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7
1
作者 毕成峰 蒋莉莉 +1 位作者 李征 刘卫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研究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本质。方法对17例脾脏 LCA 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等,并进行了多种抗原标记的免疫表型检测,以正常脾脏、淤血性脾肿大... 目的研究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本质。方法对17例脾脏 LCA 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等,并进行了多种抗原标记的免疫表型检测,以正常脾脏、淤血性脾肿大、脾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作为对照。结果 (1)17例脾脏 LCA 有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即脾脏肿大伴单发或多发占位性病变。5例伴肝囊肿,1例伴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大体病理改变为脾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切面见单个或多个暗褐色结节,结节的直径为0.2~6.0 cm 不等。(3)镜下改变主要为病变由相互吻合的窦状腔隙组成,腔隙常形成乳头状突起或呈囊性扩张,其中可见两类细胞,一类是衬在腔隙内表面的体积较小的细胞,形似窦岸细胞;另一类是脱落于窦状腔隙内的大细胞,两类细胞均尤明显异型性。(4)免疫表型检测:17例标本中的小细胞均呈 CD31、多克隆第八因子相关抗原阳性,CD34阴性,1例呈CD8阳性,1例呈 CD21阳性,均不表达组织细胞分化抗原;大细胞均表达各种组织细胞抗原,包括CD68(KP1和 PG-M1)、CD163和溶菌酶等,各例中均有少数大细胞表达 CD31抗原,但均不表达CD34,且相关抗原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组的三类脾脏良性病变有所不同;大、小细胞均不表达 S-100蛋白。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致脾脏窦岸细胞增生,脾血窦扩张并相互吻合而形成的局部血管瘤样病变伴组织细胞反应。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以及 CD31和组织细胞相关抗原的检测有助于该疾病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血管瘤 错构瘤 窦岸细胞
原文传递
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附三例报告)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洪林 石木兰 郝玉芝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报道 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复习 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CT扫描和 1例MRI表现 ,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B超表现为单发球形病变 ,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 ,其中 1例见环状强回声伴后方声... 目的 报道 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复习 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CT扫描和 1例MRI表现 ,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B超表现为单发球形病变 ,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 ,其中 1例见环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 3例CT平扫见脾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 ,1例见周边蛋壳样环状钙化 ;2例作增强扫描 ,1例静脉期略有增强 ,另 1例延迟扫描病变强化程度与脾实质接近 ;1例又作MR平扫 ,T1、T2 WI均以低信号为主。结论 脾脏炎性假瘤应列入脾单发肿物的鉴别诊断 ,其影像表现与肿块内纤维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的多少有关。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回声不均的肿块 ;CT增强扫描以病变延迟强化为特点 ;MRT2 WI常以低信号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炎性假瘤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脾脓肿 被引量:9
3
作者 邱云峰 江彰证 杨维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 介绍脾脓肿的病因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作者收治的 9例脾脓肿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脾脓肿可分为尸检型和临床型。尸检发现率为 0 4%~0 7%。临床型以单发巨大脾脓肿多见。脾脓肿主要为血源... 目的 介绍脾脓肿的病因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作者收治的 9例脾脓肿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脾脓肿可分为尸检型和临床型。尸检发现率为 0 4%~0 7%。临床型以单发巨大脾脓肿多见。脾脓肿主要为血源性感染所致。早期临床表现无特殊性。血培养阳性率为 1 5 %~ 70 % ,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帮助。本病误诊率高达 2 2 2 %~ 50 %。脾脓肿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脾脓肿临床少见 ,术前诊断率低 ,易误诊漏诊。一经确诊 ,应及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脓肿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部分性脾栓塞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合代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3期3603-3605,共3页
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微创、有效、便捷,可重复进行,且保留脾功能,优势明显,临床广泛应用于肝、脾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近年来有取代脾切除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趋势。现对PSE在治疗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破裂、肝硬... 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微创、有效、便捷,可重复进行,且保留脾功能,优势明显,临床广泛应用于肝、脾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尤其近年来有取代脾切除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趋势。现对PSE在治疗肝功能不全、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破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合并血小板低下和在某些少见病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脾栓塞术 临床应用 肝硬化失代偿期 脾脏疾病 脾功能亢进症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 被引量:8
5
作者 安婷婷 李甜甜 +2 位作者 王琦 王秀云 杨秀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86-1689,共4页
目的探讨CEUS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Vue对25例疑似脾脏病变的患者行CEUS,观察病灶灌注过程。结果 7例脾脏正常,造影剂均匀充填,呈均匀一致的高增强;5例恶性肿瘤动脉期有不同程度增强,实质期均快速退出;13例良性病... 目的探讨CEUS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noVue对25例疑似脾脏病变的患者行CEUS,观察病灶灌注过程。结果 7例脾脏正常,造影剂均匀充填,呈均匀一致的高增强;5例恶性肿瘤动脉期有不同程度增强,实质期均快速退出;13例良性病变中,2例脾血肿、2例脾囊肿、1例脾结核无增强,其余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增强。与病理结果对照,CEUS诊断脾脏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7%(32/33)、92.31%(12/13)、95.65%(44/46),均高于二维超声[分别为60.61%(20/33)、46.15%(6/13)、56.52%(26/46)]。结论 CEUS对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脾脏病变
下载PDF
