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Ⅱ)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方孝 刘振才 +4 位作者 房静 张雁冰 高崇华 杨成军 梁宝成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 为鼠疫监测、防治、疫情报告提供新的信息手段 ,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北大天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城市之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鼠疫专业进行二次开发。结果 建立了遥感图层 1个 ,点图层 1个 ,线图层 2个 ,多边... 目的 为鼠疫监测、防治、疫情报告提供新的信息手段 ,为科学防治鼠疫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利用北大天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城市之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鼠疫专业进行二次开发。结果 建立了遥感图层 1个 ,点图层 1个 ,线图层 2个 ,多边形图层 4个 ,注记图层 1个 ,数据库 2个和若干个图层集。结论 进一步完善了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鼠疫 疫源地 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Ⅰ)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方孝 刘振才 +4 位作者 高崇华 房静 张雁冰 梁宝成 杨成军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9年第6期327-328,共2页
目的:为鼠疫监测、防治、疫情报告提供新的信息手段,为领导对相关问题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大三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城市之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鼠疫专业进行二次开发。结果:建立了129个图层,58个数据库和若干个图层集。结... 目的:为鼠疫监测、防治、疫情报告提供新的信息手段,为领导对相关问题的重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大三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城市之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鼠疫专业进行二次开发。结果:建立了129个图层,58个数据库和若干个图层集。结论:初步建立了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鼠疫 疫源地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羊草群落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宛新荣 郝树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羊草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和克氏针茅的数量减少,星毛委陵菜比例增加;随牧压的增加,绵羊采食黄囊苔草的比例显著增加,在重度放牧区,绵羊没有采食西伯利亚羽茅和米氏冰草,而是增加了对星毛委陵菜的采食;达乌尔黄鼠在围栏内采食羊草的比例显著高于围栏外放牧区;但在围栏内没有采食米氏冰草、黄囊苔草和星毛委陵菜;围栏内无法捕捉亚洲小车蝗,在放牧区亚洲小车蝗对克氏针茅的采食随牧压的增加显著降低,但增加了对米氏冰草和星毛委陵菜的采食。三者同时采食羊草和糙隐子草,且对羊草的选择性指数最高;随牧压的增大,绵羊的生态位宽度变宽,而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窄,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因此,重度放牧改变了羊草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星毛委陵菜群落,从而导致了草地的退化,而鼠类和蝗虫的危害则加剧了草地的退化演替,三者对草地资源的共同掠夺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草原黄鼠生态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天飙 梁炜 +3 位作者 秦丰程 刘艳华 王林梅 李建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对草原黄鼠的区系和分类、栖息地的选择和洞穴建造、繁殖和种群年龄。
关键词 草原黄鼠 生态学 区系 分类 繁殖 种群年龄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3 位作者 汪诗平 韩建国 宛新荣 郝树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56-866,共11页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 为探讨荒漠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小针茅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小针茅数量显著减少,猪毛菜比例随着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的主要食物均来源于猪毛菜,且采食比例随牧压增大而递增;3种食草动物对牧草的选择性指数随牧压的变化而变化,双齿葱和多根葱优先被采食;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很高且生态位宽度随牧压的增加而变窄。重度放牧改变了小针茅群落的植物组成,使其演替为猪毛菜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北方3种动物鼠疫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仲来 李书宝 +3 位作者 张万荣 张耀星 周方孝 胡全林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9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本文论述建立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鼠疫预警系统。对达乌尔黄鼠和阿拉善黄鼠鼠疫预警,预警指标取黄鼠密度,体蚤指数或洞干蚤指数;警限值:黄鼠密度为1只/公顷,体蚤指数为1匹,洞干蚤指数为0.5匹;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趋势外推,... 本文论述建立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长爪沙鼠鼠疫预警系统。对达乌尔黄鼠和阿拉善黄鼠鼠疫预警,预警指标取黄鼠密度,体蚤指数或洞干蚤指数;警限值:黄鼠密度为1只/公顷,体蚤指数为1匹,洞干蚤指数为0.5匹;用时间序列方法进行趋势外推,再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警。对2种黄鼠鼠疫疫源地预警结果为1998、1999年无动物鼠疫流行。鄂尔多斯地区动物鼠疫预警指标取沙鼠密度、体蚤指数和6~8月降水;警限值:沙鼠密度为50只/公顷;体蚤指数为1匹,6~8月降水量警限为连续2年降水达到210mm;用灰色灾变预测法等方法进行预警。预警结果为下一个动物鼠疫流行周期是2005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 动物鼠疫 达乌尔黄鼠 阿拉善黄鼠 长爪沙鼠
