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余兆安
刘民权
+3 位作者
潘江
叶晓红
常小荣
章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31-535,共5页
目的:评价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评价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2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评分、NDS整体评分、总体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测试RMS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治疗后,2组MAS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MA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简化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简化F-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治疗后改善F-M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简化F-M评分在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观察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较,2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NDS整体评分,且观察组于整体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疗效良好。2)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张力平衡针法
表面肌电
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
22
1
作者
余兆安
刘民权
潘江
叶晓红
常小荣
章薇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
长沙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531-535,共5页
基金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959)
湖南省科技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项目(2017RS3052)--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0118041)
文摘
目的:评价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2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并观察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评分、NDS整体评分、总体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测试RMS值。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 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治疗后,2组MAS的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MA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的简化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简化F-M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治疗后改善F-M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简化F-M评分在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观察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较,2组治疗后NDS整体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NDS整体评分,且观察组于整体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RMS值,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疗效良好。2)张力平衡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关键词
脑卒中痉挛状态
张力平衡针法
表面肌电
脑卒中
运动功能
Keywords
spastic
state
of
stroke
Tension
balance
acupunctur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troke
Motion
function
分类号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
余兆安
刘民权
潘江
叶晓红
常小荣
章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