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腐败品质指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苗云 张秋会 +3 位作者 高晓平 朱应举 赵改名 柳艳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8-171,共4页
把不同来源的冷却猪肉分别托盘包装,4℃贮藏1、3、5、7、9、11天,研究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质变化的各指标中,微生物数量与pH、挥发性氨基氮(TVBN)值、尸胺、酪胺和亚精胺显著相关。其中与尸胺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96... 把不同来源的冷却猪肉分别托盘包装,4℃贮藏1、3、5、7、9、11天,研究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品质变化的各指标中,微生物数量与pH、挥发性氨基氮(TVBN)值、尸胺、酪胺和亚精胺显著相关。其中与尸胺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96;尸胺与微生物数量、pH值和TVBN值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在第7天都有明显的增加。因此,冷却猪肉腐败变质的指标中除了常用的微生物数量、pH值和TVBN值之外,尸胺也是判断冷却猪肉腐败品质变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由尸胺的数量推知微生物的数量来判断冷却猪肉的腐败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腐败 品质指标
下载PDF
冷鲜肉品质评价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32
2
作者 郇延军 许伟 +2 位作者 赵雅娟 闫晓蕾 孙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07-110,共4页
以冷鲜肉为原料,探讨可能适用于评价其品质的一些生化指标。测定这些指标在4℃条件下贮藏1、3、5、7、9d时的变化以及感官评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发现,指定提取两因子分析时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874%,满足分析要求。进一步的分析... 以冷鲜肉为原料,探讨可能适用于评价其品质的一些生化指标。测定这些指标在4℃条件下贮藏1、3、5、7、9d时的变化以及感官评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发现,指定提取两因子分析时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874%,满足分析要求。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第2因子解释的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葡萄球菌数和微球菌数和第1因子解释的蛋白质降解指数(PI)等指标不适宜用作鲜肉的品质评价;而第1因子所解释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尸胺含量适用于评价鲜肉的品质,pH值可用作评价鲜肉品质的重要参考,酸价(AV)用作鲜肉品质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肉 腐败 品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冰鲜鸡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相变化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孙彦雨 周光宏 徐幸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应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冰鲜鸡肉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分别取鸡胸肉和鸡腿肉贮藏0、3、5、7、9d的样品,提取样品总DNA,通过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将16S rDNA(V6~V8区)的PCR扩增片段割胶测序确定样... 应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冰鲜鸡肉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分别取鸡胸肉和鸡腿肉贮藏0、3、5、7、9d的样品,提取样品总DNA,通过PCR扩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将16S rDNA(V6~V8区)的PCR扩增片段割胶测序确定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与传统培养方法进行比较。传统培养方法表明:鸡胸肉和鸡腿肉在低温低氧分压条件下贮藏,导致腐败的优势菌相差不明显,且变化趋势相一致;DGGE图谱表明,初始污染数量较多的微生物不一定是腐败优势菌,能适应低温低氧分压的微生物最终成为腐败优势菌,且鸡胸肉和鸡腿肉的腐败优势菌有一定差异性。传统培养和DGGE割胶测序所得腐败优势菌的菌相不完全相同,综合两种研究方法,确定冰鲜鸡肉腐败优势菌为乳酸菌、大肠菌群、热杀索丝菌、腐败希瓦氏菌链菌和肉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鲜鸡肉 腐败微生物 优势菌 PCR-DGGE
下载PDF
基于细菌群体感应的生鲜食品腐败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军莉 冯立芳 +1 位作者 王彦波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我国生鲜食品资源丰富,需求量逐年增加。尽管新的食品保鲜技术不断涌现,生鲜食品产后贮运过程中腐烂损失率还很严重,其中微生物所引起的食品腐败是重要原因。近年来,动物性产品和果蔬等生鲜食品腐败过程中群体感应现象的不断被发现,提... 我国生鲜食品资源丰富,需求量逐年增加。尽管新的食品保鲜技术不断涌现,生鲜食品产后贮运过程中腐烂损失率还很严重,其中微生物所引起的食品腐败是重要原因。近年来,动物性产品和果蔬等生鲜食品腐败过程中群体感应现象的不断被发现,提示了细菌群体感应与食品腐败变质之间的紧密相关性。本文围绕着生鲜食品的微生物腐败,介绍了细菌产生的各种信号分子,重点分析群体感应对生鲜食品腐败的调控作用,探讨阻断群体感应系统的天然抑制剂,为更好地理解食品腐败中的群体感应现象,开发阻断群体感应系统新的抑制剂作生物保鲜剂,保障食品品质及食用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生鲜食品 腐败 腐败微生物 群体感应抑制剂