下载PDF
实验室条件下黑龙江几种主要农业害鼠昼夜活动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丛林 刘晓辉 +1 位作者 张健旭 曹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58,共5页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了黑龙江地区6种主要农业害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为昼行性鼠种,中午时段出现明显的活动间歇期以避开强烈的日晒;莫氏田鼠为昼夜活动型鼠种,日夜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与其生活于草滩底部...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了黑龙江地区6种主要农业害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为昼行性鼠种,中午时段出现明显的活动间歇期以避开强烈的日晒;莫氏田鼠为昼夜活动型鼠种,日夜活动强度差异不显著,与其生活于草滩底部营食草根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大仓鼠、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都为夜行性鼠种,其中以小家鼠和黑线姬鼠最为典型,而大仓鼠和褐家鼠在日间都具有相当强度的活动,褐家鼠则是供试鼠种中唯一在各个时段都有活动的夜行鼠种。6种供试鼠种的主要活动特征与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但其活动节律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活动高峰时间、活动强度等差异,表现出这些鼠种与黑龙江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活动节律 达乌尔黄鼠 莫氏田鼠 大仓鼠 小家鼠 褐家鼠 黑线姬鼠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鼠疫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仲来 周方孝 +2 位作者 李书宝 刘振才 梁宝成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究动物鼠疫的前瞻性预报。方法和结果 建立吉林省通榆县1982~1999年的黄鼠密度、洞干蚤指数、气温、气压、地表最低温度、日照时数的自回归模型,以及1954、1955、1958、1982~1999年的判别分析模型。对2000~2001年动物鼠疫作... 目的 研究动物鼠疫的前瞻性预报。方法和结果 建立吉林省通榆县1982~1999年的黄鼠密度、洞干蚤指数、气温、气压、地表最低温度、日照时数的自回归模型,以及1954、1955、1958、1982~1999年的判别分析模型。对2000~2001年动物鼠疫作出预报。结论 使用自回归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可以进行动物鼠疫的前瞻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鼠疫 预测 预报 数学模型 自回归模型 判别模型
下载PDF
建立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方孝 刘振才 +5 位作者 房静 张雁冰 杨成军 梁宝成 高崇华 杜波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鼠疫专业中。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鼠疫专业二次开发的数据进行输入的方法。结果建立了输入(通榆)各类图层、图层集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结论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应用到鼠疫专业中来。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鼠疫 疫源地 地理信息系统 操作方法 图层集 数据库
下载PDF
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宝宝 孙养信 +2 位作者 安翠红 霍丽霞 范锁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索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的分类鉴定方法。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两地黄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结果 11份阿拉善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2%,4份达乌尔黄鼠的种内... 目的 探索阿拉善黄鼠和达乌尔黄鼠的分类鉴定方法。方法 运用DNA条形码技术测定两地黄鼠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分析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结果 11份阿拉善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2%,4份达乌尔黄鼠的种内遗传距离〈1%,两地黄鼠的遗传距离介于8%~9%之间,同时,NJ树将两地黄鼠分成2个独立分支。结论 阿拉善黄鼠为独立物种。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黄鼠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鼠种鉴定 阿拉善黄鼠 达乌尔黄鼠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草食动物食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以大针茅群落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贵河 王国杰 +4 位作者 汪诗平 张英俊 邵新庆 宛新荣 郝树广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 为探讨典型草原主要食草动物绵羊(Ovis arie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食性及其种间生态位变化与草原退化的关系,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03年7-8月运用饱和链烷技术研究大针茅(Stipagrandis)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食性及其生态位变化。