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性脊柱裂术后脊髓再栓系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1
1
作者 鲍南 金惠明 +1 位作者 李玉华 施诚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囊性脊柱裂手术后 ,脊髓因纤维瘢痕粘连而造成脊髓栓系 ,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对 14例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再手术时年龄 2~ 12岁 ... 目的 囊性脊柱裂手术后 ,脊髓因纤维瘢痕粘连而造成脊髓栓系 ,使得神经损害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症状。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对 14例脊髓脊膜膨出或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再手术时年龄 2~ 12岁 ,术后随访 3~ 12个月 ,对大小便失禁分别采用Kelly评分法及Bruskewize评分法。结果 第一次手术后 10例原有的神经损害症状进一步加重 ,4例无神经损害症状者术后产生新的症状。MRI显示脊髓低位 ,在原手术处被纤维瘢痕粘连牵拉 ,形成脊髓栓系。手术根据病变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法 ,目的是将粘连牵拉的脊髓彻底松解开。术后随访 ,多数患儿的大小便功能及双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先天性囊性脊柱裂手术后因纤维瘢痕粘连可造成脊髓栓系 ,产生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脊髓栓系松解术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术后 脊髓再栓系 诊断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谢家伦 刘文旭 +2 位作者 刘钧澄 莫家骢 李桂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TCS患儿 2 1例 ,检查确诊后 ,手术切除脂肪瘤或切除瘢痕、松解粘连、切断终丝 ,使TCS得以松解。结果 TCS在大体病理上有脂肪瘤型及瘢痕型两大类 ,部分病例有神经...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TCS患儿 2 1例 ,检查确诊后 ,手术切除脂肪瘤或切除瘢痕、松解粘连、切断终丝 ,使TCS得以松解。结果 TCS在大体病理上有脂肪瘤型及瘢痕型两大类 ,部分病例有神经根缺失。 19例得到随诊 ,单纯双下肢软瘫的 1例治愈 ,17例尿失禁患儿中 ,3例治愈 ,6例明显好转 ,8例无变化。结论 TCS患儿应尽早治疗 ,疗效确切。对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应在TCS松解的同时作修补术 ,因单纯修补术的副损伤往往是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外科手术 病理学 儿童
原文传递
脊柱裂动物模型制作与胚胎发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勇 王维林 +2 位作者 袁正伟 白玉作 蔡炜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3,共6页
目的建立大鼠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畸形动物模型,观察丙戊酸钠和维甲酸诱导大鼠脊柱裂畸形的特点,初步探讨脊柱裂畸形的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孕鼠随机分成组对照组,实验组分成丙戊酸钠三个不同剂量组和维甲酸组。对照组孕鼠不予... 目的建立大鼠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畸形动物模型,观察丙戊酸钠和维甲酸诱导大鼠脊柱裂畸形的特点,初步探讨脊柱裂畸形的发生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孕鼠随机分成组对照组,实验组分成丙戊酸钠三个不同剂量组和维甲酸组。对照组孕鼠不予任何处置,20d胎鼠脊柱染色标本采集图像经计算机软件显微图像分析,测量出每个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距离,目的确定软骨端距离参考值。雌性Wistar大鼠,在确定怀孕的第9d9∶00、16∶00,按体重计算剂量后于后肢皮下注射20%丙戊酸钠溶液。妊娠第20d剖宫,检查胚胎外观,判定是否有外观可见畸形,然后取脊柱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染色后标本采集图像测量出每个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距离。参照正常胎鼠确定的参考值判定隐性脊柱裂。Wistar大鼠确定怀孕的第10d9∶00,胃管灌入维甲酸矿物油混悬液135mg/kg(40mg/ml),妊娠第20d剖宫,检查胚胎外观判定显性脊柱裂畸形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丙戊酸钠诱导隐性脊柱裂畸形随药物剂量加大,畸形发生率升高,丙戊酸钠剂量400mg/kg、450mg/kg、500mg/kg诱导畸形发生率分别是80%、93%、100%,腰椎对丙戊酸钠的致畸作用最敏感;丙戊酸钠还可以导致头端神经管畸形,未观察到显性脊柱裂的发生。维甲酸135mg/kg诱导胎鼠显性脊柱裂的发生率52.3%,畸形都发生在腰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畸形 隐性脊柱裂 维甲酸 软骨 胎鼠 发生率 显微图像分析 检查 图像测量
原文传递
脊髓栓系的尿动力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金良 孙小兵 +2 位作者 陈雨历 孙大庆 宋守芹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及评价脊髓栓系的尿动力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6例脊髓栓系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MRI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结果  5 8例患儿发现有尿动力学异常改变 ,逼尿肌反射亢进 33例 ,反射低下 2 5例 ,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 2 7... 目的 探讨及评价脊髓栓系的尿动力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6 6例脊髓栓系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MRI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结果  5 8例患儿发现有尿动力学异常改变 ,逼尿肌反射亢进 33例 ,反射低下 2 5例 ,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 2 7例。 5 4例膀胱顺应性下降 ,逼尿肌压增加 ,5 3例残余尿增加 ,5 1例膀胱容量减少。 8例尿动力学表现正常。脊髓圆锥位置正常 5例 ,位于L3~L5间 32例 ,L5以下 2 9例。输尿管反流 16例。结论 脊髓栓系可导致尿动力学发生不同的异常改变 ,脊髓圆锥位置与尿动力学表现的类型及上尿路损害无相关关系 ,上尿路损害与逼尿肌括约肌不协调、逼尿肌压和患儿的年龄密切相关。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价下尿路功能和治疗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 尿动力学 下尿路功能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隐性脊柱裂流行病学及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文建国 吴军卫 +2 位作者 李一冬 邢玉荣 冯全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711-715,共5页