原文传递
以生物胺变化评价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寿春 钟赛意 +2 位作者 马长伟 李平兰 杨信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77-282,共6页
为了探讨生物胺指标评价鱼肉腐败进程的可能性及其安全范围,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冷藏罗非鱼片贮藏过程的生物胺变化,用以判断鱼片的腐败进程。结果表明:新鲜鱼片初始单胺和多胺总量较高,二胺总量很低。贮藏过程中单胺和多胺波动... 为了探讨生物胺指标评价鱼肉腐败进程的可能性及其安全范围,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冷藏罗非鱼片贮藏过程的生物胺变化,用以判断鱼片的腐败进程。结果表明:新鲜鱼片初始单胺和多胺总量较高,二胺总量很低。贮藏过程中单胺和多胺波动变化并呈下降趋势,尸胺、腐胺含量快速增加成为主要生物胺。含有尸胺+腐胺的二胺、生物胺指数、总生物胺等指标与其两者增长趋势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尸胺、腐胺、二胺、生物胺指数、总生物胺与贮藏时间、微生物数量和氨基态氮具有高度相关性。经回归分析表明假单胞菌、肠杆菌的增长与尸胺、腐胺具有重要的对应关系。尸胺、腐胺和二胺可简便有效评价鱼片腐败进程;但综合考虑组胺和酪胺的毒性,则生物胺指数(BAI)更适用,冷藏罗非鱼片生物胺指数的初步判别范围为:<20mg/kg,新鲜;20~40mg/kg,可接受;>40mg/kg,腐败。该研究为冷藏罗非鱼片生物胺的限量标准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 罗非鱼片 腐败 腐败菌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与肉类腐败变质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晓波 《肉类研究》 2008年第9期41-44,共4页
本文介绍了腐败肉的特征、分类以及引起肉类腐败变质的原因与条件,其中以微生物引起的腐败最为普遍,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导致肉类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的种类及特性,以及如何防止肉的腐败变质。
关键词 微生物 肉类 腐败变质
下载PDF
淡腌黄鱼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别春彦 许钟 杨宪时 《南方水产》 2005年第4期60-63,共4页
对淡腌黄鱼在5、10、15、25℃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检测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情况、过氧化值(POV)及挥发性盐基氮(VBN)的变化,并结合感官质量的变化,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产品的货架期,对产品货架期腐败终点的指标值... 对淡腌黄鱼在5、10、15、25℃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检测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情况、过氧化值(POV)及挥发性盐基氮(VBN)的变化,并结合感官质量的变化,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产品的货架期,对产品货架期腐败终点的指标值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结果表明在初期腐败时,微生物生长最大值约为8~9log10CFU·g-1,VBN约为30~40mg·100g-1,POV值在保藏期间均出现峰值,其变化情况与细菌总数、感官评分及VBN的变化保持一致。而5、10、15、25℃的货架期分别是20、14、8、4.5d。真空包装的淡腌黄鱼在4种温度条件下贮藏,产品的货架期较短,且产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腐败,化学腐败不是其主要腐败原因,但与挥发性盐基氮一样与腐败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腌黄鱼 腐败 品质变化 微生物特性
下载PDF
不同极限pH值牛肉品质差异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晶 罗欣 +3 位作者 朱立贤 李航 郝剑刚 张一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3-288,共6页
不同极限pH值的牛肉品质差异明显,高极限pH值的牛肉表面发黑、发暗,且易于腐败,中间型极限pH值(5.8-6.2)的牛肉嫩度低。因此,本文主要从牛肉颜色、嫩度、保水性和微生物4个方面综述不同极限pH值下牛肉食用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差异及机制,... 不同极限pH值的牛肉品质差异明显,高极限pH值的牛肉表面发黑、发暗,且易于腐败,中间型极限pH值(5.8-6.2)的牛肉嫩度低。因此,本文主要从牛肉颜色、嫩度、保水性和微生物4个方面综述不同极限pH值下牛肉食用品质和安全品质的差异及机制,旨在为探寻改善不同极限pH值牛肉品质的方法提供科研思路和理论指导,以降低牛肉产业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极限pH值 颜色 嫩度 腐败
下载PDF
生鲜牛肉中的腐败微生物概述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一敏 朱立贤 +3 位作者 张万刚 董鹏程 郝剑刚 罗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89-296,共8页
