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实性学习:教育面向“存在”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素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多年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需要回归真实,真实的教育是面向人的,依托真实情境的,旨在培养人的美好品德,唤醒人精神的力量。真实的教育教人怎样在真实情境中生存,引导人学会如何在现实情境中生活时向善。因此,真实性学习成为教育面向人、...
多年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需要回归真实,真实的教育是面向人的,依托真实情境的,旨在培养人的美好品德,唤醒人精神的力量。真实的教育教人怎样在真实情境中生存,引导人学会如何在现实情境中生活时向善。因此,真实性学习成为教育面向人、关注生活的现实选择。真实性学习视域下,人是在真实情境中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其以具身实践彰显自身的能动性与实践性,凸显人独有的精神力量,发现自身的个体性、关系性与精神性。真实性学习面向的人既是可感可知的实体,也是在能动实践中自证价值与意义的精神主体,“存在”内蕴三个维度:实然存在、实践存在和精神存在。为了在教育中真正实现关注生活、关照人的多样存在,在现实的真实性学习样态中应以真实情境尊重人存在的实然性,以具身行动面向人存在的实践性,以群体交互恢复人存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实践存在
精神存在
真实性学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荒原》缘何而荒——对精神存在的漠视
被引量:
4
2
作者
宗文鸣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0-82,共3页
艾略特的《荒原》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诗篇。诗中反映西方世界人们精神世界的荒凉和人们精神存在分崩离析的状态,即在精神意义上,20世纪的西方世界是一片荒原,从而使得人们的存在显得无意义和缺少生气。本文从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前期经济...
艾略特的《荒原》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诗篇。诗中反映西方世界人们精神世界的荒凉和人们精神存在分崩离析的状态,即在精神意义上,20世纪的西方世界是一片荒原,从而使得人们的存在显得无意义和缺少生气。本文从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前期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演变着眼,分析了这种荒原形成的原因,即人们对精神存在的忽视及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壮大缺少应有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存在
隔膜
物欲
麻木与厌倦
传统价值观
遗弃与放逐
危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分析视阈中的《安娜·卡列宁娜》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静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0-62,共3页
国内外对《安娜·卡列宁娜》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安娜悲剧精神的认同及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因素批判。即使用精神分析学来阐释,其中"三我"的主体定位也各有侧重。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提出安娜、卡里宁、列文和...
国内外对《安娜·卡列宁娜》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安娜悲剧精神的认同及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因素批判。即使用精神分析学来阐释,其中"三我"的主体定位也各有侧重。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提出安娜、卡里宁、列文和伏伦斯基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和"三我"变体的代表。通过人格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并以超我的胜利为终极目标,反映了托尔斯泰对人类精神性存在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变体
精神性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被引量:
1
4
作者
孙宜学
周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最早接受泰戈尔影响又最早抛弃泰戈尔的郭沫若,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既具有鲜明的泰戈尔色彩,又表现出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新诗从接受外来影响到走向自觉的过渡性特征。文章细致梳理了郭沫若诗歌创作初期所受泰戈尔的影响以及出于自身思...
最早接受泰戈尔影响又最早抛弃泰戈尔的郭沫若,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既具有鲜明的泰戈尔色彩,又表现出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新诗从接受外来影响到走向自觉的过渡性特征。文章细致梳理了郭沫若诗歌创作初期所受泰戈尔的影响以及出于自身思想变化而对泰戈尔的弃绝,并指出:泰戈尔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实际上已成为郭沫若诗歌及人格的内在要素了。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时代交集中,郭沫若与泰戈尔的文学关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精神存在
典型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立与统一:潘岳心灵解码
5
作者
江君
《天中学刊》
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
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中最有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也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高昂的政治热情、疏淡的隐逸高情、从众的庸俗世情与强烈的生命悲情中急切与疏淡、高标与低俗、物欲与真情的对立,而这些对立又统一于潘岳个人求生存与求发展的本...
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中最有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也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高昂的政治热情、疏淡的隐逸高情、从众的庸俗世情与强烈的生命悲情中急切与疏淡、高标与低俗、物欲与真情的对立,而这些对立又统一于潘岳个人求生存与求发展的本能需求之中。社会环境的复杂、人生际遇的坎坷、个人性格的柔顺是造成他心灵矛盾重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岳
精神生存
物质生存
对立
统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撞死了一只羊》:万玛才旦的影视表述与生命伦理叙事
6
作者
秦蒙
王永收
《江科学术研究》
2019年第4期73-76,共4页
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呈现升温的态势。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是此中颇具研究价值的作品之一。影片将视角投射于藏族人民深层的心理结构,在族群表达之外,更为关怀生命个体的精神状态,采用抽象化的梦境表达将生命意识的...
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呈现升温的态势。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是此中颇具研究价值的作品之一。影片将视角投射于藏族人民深层的心理结构,在族群表达之外,更为关怀生命个体的精神状态,采用抽象化的梦境表达将生命意识的自由欲望合理抒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玛才旦
生命叙事
梦境叙事
精神生存
向内追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
被引量:
6
7
作者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43-48,共6页
为凸现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四种生存理论 ,即黑格尔的精神生存论、费尔巴哈的自然生存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海德格尔的自我生存论 ,认为 :无论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自决的力量生成人的本质、费尔巴...
