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与影响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盼碧 陈静 +1 位作者 崔瑾 杨孝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西药组采用芬必得灌胃治疗,穴位埋线组在"关元&...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西药组采用芬必得灌胃治疗,穴位埋线组在"关元""次髎""三阴交"穴进行简易穴位埋线治疗。比较各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穴位埋线组均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降低、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穴位埋线组血浆β-E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GF2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可升高血浆β-EP含量,降低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穴位埋线法 血浆β-内腓肽 子宫前列腺素E2/F2α 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原文传递
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反应与血清β-EP、子宫PGE2/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秦中银 陈盼碧 +4 位作者 杨雯雯 金灵敏 唐徐韵 周杨嘉琪 侯天仙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0期1701-1704,1709,共5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血清β-内啡肽(β-EP)、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应机制以及与直接灸关元的效应差异。方法32只雌性Wis... 目的观察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血清β-内啡肽(β-EP)、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应机制以及与直接灸关元的效应差异。方法3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关元组、直接灸关元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关元组采用艾炷隔药灸"关元"穴,直接灸关元组采用艾炷直接灸"关元"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 d。末次治疗结束后,记录30 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β-EP、子宫组织PGE2、PGF2α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清β-EP与子宫组织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显著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关元组与直接灸关元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β-EP与子宫组织PGE2含量明显增加(P<0.01),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直接灸关元组比较,隔药灸关元组脾脏NK细胞活性更高(P<0.05)。结论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β-EP、子宫PGE2含量与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子宫PGF2α含量实现;隔药灸关元穴与直接灸关元穴镇痛效应相当,但隔药灸对PD大鼠NK细胞活性影响优于直接灸,可能与隔药灸中药物的参与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 关元穴 血清内啡肽 子宫前列腺素E2/F2α 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大鼠
下载PDF
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前列腺素、血清IL-2及脾脏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雯雯 陈盼碧 +4 位作者 金灵敏 唐徐韵 秦中银 周杨嘉琪 陈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观察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PD)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PD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雌性Wistar... 目的:观察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PD)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PD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近部埋线组、远部埋线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第1天和第10天按0.5 mg/只注射,第2~9天按0.2 mg/只注射)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末次苯甲酸雌二醇给药24 h后,2 U/只)制备PD大鼠模型。近部埋线组选取"关元""次髎"埋线治疗,远部埋线组选取"三阴交""地机"埋线治疗,均于造模前1天进行。造模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子宫质量,ELISA法测定子宫组织PGE2、PGF2α含量及血清IL-2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部、远部埋线组扭体次数均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质量增加(P<0.01),子宫组织PGE2含量降低(P<0.01)、PGF2α含量升高(P<0.01),血清IL-2含量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部、远部埋线组子宫质量均降低(P<0.01,P<0.05),子宫组织PGE2含量升高(P<0.01)、PGF2α含量降低(P<0.01),血清IL-2含量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P<0.01)。近部埋线组较远部埋线组PGF2α含量降低(P<0.05),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P<0.01)。结论:近部穴位埋线与远部穴位埋线均可提高PD大鼠子宫PGE2含量、血清IL-2含量及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子宫PGF2α含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且近部取穴治疗一定程度上要优于远部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近部埋线 远部埋线 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F2Α 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