结果表明:随牧压的增大,群落中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的数量减少,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比例增加;绵羊、达乌尔黄鼠、亚洲小车蝗3种食草动物采食的牧草种类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时采食羊草、猪毛菜和大针茅时优先采食羊草;随牧压的增大,达乌尔黄鼠和亚洲小车蝗的生态位宽度变宽,且在放牧区绵羊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类似。放牧改变了大针茅群落的植被组成,使其演替为糙隐子草群落,3种食草动物对草地资源存在激烈的竞争,因此,控制鼠、虫的种群密度,防止鼠、虫害的发生对保证放牧家畜的食物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绵羊 达乌尔黄鼠 亚洲小车蝗 食性 营养生态位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鼠疫预报的数学模型(Ⅷ)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仲来 周方孝 +3 位作者 李书宝 刘振才 梁宝成 杨成军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3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 研究动物鼠疫的前瞻性预报。方法 分别建立1957~2000年吉林省通榆县黄鼠密度、体蚤指数和洞干蚤指数的自回归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结果 对2001~2002年动物鼠疫做出了前瞻性预报。结论 使用自回归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可以进行动... 目的 研究动物鼠疫的前瞻性预报。方法 分别建立1957~2000年吉林省通榆县黄鼠密度、体蚤指数和洞干蚤指数的自回归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结果 对2001~2002年动物鼠疫做出了前瞻性预报。结论 使用自回归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可以进行动物鼠疫的前瞻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动物鼠疫 黄鼠密度 体蚤指数 洞干蚤指数 自回归模型 判别分析模型
下载PDF
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形态及m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琦 高云芳 樊小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骨骼肌废用的动物模型,以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依据mATPase染色结果进行肌纤维分型,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首次观察了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湿重...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骨骼肌废用的动物模型,以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法测定比目鱼肌的mATPase活性,依据mATPase染色结果进行肌纤维分型,并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Cross-section area,CSA),首次观察了尾部悬吊对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湿重、CSA和梭外肌、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的影响,并与尾部悬吊大鼠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冬眠动物骨骼肌在废用状态下的变化。结果显示,尾部悬吊14d可使大鼠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下降35.52%(P<0.001),Ⅰ型肌纤维CSA和Ⅱ型肌纤维CSA分别下降18.91%和20.68%(P<0.05);肌纤维平均CSA减少20.45%(P<0.01)。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对照组的80.61%降低为66.83%,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9.39%增加到33.17%(P<0.001);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增强,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阴性(-)转变为强阳性(+++),核袋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转变为强阳性(+++)。而达乌尔黄鼠在尾部悬吊14d后,比目鱼肌湿重仅比对照组下降0.05%,Ⅰ、Ⅱ型肌纤维CSA与平均CSA分别比对照组减少0.84%、0.63%和0.37%,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比目鱼肌中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从82.55%减少到77.30%,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由17.45%增加到22.70%(P<0.05);梭内肌纤维mATPase活性亦明显升高,核袋1纤维的mATPase染色由对照组的阴性(-)转化为强阳性(+++),核袋2纤维及核链纤维则由对照组的阳性(++)转化为核袋2纤维呈阳性(++),核链纤维则呈弱阳性(+)。结果表明:尾部悬吊可致大鼠比目鱼肌明显萎缩;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则无明显萎缩;两者比目鱼肌梭内、外肌mATPase活性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大鼠 比目鱼肌 肌梭 肌球蛋白ATP酶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达乌尔黄鼠种群密度、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14