生鲜牛肉腐败是一个涉及多种特定微生物相互作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现象。了解牛肉中微生物的污染源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控制其腐败进程、延长牛肉货架期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肉牛从下刀宰杀到包装前所有可能的污染... 生鲜牛肉腐败是一个涉及多种特定微生物相互作用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现象。了解牛肉中微生物的污染源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控制其腐败进程、延长牛肉货架期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肉牛从下刀宰杀到包装前所有可能的污染源、污染微生物在种的水平上的分类和多样性、单个菌属及多种微生物作用的腐败机制等方面对生鲜牛肉中腐败微生物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初步总结得出活体动物的皮毛及皮毛上的污染物、去皮用的刀具和剥皮操作工人的手、分割时的工作接触面为生鲜牛肉中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源;主要的微生物种类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乳酸杆菌及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因利用肉中营养代谢底物的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腐败现象。期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和概述能够为生鲜牛肉腐败微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腐败 假单胞菌 乳酸菌 肠杆菌
下载PDF
冰藏鲐鱼中组胺的产生及腐败微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蒋倩倩 戴志远 +3 位作者 赵巧灵 吴佳佳 王宏海 卜俊芝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9-224,共6页
对鲐鱼整鱼、去内脏鲐鱼和鲐鱼片冰藏期间组胺的产生、腐败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及感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鱼整鱼中腐败微生物生长速度和组胺积累速度最快,鱼片最慢。冰藏16d期间3组鲐鱼组胺积累均未超过100mg/100g.冰藏14~16d... 对鲐鱼整鱼、去内脏鲐鱼和鲐鱼片冰藏期间组胺的产生、腐败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及感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鱼整鱼中腐败微生物生长速度和组胺积累速度最快,鱼片最慢。冰藏16d期间3组鲐鱼组胺积累均未超过100mg/100g.冰藏14~16d3组鲐鱼的感官评价结果均显示鲐鱼已腐败,腐败微生物数量均超过106CFU/g。本研究结果显示:鲐鱼冰藏期间对腐败起主要作用的嗜冷菌的生长对组胺的产生影响很小,而嗜温茵中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对组胺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冰藏 组胺 腐败 微生物
原文传递
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主要腐败菌的聚类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2 位作者 张建威 张秋会 朱应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31-2537,共7页
【目的】确定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的腐败菌,为微生物的控制和货架期的延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接种单一的和混合细菌于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在4℃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品质状况,对不同组别的品质... 【目的】确定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的腐败菌,为微生物的控制和货架期的延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接种单一的和混合细菌于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在4℃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的品质状况,对不同组别的品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冷却猪肉在托盘包装贮藏时,单一菌类与混合菌组被聚为3组,单一菌类为一组,不同混合菌类被聚为两组。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的混合菌组与自然污染的微生物组聚在同一组中,且距离最小,其欧氏平方距离为45.797。因此,影响肉品腐败不是单独的某一类微生物的作用,而是多种腐败菌的相互作用。【结论】冷却猪肉低温贮藏时,在混合细菌(包括气单胞菌、热杀索丝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导致产品腐败的进程中,气单胞菌对腐败的群体效应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腐败 腐败菌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猪肉新鲜度指示卡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媛媛 张蕾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3,共5页
研究了一种能够根据包装内猪肉腐败程度而显示不同颜色的指示卡,用于指示猪肉的新鲜度。将浓度为0.2%,0.3%,0.4%,0.5%的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分别与浓度为0.7%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经流延成膜后再与白色防水纸复合,制得了4种新鲜度... 研究了一种能够根据包装内猪肉腐败程度而显示不同颜色的指示卡,用于指示猪肉的新鲜度。将浓度为0.2%,0.3%,0.4%,0.5%的溴甲酚紫乙醇溶液,分别与浓度为0.7%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混合,经流延成膜后再与白色防水纸复合,制得了4种新鲜度指示卡,分别用于指示浅盘包装内猪肉的新鲜度。在贮存期内,测定了猪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和对应的新鲜度指示卡颜色的Lab值,计算了新鲜度指示卡的色差值。探讨了溴甲酚紫含量对新鲜度指示卡准确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度指示卡色差值与猪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呈线性相关。在猪肉发生腐败时,溴甲酚紫溶液浓度为0.5%的新鲜度指示卡(A4)由黄色变为绿色,变色点明显;继续腐败时,变为蓝色,变色梯度大;变色不受猪肉质量的影响,起到了指示包装猪肉新鲜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酚紫 新鲜度指示卡 猪肉 腐败
