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石三市空气污染指数(AP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11
1
作者 李文杰 张时煌 +2 位作者 高庆先 赵凌美 周兆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2-1400,共9页
依据2001年-2010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从季节平均和月平均、空气污染等级和空气污染过程3个角度出发,分别研究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 依据2001年-2010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从季节平均和月平均、空气污染等级和空气污染过程3个角度出发,分别研究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天津、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在2001年-2010年期间逐步改善,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北京春季受沙尘的影响、天津和石家庄冬季受取暖的影响导致对应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②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存在较大时空差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月均尺度的API与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最高气压、水汽压和最大风速4类气象要素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大部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天津>石家庄>北京;季均值尺度下,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API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差异性较大,但3市的API与水汽压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和季节与月份均值处理分析的相关性相比,基于空气污染不同级别分析的相关系数明显偏低,可能与较大的样本量和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影响机制的复杂性有关;基于空气污染过程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均值和级别分析结果的中间,但是3个城市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相关系数仍显不足;③根据不同风向上污染日数的分布统计分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分别主要受西南和南西南、北西北和北以及东南和东东南方向上极大风速和最大风速的影响。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机理性和普适性,更好的服务于空气污染未来预报,仍需进一步开展包括上述多种方式的联合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指数(API) 时空分布 京津石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北京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分布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分析 被引量:70
2
作者 杨维 赵文吉 +2 位作者 宫兆宁 赵文慧 唐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7-243,共7页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北京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2008~2009年非采暖期与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粒径(0.3、0.5、3.0和5.0μm)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同... 可吸入颗粒物(PM10)已成为北京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健康.本研究采集了北京市2008~2009年非采暖期与采暖期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粒径(0.3、0.5、3.0和5.0μm)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同时收集同期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再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讨可吸入颗粒物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细颗粒的空间分布情况相异,而粗颗粒物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呼吸系统疾病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一定的关联,采暖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可吸入颗粒物在采暖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影响相对较高.无论在采暖期还是非采暖期,细颗粒物的浓度均高于粗颗粒物,且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呼吸系统疾病 空间分析 采暖期与非采暖期 KRIGING 灰色关联
原文传递
中国艾滋病流行的空间分布及集聚特征 被引量:64
3
作者 王遵伍 刘慧君 王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93-1597,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2005—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艾滋病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为制定区域化艾滋病防控策略和合理分配防治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中国卫... 目的分析中国2005—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艾滋病发病率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为制定区域化艾滋病防控策略和合理分配防治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艾滋病发病数据,应用趋势性χ2检验和分级地图展示艾滋病发病率的流行趋势和空间分布,并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发病率的空间关联性和集聚特征。结果中国2005—2017年艾滋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分布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态势,部分地区呈现高低波动,高发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新疆,且由南向北、自西向东不断扩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值从0.022上升至0.386,表明艾滋病发病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且相关性越来越强。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艾滋病发病率仅在广西和河南呈现出“高–低”集聚特征;2008—2011年,在广西和云南呈现“高–高”集聚特征;2014—2017年,广西、云南、四川、重庆和贵州均成为“高–高”集聚区域。结论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更加明显,局域发病率高高集聚区域正在扩大,应重点防控艾滋病高发区域及其周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发病率 流行趋势 空间相关分析 空间集聚
原文传递
河流水质时空变化及其受土地利用影响的研究——以深圳市主要河流为例 被引量:56
4
作者 岳隽 王仰麟 +2 位作者 李正国 张源 卜心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论证了流域内土地...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论证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2004年深圳市5个主要河流的有机物污染程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时间段内5个流域的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对相应河流水质的有机物污染有明显的正效影响作用。因此为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环境保护对策,需要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构建流域尺度上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可行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水质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 相关分析 深圳市
下载PDF
