润及CT增强特点,提炼SISMAD CT平扫及增强特征。结果:86例SISMAD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垂直部上端68例、管周晕征:45例(约52.3%)、管腔密度增高:44例(约51.2%);86例SISMAD患者,Ⅰ型31例,Ⅱ型17例,Ⅲ型12例,Ⅳ型26例。结论:CT平扫肠系膜上动脉管径增粗、管周晕征提示SISMAD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CT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多层CT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