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宁艳哲 刘宏伟 +6 位作者 李宗衡 张勇 金贺 韩笑 陈沛 任毅 邹忆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60-186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病例64例,均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两组均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基础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不同分期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原则选取符合标准病例64例,均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两组均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基础治疗,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入组第1天和第21天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痉挛程度均得到改善,但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恢复期组的疗后-疗前上、下肢的FMA评分明显高于急性期组(P<0.05);恢复期组疗后-疗前的Barthel指数高于急性期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对运动功能恢复,仅显示恢复期较好,可能与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中医综合康复
原文传递
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宁 李志峰 吴海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名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火针组以火针点刺患侧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池等穴,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患侧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每日治疗1次,每2d治疗1次,共治疗3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下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均减轻,肢体运动功能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火针组上肢肌张力低于常规针刺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P<0.01),两组下肢肌张力及肢体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火针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而常规针刺组为65.0%(26/40),火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和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改善上肢肌张力和肢体运动方面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肌张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7
3
作者 李峰 陈劲松 +1 位作者 涂美 刘双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 目的:研究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痉挛状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 05),且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缓解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CSS评分,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4
作者 石杰 袁爱红 +4 位作者 杨骏 刘振 潘宾 顾光 黄日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针刺与PNF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MAS分级明显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于MAS分级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PNF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5
作者 敖金波 李旭英 +4 位作者 彭力 程建明 周立志 王军 穆敬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5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偏瘫 针刺疗法 温针灸
下载PDF
靳三针对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方颖 李劲 杨畅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靳三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温阳活络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靳三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温阳活络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靳三针治疗。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5天。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以及3个疗程后CSI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以及下肢FAC分级。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以及3个疗程后C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以及3个疗程后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3个疗程后FAC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靳三针能减轻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温阳活络汤结合使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温阳活络汤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7
作者 房显辉 周鹏 +1 位作者 周蔚华 陈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治疗可有效的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 中风 痉挛性偏瘫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8
8
作者 陈健安 余康潮 +3 位作者 钟正 郑禹 曲姗姗 黄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CSS总分、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CSS总分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和A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董氏奇穴 康复训练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8
9
作者 任素伟 林春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继兵 尹正录 陈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P〈0.05),观察组效果最佳(F〉10.032,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P〈0.001),且在三组中最低(F=4.262,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肌内效贴 悬吊训练 精细运动 粗大运动 儿童
下载PDF
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苟娟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 目的观察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和CS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且研究组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温针灸 穴位贴敷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Bobath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吕学海 刘运平 +6 位作者 叶秋桠 郭志娟 宣慧 赵聪慧 王晓莹 吕莹 张丽萍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研究Bobath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Bobath技术联... 目的研究Bobath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Bobath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肌痉挛改善情况、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定量表)改善情况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偏瘫下肢H波最大波幅(Hmax)和M波最大波幅(Mmax),并计算二者比值]。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肌痉挛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上肢、下肢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max、Mmax、H/Mmax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技术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BATH技术 痉挛性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
下载PDF
基于调节气血 温阳通气治则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12
作者 邓妍 刘悦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毫火针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发分为毫火针组(44例)、普通针刺组(42例)进行治疗,采用基... 目的:观察采用毫火针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发分为毫火针组(44例)、普通针刺组(42例)进行治疗,采用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选取特定穴位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以全面评价该疗法的疗效。结果:与普通针刺组相比,采用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的毫火针治疗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肢的痉挛情况得到缓解(P<0.05),且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P<0.05)。结论: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的毫火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值得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调节气血 温阳通气治则 中风 痉挛性偏瘫 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PDF
火针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宁 李志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及康复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火针组取肩髃、臂臑、曲池、阳陵泉、血海、三阴交等穴行火针治疗,每2...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及康复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火针组取肩髃、臂臑、曲池、阳陵泉、血海、三阴交等穴行火针治疗,每2天1次,连续治疗30天,共15次;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一周5次,共4周、20次。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运用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量表分别评定上下肢痉挛指数,Fugl-Meyer(F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患者报告结局评价(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评定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Ashworth量表评定,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的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P<0.01),且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2CSI量表评定,火针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康复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当(均P>0.05),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P<0.05,P<0.01);3FM量表评定,除康复组下肢治疗结束时的结果与治疗前相当(P>0.05)外,两组上下肢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P<0.05,P<0.01);4PRO量表评定,两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火针组在同期比较中均优于康复组(P<0.05,P<0.01)。结论:火针疗法可有效减轻中风患者痉挛性偏瘫状态,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较常规康复疗法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偏瘫 火针疗法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深龙 张海燕 满慧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29-933,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3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先头针留针后运动疗法治疗,B组接受先运动疗法后采用头针治疗,C组采用头针同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C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中正中神经N20峰潜伏期、N20-P25波峰振幅、胫神经P40峰潜伏期、P40-N50波峰振幅及日常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C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四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下肢)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C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头针同步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运动疗法 中风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15
作者 陆彦青 杨海涛 +1 位作者 庄礼兴 刘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之外分别施加"靳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靳三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联合组在针刺30min后再行康复训练30min,每日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靳三针"组为87.50%,康复组为82.50%,"靳三针"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和联合组患者FCA、ND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各组患者C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治疗14天后,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痉挛指数及神经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中风 痉挛性偏瘫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谭世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0期3044-3047,共4页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痉挛 透穴 BOBATH技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简化FuglMeyer量表 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于莉 吴培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247-225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14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温针灸能有效促进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功能的恢复[RR=1.25,95%CI(1.15,1.37),Z=4.90,P<0.00001];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MD=12.75,95%CI(12.14,13.36),Z=40.91,P<0.00001];改善病人运动功能[MD=9.42,95%CI(8.63,10.21),Z=23.38,P<0.00001];改善病人痉挛状态[MD=-0.57,95%CI(-0.74,-0.40),Z=6.67,P<0.00001]。[结论]温针灸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的疗效,加快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随机对照研究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芮康乐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对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1.5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下肢Fugl-Meyer(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上升,且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温针灸 电针 Ashworth评分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针刺选穴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25
19
作者 贾澄杰 倪光夏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0期84-86,共3页
整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并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概况。从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头部腧穴,阳经腧穴,阴经腧穴,井穴,经筋结点)和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 整理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试验文献,总结并分析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概况。从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头部腧穴,阳经腧穴,阴经腧穴,井穴,经筋结点)和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的针刺选穴(拮抗肌腧穴,夹脊穴,关键点)两方面进行综述,明确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综述
下载PDF
取穴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开颅术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振诚 王小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取穴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开颅术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进行为期6周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取穴TENS治疗,取患侧上下... 目的探讨取穴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出血开颅术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进行为期6周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取穴TENS治疗,取患侧上下肢阳明经各4穴,TENS治疗每次60min,每周5~6次,连续6周。记录患者干预后患侧上下肢肌痉挛改善情况与肌电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数目、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干预6周后,治疗组上肢和下肢肌痉挛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肱二头肌和小腿三头肌MUAP数目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干预6周后,2组患肢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联合取穴TENS治疗脑出血术后痉挛性偏瘫,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肌痉挛,有助于改善分离运动,提高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痉挛性偏瘫 经皮神经电刺激 康复训练 穴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