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 被引量:46
1
作者 苏静 胡宗义 唐李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24,30,共7页
在对2004—2010年我国30个省域3E系统协调度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3E系统协调度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分布对各空间集聚区3E系统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估计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我... 在对2004—2010年我国30个省域3E系统协调度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3E系统协调度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采用非参数核密度分布对各空间集聚区3E系统协调度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了估计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3E系统协调水平总体上不容乐观,有26个省域3E系统协调水平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②我国3E系统协调水平的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形成了3E系统协调水平高值和低值两大空间集聚区,并且集聚区保持高度的空间稳定性。③我国3E系统协调水平整体上趋于下降,高值和低值两大空间聚集区以及中值片区3E系统协调水平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趋势。我国依然面临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 协调度 空间集聚 动态演进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与变化 被引量:42
2
作者 陈刚强 李映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89,共6页
文章运用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其总体特征也在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不同空间层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中国旅游规模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空间集聚性,且存在不断增强的趋势。局... 文章运用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其总体特征也在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不同空间层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中国旅游规模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空间集聚性,且存在不断增强的趋势。局部区域的空间集聚表现了较强的规律性,并以人口地理分界线为临界区域,沿主要铁路干线发展,且空间扩散作用具不断增强趋势。东中西部及主要城市地区之间的空间差异明显,但区域之间及其内部的空间差距在不断缩小,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受旅游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明显。进而通过文章的分析可为国家旅游空间规划与开发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规模 Moran's I 空间集聚 结构变化 中国
下载PDF
2003—2012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彭冲 肖皓 韩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31,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土地集约利用战略提供启示和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法,ESDA法,统计指标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土地集约利用战略提供启示和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法,ESDA法,统计指标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有效作用范围为0—600 km;中心—边缘效应明显,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中心、以中西部地区为边缘的中心—外围结构;(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但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典型的城市规模等级递增效应,不同规模城市间存在着土地集约利用的"二元结构"。研究结论:要实行差别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制定土地政策,同时应高度重视区域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两极分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相关性 集聚演化 分异特征
下载PDF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34
4
作者 吴丹丹 马仁锋 +2 位作者 张悦 金邑霞 赵一然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以杭州市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平均最近邻距离方法探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杭州全域文化创意企业呈多核心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递... 以杭州市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平均最近邻距离方法探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杭州全域文化创意企业呈多核心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递减;杭州文化创意企业沿交通干线布局显著,呈现连片蔓延形态。(2)杭州核心九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具有显著的高校指向性;文化休闲旅游业与现代传媒业则集聚于城区中心休闲娱乐地带;艺术品业和文化会展业集聚于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地。(3)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且呈现外拓和分散态势。各行业的核密度明显升高,标准差椭圆面积由27.26 km2增大到118.56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大数据 空间集聚 圈层结构 文化休闲旅游业 杭州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33
5
作者 向洁 胡青江 闫海龙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5-70,共6页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数据,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分析工具,多视角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逐...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数据,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分析工具,多视角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向右移动趋势;各发展状态较为稳定,且彼此之间的流动性较低,呈渐进式动态演进。据此,研究从市场和政府联合调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及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空间集聚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下载PDF
浙江服务业发展的时空演化和行业集聚特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郑长娟 邹德玲 王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22,共9页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和行业集聚特征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浙江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和行业集聚与演化的规律性。研究表明,浙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增长的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浙东...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浙江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异和行业集聚特征进行计量分析,旨在揭示浙江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和行业集聚与演化的规律性。研究表明,浙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增长的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浙东北强、浙西南弱"的总体格局,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不同服务行业的集聚程度和演化路径存在差异。基于此,文章提出未来要发挥杭州、宁波等服务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服务业,实现更有效的区域合作;要采取差异化策略促进适合集聚的服务行业集聚发展,推进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空间分异 行业集聚特征 时空演化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华香 李善同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30,共9页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空间分布 集聚 演变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科技与金融耦合效率的时空演进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提升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效率是当下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基于网络DEA方法对1996-2014年中国省域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效率进行了科学测算,并利用空间计量和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对其空间集聚、动态演进的趋势及区域异质性进... 提升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效率是当下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基于网络DEA方法对1996-2014年中国省域科技与金融的耦合效率进行了科学测算,并利用空间计量和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对其空间集聚、动态演进的趋势及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且实证检验了政府主体、制度环境等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科技与金融耦合效率整体逐步改善,但区域间与区域内的非均衡性较为明显;省域层面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值空间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以上海、浙江、江苏等为核心的东部省份,但2010年以后以重庆、四川等为核心的高值空间集聚区也逐步形成,低值空间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以及西部部分省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下中国科技与金融耦合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特征,制度环境对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阈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 金融 耦合效率 空间集聚 动态演进 政府与制度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on of 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eco-environment: Case study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13
9
作者 Chuanglin FANG Qian GAO +1 位作者 Xiaolei ZHANG Weiguo C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1461-1472,共12页