下载PDF
北极虾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质量变化与质量指标(英文)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庆祝 Kristin Anna Thorarinsdottir Guerun Olafsdottir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6,共10页
采用感官评估、物理、化学、微生物分析方法,对贮藏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北极虾的质量变化与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保藏方法分别为传统冰块冷却法、液态冰冷却法、盐水-冰混合冷却剂法,贮藏环境温度为-1.5℃或1.5℃。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冰... 采用感官评估、物理、化学、微生物分析方法,对贮藏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北极虾的质量变化与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保藏方法分别为传统冰块冷却法、液态冰冷却法、盐水-冰混合冷却剂法,贮藏环境温度为-1.5℃或1.5℃。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冰冷藏法对延缓虾腐败变质的效果比传统冰块冷藏法、盐水-冰混合冷却剂冷藏法好。经过1d的贮藏后发现,无论在-1.5℃还是1.5℃的环境温度下,保藏在液态冰中虾的挥发性总氮(TVB N)都有所下降,并且在-1.5℃的环境温度下,其TVB N值在3d后才回升到刚开始贮藏时的水平,而在其它保藏方法中,虾的TVB N值始终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保藏在液态冰-1.5℃环境中虾的三甲胺(TMA)在贮藏的第1天有所降低以外,其它各试验组虾的TMA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检测结果还表明,保藏在传统冰块及盐水-冰混合冷却剂中虾的细菌总数(TVC)增加最快,其次是保藏在液态冰中1.5℃的环境下。而保藏在液态冰中-1.5℃的环境下,虾的细菌繁殖最慢,并且在贮藏初期,产生了明显的细菌总数降低及细菌繁殖被抑制的现象。采用主要因子分析(PCA)和方差分析(ANOVA)发现,质量指标如TVB N、TMA、TVC、pH、NH3(电子鼻测量值)和感官评估结果等相互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虾 液态冰 过冷 电子鼻 感官评估 腐败
下载PDF
MiSeq测序研究散装酱卤鸭肉贮藏期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谢萍 徐明生 +3 位作者 尹忠平 唐道邦 徐玉娟 戴艺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126,106,共8页
为研究散装酱卤鸭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本质,以期为确定其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提供依据,本文采用Mi Seq测序分析其在4℃和25℃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品在4℃和25℃贮藏过... 为研究散装酱卤鸭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本质,以期为确定其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提供依据,本文采用Mi Seq测序分析其在4℃和25℃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样品在4℃和25℃贮藏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在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样品贮藏初期优势细菌是Weissella sp.、Staphylococcus sp.、和未分类的肠杆菌科,优势真菌是Debaryomyces sp.IZ_1257和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4℃贮藏中后期,肺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pulmonis)和Staphylococcus sp.为主要优势细菌;而25℃贮藏中后期的优势细菌则为Weissella sp.、Staphylococcus sp.、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和未分类的肠杆菌科。4℃、25℃贮藏中后期样品中最主要优势真菌均为Debaryomyces sp.IZ_1257。相比较于传统方法,Mi Seq测序提供的微生物多样信息更接近于样品微生态,更能够全面解析各环境样品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酱卤鸭肉 微生物多样性 优势菌群
原文传递
干腌火腿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竺尚武 张春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90,共2页
新鲜腿肉经切块、干腌、干燥和发酵制成块状干腌火腿。肉块盐分含量小于9%,发酵时腐败变质;肉块盐分含量大于15.5%,发酵后不会腐败变质,但也不会产生火腿香气;肉块盐分含量10%~13%,水分含量42%~48%,发酵后不发生腐败变质并可产生火腿... 新鲜腿肉经切块、干腌、干燥和发酵制成块状干腌火腿。肉块盐分含量小于9%,发酵时腐败变质;肉块盐分含量大于15.5%,发酵后不会腐败变质,但也不会产生火腿香气;肉块盐分含量10%~13%,水分含量42%~48%,发酵后不发生腐败变质并可产生火腿香气。发酵时腐败变质的肉块具有较高的pH和很高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腐败又不产生香气的肉块具有较低的pH和很低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腐败并产生火腿香气的肉块具有适中的pH和适中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火腿 香气 腐败 水分 盐分
