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还是调整:近年来美国战略界关于“势力范围”的讨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阮建平 李齐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共16页
作为对冷战后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反思,“势力范围”近年来再次成为美国战略界讨论的一个议题。现实派主张正视力量对比变化的现实,强调谨慎外交,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负担,利用盟伴制衡对手。自由派坚持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拒绝妥协。... 作为对冷战后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政策的反思,“势力范围”近年来再次成为美国战略界讨论的一个议题。现实派主张正视力量对比变化的现实,强调谨慎外交,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负担,利用盟伴制衡对手。自由派坚持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拒绝妥协。归根到底,双方的分歧更多是在如何维护美国主导地位的方式上。作为美国外交调整的风向标,这场讨论展现了美国外交重心向现实主义回调的逻辑和对华政策的趋向。对中国而言,要坚持以平等合作超越美国的话语陷阱,以开放共赢打破其联盟封堵,以主动作为推进全球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力范围” 大国竞争 现实派 自由派 美国战略界
下载PDF
大国应对第三国危机的策略选择--基于1946-1963年美苏冷战的案例考察
2
作者 王梓元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93,157,158,共28页
在大国战略博弈与地区冲突频发的背景下,竞争中的大国如何应对第三国危机值得关注。一般而言,大国会将第三国内部发生的政治动荡以及第三国之间的军事冲突视作提升自身权势的机遇,也会通过回应危机向对手释放信号,或者通过竞争对手回应... 在大国战略博弈与地区冲突频发的背景下,竞争中的大国如何应对第三国危机值得关注。一般而言,大国会将第三国内部发生的政治动荡以及第三国之间的军事冲突视作提升自身权势的机遇,也会通过回应危机向对手释放信号,或者通过竞争对手回应危机的方式了解对方的决心和意图。为了管控冲突,大国会设法达成势力范围约定,但相关约定并不能完全约束大国的行为。作者将势力范围约定作为重要的自变量并提出了理论假说,以1946-1963年期间美苏冷战的案例对假说进行了检验。该案例检验表明,美苏两国在达成势力范围约定之前会频繁干涉和介入发生在欧亚大陆上的第三国危机,并试图通过结盟的方式阻止竞争对手借助该事件扩张其权势。美苏两国在达成势力范围约定之后,美国对发生在苏联势力范围内的危机事件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但双方在约定的势力范围之外依然展开了持续的干涉行为。事实上,在主权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的20世纪,势力范围已失去正当性,相关势力范围的约定并不是大国管控竞争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争 第三国危机 区域冲突 势力范围 美苏冷战
原文传递
“势力范围”概念考释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云红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期178-181,共4页
甲午年之季,伴随着西势东渐,“势力范围”流行于中国。该文通过语源学的深入考察,认为“势力范围”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出现,到形成一种国际法概念,经历了一个过程。传统国际法中“势力... 甲午年之季,伴随着西势东渐,“势力范围”流行于中国。该文通过语源学的深入考察,认为“势力范围”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的一个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出现,到形成一种国际法概念,经历了一个过程。传统国际法中“势力范围”是指列强掠夺非洲的过程中分割非洲的一种形式,是领土权的一种。以后,“势力范围”被政治家运用到世界其他地方,无不与该列强的领土野心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力范围 概念 考释
下载PDF
势力范围秩序变动与日本的“‘满蒙’优越地位说”(1905—1922)
4
作者 林晓萍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35,共13页
19世纪末列强开始在华构筑势力范围,并形成了以划分势力范围为重要特征的势力范围秩序。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等地区扩张,并形成了一套“‘满蒙’优越地位说”,为其侵略行为制造理论依据。由于在华盛顿会议之前,列强普遍认... 19世纪末列强开始在华构筑势力范围,并形成了以划分势力范围为重要特征的势力范围秩序。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在中国东北等地区扩张,并形成了一套“‘满蒙’优越地位说”,为其侵略行为制造理论依据。由于在华盛顿会议之前,列强普遍认可在华构筑势力范围的行为,故而日本将自己在东北等地的扩张行为解释为势力范围扩张,以图获得列强的承认。起初,日本通过与英国、俄国和法国达成协约的形式,获得了列强对其在华势力范围的认可。而在“二十一条”交涉、巴黎和会、新四国借款团成立,以及华盛顿会议之后,日本在华构筑势力范围逐渐违法化。日本便脱离势力范围秩序这一解释框架,转而从其他角度论述自己与“满蒙”所谓的特殊关系,继续构建新的“‘满蒙’优越地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力范围 “满蒙”优越地位 华盛顿会议
下载PDF
多市场接触对新市场进入及绩效的影响——基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凯 陈曼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5-90,共16页
企业在多个市场的竞争互动构成了多市场接触,相较传统的竞争研究,多市场接触更为真实、动态地反映了企业竞争的实际局面。本文以中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市场接触对银行进入竞争对手所在市场可能性的影响,资源相似性... 企业在多个市场的竞争互动构成了多市场接触,相较传统的竞争研究,多市场接触更为真实、动态地反映了企业竞争的实际局面。本文以中国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市场接触对银行进入竞争对手所在市场可能性的影响,资源相似性和影响范围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以及多市场接触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进入竞争对手所在市场的可能性随着多市场接触水平的提升而增大,但偶然形成的多市场接触则与其不相关;相较低资源相似性的公司而言,高资源相似性的公司多市场接触水平对新市场进入的作用将更强;当公司之间是互换性的多市场接触时,多市场接触对新市场进入的作用将减弱;当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公司的绩效随着多市场接触水平的提升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市场接触 资源相似性 影响范围 市场进入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交叠影响域的立场 被引量:72
6
作者 程豪 李家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42,共10页