流域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陈利顶 张淑荣 +1 位作者 傅伯杰 彭鸿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497-2505,共9页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强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更多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人为因子 ,如人口增长、政策变化等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其实土地利用在宏观尺度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强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更多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人为因子 ,如人口增长、政策变化等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其实土地利用在宏观尺度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背景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环境背景特征对于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将影响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过程。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选取景观格局指标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 ,研究了土地利用与土壤类型空间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 )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弱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有林地、稀疏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和草地 ,主要分布在淋溶褐土、褐土性土以及棕壤地区 ;而与人类活动密切的土地利用类型 ,如山区旱耕地、丘陵区水田、丘陵区旱耕地和平原区旱耕地主要分布在淋溶褐土、褐土性土和潮土地区 ;(2 )同类地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指数要比土壤的低。并且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多样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 ,从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丘陵平原区到山间盆地区 ,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小到大有规律地变化。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变化较为复杂 ,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强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 空间分布 流域尺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流溪河流域景观空间特征与河流水质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7
6
作者 吉冬青 文雅 +3 位作者 魏建兵 吴志峰 刘庆 程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3,共8页
人类活动影响或改变流域景观空间结构,并有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流域划分为27个子流域,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氨氮(NH3-N)... 人类活动影响或改变流域景观空间结构,并有可能对河流水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将流域划分为27个子流域,采集水样分析水质状况,所选用的水质指标有氨氮(NH3-N)、硝态氮-亚硝态氮(NO3-N+NO2-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Cr)。结果表明:1)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水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居住用地对水质的影响作用最强,林地对河流水质具有净化功能,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园地与水质指标关系具有不确定性;2)流域景观特征从上游到下游之间表现为城市化增强的梯度,水质状况响应这个梯度变化表现为上游优于下游,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管理方式对水质变化有显著影响;(3)景观破碎度与水质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景观聚集程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与水质有负相关关系;子流域尺度和河岸带尺度景观空间特征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空间特征 河流水质 spearman相关分析 流溪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稻田土壤养分与重金属空间变异 被引量:57
7
作者 杨之江 陈效民 +2 位作者 景峰 郭碧林 林高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93-1901,共9页
以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3.56 hm^2的水稻田为研究区域,基于网格法(25 m×25 m)等距离取样,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耕作层(0~20 cm)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与3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As、P... 以湖南省长沙县北山镇3.56 hm^2的水稻田为研究区域,基于网格法(25 m×25 m)等距离取样,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耕作层(0~20 cm)的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与3种典型重金属元素Cd、As、Pb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p H值和Pb含量表现为弱变异,其他各项指标均表现出中等强度变异,变异顺序的大小为:速效磷>Cd>全氮>有机质>CEC>As>Pb>pH.半方差检验结果表明,有机质、速效磷、As的半方差函数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pH、全氮、CEC、Cd和Pb的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除CEC呈中等空间相关外,其余指标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克里格插值分析表明:pH、全氮、CEC、Pb呈斑块状分布;有机质、速效磷、Cd、As呈块状和带状分布.植被、地形和人类活动是造成研究区土壤养分与重金属格局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土壤养分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pH与有机质、Cd与Pb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相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土壤养分 土壤重金属 空间变异 克里格插值 半方差函数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千岛湖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李培培 史文 +5 位作者 刘其根 余元龙 何光喜 陈来生 任丽萍 洪荣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8-574,共7页
为了解千岛湖在大量放养鲢鳙鱼后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文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千岛湖叶绿素a及其他10个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每月定期采样及监测.结果表明:上游河流区和过渡区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 为了解千岛湖在大量放养鲢鳙鱼后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文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千岛湖叶绿素a及其他10个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每月定期采样及监测.结果表明:上游河流区和过渡区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共同特点是每年会形成春季和夏末秋初的双高峰.叶绿素a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分异性,河流区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中下游区(过渡区和湖泊区).叶绿素a含量的最高峰通常出现在4-12m,最深出现在20m,春夏季出现明显分层.千岛湖叶绿素a与亚硝酸盐氮(NO2-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水温(WT)和硅酸盐(SiO23-)呈低度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千岛湖叶绿素a与筛选出的几个关键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为:Chl.a=0.114WT+2.120CODMn+17.157SiO32--37.391NO2-N-1.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9
