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 被引量:29
1
作者 易新竹 张晓歌 王艳民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7-139,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关TMD保守治疗的咬合板的类型、作用和适应证。咬合板治疗是临床治疗TMD的首选疗法,但目前缺乏设计完善的临床试验以证实其疗效。建议推行临床试验透明化,实...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保守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关TMD保守治疗的咬合板的类型、作用和适应证。咬合板治疗是临床治疗TMD的首选疗法,但目前缺乏设计完善的临床试验以证实其疗效。建议推行临床试验透明化,实施临床试验注册制度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便于总结咬合板治疗TMD的临床证据,提高TMD临床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 保守治疗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思思 刘亚丽 《医学综述》 2018年第9期1785-1789,共5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而咬合因素是导致TMD发生的最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在TMD众多治疗方法中咬合板以其保守、可逆的特点被认为是治疗TMD的首选方法。咬合板的种类较多,但不同类型的咬...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而咬合因素是导致TMD发生的最主要致病原因之一。在TMD众多治疗方法中咬合板以其保守、可逆的特点被认为是治疗TMD的首选方法。咬合板的种类较多,但不同类型的咬合板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治疗TMD的疗效结果也不同。为了证实种类繁多的咬合板的疗效,学者们进行了各种临床试验,但结果都尚未完全明确,对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仍然存在不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夜磨牙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孙静怡 唐亮 《口腔疾病防治》 2017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夜磨牙症是口腔常见病之一,对人类的咀嚼系统功能有严重的影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夜磨牙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还没有公认有效的治愈方法。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夜磨牙症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夜磨牙症 咬合板治疗 药物治疗 生物反馈法治疗 心理行为法治疗
下载PDF
[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髁突改建的影像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谢飞 刘木清 +1 位作者 刘乙澍 傅开元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评价颞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的定性、二维及三维定量测量方法,建立一种可靠的可用于临床评价髁突骨改建的定量评价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牙合]垫治... 目的通过比较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评价颞下颌关节髁突骨改建的定性、二维及三维定量测量方法,建立一种可靠的可用于临床评价髁突骨改建的定量评价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牙合]垫治疗且资料完整的盘前移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定性评价、二维定量测量、三维定量测量,并对三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30名患者。30名患者中有24名(80%)患者在[牙合]垫治疗后CBCT影像中某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层面上发现髁突骨改建的双线征。髁突的二维测量中,[牙合]垫治疗后症状侧髁突前后径、髁头高度、髁突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无症状侧髁突治疗后前后径近内侧、前后径中间侧、髁头高度较治疗前也明显增加(P<0.05)。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法计算的髁突体积,[牙合]垫治疗后症状侧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比较无骨改建组、部分骨改建组和显著骨改建组3组的髁突前后径、内外径、髁头高度、髁突高度与髁突体积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骨改建组与显著骨改建组前后径、髁头高度、髁突体积有显著性差异。部分骨改建组和显著骨改建组只有髁突体积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测量指标中,髁突前后径和髁头高度可以反映髁突骨改建,三维测量体积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出髁突的骨改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牙合]垫治疗 髁突骨改建 计算机辅助分析
下载PDF
A Therapeutic Concept by “Watted” for the Surgical Lengthening of the Lower Face by Short Face Syndrome
5
作者 Nezar Watted Abu-Hussein Muhamad +1 位作者 Josip Bill Peter Proff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5年第5期127-141,共15页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esthetic awareness for the facial appearance and the spread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adult treatment by public media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adult patients which seek orth...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esthetic awareness for the facial appearance and the spreading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adult treatment by public media result in an increase of adult patients which seek orthodontic treatment to improve their facial esthetics. In general, these patients show such a severe skeletal deformity that it is detectable even by non-experts because of its extraoral manifestation, which is the main motivation for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se deformities and because of the lacking growth usable for therapy the only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these patients is the combined orthodontic-surgical approach. Besides a stable and functional occlusion with physiologic position of the condyle, the goals of treatment a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ntal and, above all, facial esthetics since the patient judges the success of treatment mostly by the extraoral appearance. The dentofacial appearance must be defined prior to treatment to plan the individual right approach in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ossibilities for Angle Class II deformities and thus be able to reach for both sides—patient and orthodontist—satisfying result. With this article, a systematic therapy concept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lass II deformities and skeletal deep bite with a short lower face (short face syndrome)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e soft tissue analysis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halometrics Facial Proportions LOWER FACE Height Skeletal Deep BITE SHORT FACE SYNDROME LENGTHENING of the LOWER FACE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Osteotomy Mandibular Advancement splint therapy Lateral Open BITE
下载PDF