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是指有一个或数个椎骨的椎板闭合不全,脊柱背侧皮肤完整,椎管内的脊髓及神经组织不会直接突出于皮肤表面的脊柱裂。SBO可发生于脊柱任何部位,但常发生于腰骶部,可伴有脊髓神经发育畸形,产... 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是指有一个或数个椎骨的椎板闭合不全,脊柱背侧皮肤完整,椎管内的脊髓及神经组织不会直接突出于皮肤表面的脊柱裂。SBO可发生于脊柱任何部位,但常发生于腰骶部,可伴有脊髓神经发育畸形,产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SBO若伴有脊髓神经损伤会影响脊髓的正常解剖,使其受到异常牵拉,局部缺血、缺氧,可造成神经功能障碍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TCS)。国内外目前对SBO特别是合并TCS时的诊治存在一定争议,故本文就SBO的病因、发病率、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隐性 流行病学 诊断
原文传递
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忠 叶章群 +4 位作者 李家贵 蔡丹 章慧平 袁晓奕 杜广辉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78-279,共2页
目的 :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4 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 18岁为界 ,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 ,除 4例儿童外 ,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 目的 :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 4 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 18岁为界 ,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 ,除 4例儿童外 ,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儿童组发病高峰年龄在 1~ 2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原发性遗尿 ,部分伴有尿频、尿急及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现象 ;成人组发病高峰年龄在 18~ 2 6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前踌躇、排尿困难、遗尿等。结论 :隐性脊柱裂患者常有排尿功能异常表现 ,出现症状的高峰时间为出生后及青春发育期后。X线、CT、MRI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在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脊柱裂 排尿障碍
下载PDF
四维超声和MRI在胎儿隐性脊柱裂筛查中的应用及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晴 练丹 +1 位作者 陈静 李柳兰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在胎儿隐性脊柱裂筛查中的应用及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产前筛查,经普通超声检查疑似存在胎儿脊柱发育异常且不能被明确诊断的80名孕妇,分别采用四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四维超声... 目的:探讨四维超声在胎儿隐性脊柱裂筛查中的应用及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分析。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产前筛查,经普通超声检查疑似存在胎儿脊柱发育异常且不能被明确诊断的80名孕妇,分别采用四维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四维超声和MRI诊断方法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的效果,分析影响四维超声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四维超声与MRI两种方法检查均与随访结果一致性比较,两者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915、0.926)。四维超声和MRI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方法诊断隐性脊柱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母亲体质量指数(BMI)、胎龄、胎儿位置和双顶径是影响四维超声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的独立因素(OR=1.005,OR=3.600,OR=2.441,OR=1.901;P<0.05)。结论:四维超声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具有灵敏度高、准确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以提高诊断胎儿隐性脊柱裂的准确性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超声(4D) 磁共振成像(MRI) 胎儿 隐性脊柱裂
下载PDF