社会分工打破了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格局,使得劳动教育的目标走向纷杂与错乱、劳动教育的过程出现断裂与自为、劳动教育的结果陷入混沌与冲突,继而引发劳动教育呈现出家校社分离的严重弊病。超越家校社分离式的劳动教育,呼唤家校... 社会分工打破了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格局,使得劳动教育的目标走向纷杂与错乱、劳动教育的过程出现断裂与自为、劳动教育的结果陷入混沌与冲突,继而引发劳动教育呈现出家校社分离的严重弊病。超越家校社分离式的劳动教育,呼唤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成为我国当下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推进的诉求。交叠影响域理论为家校社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它的外部模型和内部结构为弥补家校社分离式劳动教育的缺憾提供了优化契机。由分离走向交叠是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必然路径,需要建立学校主导下家校社共同在场的格局,彰显孩子在劳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和主体角色,在家校社协同推进中兼顾劳动教育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并把关爱融入到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环境建设的全过程,以期为我国当前劳动教育格局的创建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合作 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 交叠影响域 学生发展
下载PDF
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69
7
作者 王丽 邓羽 +1 位作者 刘盛和 王江浩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2007年3个年份的研究为例,研究城市影响范围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形态演变方面提炼出城市影响范围演变的3大阶段及其对应的5种类型,并对各阶段城市的较快发展提出建议。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影响范围甚至区域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模型 城市影响范围 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中国中部
原文传递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启示 被引量:69
8
作者 唐汉卫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这三者之间应当建立何种协同关系以及如何协同,则值得进一步探讨。爱普斯坦提出的以“关怀”为核心的交叠影响阈理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提... 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这三者之间应当建立何种协同关系以及如何协同,则值得进一步探讨。爱普斯坦提出的以“关怀”为核心的交叠影响阈理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提出了六种家校社合作参与机制。该理论对重新反思当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平衡主体关系,厘清责任边界;建立平等协作的协同育人范式;倡导以关怀为核心的协同育人导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互动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影响域理论 协同育人 主体关系 平等协作
下载PDF
家长和教师参与家校合作的跨界行为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经验模型 被引量:52
9
作者 张俊 吴重涵 王梅雾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4,共7页
家庭与学校持续的、高质量的跨界行动可使学校、家庭和儿童等多方获益,但现实中的家校合作并非没有争议。本研究结合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通过拟合"江西省家校合作跟踪调查"2012和2015年的近24万份大样本数据,试图建立... 家庭与学校持续的、高质量的跨界行动可使学校、家庭和儿童等多方获益,但现实中的家校合作并非没有争议。本研究结合爱普斯坦的交叠影响域理论,通过拟合"江西省家校合作跟踪调查"2012和2015年的近24万份大样本数据,试图建立分析模型来分析家校跨界行动的程度和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跨界域是家校合作行动差异度和强度的函数,在一定条件下,与行动的差异度负相关,与行动的强度正相关;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跨界域的扩大主要由教师的工作强度增加导致,家长和教师行动强度和差异度不一致,导致双方在对方领地形成的跨界域大小不一。研究认为,当前家校合作工作的提升不能仅通过增加强度获得,更需要学校主动减少家校行动差异度:拓展双方一致的利益和立场,满足家长需求的多校化和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交叠影响域 行动强度 行动差异度 跨界程度
原文传递
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范围划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5
10
作者 邓羽 刘盛和 +1 位作者 蔡建明 兰肖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0-1230,共11页
随着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陆续推出。其中,识别城市的腹地范围、促进城市与腹地的协同发展是其关键内容。因此,城市影响范围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以单一年份的静态研究及单一... 随着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种类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陆续推出。其中,识别城市的腹地范围、促进城市与腹地的协同发展是其关键内容。因此,城市影响范围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的研究成果多以单一年份的静态研究及单一方法的应用研究为主,缺乏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演变分析,更无多种方法综合集成分析。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详细梳理与比较不同理论的差异性基础上,采用引力模型和改进场模型两种方法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影响范围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细致比较这两种基于不同视角的模型方法在识别城市影响范围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提出综合集成研究的基本框架,分析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范围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希望能为合理选择和运用城市影响范围的分析方法,有效制定区域等级体系规划、城市空间组织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场模型 城市影响范围 比较研究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作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高铁刚 李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9,共7页
学习者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配合是学习者成长的关键。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合作层次低、质量差等问题,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方式及问题分析为基础,... 学习者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配合是学习者成长的关键。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合作层次低、质量差等问题,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家校合作方式及问题分析为基础,基于家校合作理论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描绘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家校协作体建设示意图,提出以网络学习空间的信息共享、协作功能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共享、协作学习任务为纽带,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家校协作体建设框架,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家校合作 交叠影响域理论