不同牙合治疗对伴有咬合创伤的慢性牙周炎患牙转归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鹏程 薛栋 +1 位作者 丁茜 曾红燕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牙合治疗方式:单纯调牙合治疗与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对伴有咬合创伤的牙周炎患牙,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例伴有咬合创伤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咬合时间测定值大小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牙合治疗方式:单纯调牙合治疗与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对伴有咬合创伤的牙周炎患牙,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8例伴有咬合创伤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咬合时间测定值大小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例;0d时(基线),两组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第28d,A组咬合创伤牙位实施调牙合治疗,B组咬合创伤牙位实施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第56d,B组拆除暂时性牙周夹板。调牙合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在0、28、56 d、84d检查A、B两组全口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咬合创伤牙位咬合时问及咬合受力百分比。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基线时A、B两组间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差异、各组内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与咬合指标变化、两组在84d牙周临床指标与咬合指标变化值的差异进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d=0.05。结果: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咬合创伤牙位牙周临床指标及咬合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B组行暂时性牙周夹板治疗后后纳入牙位出血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牙周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84d时,A、B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较基线的改变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咬合时间、咬合受力百分比相比基线的改变值A组显著大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合并咬合创伤的下前牙,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可改善其咬合时间及受力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咬合创伤 调牙合 暂时性牙周夹板
下载PDF
二夹板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卢耀明 赵卫东 +7 位作者 蔡桦 黄文华 庄洪 魏合伟 王炳南 张志海 颜祖侠 朱青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 ,取 8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 ,每一标本分别作“无夹板”、“二夹板”、“四夹板”外固定 ,分...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测定与临床研究 ,探讨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生物力学原理和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 ,取 8个新鲜成年男性尸体前臂标本 ,每一标本分别作“无夹板”、“二夹板”、“四夹板”外固定 ,分别在正常扭转、正常分骨、截断分骨、截断扭转状态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实验数据作统计学处理。在临床研究部分 ,则自 1997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 ,对 6 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 ,分别予以手法复位 ,两夹和四夹 (连旋中板共五块夹板 )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结果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正常扭转状态下、截断扭转状态下与正常分骨状态下 ,“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 (P <0 .0 1) ;截断分骨状态下、“空白组”、“二夹组”与“四夹组”的组间差别亦显著 (P <0 .0 5 )。通过临床观察可见 :“两夹组”与“四夹组”外固定效果接近 ,解除夹板后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为 3~ 6个月。结论 :实验研究表明 :“二夹组”无论抗旋转或分骨方面都明显优于“四夹组”。而临床研究亦显示二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 ,与传统的四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比较 ,具有简便、易掌握、疗效可靠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夹板 前臂双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现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秋娟 刘海霞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35-437,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治疗方法众多。咬合板作为一种保守、可逆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在TMD的治疗上。然而,各类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尚不完全明确,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板治疗
原文传递
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对特发性髁突吸收患者上气道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柏恺 刘旌毅 +4 位作者 吕政展 郑美里 汪席均 河奈玲 江凌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对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上气道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ICR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对特发性髁突吸收(idiopathic condylar resorption,ICR)患者上气道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ICR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平均治疗时间(55.2±8.4)个月。在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前(T0)、功能(牙合)板治疗后(T1)和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后6个月(T2),分别进行CT检查。对上气道矢状向距离、上气道容积和最小横截面积以及下颌骨和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采用SPSS 26.0软件包中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治疗阶段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后,ICR患者下颌骨显著前移,上气道矢状向距离、上气道容积和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5);但功能(牙合)板治疗后表现为下颌骨后退,上气道各指标显著降低(P<0.05)。舌骨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位置变化。结论:ICR患者关节功能(牙合)板联合正颌-正畸治疗后,下颌骨显著前移、侧貌明显改善,上气道容积显著提高;但经过第一阶段功能(牙合)板治疗后上气道有一定程度缩窄,伴下颌骨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上气道 关节功能(牙合)板 正颌-正畸治疗
下载PDF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镜术后垫治疗评价
10
作者 冼淡 陈巨峰 +3 位作者 莫础嘉 方溢云 劳均平 王光护 《广东牙病防治》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对比评价关节镜手术加或不加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方法 一组(40例 )应用关节镜手术 (灌洗加松解术 )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另一组 (40例 )则在关节镜手术后配合牙合垫治疗。结果 随访 2年 ,术后 ... 目的 对比评价关节镜手术加或不加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方法 一组(40例 )应用关节镜手术 (灌洗加松解术 )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另一组 (40例 )则在关节镜手术后配合牙合垫治疗。结果 随访 2年 ,术后 3个月时两组患者 (VAS法 )疼痛缓解程度均值分别为 1.8、2 .5 ,6个月时分别为 3.2、4 .8,1年时分别为 5 .6、5 .8,2年时分别为 6 .0、6 .2 ;张口度增加均值分别为 3个月时 5 .6mm、7.8mm ,6个月时为8.2mm、9.7mm ,1年时为 9.4mm、9.8mm ,2年时为 9.7mm、10 .2mm ,其中术后 3、6个月时疼痛及张口度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 1年、2年时疼痛、张口度改变对比均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 关节镜下行灌洗加松解术 ,并行牙合垫治疗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短期疗效 (3~ 6个月 )较单纯采用关节镜下行灌洗加松解术效果好 ,而术后 1~ 2年疗效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HE垫 术后 张口度 松解术 灌洗 关节镜手术 移位 对比 差异
下载PDF
胡黎生中医正骨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文昕 刘秀丽 +6 位作者 孟凡策 崔晓丽 刘博 王君 崔光豪 田洋 胡妍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7期848-850,共3页
胡黎生教授认为,治疗骨折、骨疾病要重视骨与脏腑气血的整体观,治疗筋骨损伤注重气血的濡养、脾胃功能的调理。强调筋与骨并连并重,治以动静结合。治疗以手法整复为技,加垫夹板固定为特点,认为持续对抗牵引是整复良好的前提条件,轻、捷... 胡黎生教授认为,治疗骨折、骨疾病要重视骨与脏腑气血的整体观,治疗筋骨损伤注重气血的濡养、脾胃功能的调理。强调筋与骨并连并重,治以动静结合。治疗以手法整复为技,加垫夹板固定为特点,认为持续对抗牵引是整复良好的前提条件,轻、捷、稳、准为整复4字要诀。"胡黎生系列接骨中药"以骨折3期用药分治为理念,遵循"方从法出、法随证立",3个组方分期各显祛瘀、主生、补虚壮骨之功,通血气之瘀,主骨髓之生,补肾骨之虚,坚持整体调治、标本兼顾、内外治法兼施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 手法整复 加垫夹板固定 胡黎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