腹腔镜脾手术110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丹磊 郑成竹 +3 位作者 李际辉 柯重伟 印慨 吴金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睥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腹腔镜睥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10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例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2例腹腔镜睥囊肿开窗术。病例构成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目的:探讨腹腔镜睥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腹腔镜睥手术的临床资料,包括107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1例腹腔镜副脾切除术及2例腹腔镜睥囊肿开窗术。病例构成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5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33例,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 anemia,MA)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5例,脾囊肿3例,脾脓肿1例,脾血管瘤3例,牌淋巴管瘤2例,副脾2例,脾破裂1例。结果:108例手术成功,1例因术中脾下极血管出血中转开腹,1例因术后操作孔肌层动脉出血二次手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急诊行LS;3例脾囊肿患者中2例行开窗术,另1例囊肿较大,行LS。手术时间1—5h,平均2,5h。手术失血20~30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为48~72h,术后平均住院5d。结论:对于部分血液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脾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脾切除术 腹腔镜术
下载PDF
胰腺内副脾误诊2例报告
7
作者 张孟哲 饶洁 张正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68,共4页
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 副脾是指正常脾脏以外存在的,与主脾结构相似,有一定功能的脾脏组织,其中完全被胰腺包裹的胰腺内副脾(IPAS)发生率仅为2%,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特征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以及其他胰腺占位性病变较为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报道了2例分别被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IPAS患者,并分析误诊原因,总结诊疗经验,以期提升临床对IPAS明确鉴别诊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胰腺 误诊 神经内分泌瘤 乳头状瘤
下载PDF
腹腔镜下二级脾蒂游离原位脾切除术20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勇 郭子健 +4 位作者 曹华祥 周俊晶 戴赛民 赵长勇 鱼海峰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游离在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对2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原位游离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9例患者成功游离二级脾蒂行原位脾切除术,1例患者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行原位脾切...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游离在腹腔镜下原位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对20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原位游离二级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19例患者成功游离二级脾蒂行原位脾切除术,1例患者应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脾蒂行原位脾切除术。19例患者术中出血(310±11)ml。术后未出现继发感染、胰漏、再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68±21)min。术后72 h内拔除脾窝引流管。术后9~15 d出院,住院时间(10.8±1.2)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0例出现血小板增高,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二级脾蒂游离法在腹腔镜下原位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儿童部分脾栓塞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晓初 汤绍涛 +1 位作者 阮庆兰 张寿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儿童脾功能亢进的长期效果。方法:17例脾功能亢进患儿施行了部分脾栓塞,全部病例随访5~6年。结果:栓塞后第3天内,患儿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在随访的6年期间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且脾脏... 目的:总结部分脾栓塞治疗儿童脾功能亢进的长期效果。方法:17例脾功能亢进患儿施行了部分脾栓塞,全部病例随访5~6年。结果:栓塞后第3天内,患儿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在随访的6年期间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且脾脏亦显著地缩小。结论:部分脾栓塞是替代脾切除治疗儿童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栓塞治疗 儿童 脾机能亢进
原文传递
CT量化分析在诊断副脾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向波 张翱 +1 位作者 杨全 李震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分析副脾CT误诊原因,通过CT量化分析,提高对副脾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副脾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分别测量各期副脾及主脾的CT值。结果:13例副脾平均CT值... 目的:分析副脾CT误诊原因,通过CT量化分析,提高对副脾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副脾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分别测量各期副脾及主脾的CT值。结果:13例副脾平均CT值动脉期85.3HU,静脉期105.2HU,延迟期70.7HU。正常主脾平均CT值动脉期103.8HU,静脉期117.3HU,延迟期81.7HU。通过量化分析:副脾各期CT值均比主脾略低,但是其三期动态增强,CT值动态变化形态与主脾一致,即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进一步增高,延迟期后强化程度减低。结论:副脾有典型的CT表现,通过CT量化分析,可提高对副脾的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误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胰腺内副脾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旭翔 吕国悦 +1 位作者 仇晓桐 邱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6-438,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2岁,自觉左上腹痛1个月,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后行腹部CT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患者病程期间无发热、寒战,无腹泻,无恶心、呕吐,血糖正常,无明显体质量下降...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2岁,自觉左上腹痛1个月,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后行腹部CT提示胰腺占位性病变,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患者病程期间无发热、寒战,无腹泻,无恶心、呕吐,血糖正常,无明显体质量下降。既往体健,无腹部及胰腺外伤史。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本院腹部彩超未发现明确胰腺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神经内分泌 胰腺疾病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英民 郑鑫 刘青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总结各术式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们针对不同的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成功实施18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总结各术式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们针对不同的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成功实施18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单纯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周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7.2min,术中平均出血154.4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707.5ml。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16.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血液病、脾脏良性肿瘤、外伤性脾脏破裂等切除脾脏的首选术式,同时可逐渐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门静脉压 腹腔镜术 脾切除术