Urban agglomerations, which are highly integrated urban groups, form during the advanced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n... Urban agglomerations, which are highly integrated urban groups, form during the advanced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ne of the 19 urban agglomerations promoted by China’s 13th Five-Year Plan and a key area of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we analyzed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its effect on ecological value in 1980–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significantly affected ecological value in the study area over the past 35 years. Among land use types, grassland wa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changes in ecological value;its contribution rate reached 66.27% with an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only 5%.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long with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s was very low(0.82%), whil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was large(86%). 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expanded from 1,067 to 2,586 km^2, and the conversion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ecological value. Among land use types, the conversions of lowcoverage grassland and dry land made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s to changes in ecological valu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 total of 1,685 km^2 of ecological land, 69.91% of which belonged to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land, was converted into construction land.A total area of 1,082 km^2 of dry land and low-coverage grassland was converted into construction land, accounting for 64.21% of the total ecological land that was converted into construction land. In 2000–2015, the area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long with the proportion of unused land, including gobi(172 km^2), bare land(65 km^2), and salt-affected land(65 km^2), being converted into construction land. In contrast, 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that was converted into ecological land was less than 166 km^2. The 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agglomeration Tianshan Mountains spatial EXPANS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FFECT
原文传递
中国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时空格局与动态演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帅 李琪 +1 位作者 徐晓瑜 乔志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1-20,共10页
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2002-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分解、探索性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和潜马尔可夫模型,将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创新主体,研究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化规律。... 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2002-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分解、探索性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和潜马尔可夫模型,将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创新主体,研究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工业企业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区域差距较小,科研机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区域差距较大;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区域差距来源于非邻区域,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整体呈正向空间集聚,其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③在样本期,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经历了高、中、低3个状态,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状态变迁呈现出路径依赖和空间依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主体 创新要素集聚能力 区域差距 空间集聚 动态演化
下载PDF
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升级趋势与固化、耗散——来自上海百家园区的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0-58,共9页
梳理国内外创意产业集聚演化的主要观点:"创意场域"、艺术"自我毁灭"、"创意社群"和"创意城市";立足于实地调研,剖析上海百家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现状与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的基础上对... 梳理国内外创意产业集聚演化的主要观点:"创意场域"、艺术"自我毁灭"、"创意社群"和"创意城市";立足于实地调研,剖析上海百家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现状与问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的基础上对创意产业集聚演化趋势进行判断:经营良好的品牌类园区有"演化升级"趋势,主要有孵化器、体验终端、社区营造、创意地产、业态融合、主题衍生六类不同的发展走向。仍有相当数量的创意产业园区可能出现"空间固化"和"集聚耗散"的消极走向。当然也存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下集聚业态的"潜在进入"倾向。针对不同的集聚演化趋势,提出方向性控制、分类指导和机制创新的进一步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集聚 演化 上海
下载PDF
2005—2015年我国区域创新空间格局演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曙光 韩静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3-111,共9页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对2005—2015年我国区域创新产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区域创新产出呈现出空间集聚的阶段性特征,2011年成为空间集聚态势转型的重要节点;第二,创新集聚程度呈现...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分析工具,对2005—2015年我国区域创新产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区域创新产出呈现出空间集聚的阶段性特征,2011年成为空间集聚态势转型的重要节点;第二,创新集聚程度呈现东中西地带差异;第三,区域创新产出呈现出一定的空间扩张趋势,但区域拉动力不足;第四,区域创新要素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区域创新市场需求及区域创新环境对整体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空间集聚特征 演化阶段 影响因素 启示
下载PDF
京津冀物流产业集聚演化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艳伟 陈容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76,共7页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10—2020年物流产业集聚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京津冀地区的Moran’I指数和区位熵指数,研究发现京津冀...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2010—2020年物流产业集聚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京津冀地区的Moran’I指数和区位熵指数,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物流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区域内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布局尚未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支持下,津冀区域城市物流网络得到一定的扩展式发展,近年来津冀区域内集聚水平空间异质性不断缩小。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各城市应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物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物流产业 空间集聚 空间自相关 演化特征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玮 刘磊 《调研世界》 CSSCI 2023年第7期3-15,共13页
本文从医疗、社保、基建、环境、教育、文体六个维度构建了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2007—2019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性、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 本文从医疗、社保、基建、环境、教育、文体六个维度构建了公共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熵权法、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我国2007—2019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性、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整体表现出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格局;中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呈现明显“中部塌陷”;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发展具有空间维度的自相关性,主要表现出“高—高、低—低”型的空间集聚状态,但聚集态势有所减弱;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内部的绝对差异逐渐减弱,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较为明显;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的相对差异较区域内更大,是我国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此,应坚持分类发展、因地制宜及协同发展的理念,在促进公共服务总体水平提升的同时,协调各地区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水平 空间集聚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安徽省农家乐空间集聚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熙妍 陈浩 江宏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94-100,共7页