下载PDF
Spoilage potential of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raw milk and the thermo-stability of their enzymes 被引量:16
16
作者 Lei YUAN Faizan A.SADIQ +4 位作者 Tong-jie LIU Yang LI Jing-si GU Huan-yi YANG Guo-qing H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30-642,共13页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raw milk at low temperatures promote the growth of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rmo-stable enzymes, which pose great threats to the quality and shelf-life of dairy...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raw milk at low temperatures promote the growth of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rmo-stable enzymes, which pose great threats to the quality and shelf-life of dairy products. 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spoilage potential of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and the thermo-stabUities of the enzymes they produce, further detailed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vise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avoid dairy spoil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poilage potential of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from Chinese raw milk samples at both room temperature (28 ℃) and refrigerated temperature (7 ℃). Species of Yersinia, Pseudomonas, Serratia, and Chryseobacterium showed high proteolytic activity. The highest proteolytic activity was shown by Yersinia intermedia followed by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d). Lipolytic activity was high in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and the highest in Acinetobacter guillouiae. Certain isolates showed positive ^-galactosidase and phospholipase activity. Strains belonging to the same species sometimes showed markedly different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Proteases and lipases produced by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retained activity after heat treatment at 70, 80, or 90 ℃, and proteases appeared to be more heat-stable than lipases. For these reasons, thermo-stable spoilage enzymes produced by a high number of psychrotrophic bacterial isolates from raw milk are of major concern to the dairy indust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valuable data about the spoilage potential of bacterial strains in raw milk and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enzymes they produ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ilage enzyme Psychrotrophic bacteria Raw milk Thermo-stability
原文传递
生鲜肉中假单胞菌致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若煜 董鹏程 +5 位作者 朱立贤 毛衍伟 罗欣 张一敏 韩明山 韩广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91-297,共7页