下载PDF
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多元主体协同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秀芹 汪宇 徐叶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0,共8页
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教育内源式发展的探索,需要进行系统谋划、科学推进,其中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是重要的制度保障。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历史选择与现实需求,可借鉴交叠影响域理论,探索家校社等资源参与创... 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教育内源式发展的探索,需要进行系统谋划、科学推进,其中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是重要的制度保障。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历史选择与现实需求,可借鉴交叠影响域理论,探索家校社等资源参与创新素养培育的实践模型,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创新素养培育新格局,有效厘清参与主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协同机理,从宏微观、内外部多角度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模型的运行与实践,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由单主体分立到多主体协同合作,由被动卷入到主动投入,由浅层合作到深度融合,形成健康有序的创新素养培育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影响域理论 创新素养培育 多元主体 协同合作
下载PDF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筱一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2-57,共6页
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四个特点出发审视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情况,发现家长面临参评理念不当、参评意识淡薄、参评经验不足和参评方式游离等现实困境。据此,建议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明确清晰的职责意识,形成统一的评价经验,深入参与... 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四个特点出发审视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情况,发现家长面临参评理念不当、参评意识淡薄、参评经验不足和参评方式游离等现实困境。据此,建议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明确清晰的职责意识,形成统一的评价经验,深入参与评价实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影响域 家长参与 幼儿发展评价 家园共育 儿童中心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重叠效应理论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
14
作者 杨燕国 汪晓赞 孔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现实困境,阐释了重叠效应理论指导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逻辑理路。基于此,从目标靶向、内容结构、实践方式和评估反馈4个方面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模式。研究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突破信息茧房束缚,形成多元联动强大合力;完善责任权益机制,厘清多元联动权责边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多元联动协同效应;实施综合评估反馈,保持多元联动的发展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效应理论 儿童青少年 体育健康促进 多元联动
下载PDF
道德教育叠加影响的机理研究
15
作者 马骏毅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在道德教育的实施上,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三者的合作并不令人满意。为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机制,使其各展优势、密切配合,切实增强育人合力,根据美国教育学者爱普斯坦基于“关怀”思想下提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 在道德教育的实施上,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三者的合作并不令人满意。为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机制,使其各展优势、密切配合,切实增强育人合力,根据美国教育学者爱普斯坦基于“关怀”思想下提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尝试建立起六种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模式,旨在更好地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德育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影响域理论 道德教育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防疫教育实施范型构建:交叠影响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雯 吴紫娟 谢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5-29,共5页
防疫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立体化、多向度、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推进。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儿童成长有着交互叠加的影响,倡导三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致的行为、经验和价值观实现教育成效... 防疫教育作为一项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立体化、多向度、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协同推进。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儿童成长有着交互叠加的影响,倡导三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致的行为、经验和价值观实现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防疫教育的协同实施可采取以下策略: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型国家—学校—家庭—社区叠离关系的防疫教育外部模型;探究国家、学校、家庭、社区四大主体互动关系与影响机制的防疫教育内部机理;通过课程协商、居家学习、线上教育、社区活动、家校社合作交流以及营造防疫教育文化搭建防疫教育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疫教育 交叠影响域理论 国家-学校-家庭-社区 课程协商 居家学习 线上教育 社区活动 防疫教育文化