作者 朱光玉 徐奇刚 吕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04-5412,共9页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植被多样性,为明确其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与典型相关分析探索乔木层空间结构与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为保护...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植被多样性,为明确其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earson简单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与典型相关分析探索乔木层空间结构与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为保护林下植被多样性提供生态经营建议。以混交度、聚集指数和开敞度表达林分空间结构,以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Auclair&Goff指数作为灌木物种多样性评价指标,利用3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混交度对灌木层Pielou指数和Auclair&Goff指数影响显著(P<0.05),其余指数均不显著;(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受到多个林分空间指标的综合影响,其中Pielou指数受到混交度、聚集指数和开敞度的显著影响,Auclair&Goff指数受到混交度与开敞度的显著影响;(3)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典型相关系数为0.5427,林分空间结构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标两组变量在整体上相关性较强,其中混交度是影响力最大的变量。因此,欲提高栎类天然次生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应选择以调整树种结构为主,综合考虑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林下灌木 物种多样性 典型相关分析
下载PDF
广西都安喀斯特石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的空间相关性 被引量:34
10
作者 蒋树芳 胡宝清 +2 位作者 黄秋燕 周德全 廖赤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在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以RS与GIS一体化为分析手段 ,首先采用TM影像为背景资料 ,辅以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地质图以及GPS实测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石漠化分级的遥感影像解译指标体系 ,生成都安... 在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 ,以RS与GIS一体化为分析手段 ,首先采用TM影像为背景资料 ,辅以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地质图以及GPS实测数据库等相关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石漠化分级的遥感影像解译指标体系 ,生成都安县石漠化分级分布图和数字化岩性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喀斯特石漠化 岩性 GIS与RS一体化 都安
下载PDF
2015—2019 年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9
11
作者 沈楠驰 周丙锋 +4 位作者 李珊珊 赵文慧 王丽丽 董洁 赵文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62-1873,共12页
基于2015—2019年天津市大气监测点的污染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天津市PM2.5、PM10、SO2、CO、NO2和O36种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天津市大气污染的变化情况,为全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015—201... 基于2015—2019年天津市大气监测点的污染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天津市PM2.5、PM10、SO2、CO、NO2和O36种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天津市大气污染的变化情况,为全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与改善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015—2019年天津市PM2.5、PM10、SO2年均质量浓度和CO 24 h平均第95百分位数变化均呈下降趋势;NO2年均质量浓度变化呈“单峰型”,先上升后下降;O3_8 h_max第90百分位数变化整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从月变化来看,PM2.5、PM10、SO2、CO和NO2表现为“冬高夏低”;O3月变化呈“夏高冬低”。通过SPSS软件分析,PM2.5与CO相关系数为0.862,相关程度较强,表明天津市大气污染中PM2.5与CO的贡献或有协同性。O3与NO2相关性较高,其原因与光化学反应有关。气象因素中,温度和日照时长对天津市大气污染影响较大。汽车尾气排放等移动源污染比煤炭燃烧、发电和工业生产等固定源污染的贡献更大。细颗粒物是天津市颗粒物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不同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变化存在差异。PM2.5和PM10始终呈“西高东低”。SO2和CO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较大,重污染地区逐渐转移到城郊村镇地区。NO2空间分布格局呈“城镇高、乡村低”,并且随时间推移市区污染缓解明显,滨海新区核心区渐成污染重点。O3污染整体上西部和北部地区较严重,O3污染程度逐年加剧。目前,天津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NO2质量浓度波动较大但2019年NO2年均质量浓度较2015年变化不大,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天津市大气污染的重要贡献源。NO2等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又能有效促进O3生成。因此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是当下天津市大气污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大气污染物 时空变化 相关性分析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利用ISCCP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云气候特征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瑞霞 刘玉洁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6-234,共9页
利用 ISCCP提供的 1 983年 7月— 1 993年 1 2月 3 h一次的月平均卫星总云量资料 ,将整个高原分为 3 9个网格点 ,分析了高原总云量的年、季节、日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并根据高原水汽条件和地形动力影响以及环流特征作出一定的科... 利用 ISCCP提供的 1 983年 7月— 1 993年 1 2月 3 h一次的月平均卫星总云量资料 ,将整个高原分为 3 9个网格点 ,分析了高原总云量的年、季节、日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并根据高原水汽条件和地形动力影响以及环流特征作出一定的科学解释。将 ISCCP总云量与地面观测总云量分布形势作了比较 ,证明了 ISCCP- D2资料的合理性。对总云量与 OLR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夏季相关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总云量 OLR 时空特征 卫星资料 相关分析 夏季 水汽条件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空间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36
13
