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0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样地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215
1
作者 叶万辉 曹洪麟 +5 位作者 黄忠良 练琚愉 王志高 李林 魏识广 王章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4-286,共13页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北回归线附近保存较完好的地带性植被,是在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具有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组成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采用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统一调查研究方法,于2005年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建立了20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方内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大于1cm的木本植物。首次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木本植物210种,71617个活的个体,分属于56科119属。从乔木区系的组成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其南亚热带的区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呈现出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趋势。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较明显,乔木可分为3层,其中重要值最大的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木荷(Schima superba)和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均是乔木上层的优势种;中层是群落的主要层,由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和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等中生和耐阴树种组成;下层成分较复杂,物种多样性高,不同地段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样地内物种十分丰富,种-面积曲线拟合显示其物种数量接近于BCI。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38%,其中有45%的稀有种源于物种本身的特性,有20%源于区系交汇,人为或自然干扰造成的稀有种占30%以上。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1cm等级排列)明显呈倒"J"形,表示群落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根据对优势种径级结构的分布分析,将各树种的径级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1)峰型(中径级个体储备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上层优势种;2)倒"J"型(正常型),此类物种为乔木中层的优势种;3)类倒"J"型(偏正常型),此类物种占据乔木的中、下层;4)"L"型(灌木型),此类物种分布于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大样地 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布格局 物种组成
下载PDF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79
2
作者 郭沛涌 沈焕庭 +2 位作者 刘阿成 王金辉 杨元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2-900,共9页
于 1 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 )、丰水期 (8月份 )、2 0 0 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 于 1 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 )、丰水期 (8月份 )、2 0 0 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生物监测。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 87种 ,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 ,共 5 9种。在所有浮游动物中桡足类 3 1种 ,其次为水母类 ,有 9种 ,此外 ,枝角类、毛颚类各 8种。3次采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和近岸低盐种类如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sinensis)、火腿许水蚤 (Schmackeria poplesia)、虫肢歪水蚤 (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 euchaeta)等 ,还有长江径流带到河口的淡水种如近邻剑水蚤 (Cyclops vicinus vicinus)、英勇剑水蚤 (Cyclops strenuus)、透明 (Daphnia hyalina)等。一些浮游动物可作为水系指示种 ,其分布、数量反映了不同水系分布变化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有 5类水系指示种。通过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发现 ,1 999、2 0 0 0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似 ,可分为河口类群、近岸类群和近外海类群。1 999年丰水期只形成近岸和近外海类群。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口门内向口门外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北向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56
3
作者 毛志宏 朱教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95-2701,共7页
在介绍了干扰的概念及其性质和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有关假说基础上,以森林干扰为主要对象,探讨了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并从干扰类型、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另外,还分析了重... 在介绍了干扰的概念及其性质和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有关假说基础上,以森林干扰为主要对象,探讨了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并从干扰类型、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另外,还分析了重要的小尺度干扰——林隙在该方面的影响。分析总结出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差异主要与干扰特征、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受干扰地点的资源条件有关。最后,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植物群落 物种组成 多样性
下载PDF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 被引量:110
4
作者 王希华 黄建军 闫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7,共11页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 ,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SpecificLeafArea ,SLA)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 ,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 选择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及其退化群落常见植物种为对象 ,着重探讨分解速率和基质营养含量以及比表面积 (SpecificLeafArea ,SLA)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单独分解试验和混合分解试验的比较 ,从物种、功能群角度探讨凋落叶多样性和分解这一生态系统过程的关系 ,为深入研究常绿阔叶林常见植物种的营养策略、群落养分循环等奠定基础 ,也为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所有凋落叶随时间进程失重率增大 ,但失重率并不与时间呈线性相关 ;凋落叶分解后N、P均发生了变化 ,大多数凋落叶在分解初期N、P均发生了积累 ,营养元素的释放和富集与凋落叶初始营养状况无明显的相关性。凋落叶的年分解系数与凋落叶中的初始N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 ,而与初始P含量则无显著的相关性 ;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成熟叶的面积无相关性 ,而与其SLA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模型分析 ,天童地区大多数常见树种凋落叶分解 95 %需 1~ 4年 ,平均是 2 .5 4年 ;分解率最高的物种为山鸡椒 (Litseacubeba) ,其值为 6 .2 80 ,最低的为黄丹木姜子 (Litseaelongata) ,其值为 0 .5 5 8。凋落物混合对分解有很大的影响 ,虽在初期对分解有阻碍作用 ,但长期是促进的。若不考虑功能群差异 ,则可得出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分解的结论。功能群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常绿阔叶林 退化群落 植物 凋落叶 分解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面积和树种组成 被引量:128
