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相关双扩散模型在半无穷柱体上的结构稳定性
1
作者 李远飞 李丹丹 石金诚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该文研究了定义在一个半无穷柱体上的温度相关双扩散模型的简化形式.利用先验估计和加权能量分析法,证明了当边界条件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时模型的解随空间变量指数式衰减.利用解的先验界和衰减性结果,得到了解对相互作用系数的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 双扩散模型 空间衰减 结构稳定性 相互作用系数
下载PDF
金融地理扩张与中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迁
2
作者 卞元超 白俊红 《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4,共19页
金融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具有资本偏向的特征,导致企业要素投入的非对称分化,产生资本-劳动比的提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本文从企业相对要素禀赋变化的角度,考察金融地理扩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 金融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扩张具有资本偏向的特征,导致企业要素投入的非对称分化,产生资本-劳动比的提升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本文从企业相对要素禀赋变化的角度,考察金融地理扩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在企业周边5千米和10千米范围内,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金融地理扩张不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且这种影响效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衰减特征。金融地理扩张提升了企业的资本-劳动比,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反向影响。具体来看,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地理扩张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地理扩张抑制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且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作用并未呈现出空间衰减特征。金融地理扩张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对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影响因素,对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扩张 银行分支机构 劳动收入份额 资本-劳动比 空间衰减
原文传递
轴向静载对变截面杆中应力波幅值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袁伟 常军然 +5 位作者 金解放 郭钟群 梁晨 吴越 张睿 王熙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1-57,72,共8页
针对变截面构件受到动静组合荷载作用的工程实际,研究轴向静载对变截面杆中应力波幅值的影响。选用铝制备锥形直杆试件,基于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对试件进行不同轴向静载工况下的应力波传播试验。通过沿轴向不同位置处布置的应变片测... 针对变截面构件受到动静组合荷载作用的工程实际,研究轴向静载对变截面杆中应力波幅值的影响。选用铝制备锥形直杆试件,基于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对试件进行不同轴向静载工况下的应力波传播试验。通过沿轴向不同位置处布置的应变片测定应变时程曲线,以动应变幅值随传播距离及静载的变化规律表征其传播衰减特性。结果表明,轴向静载对应力波下降沿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静载的增大,直锥铝杆中应力波传播速度先小幅增加后趋于不变;幅值空间衰减系数呈现“小幅降低—基本不变”的变化特征;试件入射端响应幅值持续减小,且其变化率先逐渐增大,后趋于不变;不同测点的幅值均随静应力的增加近似线性减小,越远离入射端,幅值的变化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变截面杆 轴向静载 波形 传播速度 空间衰减
下载PDF
能源效率视域下集聚经济的空间衰减研究
4
作者 刘方 梁晨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第15期45-49,共5页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空间集聚对制造行业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集聚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能源强度。就全国总体而言,当研究区域的半径扩大时,集聚的调节作用呈现空间衰减趋势。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集...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空间集聚对制造行业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集聚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能源强度。就全国总体而言,当研究区域的半径扩大时,集聚的调节作用呈现空间衰减趋势。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集聚效应的衰减与全国总体趋势一致;中部地区在60公里范围内呈空间增强趋势;西部地区的衰减趋势较为平缓,但总体仍呈下降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集聚的节能作用对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效率 集聚经济 空间衰减 产业集聚
下载PDF
靶场毫米波信号高灵敏度接收与测试新方法
5
作者 陈曦 许建中 +1 位作者 吴礼 杨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基于靶场毫米波测试中微弱信号(低至-128 dBm)检测的实际需求,通过信噪比分析,采用外差式宽带多通道快速扫频复合信道化技术,在W频段实现了-128 dBm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同时,设计了毫米波信标源并利用空间衰减理论,提出了一种W频段... 基于靶场毫米波测试中微弱信号(低至-128 dBm)检测的实际需求,通过信噪比分析,采用外差式宽带多通道快速扫频复合信道化技术,在W频段实现了-128 dBm接收灵敏度的测试系统。同时,设计了毫米波信标源并利用空间衰减理论,提出了一种W频段高灵敏度(-128 dBm)测试的新方法。理论分析表明,测试距离为290m、相应的衰减值约为-121.5 dB时,可提供一个功率最小达到-128 dBm的W频段毫米波信号源。利用标定后的毫米波信号源进行外场实际测量,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场测试 高灵敏度 毫米波源 空间衰减 微弱信号检测 W频段 信噪改善比
下载PDF
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 被引量:42