隐性脊柱裂对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文建国 牛建华 +5 位作者 吴军卫 贾智明 谢佳丰 贾楠 吕宇涛 崔林刚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51-855,共5页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 SBO)对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PNE)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门诊PNE患儿163例,年龄(9.2±2.1)岁,男98例,女65例,这些患儿... 目的探讨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 SBO)对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PNE)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门诊PNE患儿163例,年龄(9.2±2.1)岁,男98例,女65例,这些患儿每周至少出现1次夜间遗尿,均有觉醒困难,无其他泌尿系疾病或脊柱裂引起的临床症状。记录患儿有无SBO体征(背部多毛、色素沉着、潜毛窦等)。常规拍摄腰骶椎X线正位片、尿常规。治疗前均记录排尿日记,治疗开始后每月记录1次排尿日记,统计功能性膀胱容量(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FBC)。根据有无SBO分为非SBO组和SBO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每周记录遗尿次数,每月随访一次,至少随访半年。通过比较非SBO组和SBO组遗尿次数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发现SBO 122例(占74.8%),男69例(56.6%),平均年龄(9.8±2.3)岁,伴有隐性脊柱裂阳性体征者55例(45.1%)。非SBO者41例,平均年龄(9.5±2.5)岁,男24例(58.5%),女17例(41.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BO组FBC为(216.5±49.6)ml,非SBO组为(217.4±47.3)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BC增加量SBO组为(11.9±4.4)ml,非SBO组为(24.1±6.6)ml,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BO组每周遗尿次数为(3.4±1.2)次,非SBO组为(3.1±1.0)次,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BO组完全有效25例(20.5%),有效25例(20.5%),部分有效34例(27.9%),无效38例(31.1%);非SBO组完全有效20例(48.8%),有效10例(24.4%),部分有效9例(22.0%),无效2例(4.8%)。SBO组和非SBO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SBO组完全有效率明显高于SBO组(P〈0.001)。结论SBO显著影响儿童PNE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氯芬酯 山莨菪碱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 脊柱裂 隐性
原文传递
伴隐性脊柱裂的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亚兰 文飞球 +1 位作者 周克英 张小园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6-357,387,共3页
目的分析伴隐性脊柱裂(SBO)的遗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遗尿患儿121例经腰骶椎骨X线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后,筛选伴SBO的遗尿患儿共49例,由家长填写儿童遗尿症问卷。进行尿、肾脏、膀胱、输尿管B超和腰骶部正位... 目的分析伴隐性脊柱裂(SBO)的遗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遗尿患儿121例经腰骶椎骨X线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后,筛选伴SBO的遗尿患儿共49例,由家长填写儿童遗尿症问卷。进行尿、肾脏、膀胱、输尿管B超和腰骶部正位X线片检查,分析比较其临床特点。患儿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性治疗。A组单用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0.2mg,B组采用DDAVP(用法同A组)加奥昔布宁[(0.1-0.3)mg/(kg·d)]加膀胱训练,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二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采用CraphPad.Instat.V2.0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例SBO的尿床患儿占遗尿患儿总数的40.4%,其中44例(占89.8%)为尿床次数≥7次/周的重型遗尿症,22例患儿白天伴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漏尿和轻度急迫性尿失禁;B超发现功能性膀胱容量(FBC)减少的患儿30例(占61.2%);尿沉渣发现镜下血尿者15例(占30.6%)。A、B二组治愈率分别为58.3%和88.0%;停药3个月后,A、B二组复发率分别为36.8%和12.5%。结论SBO在遗尿患儿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它使遗尿患儿发生膀胱储尿、控尿和排尿功能障碍,针对其治疗,联合用药DDAVP加奥昔布宁加膀胱训练,不仅能提高治愈率,且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症 隐性脊柱裂 儿童
下载PDF
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林 俞兴 +2 位作者 张小东 易斌 洪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 (TCS)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94例患者采用显微松解术于术前 1周及术后 3~ 6个月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80例 (85 1% )TCS患者存在下尿路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A组 (有下尿道症状组 ... 目的 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 (TCS)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94例患者采用显微松解术于术前 1周及术后 3~ 6个月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80例 (85 1% )TCS患者存在下尿路症状 ,尿流动力学检查A组 (有下尿道症状组 )均存在神经源性损害 ;B组 (无下尿道症状组 ) 14例中 11例存在神经源性损害。A组和B组膀胱输尿管返流率分别为 43 8%和 14 3 %。α组(无上尿道损害组 )最大尿道闭合压 (MUCP)为 45cmH2 O± 18cmH2 O ,最大膀胱逼尿肌压 (MDP)为 2 7cmH2 O± 15cmH2 O ,明显低于 β组 (有上尿道损害组 )的 6 7cmH2 O± 2 4cmH2 O和 44± 17cmH2 O ,而α组膀胱顺应性 (BC)为 5 6ml/cmH2 O± 0 9ml/cmH2 O ,明显高于 β组的 2 5ml/cmH2 O± 1 2ml/cmH2 O。Ⅰ组 (原发性TCS组 )术后MUCP为 32ml/cmH2 O± 14cmH2 O ,MDP为 2 1ml/cmH2 O± 12cmH2 O ,BC为 9 5ml/cmH2 O± 1 3ml/cmH2 O ,较术前 6 3ml/cmH2 O± 2 5cmH2 O、37ml/cmH2 O± 16cmH2 O和 5 1ml/cmH2 O± 0 8ml/cmH2 O明显改善 ;Ⅱ组 (继发性TCS组 )术后MUCP、MDP和BC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TCS下尿道症状的神经病学特征 ,能在亚临床期发现膀胱神经源性损害 ,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尿流动力学 神经源性损害
