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6
1
作者 曾杰 李江风 姚小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3-891,共9页
基于武汉城市圈1990、2000和2009年3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采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估算武汉城市圈不同地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期间的时序变化和空间... 基于武汉城市圈1990、2000和2009年3期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参照"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采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估算武汉城市圈不同地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期间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得益于水域面积的大幅增长,1990—2009年武汉城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不断上涨的时序变化趋势,增幅达9.5%,其中,水文调节、废物处理等服务价值的增幅明显;各地区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仙桃市、新洲区、云梦县等地的增长最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且随时间推移,在东、西、北方向逐步形成以武汉市区为中心的"低-高-低"层级分布特征,北部山地丘陵地区的生态优势逐步消减,而南部的高价值组团到2009年发生了结构性扩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序变化与林地、水域、草地、耕地的面积变化呈正相关,而其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与耕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离散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武汉城市圈
原文传递
中国能源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化及脱钩效应 被引量:76
2
作者 潘竟虎 张永年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6-222,共17页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碳排放统计数据,构建碳排放面板数据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框架体系,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2001—2013年碳足迹的空间格局和时空依赖动态演化;利用改进的Tapio...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碳排放统计数据,构建碳排放面板数据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框架体系,从时空交互视角分析2001—2013年碳足迹的空间格局和时空依赖动态演化;利用改进的Tapio脱钩模型对3个时间段336个地级单元环境碳负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在时空演变上既表现出稳中有进的总体特征,也存在快速增长的阶段特征。②碳足迹和碳赤字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2%和5.72%;碳足迹和碳赤字整体北方大于南方,不同的行政单元尺度下碳足迹和碳赤字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各地级单元碳足迹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③LISA时间路径相对长度北方大于南方,且呈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增的趋势;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整体上则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④综合脱钩指数整体以弱脱钩型为主,但弱脱钩型城市数量持续减少,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区域数量逐渐增多且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聚集分布;全国平均脱钩弹性值逐步增长,变异系数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碳足迹 碳排放 夜间灯光 脱钩效应 时空动态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3
作者 李秋艳 赵文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0-358,共9页
土壤种子库在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进化作用,对保护和恢复干旱区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数量特征、分布格局、时空动态、与地上植被关系、年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 土壤种子库在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进化作用,对保护和恢复干旱区植被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数量特征、分布格局、时空动态、与地上植被关系、年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研究的若干进展,展望了干旱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壤种子库 研究方法 分布格局 时空动态
下载PDF
基于MODIS-EVI的西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李美丽 尹礼昌 +5 位作者 张园 苏旭坤 刘国华 王晓峰 奥勇 伍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8-1147,共10页
基于MODIS-EVI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西南地区2001-2015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15... 基于MODIS-EVI和气象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西南地区2001-2015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分析了温度和降水对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2001-2015年,西南地区植被EVI以0.1%/a的变化率呈波动增加趋势,但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2)西南地区以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度为主,极低植被覆盖度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广西北海-钦州、贵州省邵通-毕节-遵义、四川省广元-广安以及西藏那曲等地区,植被覆盖度呈减少趋势区域主要集中在西藏拉萨-阿里地区和四川成都-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3)植被EVI与同期温度和降水相关性较好,均以正相关为主。在0.05显著水平下,受降水驱动的区域呈斑块状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以及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受温度驱动的区域零星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受温度和降水共同驱动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北部,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以及四川和贵州两省交界处的小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大部分区域的植被EVI指数变化表现为非气候因素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EVI 西南地区 植被覆盖 驱动因素 时空动态
下载PDF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盐沼植被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64
5
作者 黄华梅 张利权 袁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66-4172,共7页
盐沼植被是滩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通过对1998—2005年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结合历史资料数据和近年来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盐沼植被是滩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通过对1998—2005年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结合历史资料数据和近年来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盐沼植被的时空演替动态过程。结果显示,随着滩涂的淤涨,东滩盐沼植被的面积从1998年的2478.32hm^2增加到2005年的4687,74hm^2,而互花米草(Spartirta alterniflDm)自人为引入至2005年,其面积已增加到1283.4hm^2,其增加速率显著高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和海三棱藤草(Scirpus mariqueter),并且已在东滩保护区相当区域内形成单优势种群落。受1998年和2001年两次高滩围垦和互花米草入侵影响,崇明东滩的芦苇群落面积大大减少,虽随着滩涂的淤涨,芦苇群落的面积逐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速度缓慢。互花米草有着更广的生态幅和竞争优势,是滩涂中扩散最快的植被,而淤涨型滩涂为其提供了可扩张的空生态位,如不加以控制和治理,其快速扩散将会对崇明东滩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威胁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盐沼植被 遥感 互花米草 演替 时空动态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湖南省旅游产业效率时空动态演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0