作者 茹少峰 马茹慧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2-1734,共13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并依据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极...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并依据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五类。进一步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黄河流域202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别表现“低—中—高”的分布特征,且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存在区别:上游虽差异较大但波动相似,中游波动方向相反,下游在2016年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空间相关性,上游呈现低—低聚集,下游呈现高—高聚集,中游空间相关性不显著。(3)预测2025年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重度脆弱有所扩张,下游地区极度脆弱向中心区域明显收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某一流域单独能够完成的,黄河上、中、下游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宜、符合整体发展需要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空间相关性 CA-Markov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大气环境监测站点的2015—2019年大气质量状况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董佳丹 陈晓玲 +5 位作者 蔡晓斌 徐强强 关宇廷 李婷慧 刘诗燕 陈芳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83-1995,共13页
2013年以来几次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来改善大气质量。为了分析近年来中国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2015—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控站点监测的大气污染... 2013年以来几次严重的雾霾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此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来改善大气质量。为了分析近年来中国大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2015—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控站点监测的大气污染关键参数,对比分析了空气质量指数和6种大气污染物的季均、年均浓度变化结果,并利用组合指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不同大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PM2.5、PM10、SO2、CO和NO2浓度和AQI均有明显下降,2019年均浓度较201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4.5%、3.84%、7.86%、3.74%、0.95%,AQI下降了19.31%,同时,O3浓度则上升了0.79%;②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北方地区PM10、PM2.5、O3、NO2、SO2、CO年均质量浓度和AQI分别比南方地区高25.2%、18.73%、4.95%、17.6%,32.74%、16.17%、28.3%;③从季节性变化规律来看,除了O3呈现出夏季浓度高,冬季浓度低外,其他5种污染物和AQI都呈现相反的季节变化规律;④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大气污染以PM2.5和O3为主,PM2.5与NO2、SO2、CO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5,p<0.01),而O3与其前体物NO2和CO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大气质量状况 时序变化 空间分布 监测站点 组合指标 相关分析 季节性规律
原文传递
陕甘宁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昕 辛存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65-2074,共10页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来探究短时间内AQI(空气质量指数)的起伏变化,有助于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陕甘宁地区”)2015—2017年空气质量特征,对3 a的AQI及... 利用历史观测数据来探究短时间内AQI(空气质量指数)的起伏变化,有助于制定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陕甘宁地区”)2015—2017年空气质量特征,对3 a的AQI及评价体系中6项污染物(PM 2.5、PM 10、O 3、NO 2、SO 2、CO)质量浓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数理统计对29个监测站点32910个样本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克里金法分析AQI及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空间上,陕甘宁地区西南部污染较轻,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部污染较严重.ρ(O 3)高值集中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地区,ρ(CO)、ρ(NO 2)高值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ρ(PM 2.5)、ρ(PM 10)分布特征与AQI分布特征相似,ρ(SO 2)高值集中分布在北部地区.②时间上,3 a的AQI平均值为88,AQI季节性变化呈冬季(108)>春季(88)>秋季(78)>夏季(74)的规律.③通过数理统计对污染物质量浓度月变化特征分析发现,ρ(O 3)夏季最高,峰值为140.3μg m^3,春秋次之,冬季最低;ρ(PM 2.5)、ρ(PM 10)、ρ(SO 2)、ρ(NO 2)和ρ(CO)均为冬季最高,其最高值分别为83.7μg m^3、155.9μg m^3、72.6μg m^3、52.1μg m^3、2.04 mg m^3.④相关性分析表明,AQI与自然因素中的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气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20,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与AQI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气压与AQI呈显著正相关(P<0.05).DEM(数字高程模型)地形起伏度分析发现,地形起伏度级别越大,AQI越小.社会经济因素中,AQI受工业企业数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634.研究显示,自然因素对陕甘宁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大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扩散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空间插值 影响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湖北长湖富营养化状况及时空变化(2012-2013年) 被引量:30
16
作者 何勇凤 李昊成 +1 位作者 朱永久 杨德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3-864,共12页
为评估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012-2013年分4个季度对全湖区20个采样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进行监测,在评价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况指数法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指数法综合评价水体营养状况,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揭... 为评估长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2012-2013年分4个季度对全湖区20个采样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进行监测,在评价水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况指数法和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指数法综合评价水体营养状况,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揭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湖泊理化要素之间的典型相关性.结果显示:4个季节长湖全湖区的水质均处于地表水IV类-劣V类水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值在49.54-82.55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88×10^6-61.73×10^6cells/L之间,均显示其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长湖富营养化状况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差异性;CCA分析显示,长湖理化要素变量可解释68.6%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变量的变异,影响其富营养化状况的主要理化因素有水体总磷、总氮、溶解氧、亚硝态氮、硝态氮浓度,水深和沉积物总磷、总氮含量.长湖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外源的磷污染,其次是氮污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夏、秋季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氮营养限制,而冬、春季则部分受磷营养限制,部分属于过渡类型.