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枝杆菌对材料粘附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9
1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1 位作者 金大地 刘金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70-67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粘附情况,从细菌粘附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在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菌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细菌对不同...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粘附情况,从细菌粘附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在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菌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细菌对不同材料(钛合金、不锈钢)、不同表面(光滑面、粗糙面)的粘附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对两种材料的粘附均较表皮葡萄球菌少,粗糙表面所粘附的细菌量较光滑面多。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低粘附性可能是临床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安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粘附能力 体外实验 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下载PDF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4
2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5 位作者 何思敏 吴起宁 刘立峰 贺宝荣 陈海波 鹿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996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56例,随访46例,观察术后和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畸形纠正、结核治愈率、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12~18个月时90%融合;2年时100%融合.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19°、10°及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11例伴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100%.并发症有继发结核性胸膜炎1例,相邻节段继发结核1例,均经抗结核化疗治愈.结论:脊柱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能矫正后凸成角畸形、预防畸形复发、术后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骨术 内固定 手术治疗 胸腰椎结核 疗效 并发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4
3
作者 张宏其 尹新华 +6 位作者 黎峰 高琪乐 郭超峰 唐明星 刘少华 王昱翔 邓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2年及以上随访者491例,男268例,女223例;平均年龄(32.33±9.91)岁。256例行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症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脊柱外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2年及以上随访者491例,男268例,女223例;平均年龄(32.33±9.91)岁。256例行一期或分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188例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47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12~18个月,并定期复查。所有病例按术式分组,即前后组256例、后路组188例、前路组47例,后路组根据适应证选择是否得当又分为两组,即恰当组176例和不当组12例。记录住院期间至随访结束所有病例出现并发症的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可能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5年,平均(29.4±4.8)个月。共出现并发症55例,前后组出现33例,发生率12.9%;后路组出现17例,发生率9.0%,其中适应证得当组出现10例,发生率5.7%,适应证不当组出现7例,发生率58.3%;前路组出现5例,发生率10.6%。后路组中适应证得当组与适应证不当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37.864,P〈0.05),适应证得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适应证不当组。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可能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11个变量与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发症有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是否规范化疗(OR:5.784)、是否严格制动(OR=3.026)、是否严格把握各术式适应证(OR=2.190)、营养状况(OR=5.493)、病灶范围广(OR=4.631)与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1)化疗不规范、制动不严格、未严格把握各术式适应证及病人营养不良、病灶范围广与脊柱结核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2)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被引量:74
4
作者 崔旭 马远征 +4 位作者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腰椎与腰骶段结核患者241例,其中1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个月(22~72个月)的随访。25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腰椎与腰骶段结核患者241例,其中1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个月(22~72个月)的随访。25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4例,C级11例。连续4个椎体(均为胸椎)受累11例,3个椎体45例,2个椎体98例,1个椎体27例。CT或MRI显示有明显死骨132例,椎旁脓肿153例。后凸Cobb角-23°~30°者104例,31°~60°者49例,61°~70°者28例。血沉升高169例。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4种手术方式:A组(7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7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C组(10例)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2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者入院6~18h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急诊手术,其余156例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3~6周,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总疗程12个月。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50ml,B组分别为4.5h、640ml,C组和D组均为3.0h、350ml。4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7.5±11.8)%,B组为(61.5±18.6)%,C组为(58.7±15.9)%,D组为(59.9±17.4)%。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4.8±19.3)%,B组为(53.6±15.6)%,C组为(56.9±11.8)%,D组为(54.9±15.4)%。25例术前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8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7例改善2级。A、B、C组各1例分别于术后半个月、1个月和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A组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但植骨已融合,未处理。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都能达到清除病灶、脊髓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疗效