5
作者 廖宝文 张乔民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5-440,共6页
系统综述了中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面积变化特征。红树林的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和底质等。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 系统综述了中国东南沿海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其面积变化特征。红树林的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和底质等。中国红树林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由海南岛向北,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气候带由中热带(海南岛南部)、北热带(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岛南部)、南亚热带(广西省、广东省、台湾省北部和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到中亚热带(福建省北部和浙江省沿海),红树林分布面积和树种数都显著降低,林相也由乔木变为灌木,树高降低,充分显示温度对红树林分布的宏观控制作用。中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在历史上曾达25×104hm2,1950年约为4.2×104hm2,2001年为2.28×104hm2,总体上,中国红树林面积在急剧萎缩。2001年,中国各主要省份现存红树植物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广东省(9 084.0 hm2)、广西省(8 374.9 hm2)、海南省(3 930.3 hm2)、福建省(615.1hm2)、香港特别行政区(510 hm2)、台湾省(278 hm2)、浙江省(19.9 hm2)、澳门特别行政区(60 hm2)。另外,从红树植物的种类组成上来看,加上2种从国外成功驯化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目前中国红树林现有真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12种,合计3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面积 种类组成 地理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熊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13
6
作者 张婷 李林 宋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71-2979,共9页
自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对湖北省枣阳市熊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9属74种,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共40种,其次为蓝藻,有15种,硅藻11种,甲藻3种,金藻和裸藻各2种,隐藻仅1种。蓝藻存在夏季(7月)高... 自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对湖北省枣阳市熊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9属74种,绿藻在种类组成上占绝对优势,共40种,其次为蓝藻,有15种,硅藻11种,甲藻3种,金藻和裸藻各2种,隐藻仅1种。蓝藻存在夏季(7月)高峰,优势种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硅藻、隐藻和甲藻均存在一个春季(3或4月)高峰,优势种分别为双头针杆藻(Synedra amphicephala)、羽纹脆杆藻(Fragilaria pinn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二角多甲藻(Peridinium bipes)。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年平均值分别是0.60、2.20、0.76和1.15。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无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丰度 周年变化 熊河水库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 被引量:85
7
作者 林琪 李少菁 +1 位作者 黎中宝 王桂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9,共9页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这4个种类可以从头胸甲额缘4齿的长度(FMSH/DFMS)、形状,螯足腕节内刺的有无、螯足及步足斑纹来区分。其中拟穴青蟹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他3个种仅在海南和北部湾被发现。在拟穴青蟹中有9.7%的成熟个体和33.3%未成熟个体具有螯足内刺,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个特征来鉴别拟穴青蟹。本文对青蟹属4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属 种类组成 中国
下载PDF
半荒漠藻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 被引量:64
8
作者 胡春香 刘永定 +1 位作者 宋立荣 黄泽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65,共5页
对宁夏沙坡头半荒漠藻结皮中22种藻(其中蓝藻10种,绿藻4种,硅藻6种,裸藻2种)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土壤磨片和电子探针揭示了藻体与基质间的结合方式;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从8个层次研究了藻类在结皮中的分布,并发现它们在微米间也... 对宁夏沙坡头半荒漠藻结皮中22种藻(其中蓝藻10种,绿藻4种,硅藻6种,裸藻2种)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土壤磨片和电子探针揭示了藻体与基质间的结合方式;通过光镜、扫描电镜观察,从8个层次研究了藻类在结皮中的分布,并发现它们在微米间也呈“层片”分布规律,藻结皮由表及里依次为无机矿物质保护层(ca.002mm)、富藻层(ca.002~25mm)及疏藻层(25~50mm);藻丝通过胶鞘中多糖、蛋白质与粘土矿物质直接结合,或直接伸入矿物质内而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荒漠藻结皮 种类组成 分布 藻类 荒漠化治理
下载PDF
浙江天童20ha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85
9
作者 杨庆松 马遵平 +10 位作者 谢玉彬 张志国 王樟华 刘何铭 李萍 张娜 王达力 杨海波 方晓峰 阎恩荣 王希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的典型植被,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特征分析是揭示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作者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20ha的样地,并完成了第一次群落学特征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胸径≥1cm的木...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东部低海拔地区的典型植被,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特征分析是揭示其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基础。作者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20ha的样地,并完成了第一次群落学特征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152种94,603株,隶属51科94属。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科依次是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属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52.1%,温带区系成分占42.6%。常绿物种在样地内占绝对优势,占总重要值的80.3%。重要值最大的3个种依次是细枝柃(Eurya loquaiana)、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和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iaris);稀有种共计55种,占总物种数的36.2%。木本植物整体径级结构呈逆"J"字型。萌枝分枝情况表明,常绿物种的萌、分枝能力强于落叶物种。此结果表明天童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丰富,群落成熟稳定,更新良好,反映了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天童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动态样地