原文传递
自制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裂(附10例报告) 被引量:7
11
作者 靳安民 朱立新 +3 位作者 童斌辉 周初松 刘成龙 张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1,共2页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示峡部完全融合。结论IMAF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内固定术 腰椎脊柱裂 自制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 IMAF
下载PDF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行空洞切开引流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景世元 王贤书 +5 位作者 杨志国 程征海 曹红宾 李鑫 高飞飞 刘叶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行空洞切开引流术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脊髓栓系松解术20例(Ⅰ组),行栓系松解的同时根据脊...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行空洞切开引流术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脊髓栓系松解术20例(Ⅰ组),行栓系松解的同时根据脊髓空洞位置行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20例(Ⅱ组).结果 全部40例患儿中,脊髓空洞症位于颈段5例,胸段10例,胸腰段15例,腰段10例.根据MRI轴位像上囊腔最大的横截面空洞的面积占脊髓面积的百分比计算空洞指数,其中空洞指数<0.4的有14例,空洞指数≥0.4的有26例.术后随访2年以上,MRI检查显示30例(75%)空洞腔缩小,10例(25%)无变化.根据Klekamp and Samii评分法从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及括约肌症状3个方面评价患儿的治疗效果,Ⅰ组20例患儿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及括约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55%(11/20)、50%(10/20)和45%(9/20),Ⅱ组患儿的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及括约肌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85%(17/20)、65%(13/20)和75%(15/20).两组感觉障碍和括约肌症状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2和0.035);而运动功能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对于患有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的患儿,应在脊髓栓系松解同时行显微镜下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对感觉障碍、括约肌症状的改善有肯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隐性 脊髓空洞症 引流
原文传递
丙戊酸诱导胎鼠发生隐性脊椎裂畸形的模型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勇 王维林 +3 位作者 袁正伟 白玉作 杨屹 蔡炜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8-41,F002,共5页
目的 研究丙戊酸对Wistar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  2 4只雌性受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五组 ,不同剂量丙戊酸 (4 0 0mg/kg ,4 5 0mg/kg ,5 0 0mg/kg)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丙戊酸的三组在妊娠第9天 9am和 4am皮下注射丙戊酸... 目的 研究丙戊酸对Wistar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  2 4只雌性受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五组 ,不同剂量丙戊酸 (4 0 0mg/kg ,4 5 0mg/kg ,5 0 0mg/kg)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丙戊酸的三组在妊娠第9天 9am和 4am皮下注射丙戊酸钠溶液两次 ,妊娠第 2 0天剖宫产取出胚胎 ,脊柱标本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后进行显微图象分析 ,测量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的距离并与正常范围值比较 ,判定隐性脊椎裂。结果 Wistar大鼠正常 2 0天胚胎 ,胸 9到骶 3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的距离正常值范围小于 1 6 6 .4 μm(1 1 2 .0± 1 .96× 2 7.7μm上限 ) ,骶4椎体正常值小于 1 85 .5 μm(1 2 7.7± 1 .96× 2 9.5 μm 上限 ) ,骶 5椎体正常值小于 1 98.7μm(1 4 2 .1± 1 .96×2 8.9μm上限 )。盐水对照组胚胎无畸形发生 ;丙戊酸钠 4 0 0mg/kg组 ,隐性脊椎裂发生率 80 % ;丙戊酸钠 4 5 0mg/kg组发生率达 93% ;丙戊酸钠 5 0 0mg/kg组发生率达到 1 0 0 %。其中一个胚胎出现头面部、颅骨、脊柱、尾多个部位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胎鼠 隐性脊椎裂畸形 致畸作用 神经管
下载PDF
国人腰骶椎隐裂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齐向芹 马睿 +2 位作者 贾守勤 丁霞 艾斌 《医学与哲学(B)》 2009年第4期29-30,共2页