下载PDF
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 被引量:67
5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3 位作者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张永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28-530,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方法:31例脊柱结核并脓肿患者,其中7例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复发者,单侧脓肿25例,双侧脓肿6例。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5例,C级2例。所...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方法:31例脊柱结核并脓肿患者,其中7例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复发者,单侧脓肿25例,双侧脓肿6例。7例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5例,C级2例。所有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术,术后原结核病灶部位及脓肿部位放置灌注冲洗管进行灌注冲洗和持续局部化疗。结果:全组病灶清除及灌注冲洗管放置顺利,1例因冲洗管脱落改为开放手术治疗;交叉感染1例,经引流及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治愈;1例治疗后1年复发椎弓根结核,给予局部清创,继续局部化疗3个月后痊愈。局部化疗时间53±23d,随访18±6个月,患者的疼痛和脓肿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结论: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不合并严重畸形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结核脓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结核性脓肿 局部化疗
下载PDF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63
6
作者 张宏其 陈筱 +9 位作者 郭虎兵 吴建煌 刘金洋 葛磊 王锡阳 胡建中 邓展生 陈静 高琪乐 李劲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通过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单纯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 [目的]通过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单纯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08例符合该术式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采用3/6/9随访方式,即术后3、6、9个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5.14±9.79)个月。两种术式植骨均获得融合,两种术式各有1例窦道形成。按JOA评分标准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在后凸畸形矫正、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路手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 被引量:52
7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8 位作者 肖嵩华 刘郑生 刘保卫 张永刚 朱守荣 陆宁 毛克亚 王征 张雪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7例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3个椎体者4例,4个椎体者8例,5个椎体及以上者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7例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3个椎体者4例,4个椎体者8例,5个椎体及以上者5例。术前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者5例,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应用改良吴启秋结核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住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个月~5年,平均3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创伤小,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身体条件和/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是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微创手术 局部化疗 多椎体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8
作者 高永建 欧云生 +1 位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对胸腰椎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文献,对胸腰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节段、融合范围、植骨方式和植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 目的对胸腰椎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及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胸腰椎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文献,对胸腰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节段、融合范围、植骨方式和植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为大多数学者推崇。近年来单纯后路手术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固定节段以短节段或病椎间固定为主,植骨融合范围和方式以病椎间植骨融合为佳,植骨材料以自体髂骨或填塞自体松质骨的钛笼疗效最为满意。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最佳治疗策略尚无定论,对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入路 植骨融合 内固定 植骨材料
原文传递
局部持续化疗和持续引流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3 位作者 刘郑生 梁雨田 张伯勋 刘玉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局部持续灌注冲洗引流和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年6月~2002年7月应用局部化疗治疗的23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进行:①持续局部化疗加持续局部引流(15例);②单纯局... 目的:观察应用局部持续灌注冲洗引流和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8年6月~2002年7月应用局部化疗治疗的23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进行:①持续局部化疗加持续局部引流(15例);②单纯局部化疗(5例);③行手术病灶根治术加局部化疗(3例).全身化疗时间9~18个月,平均12±2个月.局部化疗灌注冲洗引流的时间为28±10d.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23例中6例抗酸杆菌染色阳性(占26.1%).ESR最高平均52.4±28.6m/h,治疗后在1~3个月内ESR均恢复正常.经过8个月~5年随访,所有患者局部无窦道形成,没有发生交叉感染.2~6个月左右X光片见病灶骨桥形成.恢复活动后4例患者出现10°以内的后凸畸形.结论:早中期不合并严重畸形的脊柱结核脓肿、死骨、窦道形成和轻度神经刺激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持续局部灌注冲洗引流和局部化疗可以治愈,不再需要根治手术治疗.晚期畸形合并神经损伤者进行病灶切除内固定治疗后,局部化疗可以起到防止结核局部复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持续化疗 局部持续引流 治疗 脊柱结核 临床疗效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一期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 被引量:49
10
