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分析Ⅵ.总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玉双 岳方正 +3 位作者 董瀛谦 崔东阳 朱宁波 崔振强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3期25-28,共4页
为全面掌握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2014—2017年,在常年监测基础上,以危害为导向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共确认有害生物有效种类6 201种,发生总面积1 896. 63万hm^2。笔者从分类系统、发生危害情况... 为全面掌握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2014—2017年,在常年监测基础上,以危害为导向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共确认有害生物有效种类6 201种,发生总面积1 896. 63万hm^2。笔者从分类系统、发生危害情况等方面对种类变化进行分析,对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为科学调整防控对策,及时制定防治规划,有效开展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 分类系统 发生危害 种类变化 评价
下载PDF
海南岛南渡江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梵冬 王德强 +5 位作者 顾党恩 胡隐昌 朱海 佟延南 李芳远 申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保存相对完整,本次调查鱼类种数占历史总种数的89.48%;在鱼类区系上,以鲈形目52种居首位,占总数的38.2%,其次为鲤形目的 46种和鲇形目的 16种;在种类变化上,新出现27种,其中包括尼罗罗非鱼、云斑尖塘鳢等11种外来鱼类。同时也缺失43种鱼类,鲤形目和鲈形目缺失较为严重,鲤形目由历史的第一大目变为如今的第二大目;在鱼类分布上,以河口的灵山和上游山区的白沙鱼类保护最为完好,种类最多,分别为73种和6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 鱼类区系 种类变化 鱼类分布
下载PDF
甘肃省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郭延秀 马晓辉 +6 位作者 刘立 马毅 林丽 王振恒 崔治家 郑贵森 晋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4期777-783,共7页
通过对比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新增了22科309属2072种,其中包括新分布种37种;消失或未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7种,隶属于87科158属。探究了时隔40年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物种... 通过对比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新增了22科309属2072种,其中包括新分布种37种;消失或未调查到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87种,隶属于87科158属。探究了时隔40年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的成因,表明此次普查从技术方法、仪器设备、人员组织、调查范围、顶层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使本次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数大幅增长;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部分物种分布区狭小,或处于濒危状态,或生在悬崖峭壁。这是导致部分物种漏采漏查或未调查到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物种变化情况,为该省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甘肃省 物种变化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及其变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波艳 张家扬 +8 位作者 李凯 孙婧 饶静秋 周佳 杨泽鹏 施德山 张文文 管振华 崔亮伟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3-773,共11页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 兽类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为掌握云南屏边兽类多样性现状、变迁及其影响因素,2019年8月16日—9月4日和2019年12月4—12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屏边县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3个林场周边的5个乡镇17个自然村进行了兽类多样性调查。共访谈到屏边县兽类7目19科58种,其中疑似消失动物(7年以上未见)3目6科7种,现存动物7目18科51种。尽管保护区内现有兽类多度和重点保护物种多于保护区外,但是保护区外还分布有9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须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屏边县兽类经历了2个物种消失期(1960—1986年、1999—2012年),第1个时期主要与偷猎、林权改革和公路修建有关;第2个时期保护区内外分别与旅游开发和草果种植有关。此外,社区访谈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现有兽类多样性及其近期变化,访谈对象首选上山频率高、上山时间长和受过教育的人员,如护林员和过去的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物种多样性 物种变迁 社区访谈 屏边县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泽源 魏欣欣 +3 位作者 张明旭 毕雅琼 刘跃飞 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53-2457,共5页