为了探讨腰骶椎隐裂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回顾分析了1082例螺旋CT检查信息,以12个月为间隔将18岁以下508例共分18小组,比较腰骶椎隐裂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找出差异的年龄段规律。并统计574例18岁以上隐裂发生率,结果显示0岁~8岁、8... 为了探讨腰骶椎隐裂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回顾分析了1082例螺旋CT检查信息,以12个月为间隔将18岁以下508例共分18小组,比较腰骶椎隐裂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找出差异的年龄段规律。并统计574例18岁以上隐裂发生率,结果显示0岁~8岁、8岁~14岁、14岁~18岁小组发生率分别为94.0%~97.2%、46.9%~52.4%、19.1%~20.8%,各年龄段内小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三大组总体发生率递减,有统计学差异,18岁以上为16.0%,由此我们可以把骨性椎弓发育分为三期:0岁~8岁为生理性未闭合期,8岁~14岁为闭合过渡期,14岁以上为闭合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隐裂 年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可 王仲易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儿按有无脊柱裂分为无脊柱裂组(NORM)53例与有脊柱裂组(SBO)34例,两组均给予温肾健脾、开窍醒神、固摄缩尿之针药结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减分值结...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儿按有无脊柱裂分为无脊柱裂组(NORM)53例与有脊柱裂组(SBO)34例,两组均给予温肾健脾、开窍醒神、固摄缩尿之针药结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减分值结果:总有效率NORM组为62.26%(33/53),SBO组为47.06%(16/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减分值NORM组为(1.43±0.91)分,SBO组为(0.94±0.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肾健脾、开窍醒神、固摄缩尿之针药结合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小儿遗尿症,短期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 隐性脊柱裂 中药治疗 针刺治疗 针药结合 小儿
下载PDF
自拟加味缩泉丸治疗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症3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丽珍 陈莉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缩泉丸治疗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症(肾气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伴隐性脊柱裂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自拟加味缩泉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成药夜尿宁丸治疗,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缩泉丸治疗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症(肾气不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伴隐性脊柱裂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自拟加味缩泉丸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中成药夜尿宁丸治疗,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品,睡前2h不喝水、不吃水果,治疗1个月后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遗尿次数、睡眠深度及伴随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加味缩泉丸治疗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症(肾气不足型)疗效明显优于中成药夜尿宁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遗尿症 隐性脊柱裂 肾气不足型 中医药疗法 加味缩泉丸
原文传递
中孕期经三维超声胎儿脊髓圆锥定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井成 孙四喜 鲍赛玲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孕期(20~26周)经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及其对于隐性脊柱裂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三维骨骼模式成像分别对290例中孕期正常胎儿(正常组)和10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的脊髓圆锥进行定位,计数正常组脊髓圆锥末端水平所对应的... 目的探讨中孕期(20~26周)经三维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锥及其对于隐性脊柱裂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三维骨骼模式成像分别对290例中孕期正常胎儿(正常组)和10例隐性脊柱裂胎儿(异常组)的脊髓圆锥进行定位,计数正常组脊髓圆锥末端水平所对应的腰椎椎体,观察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在中孕期正常胎儿的分布趋势及两组脊髓圆锥的位置差异。结果 282例中孕期胎儿经三维骨骼模式可清晰定位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正常组的脊髓圆锥在孕20~21周可位于L3.5及以上水平,孕22周开始全部位于L3及以上水平,脊髓圆锥的位置与孕周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79X+4.536(R=0.953,P<0.01)。异常组的10例均位于L3水平以下。结论通过三维骨骼模式成像可以识别椎体的位置,以此进行脊髓圆锥的定位,隐性脊柱裂的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脊髓圆锥的定位对于隐性脊柱裂的明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脊柱裂 三维骨骼模式 脊髓圆锥
下载PDF