以安徽省已评的1277家四、五星级农家乐为样本,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1980-2015年间安徽省农家乐的空间集聚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农家乐出现了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演化经历了散点... 以安徽省已评的1277家四、五星级农家乐为样本,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1980-2015年间安徽省农家乐的空间集聚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农家乐出现了显著的空间集聚趋势,演化经历了散点模式—多点模式—点轴模式—网络模式四个不同阶段的区域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呈现出由单一散点布局向集群化、网络化布局的发展路径,并最终形成"五圈三带"的总体空间格局.从城市依托、旅游资源依赖、交通推动、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五个方面分析了推动安徽省农家乐空间集聚演化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空间集聚 演化 驱动机制 安徽省
下载PDF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时空演变及其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6,72,共9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促进了长三角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和能级的提升,尤其在工业增长减速的形势下,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本文综合运用了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区位商等空间计量方法,深入分析了长三角...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促进了长三角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和能级的提升,尤其在工业增长减速的形势下,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本文综合运用了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区位商等空间计量方法,深入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内部结构持续优化。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呈现点状集中的特征,并不具有地理上的空间相邻性。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人口规模与服务功能呈现正向相关,即就业人口规模愈高,其功能愈完善,反之职能较为单一。从行业内部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趋势明显,不同城市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区域内部的职能分工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 时空演变
原文传递
Evolution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in China 被引量:5
17
作者 WANG Kaiyong DENG Yu +1 位作者 SUN Daowei SONG T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with regard to all cities in China(not including Hong Kong,Macao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in the years 1990,2000 and 2009.An optimize...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study of th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with regard to all cities in China(not including Hong Kong,Macao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in the years 1990,2000 and 2009.An optimized gravity model with comprehensive time distance was us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Chinese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an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Such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nsity population and a developed economy,which are also considered as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unit.This paper initially identifies four spatial patter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based o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ity groups during their evolution.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outlined,including the number of cities,the size of cities and the functions of urban centers.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xamined b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main findings from this research are that the development stages and structures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vary significantly.It is also clear that the stages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s are strongly affected and dominated by both policy and location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ES of URBAN INFLUENCE types of spatial pattern dynamic evolution URBAN agglomeration
下载PDF
西安市创意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汀 李同昇 +1 位作者 安传艳 王万同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135,共11页
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和城市优化的有力手段,时空二维视角则是理解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逻辑。文章对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和行业范围进行辨析与梳理,使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了西安市创意产业时空数据,选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分布模式、集聚热点和... 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和城市优化的有力手段,时空二维视角则是理解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逻辑。文章对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和行业范围进行辨析与梳理,使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了西安市创意产业时空数据,选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分布模式、集聚热点和发展方向性三个方面对西安市创意产业及各行业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进行探索,并基于空间可视化对影响因素进行结构性解析。研究表明:(1)西安市创意产业稳定集聚分布在城区;(2)总体上呈现既集聚又扩散的时空特征,演化过程具有多核心扩散分布的趋势,由核心集聚成团,经历沿南北中轴线发展成轴,最终形成以西南—东北方向覆盖城区的延绵片状格局;(3)创意产业各行业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均具有显著差异;(4)产业整体的时空格局演化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发展初期主要受非干预性因素影响,行政干预出现后非干预性因素影响力减弱;(5)市场因素和设施因素对各行业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行政因素则对部分行业作用显著;(6)动因差异的产生与各行业生产方式和产品的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集聚 时空演化 大数据 西安市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演变特征与引导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荣 杨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20,共8页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始终处于要素逆差和收缩集聚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乡村消解期内的乡村人口流变特征、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问题,对于合理制定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和指导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始终处于要素逆差和收缩集聚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乡村消解期内的乡村人口流变特征、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问题,对于合理制定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和指导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调查在提供乡村聚落人口流变、空间演变整体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POI开放数据与传统数据结合的乡村聚落调查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POI开放数据与传统数据结合的调查研究数据系统与方法框架,并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消解期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以促进该地区乡村现代化转型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开放数据 传统数据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空间集聚演变 引导策略
下载PDF
时空视角下都市圈创新活动分布特征与对策——基于南京都市圈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唐爽 张京祥 李沐寒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1-58,共8页
创新驱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都市圈是创新链组织的重要单元,对都市圈创新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加快实现创新活动的都市圈协同提供依据。文章基于2008—2019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与标准... 创新驱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都市圈是创新链组织的重要单元,对都市圈创新活动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加快实现创新活动的都市圈协同提供依据。文章基于2008—2019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运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与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从总体、分行业、分规模多重角度深入剖析了南京都市圈创新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1)南京都市圈创新活动分布呈现稳定的“核心—边缘”结构,体现出南京市的核心城市地位;(2)南京都市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活动的集聚程度与集聚模式存在差异,且不同行业企业创新活动集聚程度跃迁一致、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活动集聚程度跃迁不同;(3)南京都市圈创新活动表现为“东北—西南”的区位分布格局,但“西北—东南”部区县的创新发展速度优于“东北—西南”部区县;(4)总体上南京都市圈创新活动中心在北移后开始反向移动,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创新活动中心的移动轨迹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活动 空间分布 空间集聚 时空演化 南京都市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