6
作者 王兆峰 赵松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86-1897,共12页
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DEA-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模型,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2001~2016年湖南省旅游产业效率时空动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探究。主要结论为:(1)湖南省旅游产... 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DEA-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模型,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2001~2016年湖南省旅游产业效率时空动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探究。主要结论为:(1)湖南省旅游产业效率逐步提升,主要表现为规模效率驱动综合效率优化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10.9%的速度上升,旅游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提升较快。(2)旅游产业效率及分解效率显示出明显的圈层集聚特征,表现为一定的距离衰减现象,纯技术效率则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政府宏观调控、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5大因素对旅游产业效率的正向作用较其他因素更为广泛和显著;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强度差异和空间异质性,组合方式和复杂程度也有所不同,是造成湖南省旅游产业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旅游产业效率低梯度区域受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相对较少,高梯度区域所受复杂因素作用的疏密和强度情况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MALMQUIST 旅游产业效率 时空动态 影响要素 湖南省
原文传递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55
7
作者 张月 张飞 +4 位作者 王娟 任岩 Abduwasit Ghulam Hsiang-te KUNG 陈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7082-7097,共16页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1972、1998、2007年及2013年4个时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并结合湿地的土地覆被状况,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建立艾比湖湿地生态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借助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干扰度的时空动态及景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72—2013年,研究区的生态干扰度总体呈现较为稳定的趋势,但其空间分布发生变化。生态干扰度类型之间的转化速率有加快的趋势。(2)1972—2013年,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及景观分离度(DIVISION)4项景观格局指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3年区域的景观指数较为稳定。(3)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干扰程度有密切的一致性。生态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边缘密度指数(ED)<景观丰度密度(PR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景观分离度(DIVISION)。客观系统的认识和评价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系统及环境,可为干旱区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湿地 生态干扰度 时空动态 景观格局
下载PDF
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52
8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6-102,共7页
采用人口分布的结构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具有各地市人口总量差异较大、人口密度呈西高东低态势、市... 采用人口分布的结构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结合GIS技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中南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具有各地市人口总量差异较大、人口密度呈西高东低态势、市县人口密度差异显著、人口沿交通轴线集中分布、人口分布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十分显著等现状特征;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群的人口分布变化具有各地市人口增幅差异明显、人口分布具有不断集中趋势、人口重心逐渐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分布趋同趋势不断增强等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出人口的分布特征、人口集聚及其变化的热点,对于人口的合理布局方案等政府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辽中南城市群
原文传递
1982—2010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2
9
作者 周伟 牟凤云 +3 位作者 刚成诚 官冬杰 何锦峰 李建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335-4345,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论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模拟了1982—2010年中国草地NPP,进而分析其时空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论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通过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模拟了1982—2010年中国草地NPP,进而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水热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982—2010年中国草地年平均NPP为282.0 g C m-2a-1,年总NPP的多年平均值为988.3 Tg C;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2)近30年中国草地NPP增加速率为0.6 g C m-2a-1,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中国草地总面积的67.2%;总体上,中国草地NPP呈极显著和显著增加的比例(35.8%、8.0%)大于呈极显著和显著减少的比例(5.8%、4.8%);NPP明显增加的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西部、阿拉善高原、新疆西部;明显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不同年代际和不同草地类型的NPP变化趋势差异明显。(3)草地NPP与降水量的相关性高于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同草地类型NPP对气温、降水量的响应程度不同,其中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的NPP与降水量均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动态 气温 降水量 耦合关系分析
下载PDF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转变类型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8-446,共9页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地图代数和空间关联分析、相邻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经历了“单核...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地图代数和空间关联分析、相邻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年来上海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经历了“单核扩展”模式为主(1987~1990年)到“单核扩展”、“多核扩展”与“点—轴”扩展模式并存(1990~1995年),直至“多核扩展”及“点—轴”等复杂扩展模式为主(1995~2000年)的变化过程,导致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县城镇规模急剧扩张,交通干道沿线区域城市化过程明显增强,并形成整个上海地区城市化网络结构;②面积贡献率较大、转变频率较低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空间亲和性,构成中心城区或卫星城、郊区城镇的扩展核心;③面积贡献率较低的类型,其转变频率较高,分布零散,构成扩展核的外围部分,这些城市周边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紊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④城市化过程的内在空间机制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转变频率有密切关系。在更精细的尺度上依据转变频率划分的类别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体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空间分异,及其作为宏观驱动机制的社会经济因子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空间作用机制