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斌 李勇 +1 位作者 王坤正 王春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分析单管型脊髓纵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临床评分,并检查其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按临床表现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分组,探讨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7例无临床症状患者随访前... 目的分析单管型脊髓纵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临床评分,并检查其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按临床表现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分组,探讨手术适应证及疗效。结果7例无临床症状患者随访前后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P40潜伏期无变化;11例非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无论是否手术,随访前后临床评分及PTNCSEPP40潜伏期亦无变化;5例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手术后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P40潜伏期明显改善,术中均发现间隔或纤维带等异常结构。结论对单管型脊髓纵裂应按是否存在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分类并治疗,对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无症状或非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患者不宜手术,应长期观察,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型脊髓纵裂 神经功能 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功能缺陷
原文传递
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结肠传输时间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侯翔宇 王维林 +2 位作者 袁正伟 张树成 白玉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远期结肠动力改变情况。方法对1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进行临床评分和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结果应用6分法评分标准,将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和劣组。与对照组相比,优良组各节段结肠...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远期结肠动力改变情况。方法对1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进行临床评分和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结果应用6分法评分标准,将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分为排便功能优良组和劣组。与对照组相比,优良组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劣组TCTT、LCTT、RSTT明显延长,二组相比分别为(59.9±25.0)h比(28.7±7.7)h,P<0.05;(13.9±8.1)h比(6.5±3.8)h,P<0.05;(34.7±22.0)h比(13.4±5.6)h,P<0.05。与优良组相比,劣组TCTT、LCTT、RSTT明显延长,二组相比分别为(59.9±25.0)h比(25.9±3.2)h,P<0.05;(13.9±8.1)hvs(6.2±1.6)h,P<0.05;(34.7±22.0)h比(13.3±2.6)h,P<0.05。结论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后患儿排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结肠传输时间正常型和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结肠传输时间 术后 排便功能 患儿 结肠动力 对照组 延长
原文传递
四维超声联合MRI对胎儿隐性脊柱裂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牛巧霞 张小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四维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隐性脊柱裂(SB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疑似存在胎儿脊柱裂的98例孕妇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先后行四维超声和MRI检查。以... 目的探讨产前四维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隐性脊柱裂(SB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于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疑似存在胎儿脊柱裂的98例孕妇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先后行四维超声和MRI检查。以引产或分娩后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四维超声联合MRI诊断胎儿SBO的效果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预测诊断效能。结果疑似存在胎儿SBO的98例孕妇中,“金标准”诊断结果表明共存在13例SBO,四维超声正确诊断9例SBO,MRI正确诊断10例SBO,联合诊断SBO13例。四维超声和MRI单独诊断与“金标准”诊断SBO结果一致性相比,四维超声、MRI单独诊断SBO均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0.679、Kappa=0.667,P<0.05),而联合诊断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57,P<0.05)。此外,联合诊断SBO敏感度高于四维超声诊断的敏感度;联合诊断SBO准确度高于四维超声和MRI单独诊断的准确度。ROC曲线分析显示,四维超声联合MRI诊断SBO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四维超声和MRI诊断。结论四维超声和MRI联用可提高产前检查中胎儿SBO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超声 磁共振成像 胎儿 隐性脊柱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