作者 刘振山 赵耕 +2 位作者 潘佳滢 彭霞 杨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9,共10页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为一些啮齿类动物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加剧了草场退化和鼠害的发生。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隶属于啮齿目松鼠科,为地栖群体散居性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草原和农牧交错区,属于季节性冬眠动物。...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为一些啮齿类动物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加剧了草场退化和鼠害的发生。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隶属于啮齿目松鼠科,为地栖群体散居性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草原和农牧交错区,属于季节性冬眠动物。本研究选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放牧强度不同的近村和远村野外样地,探讨放牧强度、植被与达乌尔黄鼠种群密度以及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关系,以分析人类活动与该物种的关系。结果显示:(1)高放牧强度样地达乌尔黄鼠的鼠洞密度和捕获率显著高于低放牧强度样地;(2)高放牧强度样地达乌尔黄鼠的体重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低放牧强度样地,而低放牧强度样地达乌尔黄鼠的血糖显著高于高放牧强度样地;(3)高放牧强度样地植被干物质总量显著高于低放牧强度样地,高放牧强度样地羊草干物质总量以及羊草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低放牧强度样地,植被种类也存在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放牧可能通过牲畜对草地践踏、采食和排泄物的作用,改变草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种类、数量等,为达乌尔黄鼠提供更为丰富优质的食物资源,促进达乌尔黄鼠脂肪和能量的积累,进而有利于其生存与繁殖。本研究有助于了解达乌尔黄鼠对环境适应的机制,为制定害鼠环保型综合治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达乌尔黄鼠 种群密度 甘油三酯 血糖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春华 吕景生 浦清江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4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 讨论并分析察哈尔丘陵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 查阅整理该疫源地所辖省区 1985~ 2 0 0 4年 2 0年间鼠疫监测资料 ,利用监测资料中的监测数据和疫情发生的状况分析该疫源地的现状。结果 ... 目的 讨论并分析察哈尔丘陵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现状及防治对策。方法 查阅整理该疫源地所辖省区 1985~ 2 0 0 4年 2 0年间鼠疫监测资料 ,利用监测资料中的监测数据和疫情发生的状况分析该疫源地的现状。结果 察哈尔丘陵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 4省 (区 ) ,5 3个县 (市、旗 ) ,疫源地面积为 161918km2 。在该疫源地内先后发现啮齿动物 2目 7科 2 2属 3 8种。啮齿动物寄生的蚤种类有 6科 3 5属 91种 (亚种 )。自 1985年以来 ,该疫源地除 1993年外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动物鼠疫流行。 1985~ 2 0 0 4年在内蒙古、吉林、辽宁和黑龙江 4省 (区 )的 14个县 (市、旗 )从黄鼠体和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 87株 ,用IHA方法检出黄鼠阳性血清 470份。结论 察哈尔丘陵 -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仍处在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自然疫源地 达乌尔黄鼠 动物鼠疫 检出 监测资料 鼠疫菌 寄生蚤 丘陵 阳性血清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河北省塞北管理区达乌尔黄鼠食性调查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雪薇 史献明 +2 位作者 董国润 杜国义 张月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研究河北省塞北管理区达乌尔黄鼠的食性情况,为鼠疫防治和评估鼠害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生境捕获的达乌尔黄鼠,按雌、雄、成、幼随机抽样,先称取胃重量,然后剖胃检查,分析胃内容物种类及所占比例。结果达乌尔黄鼠的平均胃重量10.48g... 目的研究河北省塞北管理区达乌尔黄鼠的食性情况,为鼠疫防治和评估鼠害提供依据。方法对不同生境捕获的达乌尔黄鼠,按雌、雄、成、幼随机抽样,先称取胃重量,然后剖胃检查,分析胃内容物种类及所占比例。结果达乌尔黄鼠的平均胃重量10.48g,最高胃重量40.50g,胃内容物以植物绿色部分为主的占80%,以种子、根茎为主的占7%,以昆虫为主的占9%;达乌尔黄鼠胃内容物构成6、7月有差别,成幼有差别,雌雄无差别。结论达乌尔黄鼠的食量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食农田作物及牧草的绿色部分,也常食昆虫及植物种子、根茎;其摄取食物种类构成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食性 塞北管理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草原达乌尔黄鼠携带重要病原体的分布研究
17
作者 李晋宇 白雪峰 +8 位作者 闫文喆 李轲 汪子豪 石圆 鲁亮 李贵昌 温红玲 赵宁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东部草原达乌尔黄鼠及其携带重要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为当地啮齿动物源疾病的控制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5、7和9月分别在内蒙古8个样地捕获达乌尔黄鼠。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东部草原达乌尔黄鼠及其携带重要病原体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为当地啮齿动物源疾病的控制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5、7和9月分别在内蒙古8个样地捕获达乌尔黄鼠。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qPCR)法对达乌尔黄鼠肝脏标本检测莫氏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恙虫病东方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巴尔通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大别班达病毒和汉坦病毒8种重要病原体。使用χ^(2)检验进行样地、季节、性别和不同体表寄生虫(蜱、螨、蚤)携带状态间达乌尔黄鼠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性分析。结果共捕获达乌尔黄鼠181只,捕获率为1.44%,寄生虫携带率为77.35%。肝脏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巴尔通体阳性率为39.23%(71/181),其余7种病原体阳性率为0~8.84%。巴尔通体阳性率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95,P<0.001),9月阳性率最高(66.67%),7月次之(52.75%)。