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莹 李原萍 +1 位作者 张昕艳 杨桂莲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1-196,共6页
1991年以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中感或中抗(应县小黑豆)、感和高感4个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2个组合,在抗、中感(中抗)×感和高感5个正交和4个反交组合中,F1全部感... 1991年以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中感或中抗(应县小黑豆)、感和高感4个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2个组合,在抗、中感(中抗)×感和高感5个正交和4个反交组合中,F1全部感病,F2抗、中感(中抗)和感与高感分离为1:15的比率,测交分离为1:3比率。在抗×中感(中抗)的正反交组合中,F1表现抗病,F2抗和中感(中抗)分离3:1比率,测交为1:1比率,这些组合的结果经x2测定均符合予期比率。因此,确定上述两个抗源品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和2对重叠的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抗性 遗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连作障碍因素对大豆养分吸收和固氮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1
2
作者 阮维斌 王敬国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9,共8页
采用分室装置 ,利用不同孔径的膜研究大豆连作条件下 ,化感物质、土壤有害生物和大豆胞囊线虫等因素不断累加对植株生长、生物固氮作用和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各因素不断累加 ,植株的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重逐渐降... 采用分室装置 ,利用不同孔径的膜研究大豆连作条件下 ,化感物质、土壤有害生物和大豆胞囊线虫等因素不断累加对植株生长、生物固氮作用和矿质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各因素不断累加 ,植株的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干重逐渐降低 ;除 Ca元素外 ,植株组织的 P、K等矿质元素单位含量下降 ,吸收总量下降 ,地上部分配的养分比例下降。在化感物质和土壤有害生物因素的基础上接种线虫 ,对生物固氮和矿质养分的吸收和分配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因素 大豆 养分吸收 固氮作用 影响 胞囊线虫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及2龄幼虫的影响 被引量:65
3
作者 孙漫红 刘杏忠 晋治波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61,共5页
研究了淡紫拟青霉M-14、IPC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14滤液及其菌丝内溶物、IPC滤液、ZnCl_2溶液等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代谢产物对卵生理活性的影响因试验菌株的不同而异,M-14菌株... 研究了淡紫拟青霉M-14、IPC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14滤液及其菌丝内溶物、IPC滤液、ZnCl_2溶液等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代谢产物对卵生理活性的影响因试验菌株的不同而异,M-14菌株发酵滤液及其内容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IPC菌株的影响则较弱。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在M-14发酵滤液原液及1倍稀释液中均表现为麻痹僵直,线虫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h后幼虫死亡率分别达到96.8%和90.5%。将经M-14原液处理24h的幼虫置于清水中,仅有极少数能够恢复活性,证明M-14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杀线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代谢产物 滤液 大豆胞囊线虫 幼虫 虫卵
原文传递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被引量:37
4
作者 蒙忻 刘学义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1,共16页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QTL 分子连锁图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1、3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35
5
作者 大豆种质抗孢囊线虫鉴定研究协作组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99,共9页
1986—1990年,对全国10,000余份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孢囊线虫(SCN)1,3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抗SCN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128份,其中免疫的16份;杭3号小种的品种288份,其中免疫的30份;抗4号小种的11份,无免疫品种。兼抗1、3和4... 1986—1990年,对全国10,000余份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孢囊线虫(SCN)1,3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抗SCN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128份,其中免疫的16份;杭3号小种的品种288份,其中免疫的30份;抗4号小种的11份,无免疫品种。兼抗1、3和4号小种的有4份,免疫和抗病的品种基本是小黑豆类型,多来自山西、河北,其次为陕西和山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孢囊线虫
下载PDF
长期轮作和连作对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靳学慧 辛惠普 +3 位作者 郑雯 台莲梅 张亚玲 闫凤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在白浆土设计长期轮作和连作试验区,采取麦麦豆油玉豆6区轮作和麦玉豆连作,18 a内连续调查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SCN)的胞囊数量,观察轮作或连作对土壤中SCN胞囊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使土壤中胞囊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各茬口间... 在白浆土设计长期轮作和连作试验区,采取麦麦豆油玉豆6区轮作和麦玉豆连作,18 a内连续调查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SCN)的胞囊数量,观察轮作或连作对土壤中SCN胞囊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轮作使土壤中胞囊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各茬口间胞囊数量变化幅度减小,轮作12 a后土壤中胞囊数量达到动态平衡;大豆连作的前2 a土壤中胞囊数量急速增加,以后缓慢增加,7 a后有下降趋势,14 a后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小麦或玉米连作前3 a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呈快速下降,4 a后缓慢减少,14 a后土壤中胞囊数量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轮作 连作
