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仝小林教授运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欣燕 金末淑 +2 位作者 姬航宇 连凤梅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3-465,共3页
目的:观察仝小林教授使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采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对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水平及症状改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使用干姜... 目的:观察仝小林教授使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采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对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水平及症状改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使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后,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方面,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P<0.01),症候疗效方面,痊愈率为10%,显效率为16%,有效率为46%,总有效率为71%。结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2型糖尿病 脾虚胃热 病例观察
原文传递
仝小林教授运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辨证要点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末淑 陈欣燕 +3 位作者 姬航宇 王佳 常柏 仝小林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2-34,共3页
仝小林教授善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中辨证属"脾虚胃热"者。本研究采用描述的统计方法,分析仝小林教授运用该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19人次的证候特点,初步探讨本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辨证要点。
关键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2型糖尿病 脾虚胃热 辨证要点 仝小林
下载PDF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脾虚胃热型失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肖荣 赵春一 +2 位作者 郑莉明 杨玲玲 李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3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脾虚胃热型失眠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招募的脾虚胃热型失眠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脱落13...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脾虚胃热型失眠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质量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招募的脾虚胃热型失眠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脱落13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17例,试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模拟剂,试验组给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总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ISI)、血清皮质醇(CORT)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α(IFN-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与IS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FN-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FN-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本研究无严重不良事件,共2例轻度不良事件。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能显著改善脾虚胃热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控脾虚胃热失眠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脾虚胃热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细胞因子 炎症
下载PDF
仝小林运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末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43-2145,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对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的效果,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9月所有使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为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对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 目的:研究探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对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的效果,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9月所有使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为主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12例。对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果:治疗前后结果比较:纯中药组:疗程2个月的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3~6个月的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程3~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西药组:疗程1个月、疗程2个月和疗程3~6个月的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疗程1~2个月和疗程3~6个月的餐后2h血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疗程3~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治疗前后比较的结果看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具有显著降糖的效果,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有效的中药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2型糖尿病 脾虚胃热 临床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731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宋元明 王国英 +2 位作者 张宝军 王晓莉 杨华艳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分析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常见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型构成比:气阴两... 目的:分析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常见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中医证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型构成比:气阴两虚证为32.0%,阴虚火旺证为28.9%,脾虚胃热证为14.4%,胃肠实热证为9.6%,肺胃郁热证为9.3%;2在主症合并有兼夹证中,瘀血证占45.4%,痰饮证占19.2%,湿浊证占15.7%;32型糖尿病患者证型与年龄的关系:青年(〈45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火旺证;中年(45~59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老年(≥60岁)发生率最高的证型是气阴两虚证。结论: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是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不同证型的分布与患者年龄和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证 阴虚火旺证 脾虚胃热证 胃肠实热证 肺胃郁热证 瘀血证 痰饮证 湿浊证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邹耀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评价半夏泻心汤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辨证属脾虚胃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而治疗组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 目的评价半夏泻心汤与传统常规药物相结合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辨证属脾虚胃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而治疗组在服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每日2次,服用8周。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实验室理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P<0.01),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较小,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在传统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减轻,可平稳降低血糖水平,低血糖反应较少,且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2型糖尿病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大肠癌经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锡磊 霍介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9-531,共3页
介绍了周仲瑛教授辨治大肠癌,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的经验。周仲瑛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结合其它兼夹证候如气滞、血瘀、痰凝、久病入络等,常以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为主法,以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以行气解郁、消痰散结、活血... 介绍了周仲瑛教授辨治大肠癌,多从脾虚胃弱、湿热浊瘀论治的经验。周仲瑛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结合其它兼夹证候如气滞、血瘀、痰凝、久病入络等,常以健脾升清、降胃燥湿、清热化浊为主法,以抗癌解毒为辨病之法,以行气解郁、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搜剔通络为参法,尤为注重清热化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胃弱 湿热浊瘀 大肠癌 周仲瑛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永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24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铝碳...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胃脘痞闷、胃痛、反酸、身体困重、少食纳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痞闷、胃痛、反酸、身体困重、少食纳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6、TNF-α、MTL、G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MTL、GA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胃肠动力,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脾虚胃热型 半夏泻心汤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鹏飞 邱玉萍 +1 位作者 黄建辉 谢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为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为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胃炎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共性模块(QLICD-GM)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胃炎改善的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LICD-GM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在提高疗效、缓解中医症候、改善生命质量方面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虚胃热 温针灸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应用于脾虚胃热型消渴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广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2~7月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消渴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脾虚胃热型消渴病患...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2~7月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消渴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1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脾虚胃热型消渴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时间、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虚胃热型消渴病患者开展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利于患者疾病的改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虚胃热型 消渴病 胸痹
下载PDF
大剂量半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碧波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8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半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将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西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大剂量半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将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半夏的半夏泻心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痛、反酸、身体困重、胃脘痞闷、少食纳呆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痛、反酸、身体困重、胃脘痞闷、少食纳呆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大剂量半夏的半夏泻心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肠动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虚胃热型 大剂量半夏 临床疗效 胃肠动力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虚胃热证)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传超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2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CG)(脾虚胃热证)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CG(脾虚胃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CG)(脾虚胃热证)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CG(脾虚胃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炎症指标水平,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CG(脾虚胃热证)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其炎症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奥美拉唑 慢性胃炎 脾虚胃热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三黄清幽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畅 邱新萍 马万千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三黄清幽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135例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患者,均由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7... 目的:观察三黄清幽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胃热证)合并口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135例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患者,均由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7例)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三黄清幽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糖代谢因子水平变化、血脂水平变化、口疮愈合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53%,67/68)高于对照组(89.55%,60/6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白蛋白(GA)、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FPG、GA、FINS、LDL-C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口干口渴、倦怠乏力、心下痞满、胀闷呕恶、食后饱满、口疮等中医症状积分、FPG、GA、FINS、L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c及TC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患者口疮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腹泻(P>0.05)。结论:三黄清幽汤治疗脾虚胃热证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血糖水平恢复良好,患者血脂水平一定程度改善,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口疮 三黄清幽汤 脾虚胃热证 临床疗效 中医症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脾虚胃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洁 徐桂冉 +6 位作者 王丽梅 顾馨予 徐佳庆 张双 周娜 王忆原 戴凯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1817-1820,1825,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脾虚胃热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PCOS-I...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脾虚胃热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PCOS-IR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IR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形体肥胖、月经错后、胃脘痞满、口臭、手足心热、大便溏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形体肥胖、月经错后、胃脘痞满、口臭、手足心热、大便溏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HMGB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TNF-α、HMGB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FPG、FINS、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IR脾虚胃热证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调节糖代谢,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半夏泻心汤 二甲双胍 PCOS-IR脾虚胃热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淑红 唐艳萍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4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各4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与8周后,溃疡愈合率及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胃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脾虚胃热型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