作者 张强 洪标辉 +2 位作者 李小海 赵秉航 刘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对24例胸腰椎相邻多椎体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男15例,女9例;年龄23 ̄62岁,平均42岁。病变节段最高T4,最低L3...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对24例胸腰椎相邻多椎体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男15例,女9例;年龄23 ̄62岁,平均42岁。病变节段最高T4,最低L3;胸椎12例,胸腰椎3例,腰椎9例;病变破坏2个椎体5例,3个椎体11例,4个椎体8例,造成椎体间缺损6 ̄9c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融合节段后凸角27.5°±3.5°;6例伴不完全截瘫。术前强化抗痨2 ̄4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钛网填充自体肋骨植骨及椎体侧前方内固定,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5 ̄2.5年,平均1.9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 ̄6个月血沉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5°±2.5°,8周时钛网两端下沉总和为(3.5±0.5)mm,终末随访时畸形矫正角度丢失4.1°±1.0°。钛网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生松动、移位。6例不完全截瘫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西峰 王岩 +4 位作者 刘郑生 王继芳 刘玉杰 梁雨田 张伯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病灶清除病例进行比较.方法:1993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78例(A组),2002年1月~2003年10月应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开放手术病灶清除病例进行比较.方法:1993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开放手术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78例(A组),2002年1月~2003年10月应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6例(B组).两组均无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患者.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占同期所有脊柱结核住院患者的62.9%;B组占85.7%,高龄患者明显增加,同期没有施行单纯病灶清除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局部化疗的时间、全身化疗的时间、手术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未合并严重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的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皮病灶清除局部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局部化疗
下载PDF
影响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宏其 龙文荣 +7 位作者 邓展生 郭超峰 胡建中 林涨源 何洪波 吴建煌 李康华 廖前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6月,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共治疗81例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对其术前、术后X线片、MRI、ESR资料及术后伤口引流情况与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影响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6月,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共治疗81例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对其术前、术后X线片、MRI、ESR资料及术后伤口引流情况与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术前MRI检查显示的病椎数比X线片显示的病椎数平均每例患者多2个椎体(P<0.05).72例患者获26.4个月(3~58个月)随诊,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2级,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X线片及MRI显示有4例16枚钉置入病椎,术后3个月时螺钉松动率为87.5%(14/16);47例188枚钉置入正常椎体,术后3个月时螺钉松动率为2.13%(4/188).术后伤口未引流组和引流组窦道形成率分别为8.10%和0.69例ESR在术后3个月内降至正常.结论: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一期手术术前应重视MRI检查并积极采纳其提供的信息;术后引流对取得理想的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对截瘫进行性加重的患者,ESR未降至正常或化疗未满2周时进行手术亦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手术治疗 MRI 引流 ESR
下载PDF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鹏 赵建华 李起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9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2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1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2个月时94.9%(37/39)植骨融合,治愈率为94.9%。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术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7
14
作者 温世明 郝定均 +1 位作者 窦榆生 王龙洲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疗效的差异 ,比较二者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 1990年~ 2 0 0 1年采用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与同时用饶氏椎体钉、Ventrofix、Z -Plate钢板、USS等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人共 12 4例。其中非... 目的 探讨多椎体结核内固定与非内固定疗效的差异 ,比较二者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 1990年~ 2 0 0 1年采用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与同时用饶氏椎体钉、Ventrofix、Z -Plate钢板、USS等器械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人共 12 4例。其中非内固定 6 8例 ,内固定 5 6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神经恢复、畸形纠正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经平均 2 5年的随访证实 ,内固定植骨融合速度快于非内固定组 ,有显著性差异 ;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二组全部得到改善 ;畸形纠正内固定组后弓角较术前平均改进 2 9°、非内固定组平均改进 5°,有显著性差异。内固定组治愈率为 10 0 % ,非内固定组治愈率为 87%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并加速植骨融合 ;有明显改善畸形的作用 ;减少结核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脊柱固定术 对比分析 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
下载PDF
改良前方入路结核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泽华 许建中 +2 位作者 谭祖键 周强 马在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C7~T3椎体结核患者采用标准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暴露病灶,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等进行脊髓减压,次全切...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前方入路进行颈胸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例C7~T3椎体结核患者采用标准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正中劈开暴露病灶,彻底清除结核肉芽组织、脓液、死骨等进行脊髓减压,次全切除相应椎体,植入同种异体髂骨块重建前柱、前方钉板内固定,术后佩戴头颈胸支具6个月,正规抗痨12个月。结果:随访18~39个月,平均28个月,6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结核病变无复发,后凸角无明显丢失。结论:颈胸段改良前方入路暴露C7~T3病灶充分、安全,病灶清除后植入异体髂骨块修复骨缺损、牢固内固定,重建颈胸段的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脊柱结核 改良前方入路 同种异体骨 内固定
