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被引量:122
1
作者 冯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54,共13页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居民居住地域、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出生地的不同,感知地图类型的级别也不相同。感知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居住地域、年龄、收入和出生地方面差异明显,而发展阶段主要与性别、收入和出生地有关,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水平在决定居民感知空间发展阶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文章最后还根据各种地物和构成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了北京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并发现它与现实中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感知 意象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
下载PDF
论三维地学空间构模 被引量:82
2
作者 吴立新 史文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广义地理系统(地学系统)观点,结合3DGIS与3DGMS的应用需求,该文提出三维地学空间构模的4个目标层次,并对相应层次的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围绕三维地学空间构模领域中的地学空间目标认知、空间模型维数、空间模型适应性、二维... 基于广义地理系统(地学系统)观点,结合3DGIS与3DGMS的应用需求,该文提出三维地学空间构模的4个目标层次,并对相应层次的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围绕三维地学空间构模领域中的地学空间目标认知、空间模型维数、空间模型适应性、二维屏幕上三维操纵、三维空间拓扑关系描述和三维空间模型更新6方面进行讨论,提出11个亟需回答的前沿问题。此外,还指出了8项亟需协作攻关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 空间构模 三维 拓扑关系 GIS 地理系统 空间模型 应用需求 目标层次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基于格式塔识别原则挖掘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65
3
作者 艾廷华 郭仁忠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8,共7页
面向空间群目标的分布模式识别是空间数据挖掘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空间认知原理与视觉识别格式塔完形原则并结合空间聚类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用于描述实体间差异的"视觉距离"概念,其定义综合考虑视觉识别中的位... 面向空间群目标的分布模式识别是空间数据挖掘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空间认知原理与视觉识别格式塔完形原则并结合空间聚类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用于描述实体间差异的"视觉距离"概念,其定义综合考虑视觉识别中的位置、方向、大小差异,通过Delaunay三角网计算几何构造建立该距离计算的模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基于最小支撑树MST的聚类方法,获得与视觉认知相一致的结果。研究试图表明一个观念,即通用性的数据处理模型在GIS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GIS作为"空间认知"科学的原理,作技术方法上的改进,需要考虑认知主体在感知、辨析、识别、推理不同思维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格式塔原则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聚类 DELAUNAY三角网
下载PDF
适宜空间认知结果表达的地图形式 被引量:52
4
作者 艾廷华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4,共8页
心象地图是驻留在记忆中的关于地理世界空间特征认知结果的表达,具有如下特征:空间表达的非均一性、内容选取的主观性、空间定位的非确定性、度量特征上的非精确性。心象地图的可视化需要由特殊的图形形式来承担,经过分析提出了适宜这... 心象地图是驻留在记忆中的关于地理世界空间特征认知结果的表达,具有如下特征:空间表达的非均一性、内容选取的主观性、空间定位的非确定性、度量特征上的非精确性。心象地图的可视化需要由特殊的图形形式来承担,经过分析提出了适宜这一表达特征的3种可视化技术,包括面向道路网认知表达的路网构架图、专题属性空间定位信息认知表达的面域拓扑图、虚拟网络空间导航认知的赛伯网络图。基于地图的定义,对这3种可视化形式度量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在有序量尺度上具有可度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心象地图 定性化表达 地理信息可视化
下载PDF
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陈毓芬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63-68,共6页
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是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地图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认为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具有内容... 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是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地图的概念与特点,分析了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研究的特点及主要内容。认为电子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具有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复杂、实验难度更大等特点,电子地图空间认知的核心内容是从不同的电子地图上建立心象地图的过程及不同空间认知能力的用户在使用电子地图时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地图 空间认知 认知实验
下载PDF
基于形状相似性识别的空间查询 被引量:45
6
作者 艾廷华 帅赟 李精忠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6-362,共7页
空间查询是GIS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包括对几何、拓扑或语义信息的提取,还应包括空间认知相关信息的检索。空间形状和空间模式的识别与查询即属该情形,其查询结果取决于人的认知推理而不在于实体自身的属性。提出一种面向形状的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是GIS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包括对几何、拓扑或语义信息的提取,还应包括空间认知相关信息的检索。空间形状和空间模式的识别与查询即属该情形,其查询结果取决于人的认知推理而不在于实体自身的属性。提出一种面向形状的空间查询方法,具有如下的形式化描述:Select{Oi}From DataBase WhereOi.shape LIKE TemplateAt_Degree〈Ci〉。将形状比较的新操作"LIKE"应用到形式化查询语言SQL中。以建筑物多边形目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形状度量方法,并通过认知实验建立"LIKE"的模糊隶属度函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基于形状查询与人的识别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查询 空间认知 形状比较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特征分析——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41
7
作者 吴志军 田逢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1,共6页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 空间句法提供了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定量分析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结构特征,解析了整体城市游憩空间形态的智能性水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昌市游憩空间形态的认知影响因素,为国内其它城市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 空间认知 空间句法 南昌市