原文传递
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85
10
作者 徐丽娜 金光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0-481,共12页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按其群落特征和物种组成可分为南部红松林、典型红松林和北部红松林。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50ha样地的技术规范,作者于2005年在典型红松林分布的黑龙江凉水...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按其群落特征和物种组成可分为南部红松林、典型红松林和北部红松林。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50ha样地的技术规范,作者于2005年在典型红松林分布的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块9ha的固定监测样地,并于2010年对样地内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的木本植物共有48种,独立个体数为21,355株(包括分枝数为34,021棵),隶属于20科34属。绝大部分种类属于长白山区系小兴安岭亚系,同时混生有一些亚热带成分。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自我更新良好。林冠层、亚冠层和中间层的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林下层呈"L"型。主要树种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红松、枫桦(Betula costat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等的径级结构可分为近似于"正态"型、倒"J"型和"L"型3种类型。主要树种在样地的空间分布大多呈聚集分布,但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聚集程度变小。树种分布与地形紧密关联,不同物种在不同径级表现出对生境有不同的偏好;红松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各径级的分布均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而冷杉(Abies nephro-lepis)、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裂叶榆(Ulmus laciniata)、色木槭(Acer mono)的径级I(DBH<10cm)、II(10cm≤DBH<30cm)和枫桦、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的径级I的分布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且随着径级的增加,地形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水 阔叶红松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Plant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n Ecosystem Stability of Four Stipa Communit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被引量:65
11
作者 白永飞 李凌浩 +1 位作者 黄建辉 陈佐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3期280-287,共8页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the identity of the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on ecosystem stability of Stipa, communities in the Inner M...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the identity of the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on ecosystem stability of Stipa, communit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The research work was based on a 12-year study (from 1984 to 1995) of species abundance, diversity, and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four Stipa communities, i.e. S. baicalensis Roshev., S. grandis P. Smirn., S, krylovii Roshev., and S. klemenzii Roshev. respectively. The Shnnon-Wiener index was used as a measurement of plant diversity, while functional composition was used to differentiate the functional groups that were included in the communities. The plant species of four Stipa communit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life forms and ecological groups, which influence their performance in resource requirements, seasonality of growth, tolerance to water stress, and life history. Plant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ces in life form, shrubs and half shrubs, perennial bunch grasses,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forbs, annuals and biennial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ces in water requirement these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functional groups: xerads, intermediate xerads, intermediate mesophytes, and mesophytes. The results showed: 1)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stabilized ecosystem processes. Shannon-Wiener index were 2.401 4, 2.172 0, 1.624 8, 0.354 3 from S. baicalensis community to S. grandis, S. krylovii and S. klemenzii community,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s of the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 for a 12-year's period showed a reverse pattern,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of the four communities were 21.94%, 20.63%, 29.21% and 39.72% respectively. 2) The Life form functional group component of diversity was a greater determinant of the ecosystem processes than the species component of diversity. The effects of perennial bunch grasses, perennial rhizome grasses and forbs on community stability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er Mongolia Plateau Stipa communities the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species diversity functional composition
下载PDF
滇池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78
12