对内蒙古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现状进行系统性概述。通过对比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自治区药用植物增加了24科203属770种,减少了25科53属108种。从技术... 对内蒙古自治区中药资源普查现状进行系统性概述。通过对比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次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资源物种变化情况发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内蒙古自治区药用植物增加了24科203属770种,减少了25科53属108种。从技术方法、条件限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对第四次与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员配置、技术方法、仪器设备、政策体系等方面的改进和提升使普查到的药用植物数量大幅增加;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道路建设、掠夺式开采等因素使部分物种的适宜生存区域减小或使部分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导致这些物种未被调查到。根据第三次与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物种变化情况提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策略,以期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内蒙古自治区 药用植物 物种变化
下载PDF
引入物种演化的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6
作者 张其文 杨勇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7-373,378,共8页
针对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BBO)易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物种演化理论提出了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该算法将所有栖息地按照物种数量划分为三种地区,并建立协同进化关系,合理地采用区间入... 针对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biogeography-based optimization,BBO)易早熟收敛、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物种演化理论提出了改进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该算法将所有栖息地按照物种数量划分为三种地区,并建立协同进化关系,合理地采用区间入侵、区内合作/竞争策略,满足多样性的同时避免了早熟收敛。定义了物种更迭和物种进化两种变异策略,提出的双策略协同变异算子旨在解决变异算子对较优解的破坏。通过CEC2017中的八个基准测试函数与标准BBO及相关改进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算法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优于BBO及其他改进算法,且该算法不易被局部最优值所限制。将该算法应用于以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FJSP)以检验其实际应用价值,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解决FJSP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 物种演化 物种更迭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颗粒污泥驯化试验及主要微生物种群变化
7
作者 童庆 樊霆 +1 位作者 王浩明 孙礼明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第3期8-11,共4页
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污泥进行接种,并选择间歇培养同驯化的启动方法,分阶段提高废水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d的污泥驯化,MLSS保持在5000mg/L左右,HRT=3d,SV=36,F/M为0.144kgBOD5/kgML... 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过程中,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污泥进行接种,并选择间歇培养同驯化的启动方法,分阶段提高废水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d的污泥驯化,MLSS保持在5000mg/L左右,HRT=3d,SV=36,F/M为0.144kgBOD5/kgMLVSS.d,容积负荷(Fv)为1.3~1.6kgCOD/m^3.d,温度28~300C,pH=7,DO为3~5mg/L条件下,该渗滤液CODCr降至450.05mg/L,去除率保持80%左右,NH3-N的去除率最终达96.15%。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通过显微观察,活性污泥絮状性能变好,絮体增大,边缘清晰,结构紧密,反应器内原生动物种类丰富,与其他微生物相互协同,可提高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污泥驯化 种群变化
下载PDF
两种捕食特征变化对集团内捕食系统的影响
8
作者 周帅 周晓梅 +2 位作者 张荣 周本达 李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4,共4页
寄生调节的易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已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和易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均有益于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共存,增加两者之间共存区域;然而已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却对共存不利,使得共存区域减少,相对于单种特征调节来... 寄生调节的易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已感染者种内捕食特征变化和易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均有益于捕食者和食饵之间的共存,增加两者之间共存区域;然而已感染者种间捕食特征变化却对共存不利,使得共存区域减少,相对于单种特征调节来说,两种捕食特征变化会相互影响,寄生调节已感染者的两种特征发生变化时,种内捕食促进共存的作用强于种间捕食抑制共促的作用,综合作用仍然呈现共存现象;而当两种促进共存的特征叠加时,共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内捕食 种间捕食 物种变化 模拟分析
下载PDF
汛期三峡库区水华发生期间相关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启鑫 宋林旭 +6 位作者 纪道斌 刘德富 苏青青 周哲轩 赵星星 陈巍 石浩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3,33,共8页