下载PDF
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的淡紫拟青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杏忠 刘文敏 张东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5年第2期70-74,共5页
通过对定殖大豆胞囊线虫上的20个淡紫拟青霉菌株的形态观察及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菌落特性,瓶梗和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基本一致;生长温度在15~3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含量1... 通过对定殖大豆胞囊线虫上的20个淡紫拟青霉菌株的形态观察及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菌落特性,瓶梗和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基本一致;生长温度在15~3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含量10×10-6的多菌灵在1周内抑制所有供试菌株生长,1周后可适应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线虫 食线虫真菌 淡紫拟青霉
下载PDF
土壤抑菌作用对食线虫真菌及其制剂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孙漫红 刘杏忠 唐霖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通过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地区主要大豆种植区11种土壤对4株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mus)M-14,厚垣孢子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JN-11SH-26和BQL-1孢子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土... 通过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地区主要大豆种植区11种土壤对4株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mus)M-14,厚垣孢子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JN-11SH-26和BQL-1孢子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依土壤条件、菌种类型而异,其中以安徽宿县、济南农科院、北京、黑龙江宝泉岭农场的土壤抑菌作用最强,洗涤悬液中孢子萌发率多小于30%,济南敬家、河南开封、黑龙江八五三农场等地土壤抑菌现象不明显,孢子萌发率一般在40~80%。同一土壤对4个菌株的影响是一致的。将菌种液体发酵培养,其滤液孢子萌发率一般可提高至50%以上。加入复合添加剂制得菌剂后,孢子萌发率进一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对其抑菌作用的强弱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越多,抑菌作用表现得也越明显。机理探讨表明土壤中存在着一些水溶性及挥发性的抑制因子,其中水溶性成分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抑菌作用 食线虫真菌 生防制剂
下载PDF
连作和轮作对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及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立杰 朱艳 +1 位作者 刘彬 段玉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病害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对世界大豆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采用根染色法和常规土壤线虫分类鉴定技术研究了连作和轮作两种耕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病害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对世界大豆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采用根染色法和常规土壤线虫分类鉴定技术研究了连作和轮作两种耕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和根系上各龄期胞囊线虫数量显著增加(95.6→335.5),而轮作积累很少(10.3→31.8),感病品种中J2的侵入数量决定了大豆胞囊线虫形成胞囊的数量(22.8→95.6,129.4→335.5)。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方式使胞囊积累最少(10.3)。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总数高于连作,主要由于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优势属Helicotylenchus和优势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线虫PP的相对丰度高于连作,但大豆胞囊线虫的相对丰度正相反,连作(33.65%)高于轮作(0.91%),说明Heterodera glycines可以作为土壤线虫的关键属种用以指示土壤发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研究证明土壤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优势属种和关键属种可以有效地指示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和大豆田的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轮作 大豆胞囊线虫 土壤线虫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对SMV和SCN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凯 刘志涛 +5 位作者 李海朝 张锴 王成坤 任锐 卢为国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0-675,共6页
人工接种我国黄淮、长江流域及南方大豆产区流行SMV株系SC3、SC7和SC15、SC18及黄淮海流行SCN1号生理小种,对国内主要育种单位近年来选育的参加2010—2012国家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22个参试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对SC3... 人工接种我国黄淮、长江流域及南方大豆产区流行SMV株系SC3、SC7和SC15、SC18及黄淮海流行SCN1号生理小种,对国内主要育种单位近年来选育的参加2010—2012国家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22个参试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对SC3表现较好抗性(高抗、抗病)的品种32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32%,对SC7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34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34%,同时对SC3和SC7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22个,占接种2个株系品种总数的22%;对SC15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3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13.6%,对SC18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3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13.6%,同时对SC15和SC18表现较好抗性品种的2个,占接种2个株系品种总数的9.09%;近10年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表明,我国抗SMV育种水平有所提高,新培育的中抗品种比率显著增加,感病品种比率下降。SCN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仅沧豆11为高抗,高感品种34个,分别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6%和66.67%,其余为中间型(中抗和中感)。近10年SCN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我国抗SCN育种水平没有明显改善。鉴定出鲁98011-14、沧豆11、开豆41、鲁97013-1兼抗SMV和SCN两种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大豆胞囊线虫 抗性鉴定 抗性评价