下载PDF
家校社合作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静 徐剑鸥 +3 位作者 吕妃 魏兰芝 罗彩凤 尚彬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401-1404,共4页
家校社有效合作是实施营养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实践难点。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以Epstein提出的家校社合作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当前小学生营养教育中家校社合作存在的困境,针对学校资源不足、家长主体缺失、家校沟通形式单向、社区参... 家校社有效合作是实施营养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实践难点。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以Epstein提出的家校社合作实践模式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当前小学生营养教育中家校社合作存在的困境,针对学校资源不足、家长主体缺失、家校沟通形式单向、社区参与度低等困境,提出优化学校营养教育资源、创造高质量家长参与条件、拓展营养教育家校沟通渠道、构建社区协同营养教育平台等对策,为我国家校社合作在小学生营养教育实践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合作 营养教育 交叠影响域 小学生
原文传递
体育思政“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红岩 席德才 陆亨伯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3期77-82,112,共7页
立德树人是全面育人的核心问题,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是确保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论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法与专家访谈法,针对交叠影响域视角下体育思政育人的耦合机理、模式构建、行动策略等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交叠影响域理论... 立德树人是全面育人的核心问题,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是确保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论文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法与专家访谈法,针对交叠影响域视角下体育思政育人的耦合机理、模式构建、行动策略等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交叠影响域理论与体育思政育人的耦合机理蕴含的思想内核、体育思政育人的实施价值、内在联系与融合效应四个维度。从构建理念、构建目标、构建原则、主体角色、关系机制五个维度构建交叠影响域视角下体育思政育人的模式,进而提出体育思政育人的行动策略。通过研究,构建一种新型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叠加效应,提升体育思政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 体育思政育人 模式 交叠影响域
下载PDF
基于重叠影响阈理论的家园合作路径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任梅 田昕灵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78-81,共4页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教育的两大支柱,家园合作是幼儿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庭和学校在承担促进幼儿发展的责任时发生了重叠影响,这为探究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在对家园合作存在...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教育的两大支柱,家园合作是幼儿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庭和学校在承担促进幼儿发展的责任时发生了重叠影响,这为探究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研究在对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重叠影响阈理论为促进家园合作提供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影响阈理论 家园合作 家长参与
下载PDF
Research on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based on improved field model i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3
20
作者 WANG Li DENG Yu +1 位作者 LIU Shenghe WANG Jiangha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Due to unique advantages in clearl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its hinterland, as well as city and city, the study of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is becoming highlight in regional research. Th... Due to unique advantages in clearl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its hinterland, as well as city and city, the study of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is becoming highlight in regional research. This paper improves traditional field model from two aspects: the composite indicator and regional accessibility, in order to delineate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more reasonably. Taking three years of central China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dynamic evolution of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Focusing on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we abstract five types and its corresponding three stages theoretically. Finally, recommendation of development has been made for each stage. This study undertakes certain exploration in the study of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in this field and other region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model urban spheres of influenc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central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