为研究汛期香溪河支流库湾水华藻种变化特征,于2017年汛期在香溪河监测理化因子并布点采集水样,分析水体中叶绿素a、营养盐等变化。结果表明:汛期叶绿素a与溶解氧、温度、化学耗氧量呈现正相关,与透明度、总氮、氮磷比呈现负相关,与总磷... 为研究汛期香溪河支流库湾水华藻种变化特征,于2017年汛期在香溪河监测理化因子并布点采集水样,分析水体中叶绿素a、营养盐等变化。结果表明:汛期叶绿素a与溶解氧、温度、化学耗氧量呈现正相关,与透明度、总氮、氮磷比呈现负相关,与总磷和pH无明显相关性。6月优势种为甲藻,分布于中上游,下游优势种多为蓝绿藻;7月优势种为蓝藻,几乎覆盖了整条香溪河;8月优势种变为蓝藻和绿藻,主要分布于上中游,下游伴有少量硅藻。拟多甲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度;水体中磷含量的高低、水动力条件会间接对甲藻生长产生影响。温度、水动力、pH和水体营养盐含量特别是氮浓度都是影响蓝藻水华爆发的因素;8月环境因子变化不大依然适宜蓝藻生长,而绿藻成为优势藻种原因之一是受到铵盐的影响,其次是因为某些绿藻死亡腐烂后产生有害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生长,且8月叶绿素a的含量达到了绿藻水华爆发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三峡库区水华 藻种变化 叶绿素A 营养盐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珊瑚分布状况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精科 黄振鹏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文章根据2017年涠洲岛最新珊瑚本底调查资料,对比分析近10年来,涠洲岛珊瑚种类数量、分布状态以及优势物种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以造礁珊瑚为主体,高达10科23属41种,其次为分布有较多的柳珊瑚,为4科12属14种,此外也分布有少量... 文章根据2017年涠洲岛最新珊瑚本底调查资料,对比分析近10年来,涠洲岛珊瑚种类数量、分布状态以及优势物种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以造礁珊瑚为主体,高达10科23属41种,其次为分布有较多的柳珊瑚,为4科12属14种,此外也分布有少量的软珊瑚、群体海葵;珊瑚主要分布于近海海岸一带,以0. 5~6 m的珊瑚礁坪生长带为主,具有明显的分带特点;对比2008年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发现涠洲岛海域珊瑚优势物种发生了变化,由角蜂巢珊瑚属变为滨珊瑚属,蔷薇珊瑚属不再是优势属,反而新增了蜂巢珊瑚属和牡丹珊瑚属,此外珊瑚覆盖度较2008年出现了下降趋势,表明了涠洲岛珊瑚生存状况受到了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珊瑚种类 珊瑚分布状况 珊瑚物种变化 优势物种
下载PDF
峡江县主要经济林树种动态分析及发展对策
11
作者 唐丽芙 吴艳 +1 位作者 戴万泽 罗洪 《中国林业经济》 2015年第5期34-36,共3页
分析峡江县1994—2014年主要经济林树种面积20年来的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依据区域内经济林生产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该县经济林树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经济林 树种变化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沟叶结缕草追播草坪春季返青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南清 顾洪如 沈益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54-58,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冬前追播的播种量、提前播种期、春季返青演替阶段降低追播草坪的修剪高度等,能显著加速追播草坪的春季返青演替,并显著提高返青演替阶段追播草坪的草坪质量。冬前播种量为30g/m2的处理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 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冬前追播的播种量、提前播种期、春季返青演替阶段降低追播草坪的修剪高度等,能显著加速追播草坪的春季返青演替,并显著提高返青演替阶段追播草坪的草坪质量。冬前播种量为30g/m2的处理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于和优于播种量为20g/m2的处理;播种期为11月5日的处理其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于和优于播种期为11月16日的处理;返青阶段修剪高度为2cm的处理其返青演替速度和草坪质量显著快于和优于修剪高度为3cm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量 播种期 返青 修剪高度 演替
下载PDF
海带中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梦醒 刘淇 +2 位作者 曹荣 雷敏 赵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60,共7页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 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胃内容物、回肠内容物、回盲部内容物和大肠末端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样品中的砷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和大肠末端的内容物中砷含量较低,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DMA)和五价砷(AsⅤ),且不含有砷糖化合物;添加海带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大肠末端内容物中含有砷糖化合物及少量的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DMA和AsⅤ,海带中的砷在大鼠的大肠末端主要以砷糖和小分子有机砷形态排出体外。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的砷形态均为DMA和少量AsⅤ,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未检出砷糖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为阐明海带中砷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大鼠 体内代谢 形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Agent-based的森林火灾下生态系统仿真研究
14