下载PDF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32
16
作者 宋滇文 贾连顺 +3 位作者 袁文 陈雄生 周许辉 严望军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38.2岁。其中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4例,L2以下腰椎结核17例。术前采用四至六联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4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38.2岁。其中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14例,L2以下腰椎结核17例。术前采用四至六联正规抗结核治疗至少3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内固定、椎板间植骨(人工骨),同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术。前路手术切口根据病变节段分别采用经胸腔入路、胸膜外腹膜外入路、经腹膜外肾切口、经腹直肌旁腹膜外切口及腹正中腹膜外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50ml。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术后4周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8~46个月随访,平均24.3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及CRP均正常。结论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的一期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曾金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在CT和MRI中的影像特征及其比较价值,提升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过利福平和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果和手术之后具有病理结果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观察脊柱...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在CT和MRI中的影像特征及其比较价值,提升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过利福平和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果和手术之后具有病理结果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观察脊柱结核的CT和MRI影像征象。结果 2例颈椎结核,6例胸椎结核,7例胸腰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3例腰骶椎结核,2例骶椎结核。脊柱结核在CT扫描表现为溶骨性、虫蚀状、碎骨片状骨质破坏并伴有硬化,椎管受累,冷脓肿的形成,椎间隙变窄等,其中椎旁软组织中可见砂粒样钙化;脊柱结核在MRI扫描表现为椎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间盘破坏,椎管受累等,其中破坏区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区。结论结合CT和MRI的在影像检查中各自存在的优越性,采用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全面呈现出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点,大大的提高了脊柱结核的确诊率,更易于脊柱结核和其他具有相似病症的疾病的区分,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回顾性分析 CT MRI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宏其 唐明星 +5 位作者 郭超峰 刘少华 王昱翔 邓盎 刘金洋 吴建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角度26°~55°,平均37°。结核病灶累及范围:T1~T2 1例,T2~T3 4例,T3~T4 5例,T4 2例,T4~T5 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95min,术中失血量300~2500ml,平均850ml。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1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者ASIA分级改善1~2级。术后后凸角度6°~18°,平均10°,平均矫正2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73.0%,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上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间植骨 内固定 后路
下载PDF
中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指南(2022年版)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张宏其 +1 位作者 李亮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37-1548,共12页
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一直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规范的抗痨治疗是临床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途径,但对于合并巨大椎旁脓肿、伴随神经压迫、出现脊柱失稳、后凸畸形等情况,往往还需要借助外科治疗来清除结核病灶、... 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一直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规范的抗痨治疗是临床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途径,但对于合并巨大椎旁脓肿、伴随神经压迫、出现脊柱失稳、后凸畸形等情况,往往还需要借助外科治疗来清除结核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畸形以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故此,外科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目前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组织60余位全国脊柱结核领域专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借鉴国外相关指南,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制定本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宏其 陈凌强 +6 位作者 肖勋刚 陈静 王锡阳 胡建中 郭超峰 邓展生 龙文荣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51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24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51例。所有病例分为:A组(24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27例)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组;每个组又分为累及单个椎体组(A1,B1)及累及多个椎体组(A2,B2)。分别对比研究A1、B1及A2、B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矫形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结果A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B1;B2组矫形率、稳定性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A2组。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板(棒)矫形内固定术是较佳的选择;累及多个椎体尤其脊柱后凸角度偏大时一期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结核 内固定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