因此,建议大力削减围网/围栏养殖量,同时考虑结合水生植物栽种等生态工程建设措施以降低长湖水体发生严重富营养化的风险,并进一步改善长湖的水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湖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典型相关分析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陆荫 张强 +2 位作者 李晓红 杨淑霞 杨青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探讨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甘肃段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探讨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响应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8年的MODIS NDVI数据、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空间上,近19 a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自西南向东北在不断降低,以甘南州的植被覆盖状况最好;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占36.64%,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市、庆阳市、平凉市大范围区域、天水市南部等,而退化面积占4.2%,主要集中于甘南州等地区。②时间上,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以2013年为界呈现"先持续增加后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但整体在不断增加;以平凉市的增加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增长0.96%。③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敏感,与降水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差异明显,2000-2018年植被以改善为主,降水是影响这些区域植被改善的有利因素,降水状况的改善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相关分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8
18
作者 汪益嫔 张维砚 +3 位作者 徐春燕 胡雪芹 童琰 由文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49-1256,共8页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采用黑白瓶法对其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以C计)四季变化规律为夏季[0.95 g.(m3.d)-1]>冬季[0.83 g.(m3.d)-1]>春季[0.77 g...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于2009年4月~2010年3月采用黑白瓶法对其进行逐月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以C计)四季变化规律为夏季[0.95 g.(m3.d)-1]>冬季[0.83 g.(m3.d)-1]>春季[0.77 g.(m3.d)-1]>秋季[0.62 g.(m3.d)-1].水平分布上,南北部生产力值较高,东西部相对较低,各样点差别不显著(p>0.05).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光能可得性是制约初级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初级生产力以水下0.3 m处较0.5 m处高约12.7%,而夏季水体表层由于光抑制作用初级生产力较低.初级生产力四季变化可能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更替有较大关系,与叶绿素a、浮游植物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者相关性更好.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或现存量)与其生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生产量可为浮游植物数量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时空分布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丽水市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吴昊旻 王伟征 +1 位作者 麻碧华 姜燕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1-55,共5页
利用2007—2010年丽水市逐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PM10、SO2、NO23种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而探讨了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丽水市主要的3种大气污染物的负荷为PM10>... 利用2007—2010年丽水市逐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PM10、SO2、NO23种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进而探讨了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丽水市主要的3种大气污染物的负荷为PM10>NO2>SO2,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物以PM10为主;总体来说,NO2的月均浓度基本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冬半年(9-12月、1—2月)SO2的月均浓度仅达到二级标准,而夏半年(3—8月)月均浓度基本达到一级标准,PM10的月均浓度都达到二级标准(0.10mg/m3);在空间分布上,PM10、NO2的年均浓度都表现出东向西逐渐减少的特征,而SO2年均浓度主要体现为南向北递增的特征,3种大气污染物在空间上都表现为在东部缙云、青田等地的污染相对严重,而在西面的遂昌、龙泉等地的污染程度较轻;各种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中,除了气压与3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他气象要素都表现为负相关,只是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不是单一作用的,而是通过多种气象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综合反应来产生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学 大气污染 时空分布 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下载PDF
2012-2017年中国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的时空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高榆 冯小飞 +3 位作者 闻静 黑发欣 丁国伟 庞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比较2012-2017年我国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的时间及空间分布,分析两种疾病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7年我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数据,按照审核日期及现住址按年份和省份统计... 目的比较2012-2017年我国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的时间及空间分布,分析两种疾病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2017年我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的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数据,按照审核日期及现住址按年份和省份统计,并通过简单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两种疾病之间在时间与空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7年我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基本维持稳定,分别为201 622、203 155、202 803、207 897、206 832和214 023例;2012-2017年我国HIV/AIDS报告病例数呈平稳增长趋势,分别为82 434、90 119、103 501、115 465、124 555及134 512例。两者均居前列的省份为河南、广东、新疆、广西、湖南和云南。简单相关分析提示,2012-2017年,各年份、各省份的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数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值均>0.5,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数的相关系数rs和年份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966),其大小随着时间变化呈线性上升。结论我国丙型肝炎与HIV/AIDS报告病例数在不同省份存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相关性,提示在疫情严重地区开展防治工作,特别是血液传播的防治措施可考虑将两者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艾滋病 时空分布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