作者 李颖 杜逆索 欧阳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2-1371,共10页
为研究森林火灾对动物物种数量平衡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Agent-based的森林火灾下多物种仿真模型。通过将森林火灾过程中各类型物种和火灾等元素抽象为主体,根据各类物种和森林火灾的真实特性,提炼出各类主体的属性和行为规则;利用ABM (a... 为研究森林火灾对动物物种数量平衡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Agent-based的森林火灾下多物种仿真模型。通过将森林火灾过程中各类型物种和火灾等元素抽象为主体,根据各类物种和森林火灾的真实特性,提炼出各类主体的属性和行为规则;利用ABM (agent-based model)模型可以展现复杂系统中多主体交互的特性,构建出多物种的森林生态模型和森林火灾模型,在对模型合理性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整合2个模型;分析森林火灾发生前后的物种变化情况及影响。结果表明:当火灾扑灭后的恶劣环境条件下,生殖能力强且死亡率高的物种依然能够迅速繁殖后代;火灾干扰强度越高,该类物种增长越快。竞争能力强但繁殖能力弱的物种却难以在灾难中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based模型 生态系统 森林火灾 多物种 物种变化
下载PDF
天津市西青区公路绿化十年变迁及发展趋势
15
作者 杨华 刘海峰 +1 位作者 李津立 朱国彬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综述了西青区十年间公路绿化数量及品种的变化状况,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预测了近未来公路绿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公路绿化 品种变化 发展趋势 天津
下载PDF
东北地区5个物种潜在栖息地变化与优化保护规划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蕾 杨立 +3 位作者 李婧昕 张超 霍兆敏 栾晓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2-1094,共13页
气候变化广泛影响着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变迁。优化模型模拟结果,获取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优先保护区域将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物种保护政策或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保护绩效。选取东北地区五种代表性动物,包括黑熊(Ursus thibetanus)、驼鹿... 气候变化广泛影响着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变迁。优化模型模拟结果,获取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优先保护区域将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物种保护政策或行动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保护绩效。选取东北地区五种代表性动物,包括黑熊(Ursus thibetanus)、驼鹿(Alces alces)、水獭(Lutra lutra)、紫貂(Martes zibellina)及黑嘴松鸡(Tetrao parvirostris);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在不同RCP情景下未来3个年代(2030s,2050s,2070s)的物种潜在栖息地。根据九个常用气候模式的评价结果,获取东北地区合适的气候模式,了解气候变化对物种潜在栖息地的影响,同时开展物种保护规划,识别保护空缺,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物种潜在栖息地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气候模式之间存在差异;评价结果推荐CCSM4、Nor ESM1-M、Had GEM2-AO及GFDL-CM3气候模式,推荐在东北地区使用以上气候模式进行物种未来潜在分布的研究。5个物种潜在栖息地平均面积变化率分别为-62.16%,-73.93%,-78.46%(2030s,2050s,2070s)。综合5个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优先区,大兴安岭的呼中、汗马与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边地区的天佛指山、老爷岭东北虎、珲春东北虎与汪清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气候变化下物种保护的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预测 气候模式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变迁 空间优化模型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濒危植物藤枣适生区空间迁移预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光华 樊保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82,F0003,共10页
【目的】预测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空间变化趋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国家I级濒危植物藤枣为研究对象,采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Max Ent默认参数,基于8个环境变量和19个地理分布位置,模拟预测藤枣在末次间冰期、末... 【目的】预测气候变化下物种适生区的空间变化趋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国家I级濒危植物藤枣为研究对象,采用ENMeval数据包优化Max Ent默认参数,基于8个环境变量和19个地理分布位置,模拟预测藤枣在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RCP4.5气候情景下2050和2070年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运用VIF方差膨胀因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刀切法挑选出主要环境因子。【结果】ENMeval结果表明:当特征组合为线性、二次型与片段化,调控倍率为2.5时,Akaike信息量准则AICc值为0,此时的模型为最优模型;刀切法结果表明:温度年较差、最冷季度降水量、年降水量和最冷月最低气温是影响藤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Max Ent预测结果显示:末次间冰期以来藤枣适生区几何中心呈现往西北迁移的趋势,相邻2个时期最大的迁移距离为172.1 km,当前到2050和2070年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5.6、47.1 km。【结论】气候变化影响藤枣的地理分布变迁,未来气候变暖促使藤枣适生区向高纬度地区扩张,研究结果为有效保护藤枣提供了有利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枣 ENMeval数据包 物种分布变迁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1960—2021年民勤沙区10种典型荒漠植物种群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满多清 唐进年 +4 位作者 杨雪梅 李得禄 郭树江 陈芳 丁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8,共9页