下载PDF
Current concepts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in elective patients
13
作者 Marco Casaccia Cesare Stabilini +2 位作者 Ezio Gianetta Adalberto Ibatici Gregorio Santori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14年第2期33-47,共15页
Formerly,open splenectomy represented the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any hematologic diseases.Currently,thanks to permanent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skills,also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 has bec... Formerly,open splenectomy represented the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many hematologic diseases.Currently,thanks to permanent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skills,also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 has become a recognized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leen diseases,even in case of splenomegaly.A systematic review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im of recalling the proved concepts of this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o browse new devices and techniqu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surgical outcome.The literature search was initially conducted in Pub Med by entering general queries related to LS.The record identified through Pub Med searching(n = 1599) wasthen screened by applying several criteria(study 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1991 to 2013 with abstract available,by excluding systematic/non-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is,practice guidelines,case reports,and study involving animals).The articles assessed for eligibility(n = 160) were primarily evaluated by excluding studies that did not report operative time and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For articles that treated multiport LS we included only clinical trials with patients > 20.The studies included in qualitative synthesis were 23.The search strategy carried out in Pub Med does not allow to obtain an overview of the items returned by the main queries.With this aim we replicated the search in the Web of Science TM database,only including the studies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the period 1991-2013 with no other filter/selection criteria.The full records(n = 1141) and cited references returned by Web of Science TM were analyzed with the visualization of similarities(VOS) mapping technique.Maps of title/abstract text corpus and bibliographic coupling of author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VOS approach were presented.If in normal-size or moderately enlarged spleens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is unquestionable,in massive splenomegaly the optimal technique remain to be determined.In this setting,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to compare open vs LS are needed.Between the new tech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EN SPLENECTOMY Laparoscopy MINIMALLY Invasive splenic diseases splenic Neoplasms Visualization of SIMILARITIES mapping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致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亓文磊 张建伟 +4 位作者 姬静伟 周建鹏 魏锋 杜晓宏 王广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0-85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近10年来反复发作胰腺炎,每次发作表现为中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伴大汗淋漓、腰背部放射痛,持续约10 min,口服"去痛片"后可逐渐缓解,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对症支持治疗好...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近10年来反复发作胰腺炎,每次发作表现为中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伴大汗淋漓、腰背部放射痛,持续约10 min,口服"去痛片"后可逐渐缓解,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患者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后出院。患者2个月前检查发现胰管结石,于外院行内镜下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植入术,术后出现呕血、黑便、重度贫血,行止血、输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仍间断腹痛,未再呕血、黑便,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暂以"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收入本科治疗。查体:中上腹部轻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动脉瘤 假性 动脉瘤 破裂 胰腺炎 慢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治疗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旭 袁文斌 +2 位作者 岑峰 童利会 严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LPS)治疗脾脏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腔镜治疗的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其中行LPS 7例,腹腔镜全脾切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 LPS)治疗脾脏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腔镜治疗的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其中行LPS 7例,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splenectomy, LTS)15例。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治疗,无一中转开腹,且LPS组无患者中转为LTS。