下载PDF
1982~2011年蒙古高原植被物候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31
11
作者 包刚 包玉龙 +4 位作者 阿拉腾图娅 包玉海 覃志豪 王牧兰 周义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6-874,共9页
基于1982~2011年第三代GIMMS NDVI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NDVI变化率法等方法,识别了蒙古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 基于1982~2011年第三代GIMMS NDVI数据,利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NDVI变化率法等方法,识别了蒙古高原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和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等物候参数,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和NDVI变化率法在蒙古高原植被区具有较好的物候识别能力,对两种方法识别的物候参数求平均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研究区物候参数的识别精度。蒙古高原植被SOS一般从4月中旬到5月下旬开始,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结束,生长季长度主要集中在125~175d之间。在空间上,蒙古高原湿润半湿润地区的SOS较早、EOS较晚和LOS更长,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OS较晚、EOS更早和LOS更短。时间变化分析表明,在30a的观测尺度,约占研究区51.6%和33.9%地区的SOS分别呈提前和推迟趋势,其中21.2%和12.4%地区的变化为显著;约占研究区35.6%和49.8%的地区EOS分别呈推迟和提前趋势,其中8.2%和12.0%地区的变化为显著。受SOS和EOS的影响,40.3%的地区(17.8%为显著)主要以缩短为主,44.8%的地区(18.9%为显著)主要以延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物候 识别 时空动态
原文传递
黄土区小流域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傅子洹 王云强 安芷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8-134,共7页
土壤水力性质是评估降水入渗、径流发生以及土体可蚀性的重要参数。研究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力性质的时空动态特征,对于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直接意义,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生态水文过程的理解。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老叶... 土壤水力性质是评估降水入渗、径流发生以及土体可蚀性的重要参数。研究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力性质的时空动态特征,对于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具有直接意义,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生态水文过程的理解。以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老叶满渠小流域为对象,进行50 m×50 m网格布点(共73个样点),2014年8-10月期间每月测定1次表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小流域尺度容重的月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整体呈正态分布规律,饱和导水率的月际变化强烈,呈偏态分布;容重较饱和导水率变化范围较小,变异程度较低;2)小流域尺度容重和饱和导水率在8-10月的半方差可用指数模型进行最优拟合,两者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Kriging插值图表明小流域容重总体差异性较小,而饱和导水率差异显著;8-10月,西坡局部区域、坡顶的容重呈逐月增大趋势,而饱和导水率呈减小趋势;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8-10月单次测定的容重和饱和导水率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在同一土壤类型下(干润砂质新成土)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流域 饱和导水率 容重 时空动态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区域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及耦合协调度评价——以苏南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景鑫 《农业科学研究》 2017年第3期57-63,共7页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国土空间利用的要求出发,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从国土空间的现实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保障作用和支撑能力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利用...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国土空间利用的要求出发,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从国土空间的现实状态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保障作用和支撑能力等方面构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对2005—2014年苏南城市群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及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城市群的国土生产和生活空间利用质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国土生态空间利用质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国土空间利用综合质量及其协调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整体上国土三生空间利用质量耦合协调度不高,仅南京处于基本协调类型;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整体上呈现出南京苏州无锡与常州镇江两个不同质量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各类利用质量相对较低区域,在保持其农业生产优势的同时,应进一步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的生活质量,减少污染排放来提高国土空间利用的生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利用质量 三生空间 耦合协调度 时空动态 苏南城市群
下载PDF
广州市1990—2005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4
作者 龚建周 夏北成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9-1294,共6页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研究区域植被的时空动态特征,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基础。以1990、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以及进行空间图像运算,生成广州...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研究区域植被的时空动态特征,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基础。以1990、1995、2000和2005年4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大气辐射校正以及进行空间图像运算,生成广州市不同时序的植被覆盖度图,以此分析广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过去15a植被覆盖度变化很大,从58.75%下降到46.06%,特别是中心城区和番禺区内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更显著。植被覆盖度下降最多的时间段是1990—1995年,恢复阶段是2000—2005年间。但是,从空间分布上看,植被恢复的区域主要是从化市,市区仍然处于继续下降状态,值得各方面关注,因为市区是人口密度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区域,也是生态元素最缺乏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遥感影像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时空变化 广州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投资联系水平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5
作者 高鹏 何丹 +1 位作者 宁越敏 韩明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60-2779,共20页