对60 a来民勤沙区10种典型荒漠植物种群分布、消长变化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沙漠化加剧,植被从原来的沼泽、草甸植被不断向沙、旱生方向演化,大量物种消失,植被演替加快,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广... 对60 a来民勤沙区10种典型荒漠植物种群分布、消长变化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沙漠化加剧,植被从原来的沼泽、草甸植被不断向沙、旱生方向演化,大量物种消失,植被演替加快,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广布的草甸关键建群种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种群在沙区整体衰退,目前仅在河、湖岸,绿洲边缘生长较好;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种群逐渐替代柽柳成为沙区最大的天然灌木种群,并在一些沙区出现衰退,沙包活化;雨养沙区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l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等随降水多少而波动性扩展和衰退;超旱生植物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和红砂(Reamuria soongorica)在荒漠植被普遍退化中区域性扩展;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已成为沙区仅次于白刺的种群,生态作用增强,而多年生梭梭林也出现自疏和退化现象;近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民勤地区生态用水增加,局部区域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形成了一些微域性湿地,生态环境呈正向发展趋势,但多数沙区的地下水位仍在缓慢下降,沙漠化继续发展。研究将对内流河流域生态变化过程中的植被演化、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沙区 典型荒漠植物 种群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气候变化背景的东北岩高兰潜在分布区预测
19
作者 付宇 安慧君 +2 位作者 高明龙 李贺新 张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探究东北岩高兰潜在适生区变化,明确其适宜分布情况,为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该物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岩高兰分布数据和30″分辨率的环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VIF分析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并建立模型,... 为探究东北岩高兰潜在适生区变化,明确其适宜分布情况,为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该物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岩高兰分布数据和30″分辨率的环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VIF分析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并建立模型,预测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东北岩高兰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达到了优秀水平预测结果;影响东北岩高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和海拔,综合贡献值分别为50.2%、21.9%和5.5%,3项累计贡献率可达77.6%;东北岩高兰适生区几何中心一直是向南迁移的趋势,相邻2个时期最大迁移距离为76988 m。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岩高兰最终适生区会继续向高海拔高纬度的低温地区迁移。研究结果为探查尚未发现的东北岩高兰分布、规划东北岩高兰引种栽培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岩高兰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物种分布变迁
下载PDF
赤峰市区蝇类季节消长调查结果分析
20
作者 尚文旭 秦丰程 海秀萍 《医学动物防制》 2004年第9期544-546,共3页
目的 :分析赤峰市区目前的蝇种构成、构成比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天幕式诱蝇笼 ,每旬布放一次 ,以平均每日每笼捕蝇数计算种群密度 (只 /笼 /日 )。结果 :目前赤峰市区以舍蝇、厩腐蝇、尾黑麻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伏蝇、灰... 目的 :分析赤峰市区目前的蝇种构成、构成比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采用天幕式诱蝇笼 ,每旬布放一次 ,以平均每日每笼捕蝇数计算种群密度 (只 /笼 /日 )。结果 :目前赤峰市区以舍蝇、厩腐蝇、尾黑麻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伏蝇、灰种蝇、新陆原伏蝇、红尾拉蝇为常见蝇种 ,分别占捕获总数的 2 3.12 %、2 1.91%、16 .2 8%、15 .82 %、7.87%、3.5 5 %、2 .6 9%、2 .5 5 %、1.4 2 %。结论 :赤峰市区蝇密度高峰期在 5~ 9月份 ,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季节高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 调查结果分析 季节消长 构成比 蝇类 市区 赤峰市 笼捕 月份 种群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