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PS组术后并发症较LTS组明显减少(χ2=17.679,P=0.000),LPS组无患者出现术后血小板增多症;LPS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亦显著缩短(5.7±2.3)d比(15.3±3.4 )d (t=6.741,P=0.000 1),住院费用显著减少(19 288±2 760)元比(27 737±4 626)元(t=4.442,P=0.000 3),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远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LPS保留了脾脏及其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符合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腹腔镜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磁共振SWI与常规T1WI、T2WI、T2^*WI在门脉高压患者脾脏Gamna-Gandy小体显示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冉 崔进国 +4 位作者 周祥峻 田福存 丛薇 张久权 王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与常规T1WI、T2WI、T2*WI序列对比,评价磁敏感加权序列(SWI)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Gamna-Gandy小体(Gamna-Gandy body,GGB)的能力。材料与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13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磁共振T1WI、T2WI、T2... 目的:与常规T1WI、T2WI、T2*WI序列对比,评价磁敏感加权序列(SWI)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Gamna-Gandy小体(Gamna-Gandy body,GGB)的能力。材料与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9月对13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磁共振T1WI、T2WI、T2*WI和SWI序列扫描,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在SPIN图像处理软件上分别计算4种序列上GGB阳性患者数量、GGB总数以及直径≤3 mm以及>3 mm的GGB数量。结果:T1WI、T2WI、T2*WI和SWI序列上GGB阳性患者分别是17、15、38和51例,平均GGB数量分别是(11.1±9.9)、(5.4±5.5)、(28.3±25.5)和(40.9±28.4)个。SWI序列对GGB阳性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T2WI、T2*WI序列。SWI序列显示的GGB数量明显多于T1、T2、T2*加权序列,SWI序列在显示直径≤3 mm的GGB上更加优于常规磁共振序列。结论:SWI序列可以更加准确的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脾脏GGB数量,是目前检查脾脏GGB最敏感的方法,是常规磁共振扫描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连华 岑坚慈 郑桂婵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16例设为A组;脾脏结节或肿块患者19例为B组,其中脾脏淋巴瘤6例为B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5例为B2组,脾脏转移瘤8例为B3组;...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16例设为A组;脾脏结节或肿块患者19例为B组,其中脾脏淋巴瘤6例为B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5例为B2组,脾脏转移瘤8例为B3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正常脾脏组织和脾脏疾病的血流灌注特点,分析CT灌注成像的检出率,并比较各组脾脏肿块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A组门脉和脾脏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脾脏肿块患者TIP、MTT明显高于对照组,BF、PEI、BV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脾脏疾病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佳颖 张晖 +2 位作者 王文平 黄备建 丁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32例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良恶性病灶各16例),实时动态地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与增强方式。结果脾恶性病变组在增...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在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对32例脾实性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良恶性病灶各16例),实时动态地观察病灶的增强时相与增强方式。结果脾恶性病变组在增强时间上与良性组相比表现为“快退”特征,恶性病灶增强强度达高峰时及开始减退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9.7±4.5)s、(29.7±10.9)s,而良性病灶组造影时的相应时间分别为(24.2±4.4)s、(50.9±.9)s,恶性病灶造影剂开始减退时间较良性病灶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在增强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能够发现更多的病灶,造影前共检出111个病灶,造影后共检出14210个病灶。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对脾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脾疾病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体会(附51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陈 陈晓岗 +1 位作者 王东杰 朱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经验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为51例患者行LS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38例,先天性溶血性贫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3例,门静脉高压症伴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结果:46例成功完成手术,5例中转手助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12.1)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150±11.3)ml。术后住院3~7 d,平均(5±0.6)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8例ITP患者中37例血小板恢复正常,1例术后升高后又降低。结论:LS安全可行,术前准备工作、术中体位、术者与助手的配合及脾蒂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对脾创伤的止血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渝 区文财 +2 位作者 封建立 柳建华 刘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7-409,413,共4页
目的超声空化治疗犬脾破裂出血效果较差,本研究拟探讨采用改进声学参数的超声联合微泡实现快速脾创伤止血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15只家犬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每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均开腹暴露脾区行超声造影,建立... 目的超声空化治疗犬脾破裂出血效果较差,本研究拟探讨采用改进声学参数的超声联合微泡实现快速脾创伤止血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15只家犬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每组5只。所有实验动物均开腹暴露脾区行超声造影,建立脾切割伤模型,测量初始出血速度后立即开始治疗,超声微泡组经股静脉推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单纯超声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微泡,假照组为超声假照。治疗后记录各组实验动物10 min总出血量,再次行超声造影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5只实验动物均成功建立脾切割伤模型。治疗前各组实验动物出血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微泡组实验动物脾切口干燥,无渗血,出血速度显著低于单纯超声组和微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微泡组造影示辐照脾区几乎无造影剂灌注,充盈缺损明显;单纯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血流灌注良好,未见明显充盈缺损;病理见超声微泡组脾窦扩张充血、出血,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单纯超声组、超声微泡组脾窦大小均匀,脾索结构清楚、排列整齐。结论优化参数的超声空化有效实现了犬脾破裂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疾病 创伤和损伤 超声疗法 造影剂 止血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