为凸现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四种生存理论 ,即黑格尔的精神生存论、费尔巴哈的自然生存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海德格尔的自我生存论 ,认为 :无论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自决的力量生成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感性生活自发生成人的本质 ,还是海德格尔的非理性的个人体验生成人的本质 ,都只能诠释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只有马克思的实践生存理论才能将诸多生存视界整合起来 ,揭示出人的完整的实践本质 ,并由此入手 ,剖析了当代生存哲学研究陷入“准存在主义”误区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存论
自然生存论
自我生存论
实践生存论
人
生存哲学
本质
马克思
黑格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李尔王》之哲学内涵
被引量:
6
8
作者
岳莹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对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评论界从人性,人文主义,基督教人道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过解释。本文认为莎士比亚在剧中还表达了他对人类存在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他通过设置不同的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不同的人物命...
对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评论界从人性,人文主义,基督教人道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过解释。本文认为莎士比亚在剧中还表达了他对人类存在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他通过设置不同的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不同的人物命运,以故事的形式,将他关于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在于通过对精神存在的追求从而达到最终的精神超越的哲学思考更加形象、微妙、透彻的展现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现世存在
精神存在
精神超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略论
被引量:
4
9
作者
杨道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
语文教育的智慧存在
语文教育的精神存在
语文教育的美感存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的精神存在论
10
作者
王双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人的精神 (意识 )由理性、情感、意志三个部分组成。人作为精神存在物 ,也就是说 ,人是理性、情感、意志动物的统一体。一、人是理性动物。主要体现在 :人是自觉的动物 ;人是能动的动物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二、人是情感动物。情感对于...
人的精神 (意识 )由理性、情感、意志三个部分组成。人作为精神存在物 ,也就是说 ,人是理性、情感、意志动物的统一体。一、人是理性动物。主要体现在 :人是自觉的动物 ;人是能动的动物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二、人是情感动物。情感对于人的作用有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调节人的活动方式 ;制约人的能力的发挥 ;协调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三、人是意志动物。意志对于人的作用有 :对认识活动的调控 ;对实践活动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
精神存在论
理性
情感
意志
社会交往
人际关系
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实性学习:教育面向“存在”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素云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民道德建设的学校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ZX12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多年为功利所困的失真教育需要回归真实,真实的教育是面向人的,依托真实情境的,旨在培养人的美好品德,唤醒人精神的力量。真实的教育教人怎样在真实情境中生存,引导人学会如何在现实情境中生活时向善。因此,真实性学习成为教育面向人、关注生活的现实选择。真实性学习视域下,人是在真实情境中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其以具身实践彰显自身的能动性与实践性,凸显人独有的精神力量,发现自身的个体性、关系性与精神性。真实性学习面向的人既是可感可知的实体,也是在能动实践中自证价值与意义的精神主体,“存在”内蕴三个维度:实然存在、实践存在和精神存在。为了在教育中真正实现关注生活、关照人的多样存在,在现实的真实性学习样态中应以真实情境尊重人存在的实然性,以具身行动面向人存在的实践性,以群体交互恢复人存在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
存在
实践存在
精神存在
真实性学习
Keywords
existence
Practical
existence
spiritual
existence
Authentic
Learning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荒原》缘何而荒——对精神存在的漠视
被引量:
4
2
作者
宗文鸣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语系
出处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0-82,共3页
文摘
艾略特的《荒原》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诗篇。诗中反映西方世界人们精神世界的荒凉和人们精神存在分崩离析的状态,即在精神意义上,20世纪的西方世界是一片荒原,从而使得人们的存在显得无意义和缺少生气。本文从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前期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演变着眼,分析了这种荒原形成的原因,即人们对精神存在的忽视及对心灵世界的成长、壮大缺少应有的关注。
关键词
精神存在
隔膜
物欲
麻木与厌倦
传统价值观
遗弃与放逐
危机
Keywords
spiritual
existence
alienation
lust
numbness
and
weariness
traditional
value
desert
and
exile
crisis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分析视阈中的《安娜·卡列宁娜》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静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0-62,共3页
文摘
国内外对《安娜·卡列宁娜》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安娜悲剧精神的认同及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因素批判。即使用精神分析学来阐释,其中"三我"的主体定位也各有侧重。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提出安娜、卡里宁、列文和伏伦斯基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和"三我"变体的代表。通过人格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并以超我的胜利为终极目标,反映了托尔斯泰对人类精神性存在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关键词
精神分析学
变体
精神性存在
Keywords
psychoanalysis
variant
spiritual
existence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被引量:
1
4
作者
孙宜学
周青
机构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泰戈尔学建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WW025)
文摘