6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5-87,共13页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历史时期,创新驱动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重要动力。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地理距离、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杜宾...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历史时期,创新驱动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重要动力。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地理距离、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实证结果表明,创新驱动不仅提升了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尤其是地理相近省份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还存在显著的空间衰减特征,具体表现为,省份间地理距离在950公里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显著区域,1050公里为空间溢出的“半衰”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空间溢出 空间衰减边界 产业结构升级
原文传递
江苏沿海风速空间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燕 程婷 李进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6-1092,共7页
为了合理利用江苏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的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海陆风背景下风速由海岸过渡至内陆时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海陆风现象较明显,全年17.3%的日数发生了海陆风现... 为了合理利用江苏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的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海陆风背景下风速由海岸过渡至内陆时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海陆风现象较明显,全年17.3%的日数发生了海陆风现象,海陆风发生次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风速等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海岸至内陆,风速随着离海岸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夏季和低层更明显;在江苏沿海的平坦地形下,海陆风的风速比变化总体呈指数衰减,其中在海岸附近接近线性变化,向内陆延伸后衰减速度变缓慢,为指数变化,到一定距离后接近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空间衰减 海陆风 风速剖面 江苏沿海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2 位作者 李硕硕 魏国恩 李汝资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60,共17页
【目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能否协同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长江经济带作为数字产业重要集群带和减污降碳协同的重点区域,数字产业集聚能否实现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 【目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能否协同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长江经济带作为数字产业重要集群带和减污降碳协同的重点区域,数字产业集聚能否实现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事关美丽中国建设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方法】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数字产业股权投资数据和环境污染与碳排放数据,刻画其数字产业时空格局及减污降碳时空演化特征,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和衰减边界。【结果】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投资网络呈现出“多线程、多极化”的空间演化趋势,净投资流表现出明显的“郊区化”倾向,形成“中心流出、外围承接”的分布格局。②数字产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减污降碳,且兼具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业集聚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③数字产业集聚对减污降碳协同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效应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呈现“右拖尾U型”特征。同时,在250 km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区域,250~450 km之间为“衰减”区域,450 km以外空间溢出效应趋近于0且不再显著。【结论】研究证实了发挥数字产业的集聚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据此建议推进数字产业集聚与网络化发展、鼓励数字产业跨区域投资,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减污降碳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基于空间衰减与门槛效应的研究
9
作者 杨水根 张川 《城市学刊》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于空间距离衰减与门槛效应的研究视角,利用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与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衰减规律与门槛效应特征。研究发现:(1)... 基于空间距离衰减与门槛效应的研究视角,利用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与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衰减规律与门槛效应特征。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即在100公里以内是负向溢出的密集区域,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大致呈逐渐递减趋势;120~210公里为正向溢出的密集区域,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大致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表现出“梯度式”增强的特征,但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达到一定门槛后,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却明显下降。因此,应科学合理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促进绿色发展,打破生产性服务业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绿色发展效率 空间外溢 空间衰减边界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 被引量:232
10
作者 金凤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9,共9页
“极化”效应是高速交通网络引导客货流演进的空间表象 ,由此导致空间作用关系的变化和空间结构的演化。轴心—附属式的“轴—辐”空间模式已经成为航空客流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本文以航空客流为分析对象 ,探讨了我国城市间的相互作用... “极化”效应是高速交通网络引导客货流演进的空间表象 ,由此导致空间作用关系的变化和空间结构的演化。轴心—附属式的“轴—辐”空间模式已经成为航空客流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本文以航空客流为分析对象 ,探讨了我国城市间的相互作用特征 ,以及高速运输网络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结果表明 ,我国大陆航空客流的网络体系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 ,产生了以三个一级枢纽为核心的“轴—辐”系统 ,即北京、广州和上海系统 ,以及两个相对独立的次级系统——乌鲁木齐和昆明系统 ;航空客流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规律 ,绝大部分客流发生的距离在 2 4 0 0 km之内 ;超大城市是航空客流的集聚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轴”系统 “极化”效应 高速交通 航空客流 航空网络 空间结构 距离衰减规律