作者 张梅 李原 王若南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 根据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6个月滇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通过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指数计算,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06种及变种;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在3月最高,而其他月份差别不明显,平面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北京城市公园环境下自生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时空特征 被引量:79
13
作者 李晓鹏 董丽 +2 位作者 关军洪 赵凡 吴思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1-594,共14页
城市绿地中的人工栽培植物景观已造成资源消耗过高、景观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中可自播繁衍、无需过多养护管理同时可发挥生态效益的自生植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主要以整个城市环境作为基底... 城市绿地中的人工栽培植物景观已造成资源消耗过高、景观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提高,城市中可自播繁衍、无需过多养护管理同时可发挥生态效益的自生植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研究主要以整个城市环境作为基底,针对其在城市绿地中的分布特征鲜有报道。为揭示城市绿地中自生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分布的时空格局以指导低维护景观的营建,本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采用网格布样法,于2015年生长季的3—11月对所有样点重复调研七次,运用多样性指数、群落聚类、Duncan检验等统计计算方法针对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群落分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全园自生植物丰富,共记录到32科98属128种,其中乡土植物占76.56%,外来植物占23.44%,入侵植物占12.50%。在物种组成的时间变化上,各月份记录到的物种数呈单峰型分布,8月末物种数达到峰值,为98种;菊科(Asteraceae)植物物种数在整个生长季显著高于其他科,外来植物物种数及其所占比例均在夏季达到最高。从空间格局看,路边和林地是样方数量最多的生境类型,所容纳的物种数也最多,分别为109和106种。自生植物群落多样性在10月初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其次是8月末、4月末和6月初;各生境下的群落多样性排序较为不稳定,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各季节不同程度的外界干扰所致。依据物种优势度,自生植物群落共被划分成了42个群落组,各季节和各生境下有其特定优势种和群落组合,其中有9个群落组在春、夏、秋三季均有出现,且大多数群落组随着季节变化景观呈现出丰富的野趣效果。这些研究结果在未来低维护、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及地域性特色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植被景观营造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组成 多样性 时空特征 群落分类
下载PDF
河北省玉米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被引量:78
14
作者 魏守辉 张朝贤 +2 位作者 翟国英 李香菊 王睿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8,共7页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河北省玉米田杂草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河北省玉米田杂草进行了调查,以明确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河北省玉米田杂草有136种(含变种),隶属于34科、97属,其中优势杂草有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铁苋菜、刺儿菜、田旋花等9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10种,常见杂草有21种,一般杂草有96种。发生优势度较大的杂草为马唐、反枝苋、稗、马齿苋、藜、狗尾草等,是构成各地区田间杂草群落的优势种。张家口地区主要形成反枝苋+狗尾草+灰绿藜+藜为主的杂草群落,承德地区为马唐+稗+反枝苋+藜,唐山-秦皇岛地区为马唐+马齿苋+鸭跖草+稗+反枝苋,石家庄地区为马唐+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玉米田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较其它地区高,而优势度较低。从群落相似性来看,石家庄与唐山-秦皇岛地区群落结构最为相似。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控草措施的不同,可能是导致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群落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草群落 物种组成 优势度 相似性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朱珠 包维楷 +2 位作者 庞学勇 闫晓丽 李玉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4-291,共8页
为揭示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选择九寨沟原始森林与草海两个景点,分别调查了每个景点内旅游干扰地段与未干扰地段岷江冷杉(Abiesfargesiivar.faxoniana)林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重要值、频度、密度、盖度和高度... 为揭示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选择九寨沟原始森林与草海两个景点,分别调查了每个景点内旅游干扰地段与未干扰地段岷江冷杉(Abiesfargesiivar.faxoniana)林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重要值、频度、密度、盖度和高度)及物种多样性,分析了干扰对林下植物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旅游干扰显著改变了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耐荫喜湿的乡土植物局部消失,而喜旱耐扰动的植物种群扩大,外来和伴人植物种群侵入。(2)在原始森林景点,较重的旅游干扰明显降低了灌木与苔藓植物的频度和盖度,显著抑制了灌木与苔藓植物发育(高度、密度降低);在草海景点,较轻度的干扰只抑制了苔藓植物盖度,而灌木与草本植物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表明苔藓对旅游干扰强度更为敏感,同时也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可以比频度、高度、盖度和密度更好地表达群落受干扰程度。综合分析表明,九寨沟旅游干扰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目标即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明显冲突,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限制旅游干扰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 林下植物 物种组成
下载PDF
1980—2007年大亚湾鱼类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76
16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邱永松 李纯厚 孙典荣 贾晓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03-2410,共8页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 根据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底拖网鱼类调查数据,并结合1980—2007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多样性、优势种和数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05年,大亚湾海域共记录鱼类107种,分属13目50科,以中下层鱼类的种类最多,为48种,其次是中上层和底层种类,分别为37种和21种.大亚湾鱼类区系具热带和亚热带特性,以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为97种,暖温性种类为10种.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3.82),其次是冬季(3.37)和秋季(3.00),春季最低(2.40).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与多样性指数相似.1980—2007年大亚湾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鱼类种类数减少,优势种更替明显.鱼类种类数由1980年的157种减少至1990年的110种,2004—2005年继续减少至107种;鱼类优势种由1980年以带鱼和银鲳等优质鱼为主,更替为以小型和低值的小沙丁鱼、小公鱼和二长棘鲷幼鱼为主.用包含年际变化趋势和季节性周期变化的回归模型模拟1980—2007大亚湾鱼类资源密度的变化,鱼类资源密度在1980—1999年和1990—2007年两个时期均呈下降趋势,但1990—2007年间下降幅度比1980—1999年间大;1980—1999年鱼类资源密度的季节波动幅度较平缓(振幅为0.099),而1990—2007年的季节波动较大(振幅为0.420),说明1990—2007年阶段大亚湾鱼类数量的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区系特征 资源密度 大亚湾