最早接受泰戈尔影响又最早抛弃泰戈尔的郭沫若,其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既具有鲜明的泰戈尔色彩,又表现出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新诗从接受外来影响到走向自觉的过渡性特征。文章细致梳理了郭沫若诗歌创作初期所受泰戈尔的影响以及出于自身思想变化而对泰戈尔的弃绝,并指出:泰戈尔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实际上已成为郭沫若诗歌及人格的内在要素了。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时代交集中,郭沫若与泰戈尔的文学关系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关键词
诗歌
精神存在
典型性
Keywords
poem
spiritual
existence
typicalness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立与统一:潘岳心灵解码
5
作者
江君
机构
暨南大学
出处
《天中学刊》
2007年第6期58-61,共4页
文摘
潘岳是西晋文学家中最有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也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高昂的政治热情、疏淡的隐逸高情、从众的庸俗世情与强烈的生命悲情中急切与疏淡、高标与低俗、物欲与真情的对立,而这些对立又统一于潘岳个人求生存与求发展的本能需求之中。社会环境的复杂、人生际遇的坎坷、个人性格的柔顺是造成他心灵矛盾重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潘岳
精神生存
物质生存
对立
统一
Keywords
PAN
Yue
spiritual
existence
material
existence
opposition
united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撞死了一只羊》:万玛才旦的影视表述与生命伦理叙事
6
作者
秦蒙
王永收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出处
《江科学术研究》
2019年第4期73-76,共4页
基金
曲阜师范大学2019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创新资助基金项目“留守儿童电影伦理叙事研究”(NO.LWCXS201923)
文摘
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呈现升温的态势。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电影《撞死了一只羊》是此中颇具研究价值的作品之一。影片将视角投射于藏族人民深层的心理结构,在族群表达之外,更为关怀生命个体的精神状态,采用抽象化的梦境表达将生命意识的自由欲望合理抒发。
关键词
万玛才旦
生命叙事
梦境叙事
精神生存
向内追寻
Keywords
Pema
Tseden
life
narrative
dream
narration
spiritual
existence
introspection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
被引量:
6
7
作者
朱荣英
机构
河南大学马列部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43-48,共6页
文摘
为凸现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的内在关系 ,本文从理论上比较研究了四种生存理论 ,即黑格尔的精神生存论、费尔巴哈的自然生存论、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海德格尔的自我生存论 ,认为 :无论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自决的力量生成人的本质、费尔巴哈的感性生活自发生成人的本质 ,还是海德格尔的非理性的个人体验生成人的本质 ,都只能诠释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只有马克思的实践生存理论才能将诸多生存视界整合起来 ,揭示出人的完整的实践本质 ,并由此入手 ,剖析了当代生存哲学研究陷入“准存在主义”误区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精神生存论
自然生存论
自我生存论
实践生存论
人
生存哲学
本质
马克思
黑格尔
Keywords
the
theory
of
spiritual
existence
the
theory
of
natural
existence
the
self
_
existence
theory
the
theory
of
practical
existence
quasi_
exist
entialism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李尔王》之哲学内涵
被引量:
6
8
作者
岳莹
机构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58-60,共3页
文摘
对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评论界从人性,人文主义,基督教人道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过解释。本文认为莎士比亚在剧中还表达了他对人类存在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他通过设置不同的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立以及不同的人物命运,以故事的形式,将他关于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在于通过对精神存在的追求从而达到最终的精神超越的哲学思考更加形象、微妙、透彻的展现给读者。
关键词
《李尔王》
现世存在
精神存在
精神超越
Keywords
King
Lear
worldly
existence
spiritual
existence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分类号
I561.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略论
被引量:
4
9
作者
杨道麟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4-103,共10页
文摘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关键词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
语文教育的智慧存在
语文教育的精神存在
语文教育的美感存在
Keywords
Chinese
education
existenc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Chinese
education
wisdom
existence
Chineseeducation
spiritual
existence
Chinese
education
aesthetic
sense
existence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的精神存在论
10
作者
王双桥
机构
邵阳学院政史系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文摘
人的精神 (意识 )由理性、情感、意志三个部分组成。人作为精神存在物 ,也就是说 ,人是理性、情感、意志动物的统一体。一、人是理性动物。主要体现在 :人是自觉的动物 ;人是能动的动物 ;人是有理想的动物。二、人是情感动物。情感对于人的作用有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调节人的活动方式 ;制约人的能力的发挥 ;协调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三、人是意志动物。意志对于人的作用有 :对认识活动的调控 ;对实践活动的调控 ;
关键词
人
精神存在论
理性
情感
意志
社会交往
人际关系
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
Keywords
man's
spiritual
existence
the
animal
with
ration
the
animal
with
emotion
the
animal
with
will
分类号
B0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实性学习:教育面向“存在”的现实选择
王素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荒原》缘何而荒——对精神存在的漠视
宗文鸣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精神分析视阈中的《安娜·卡列宁娜》
吴静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泰戈尔与郭沫若的诗歌精神
孙宜学
周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对立与统一:潘岳心灵解码
江君
《天中学刊》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撞死了一只羊》:万玛才旦的影视表述与生命伦理叙事
秦蒙
王永收
《江科学术研究》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人的生存与人的本质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李尔王》之哲学内涵
岳莹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略论
杨道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人的精神存在论
王双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