基于2003—2018年企业股权关联投资数据,融合社会网络分析、马尔可夫链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全球、全国和区域尺度探析长三角地区城市投资联系水平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各尺度的城际投资规模大幅提升,与关... 基于2003—2018年企业股权关联投资数据,融合社会网络分析、马尔可夫链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全球、全国和区域尺度探析长三角地区城市投资联系水平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各尺度的城际投资规模大幅提升,与关境外地区、关境内地区和长三角区域内的投资联系分别呈现服务业驱动型、制造业驱动型和行业均衡型特征。②各尺度城市投资网络呈现区域指向性和多中心演化特征,上海、杭州、南京等在长三角地区逐渐发挥对外辐合全球和全国投资、对长三角地区内部辐射区域的作用。③与关境外、关境内和区域内的城市投资联系水平空间分布不均,以沪宁合杭甬发展廊道为支撑的空间结构逐渐凸显,并分别呈现低水平区集中连片分布、改善空间先沿海后内陆扩张、中低水平区广域化扩张的突出特征。④城市投资联系水平整体呈现向邻近较高水平方向转移态势,很难实现跨越式转移,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和马太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向较高水平方向转移的难度随之增大,俱乐部趋同效应和马太效应也随之增强。地理空间格局在各尺度的城市投资联系水平状态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分别产生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⑤产业基础、劳动力成本、城市行政级别对各尺度的城市投资联系水平均有显著影响,创新能力对各尺度的城市投资联系水平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时间距离对全球和全国尺度的城市投资联系水平影响显著,经济全球化仅对全球尺度的城市投资联系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股权关联投资 城市投资联系水平 多尺度分析 时空动态 影响因素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 被引量:26
16
作者 江颂 蒙吉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7-887,共11页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是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产生加剧了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对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多规融合"及"三区三线"的...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是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产生加剧了经济利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对于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多规融合"及"三区三线"的划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阐释土地利用冲突的概念与类型的基础上,针对冲突研究较为分散的现状特征,分别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在研究内容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冲突的识别及时空动态研究,归纳了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不同驱动因素下冲突的协调与权衡,总结了冲突研究的应用实践。在研究方法上,评价了参与式调查、博弈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多目标评价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等方法在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中的适宜性。未来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中,应当完善理论体系、扩展研究方法、重视冲突动态、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类型识别 时空动态 驱动因素 冲突权衡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及适度规模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潘伟 杨德刚 +3 位作者 杨莉 肖艳秋 王国刚 唐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5-420,共6页
本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新疆植棉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植棉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型,揭示新疆植棉业发展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1949年以来,新... 本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新疆植棉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植棉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模型,揭示新疆植棉业发展的适度规模。研究结果表明:(1)1949年以来,新疆植棉规模不断扩大,从1949年的33.41×103 hm2上升到2007年的1 782.60×103 hm2,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三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变化特点各异,其中南疆棉区起主导作用;按绿洲分类棉区中,以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和西北沿边绿洲棉区变化明显。(2)现有条件下,整个新疆棉花种植经营适度规模以800×103~1 000×103 hm2为最优,600×103~800×103 hm2次之,400×103~600×103 hm2再次之,>1 000×103 hm2最差。该规模标准可作为制定新疆植棉业发展、安排植棉业经济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产业 棉花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适度规模 新疆
下载PDF
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文亭 卫智军 +1 位作者 吕世杰 孙世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4-926,共13页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从研究生命物质不同结果层次中的元素循环、平衡等角度阐明中国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中国草原生态化学...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是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极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从研究生命物质不同结果层次中的元素循环、平衡等角度阐明中国草原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中国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增进对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解,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并按植物生长季节(物候节律)、年际演替、空间变异和对全球变化响应等角度,试图揭示中国草原植物C,N和P化学元素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传递与调节机制及驱动因子,提出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拟加强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草原 生态化学计量学 时空动态 全球变化 碳氮磷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稻田灰飞虱与蜘蛛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瑞 翟保平 +2 位作者 胡高 陈晓 沈慧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3,共9页
通过田间调查,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及其重要天敌蜘蛛的时空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变差函数模型的拟合及空间格局的分析,得出灰飞虱长翅成虫、若虫与蜘蛛的变程范围相近,结构性强度的范围相近,... 通过田间调查,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及其重要天敌蜘蛛的时空动态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变差函数模型的拟合及空间格局的分析,得出灰飞虱长翅成虫、若虫与蜘蛛的变程范围相近,结构性强度的范围相近,但同一时间灰飞虱与蜘蛛的变程和结构性强度则均不尽相同;灰飞虱若虫与蜘蛛自始至终为聚集分布,但灰飞虱长翅成虫与蜘蛛的分布型则有差异,在某些时间为均匀分布。用普通克立格方法作出空间分布图,在时间序列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稻田蜘蛛与灰飞虱成若虫的空间分布均有相似性,尤其与若虫相似性更强,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空间跟随现象,且空间跟随现象与灰飞虱虫量的消长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天气、稻田环境、灰飞虱其他天敌以及蜘蛛其他猎物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空间跟随又有着相当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灰飞虱 蜘蛛 时空动态 地统计学
下载PDF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形成、变化及其空间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心城区及其他主要城镇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扩展过程则往往经历了较多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及其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化使用程度低,城市化土地利用扩展过程显得零散,规律性、可解释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城市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相邻度指数 空间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