下载PDF
AM真菌和胞囊线虫对大豆根内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海燕 刘润进 +2 位作者 李艳杰 束怀瑞 李玉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将‘鲁豆4号’大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4号生理小种后, 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 将‘鲁豆4号’大豆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和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 4号生理小种后, 定期测定大豆根系中AM真菌及线虫侵染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大豆根系中4种酶活性高于对照水平; 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根系中POD、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高于只接种SCN的处理,并且酶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或相当于后者。另外,PAL及几丁质酶活性出现高峰时期也正是AM真菌侵染率迅速升高及线虫侵染速率快速下降期。因此,AM真菌先激活了大豆的防御反应,然后使其对SCN的侵染产生快速反应,PAL及几丁质酶在AM真菌诱导的抗、耐线虫病害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接种AM真菌后接种SCN处理大豆根系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于只接种AM真菌的处理。作者认为本试验条件下,该酶在大豆抗SCN病害中的作用表现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生球囊霉Glomus fasiculatum 大豆胞囊线虫(SCN) POD PAL β—1 3葡聚糖酶 几丁质酶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3 位作者 范圣长 秦博 刘霆 王媛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90-194,共5页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另外,还对其他生防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生防因子 食线虫真菌 食线虫细菌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胞囊线虫相互作用研究初报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海燕 刘润进 束怀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6-360,共5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大豆‘开育 10’品种接种了丛枝菌根 (AM)真菌 :Gigaspora margaritaBecker & Hall、Glomus fasiculatum (Thaxt) Gerd.& Trappe、G.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 G.mosseae Nicolson & Gedermann...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大豆‘开育 10’品种接种了丛枝菌根 (AM)真菌 :Gigaspora margaritaBecker & Hall、Glomus fasiculatum (Thaxt) Gerd.& Trappe、G.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 G.mosseae Nicolson & Gedermann 及 G.versiforme Berch 和 /或大豆胞囊线虫 (SCN,H eteroderaglycines) 4号生理小种。供试 AM真菌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 ,增加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及单株产量 ,减轻感病大豆品种‘开育 10’SCN的危害 ,降低病情指数、根上和根围土壤中胞囊数量、2龄幼虫和胞囊内卵数。其中 ,G.fasiculatum、Gi.margarita和 G.intraradices的效应大于 G.mosseae和 G.versiforme的处理。接种 SCN显著降低了 G.intraradices和 G.versiforme对大豆根系的侵染率、G.fasiculatum的产孢数量及 G.intraradices的侵入点数量 ,增加了 G.mosseae的产孢数量。认为部分 AM真菌能有效地抑制 SCN对大豆根系的侵染、胞囊发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大豆胞囊线虫 相互作用 AM真菌 侵染
下载PDF
定殖于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内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杏忠 张东升 +2 位作者 武修英 沈崇尧 裘维暮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7-91,共5页
对我国黑龙江、吉林、山西及河南等地的8个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ohe)上样进行分析,50%以上的孢囊被寄生或具有生理病害,对分离出的150余个真菌进行初步研究,共鉴定出15个属真菌,其中以 Cylindrocarpon spp.,Glomus spp.... 对我国黑龙江、吉林、山西及河南等地的8个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ohe)上样进行分析,50%以上的孢囊被寄生或具有生理病害,对分离出的150余个真菌进行初步研究,共鉴定出15个属真菌,其中以 Cylindrocarpon spp.,Glomus spp.,Fusariumsolani,Paecilomyces lilacinus,Phoma spp.,Stagnospora heteroderoe 和 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 出现频率较高。调查中发现大豆连作使孢囊上真菌的种类简单化,而每种真菌的寄生率增加,还发现大豆孢囊线虫病具有自然衰退现象,即在大豆连作5年以上时,大豆孢囊线虫病减轻,大豆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土壤 真菌 病害
下载PDF
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系的选育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莹 李原平 赵卫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3-38,共6页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线虫 抗性育种