原文传递
广场的空间认知与满意度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徐磊青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5,共5页
一个跨年度的纵贯研究调查了490人在上海市中心区四个广场的空间认知与行为.在此调研基础上,分析了该样本的广场满意度和喜爱度的评价情况.在调查中,设计了一张问卷来收集关于空间认知的各种信息,测试了参与者对各广场实质环境和社会因... 一个跨年度的纵贯研究调查了490人在上海市中心区四个广场的空间认知与行为.在此调研基础上,分析了该样本的广场满意度和喜爱度的评价情况.在调查中,设计了一张问卷来收集关于空间认知的各种信息,测试了参与者对各广场实质环境和社会因素方面的态度.调查发现,总体上对各广场呈中等程度的满意,对空间和景观评价好于环境家具的评价.回归分析揭示,让人满意的市中心广场的环境特征,按其重要性分别是广场铺装、景观、管理、总体气氛、视野宽阔和绿色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满意度 喜爱度 城市中心区广场
下载PDF
认知地图的空间句法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鲁政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01-1410,共10页
将意识层面的空间意象外化为可被度量及分析的对象,一直是行为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构建空间意象的结构而非意义入手,对该领域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即认知地图法和空间句法进行了比较,意图找到两种方法... 将意识层面的空间意象外化为可被度量及分析的对象,一直是行为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构建空间意象的结构而非意义入手,对该领域研究中的两种重要方法,即认知地图法和空间句法进行了比较,意图找到两种方法在空间结构性认知方面的相关性。基于句法空间结构的表达模型,分别就长沙太平街历史街区集成度及其认知地图的调研结果进行了比对,通过真实地图句法集成度与579份认知地图意象要素出现频率等指标的比较,发现集成度指标与意象出现频率等指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对认知地图样本进行轴线化转换并比照真实地图的轴线索引后,对真实地图句法集成度与579份认知地图平均句法集成度进行比较,发现认知地图与真实地图的句法分析在结果上仍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节点、标志物两要素的出现频次等指标也与所在街道的集成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对应性。结论说明空间构形对人们结构性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认知地图的句法分析对揭示人们空间知识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两种方法有相互补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空间句法 空间认知 结构性意象
原文传递
视觉空间能力的认知加工特性 被引量:19
10
作者 游旭群 晏碧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心理测量学、差异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本质与特性。视觉空间能力认知可塑性系列研究以高水平视觉加工子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斯滕伯格的加因素法为研究范式,通过对视觉空间任务的练... 心理测量学、差异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本质与特性。视觉空间能力认知可塑性系列研究以高水平视觉加工子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斯滕伯格的加因素法为研究范式,通过对视觉空间任务的练习效应与年龄效应的检验表明,视觉空间认知加工中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可塑性与稳定性,结果显示出表象旋转、数量空间关系判断和视觉特征提取任务明显要比表象扫描、运动推断以及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和易变性特点。高水平视觉加工系统从整体上表现出了功能的结构特性和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空间能力 认知加工 空间认知
下载PDF
意象图式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前沿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丽华 李明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意象图式来自人们的体验经验,赋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意象图式的理论研究涉及其定义、属性、类别、哲学地位、理论意义等,神经科学、心理学、空间...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意象图式来自人们的体验经验,赋予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人们通过意象图式转换和映射进行预测和推理。意象图式的理论研究涉及其定义、属性、类别、哲学地位、理论意义等,神经科学、心理学、空间认知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意象图式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社会文化和文学解读等领域的研究拓展了意象图式理论的研究范围。不同意象图式的界限问题、同一经验激发的多个意象图式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意象图式与人类经验的重要方面相融合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认知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将会验证、修正关于意象图式的种种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义学 意象图式 属性与类别 图式联结 情景体验 空间认知
下载PDF
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鹏 游旭群 刘永芳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4-1166,共3页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间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间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心理旋转领域的研究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旋转 空间认知 优势半球 差异性 可塑性 心理旋转能力 个体差异性 转换形式 空间表征 心理学家
下载PDF
西方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及最新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柴彦威 颜亚宁 冈本耕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59,共7页
西方行为地理学诞生于地理学的计量革命浪潮,从个人行为角度理解地理空间及其形成,前后经历了发展、衰退与复兴的历程。近十多年,随着与心理学、GIS、时间地理学等的密切结合,西方行为地理学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其研究重点转向日常生活中... 西方行为地理学诞生于地理学的计量革命浪潮,从个人行为角度理解地理空间及其形成,前后经历了发展、衰退与复兴的历程。近十多年,随着与心理学、GIS、时间地理学等的密切结合,西方行为地理学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其研究重点转向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认知和决策两大领域生产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梳理19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历程,揭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最新研究趋向与特色,以期对我国行为地理学研究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地理学 发展历程 空间认知 决策 生活空间
下载PDF
地下公共空间的寻路实验和空间导向研究——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例 被引量:29
14
作者 米佳 徐磊青 汤众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70,共5页