下载PDF
中国航空联系的网络结构与区域差异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0-1229,共10页
区域空间联系是不同客体之间基于空间法则下的相互作用现象,航空联系是诸多空间联系的一种。依据中国国内航班运营信息数据,运用基于O-D联系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法,通过在大尺度数据空间内刻画每一条运营航线,深入解析全国通航中心城市间... 区域空间联系是不同客体之间基于空间法则下的相互作用现象,航空联系是诸多空间联系的一种。依据中国国内航班运营信息数据,运用基于O-D联系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法,通过在大尺度数据空间内刻画每一条运营航线,深入解析全国通航中心城市间(不含港澳台)航空联系的网络结构,并与按重力模型计算的空间联系进行对比,分运距区段绘制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联系与航空联系网络结构图谱,深入揭示航空联系的空间相互作用本质。进而分析东、中、西部及东北4区域间航空联系的网络结构差异,揭示中国航空联系的网络结构及区域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城市航空联系网络与人口、经济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高度吻合,大城市集聚特征显著,空间分布较不平衡。依据进出港航班数量,可将通航中心城市划分为全国性、区域性、省域及地方性中心4个等级,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为全国性中心。城市航空联系主要集中在600~2 000 km空间距离范围内,总体上服从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全国航空客流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东部航空运输地位极其突出,西部相对较强,中部与东北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联系 中心城市 网络结构 区域差异 空间距离衰减
下载PDF
基于O-D网络的全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联系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90,104,共9页
依据全国286个地级中心城市间完整的交互式"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数据,采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国中心城市铁路联系的空间集聚、任意两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联系、细分车次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多角度解析... 依据全国286个地级中心城市间完整的交互式"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数据,采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国中心城市铁路联系的空间集聚、任意两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联系、细分车次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多角度解析全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精确而清晰地刻画中心城市之间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集聚、网络结构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国铁路客运联系分布格局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京广—京哈线"两纵"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相互交汇而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有三个核心集聚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共同构成全国性铁路客运联系中心。当空间联系距离大于200km后,铁路客运联系呈现出较规则的三次曲线型距离衰减规律。全国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联系近1/2是在空间联系距离500km的范围内实现的,动车组和高铁联系则有2/3比例在此空间距离内完成。随着空间联系距离的逐渐增加,全国铁路客运联系依次表现为城市群或经济区内、省域内、相邻省区、区域乃至大区域间等不同空间尺度的联系。研究显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之间直接的铁路客运联系相对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来说较弱,是交通运输布局方面的一个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网络 交通运输联系 铁路客运 空间联系 空间距离衰减
原文传递
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5-278,共4页
交通运输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是研究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省域公路客运、全国铁路和全国航空客运班期与距离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特征,得到三种客运方式的适宜营运距离、最佳营运里... 交通运输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是研究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省域公路客运、全国铁路和全国航空客运班期与距离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特征,得到三种客运方式的适宜营运距离、最佳营运里程和平均营运里程以及距离衰减规律的曲线估计模型,并对距离衰减规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联系 客运 距离衰减规律
下载PDF
中国城市间投资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分析——基于企业并购视角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传江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6,共10页
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已取代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本文以城市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地理节点,将企业间的并购投射为城市间的链接,并基于2012~2017年中国境内所有完成并购的交易事件,利用社会网络、幂率分布、核密度函数... 全球范围内,企业并购已取代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本文以城市为企业并购活动的地理节点,将企业间的并购投射为城市间的链接,并基于2012~2017年中国境内所有完成并购的交易事件,利用社会网络、幂率分布、核密度函数等方法,揭示了并购投资网络向外蔓延、向内稠密化的演进趋势以及"富国俱乐部"与"空间距离衰减"结构特征。"富国俱乐部"表明并购交易属于典型的"循环累积"与"金融极化"过程,大多数城市受到"金融排斥",少数城市占据主导地位;而"空间距离衰减"是信息不对称与跨越行政边界过程中制度障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并购交易 演进趋势 富国俱乐部 空间距离衰减 有向网络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