生鲜肉的腐败是一个与多种特定微生物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态现象。假单胞菌属是生鲜肉中的优势腐败菌之一;但假单胞菌属对生鲜肉的致腐机制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对影响肉腐败的相关基因调控及表达尚未有定论... 生鲜肉的腐败是一个与多种特定微生物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态现象。假单胞菌属是生鲜肉中的优势腐败菌之一;但假单胞菌属对生鲜肉的致腐机制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尤其是对影响肉腐败的相关基因调控及表达尚未有定论。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假单胞菌的特性、分类及种间差异,进而分析了假单胞菌的污染来源,最后从底物利用(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角度分析了假单胞菌基因水平上的致腐原因,其中调控Entner-Doudoroff途径中相关酶类的基因、调控胞外蛋白酶的AprX基因和编码ABC转运蛋白的基因、编码脂肪酶的lipA基因在不同条件下和不同菌类中表达量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假单胞菌腐败的根本原因。通过本文的总结,以期为揭示肉品中假单胞菌的腐败机制和控制腐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假单胞菌 机制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却猪肉生物胺与腐败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真真 李苗云 +5 位作者 赵改名 黄现青 柳艳霞 张建威 孙灵霞 田玮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5-339,共5页
将冷却肉用真空包装的方式在5℃条件下贮藏,研究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生物胺与腐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冷却猪肉的腐胺、尸胺和酪胺与pH值、挥发性氨基氮(TVB-N)值、电导率和微生物数量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中,腐胺、尸胺和... 将冷却肉用真空包装的方式在5℃条件下贮藏,研究冷却猪肉贮藏过程中生物胺与腐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冷却猪肉的腐胺、尸胺和酪胺与pH值、挥发性氨基氮(TVB-N)值、电导率和微生物数量都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中,腐胺、尸胺和酪胺与细菌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38、0.909,而组胺、亚精胺和精胺与微生物数量等品质指标相关性不显著;腐胺、尸胺和酪胺之间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它们与组胺、亚精胺和精胺相关性不大。因此,真空包装冷却猪肉的腐败品质指标除了常用的微生物数量、pH值、TVB-N值和电导率之外,腐胺、尸胺和酪胺也可以作为判断冷却猪肉腐败品质变化重要的指标,其含量变化可客观反映冷却猪肉的腐败变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生物胺 腐败 相关性
下载PDF
黄酒灭菌温度的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毛青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8,共5页
阐述了决定黄酒灭菌温度的因素,并与决定啤酒和日本清酒灭菌温度的因素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成品黄酒的酸败主要由乳酸杆菌引起及控制措施。仓贮坛酒、仓贮坛装酸酒和发酵过程中乳酸乙酯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黄酒 灭菌温度 因素 煎酒 乳酸杆菌 酸败 措施
下载PDF
不同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腐败前后微生物的分析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猛 蒋云露 +4 位作者 杨建涛 常伟 车振明 陈功 饶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4-189,共6页
研究不同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正常发酵后与发生腐败后盐卤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化。利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3个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腐败前后盐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8株菌株,并经16S r DNA和18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属... 研究不同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正常发酵后与发生腐败后盐卤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化。利用不同的选择培养基对3个盐质量浓度四川泡菜腐败前后盐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8株菌株,并经16S r DNA和18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种属。结果表明:在不同盐质量浓度泡菜正常发酵过程中,以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为主的乳酸菌主导了泡菜发酵过程。泡菜腐败时,不同盐质量浓度泡菜中的腐败微生物以芽孢杆菌和酵母为主,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和塔克斯假丝酵母在不同盐质量浓度泡菜腐败时均占一定比例;40 g/L盐质量浓度泡菜盐卤以甲级营养型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热带念珠酵母为主,60 g/L盐质量浓度泡菜盐卤以短小芽孢杆菌、克鲁维毕赤酵母和热带念珠酵母为主,80 g/L盐质量浓度泡菜盐卤以奇异变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白地霉、地衣芽孢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以及克鲁维毕赤酵母为主。腐败泡菜盐卤表层的膜璞由细菌和真菌共同形成,且盐质量浓度越低,细菌所占的比例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盐质量浓度 正常发酵 腐败 优势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