原文传递
南亚热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黄忠良 孔国辉 +3 位作者 魏平 王俊浩 黄玉佳 张佑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2-49,共8页
本文对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从各个阶段的样地内抽取4或8个1×1m的小样地,分三层(共10cm厚)采集土样,带回实验室,通过萌发法观察记... 本文对鼎湖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从各个阶段的样地内抽取4或8个1×1m的小样地,分三层(共10cm厚)采集土样,带回实验室,通过萌发法观察记录其土壤种子库状况.通过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1.种子数量和物种多样性一般随演替发展而减少,种子数目以3—5cm厚土层为最多.2.各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均以草本植物为主.3.在光照和湿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萌发种子数与温度成正相关.4.雨季取的种子数目较旱季多,且种类组成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南亚热带森林内植物种子的休眠期短,在旱季采集土样时许多种的种子尚未下落.5.种子库组成与地上植物相关性不明显,但演替早期阶段的相关性比演替后期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森林 土壤种子库 演替阶段
下载PDF
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59
18
作者 樊后保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12,共7页
在 1hm2 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1 1 0种 ,隶属于 42科 6 8属 ,其中单种属占 6 7% ,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 87... 在 1hm2 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1 1 0种 ,隶属于 42科 6 8属 ,其中单种属占 6 7% ,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数的 87 3%。除格氏栲种群符合随机分布外 ,其它乔木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 ,在垂直空间上可分为 3个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群落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69
19
作者 黄应锋 孙冰 +3 位作者 廖绍波 陈勇 陈雷 陆钊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格法对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共有古树1 482株,隶属于35科63属78种...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格法对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共有古树1 482株,隶属于35科63属78种,古树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Mor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和榆科(Ulmaceae)等优势科和榕树(Ficus microcarpa Linn.f.)、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和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等乡土树种为主;深圳古树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从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结构上看,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00 a,平均树龄为145.2 a;树高主要集中在8.0-16.0 m,平均树高为12.4 m;胸径主要集中在0.5-1.5 m,平均胸径为1.1 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20.0 m,平均冠幅为15.8 m。从空间分布状况看,深圳市古树分布广泛,但不同区域古树的种数和株数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深圳市的中南部和东南部。从生长状况看,生长良好(Ⅰ级)、一般(Ⅱ级)、较差(Ⅲ级)和濒死(Ⅳ级)的古树分别有729、616、100和37株,分别占古树总株数的49.19%、41.57%、6.75%和2.5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古树的树高与胸径、树高与冠幅、胸径与冠幅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古树树种丰富度与古树数量和土地性质极显著正相关;古树生长状况与所处环境的近自然程度和树池的有无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龄则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性质是影响古树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古树资源 种类组成 分布区类型 结构特征 生长状况
下载PDF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被引量:56
20
作者 高亚辉 虞秋波 +4 位作者 齐雨藻 邹景忠 陆斗定 李扬 陈长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20 0 2年春季 ,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 2 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 5 3个样品 ,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 31个硅藻属的 80个种和变种 ;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 (Coscinodiscus) ,有 17个种 ,斜纹藻属 (Pleurosigma) ,有 8个种... 20 0 2年春季 ,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 2 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 5 3个样品 ,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 31个硅藻属的 80个种和变种 ;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 (Coscinodiscus) ,有 17个种 ,斜纹藻属 (Pleurosigma) ,有 8个种和变种 ;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 (Pseudo nitzschiadeli catissma) ,为 3.4 8× 10 3 cells·L-1,占 2 8.5 4 % ;具槽直链藻 (Melosirasulcata) ,为 1.4 3× 10 3 cells·L-1,占16 .98% ;尖刺拟菱形藻 (Pseudo nitzschiapungens) ,为 0 .71× 10 3 cells·L-1,占 9.85 % .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 ;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 12 30E断面的站位 ,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 31~ 32°N断面的站位 .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 0 .4 3× 10 3 ~ 2 3.3× 10 3 cells·L-1,平均 4 .6 1× 10 3 cells·L-1;在 12 3°E、30 .5°N的DD15站位 ,无论表层还是中层 ,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 (表层 ,1.85× 10 4cells·L-1;中层 ,2 .33× 10 4cells·L-1) .从水平分布看 ,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 ,从垂直分布看 ,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种类组成 生态分布 长江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