巴尔通体的阳性率样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7,P=0.005),N1、N3和N5样地巴尔通体阳性率分别为50.00%、42.86%和24.62%;W2、W3和W5样地分别为40.00%、42.86%和72.73%。不同性别和体表寄生虫携带状态间巴尔通体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巴尔通体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率不同月份(季节)、样地、性别和体表寄生虫携带状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感染≥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阳性率为8.84%。结论调查发现达乌尔黄鼠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并且存在多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其中巴尔通体最值得关注。在南北走向的样线上,由北向南气温逐渐升高,巴尔通体阳性率逐渐降低;在东西走向的样线上,由西向东湿度逐渐增大,巴尔通体阳性率逐渐上升。初秋是当地达乌尔黄鼠防控的重点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乌尔黄鼠 病原体检测 巴尔通体 分布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饵剂与莪术醇饵剂防治达乌尔黄鼠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葆萍 李华宇 +2 位作者 王育兵 王中民 谭崇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饵剂和莪术醇饵剂对达乌尔黄鼠的防治效果,为草原黄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试验,对比观察试验区与对照区鼠密度、雄鼠睾丸下降情况、雌鼠怀胎率、胎鼠数指标差异,判断雷公藤甲素饵剂和莪术醇饵剂的防...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饵剂和莪术醇饵剂对达乌尔黄鼠的防治效果,为草原黄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试验,对比观察试验区与对照区鼠密度、雄鼠睾丸下降情况、雌鼠怀胎率、胎鼠数指标差异,判断雷公藤甲素饵剂和莪术醇饵剂的防治效果。结果雷公藤甲素饵剂试验区鼠密度下降了23.62%,雄鼠睾丸下降率降低了62.50%,雌体怀胎下降率为71.32%,平均胎仔数下降率为44.62%;莪术醇饵剂试验区雄鼠睾丸下降率为25.00%,雌体怀胎下降率为73.78%,平均胎仔数下降率为32.75%。结论雷公藤甲素制剂对达乌尔黄鼠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和抗生育作用;莪术醇饵剂对达乌尔黄鼠具有抗生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育 雷公藤甲素 莪术醇 达乌尔黄鼠
原文传递
磷化铝、溴敌隆毒饵对达乌尔黄鼠杀灭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治宇 高文林 +1 位作者 宁智波 吴晓明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73-274,共2页
目的观察磷化铝、溴敌隆毒饵对达乌尔黄鼠的杀灭效果,并对磷化铝、溴敌隆毒饵的灭鼠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堵洞查盗法。试验前,先对试验区内的所有鼠洞进行堵洞,第2天计算有效洞,按有效洞进行投药,并在样方与样方之间、样方周围同时设保护... 目的观察磷化铝、溴敌隆毒饵对达乌尔黄鼠的杀灭效果,并对磷化铝、溴敌隆毒饵的灭鼠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堵洞查盗法。试验前,先对试验区内的所有鼠洞进行堵洞,第2天计算有效洞,按有效洞进行投药,并在样方与样方之间、样方周围同时设保护带。结果磷化铝每月的杀灭效果均较好,校正灭效率均>90%;0.005%溴敌隆毒饵在5、6月杀灭效果较好,校正灭效率>90%,7-9月效果一般,校正灭效率<75%。结论在达乌尔黄鼠活动季节用磷化铝进行灭鼠均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0.005%溴敌隆毒饵只在5-6月灭鼠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铝 溴敌隆 达乌尔黄鼠 灭鼠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2009-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晨曦 李建云 +3 位作者 刘芳 范蒙光 刘洋 吴宜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2020年,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2020年,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夹线法调查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对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于低倍光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集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测。结果2009-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45只/hm2;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捕获率为1.25%(787/63091),共获鼠类4科8属9种;达乌尔黄鼠总染蚤率为28.37%(1945/6856),蚤指数为1.04,共获蚤类2科3属3种;共剖检达乌尔黄鼠6674只,培养各种蚤类2537组6787只,鼠疫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6795份,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检出率为0.16%,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280。2010-2014年连续5年均发现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且均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结论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多个年度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菌抗体阳性血清,值得高度警惕,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检菌工作,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做好各项鼠疫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呼伦贝尔高原 蒙古旱獭 疫源地 达乌尔黄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