下载PDF
大豆抗SCN_3过程中总酚含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军 杨庆凯 +2 位作者 王守义 王淑荣 王洪武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大豆孢囊线虫 (SCN)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 ,土壤一经感染 ,则极难防治。利用植物本身的抗性 ,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采用的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和鉴定抗源材料。本研究采用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的野生、半野... 大豆孢囊线虫 (SCN)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 ,土壤一经感染 ,则极难防治。利用植物本身的抗性 ,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采用的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措施。培育抗病品种首先要筛选和鉴定抗源材料。本研究采用抗感大豆孢囊线虫的野生、半野生、栽培大豆在接种和未接种大豆孢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条件下总酚含量动态变化以揭示其抗SCN3的生化机制。初步探讨了在SCN3侵染过程中 ,抗源生化指标总酚的表达情况 ,整个侵染期动态变化以及其与抗性关系 ,目的在于揭示抗源品种抗病的内在规律。从而为抗SCN3资源的筛选和鉴定及抗SCN3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为研究抗SCN3的遗传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 ,总酚可以作为鉴定SCN3生化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总酚 含量 动态分析 大豆孢囊线虫 抗性机理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密度和生理小种鉴定 被引量:21
17
作者 董丽民 许艳丽 +5 位作者 李春杰 潘凤娟 谢玉玖 韩英鹏 滕伟丽 李文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对采自黑龙江省25个市(县)的25份大豆胞囊线虫样品测定了胞囊密度,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胞囊密度最高为40.7(孙吴县),胞囊密度最低为1.0(海伦,哈尔滨万宝镇),大多数地区胞囊密度介于20~30之间;... 对采自黑龙江省25个市(县)的25份大豆胞囊线虫样品测定了胞囊密度,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胞囊密度最高为40.7(孙吴县),胞囊密度最低为1.0(海伦,哈尔滨万宝镇),大多数地区胞囊密度介于20~30之间;3号生理小种仍为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但在安达地区所采的土样中鉴定出4号和14号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 胞囊密度 鉴别寄主 生理小种
下载PDF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rhg_1和Rhg_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邱丽娟 常汝镇 +4 位作者 王文辉 Perry Cregan Dechun Wang Yiwu Chen 马凤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9-93,共5页
研究以 5 7份中美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 ,利用基于检测微珠的单碱基延伸方法 ,对与大豆胞囊线虫病 (SCN)抗性基因rhg1和Rhg4紧密连锁的SNPs进行分析 ,目的是阐明我国大豆抗性种质在这两个位点的SNPs等位变异分布频率 ,为... 研究以 5 7份中美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 ,利用基于检测微珠的单碱基延伸方法 ,对与大豆胞囊线虫病 (SCN)抗性基因rhg1和Rhg4紧密连锁的SNPs进行分析 ,目的是阐明我国大豆抗性种质在这两个位点的SNPs等位变异分布频率 ,为中国大豆种质抗SCN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分析结果表明 ,SNPs的抗性等位基因与中国大豆种质综合抗性的关系比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关系更为密切。在rhg1和Rhg4位点 ,美国的 9份抗性种质中 ,有 7份抗性种质的SNPs均为纯合抗病基因型 ,而中国 4 8份抗性种质中有 32份 ,分别占鉴定总数的 77 8%和 6 6 7% ,推测大豆抗SCN种质中 ,以rhg1和Rhg4这两个基因协同作用表现出的抗性可能占多数 ,但还存在其他的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虫病 rhg1 Rhg4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 抗性 大豆
下载PDF
连作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漫红 刘杏忠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356,共4页
通过对双河、宝泉岭和白城 3个大豆胞囊线虫病抑制性土壤样品土质、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上真菌以及土壤特性 (土壤抑制性、传导性、杀真菌剂处理 )的研究 ,表明多年连作会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的减少。在此类土壤中胞囊数量一般小于 ... 通过对双河、宝泉岭和白城 3个大豆胞囊线虫病抑制性土壤样品土质、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上真菌以及土壤特性 (土壤抑制性、传导性、杀真菌剂处理 )的研究 ,表明多年连作会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的减少。在此类土壤中胞囊数量一般小于 10 0个 / 10 0 g土 ,且空胞囊率达 80 %以上。胞囊上真菌分离频率高 ,种类较单纯 ,其中宝泉岭土样中定殖真菌有明显的优势种—淡紫拟青霉( Paecilomyces lilacinus)。大豆胞囊线虫衰退土壤中具有抑制因子 ,经物理灭菌和杀真菌剂多菌灵处理后 ,原有抑制特性丧失 ,3个土样大豆根部胞囊数量分别增加 140 .0 %、165.5%、68.2 %和 141.9%、2 15.2 %、139.3%。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具有传导特性 ,当抑制土与无菌土按 1∶ 9混合后胞囊数量较灭菌土分别减少 70 .0 %、2 6.5%和 51.8%。本文证明了连作土壤中引起大豆胞囊线虫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因子 ,并初步确定为食线虫真菌的作用 ,同时证明土壤状况与大豆胞囊线虫的衰退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大豆包囊线虫病 种群数量 抑制性土壤
下载PDF
中国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袁翠平 沈波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9-1053,共5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基因来源,指出了我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病品种抗性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的抗源或新型抗病基因是拓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并就未来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抗病品种 抗病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