通过现场调研,调查一定数量的被试在有明确标识引导和没有明确标识引导下人们的寻路行为,试图了解空间认知特点、空间特征差异的作用、方向感与转弯次数的关系等。本文试图总结人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寻路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地... 通过现场调研,调查一定数量的被试在有明确标识引导和没有明确标识引导下人们的寻路行为,试图了解空间认知特点、空间特征差异的作用、方向感与转弯次数的关系等。本文试图总结人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寻路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地下公共空间中使人们具有高效认知能力的设计模式,提出有利于空间导向和寻路方面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公共空间 空间认知 寻路 空间导向
原文传递
符合认知规律的时空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 被引量:29
15
作者 唐炉亮 刘章 +3 位作者 杨雪 阚子涵 李清泉 董坤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1-1276,1284,共7页
以行驶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GPS时空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符合"感知—认知—经验"认知规律3层次的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时空轨迹融合模型,实现了从GPS时空轨迹中对符合认知规律需求的路... 以行驶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GPS时空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符合"感知—认知—经验"认知规律3层次的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时空轨迹融合模型,实现了从GPS时空轨迹中对符合认知规律需求的路网信息的获取,并以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为试验,实现了对武汉市出租车时空轨迹的融合与武汉市路网数据的生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轨迹融合 路网生成 时空GPS轨迹
下载PDF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丽虹 张积家 王惠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5,共7页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这种参考框架使用上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的空间术语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的空间术语 空间认知 语言关联性
下载PDF
关于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模型的思考——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北京,2004)总结与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立新 龚健雅 +1 位作者 徐磊 赵学胜 《地理信息世界》 2005年第2期41-46,51,共7页
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模型是GIS理论与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总结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北京, 2004)的成果,围绕GIS研究与发展的新动向,分析了空间数据组织、集成、质量、不确定性与数据挖掘及3维空间数据建模、空间关系与可视化等... 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模型是GIS理论与方法的核心内容。本文总结中国GIS协会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北京, 2004)的成果,围绕GIS研究与发展的新动向,分析了空间数据组织、集成、质量、不确定性与数据挖掘及3维空间数据建模、空间关系与可视化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与发展趋势,并思考和讨论了空间认知学与本体论在GIS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方法 空间数据模型 GIS 研讨会 北京 协会 中国 空间数据组织 研究与发展 核心内容 数据建模 数据挖掘 不确定性 发展趋势 空间关系 空间认知 可视化 本体论 3维
下载PDF
空间认知推动地图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被引量:27
18
作者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1-725,共15页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面对近年来科技浪潮与社会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提出的挑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地图学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以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服务面,来培养新型的地图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地图 地图学 地图学史 虚拟现实 赛博空间
下载PDF
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方法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庆 王静文 李渊 《华中建筑》 2005年第4期77-81,共5页
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与空间句法原理的简要叙述与比较,揭示出两者之间内在必然的关联,提出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新方法,指出句法之轴线(axial line)与视域(isovists)是适宜的空间元素描述符,并分别从凯文·林奇城市空间意象五元素... 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与空间句法原理的简要叙述与比较,揭示出两者之间内在必然的关联,提出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新方法,指出句法之轴线(axial line)与视域(isovists)是适宜的空间元素描述符,并分别从凯文·林奇城市空间意象五元素之道路、节点、区域、标志、边界的句法表达进行详尽论述。为证实空间句法提供了更客观和高效的意象研究方法,而且对凯文·林奇方法补充的是,句法通过其轴线与视域的关联,可进一步揭示城市意象五元素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空间句法 空间元素 空司认知 轴线 视区
下载PDF
全空间信息系统认知与表达初探 被引量:21
20
作者 江南 方成 陈敏颉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0-1157,共8页
随着人类对空间探索脚步的加快和加深,现有的空间表征形式难以满足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全空间信息系统。为了探索全空间信息系统空间认知的规律,使全空间信息的表达更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本文研究了地理空间认知与表达的... 随着人类对空间探索脚步的加快和加深,现有的空间表征形式难以满足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全空间信息系统。为了探索全空间信息系统空间认知的规律,使全空间信息的表达更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本文研究了地理空间认知与表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对纸质地图、电子地图以及GIS等现有表征形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空间信息系统认知特点,指出全空间信息系统从空间认知广度、空间认知深度以及认知主体3个方面对传统的表征形式进行了扩展,是地图和GIS在大数据时代的拓展和延伸;最后从基于空间认知的角度对全空间信息系统的表达进行了初步阐述,指出全空间信息系统表达不仅需要对多粒度时空对象进行展示性表达,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性表达与探索性表达,并探讨了全空间信息系统表达层次的认知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空间信息系统 空间认知 全空间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