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胺诱导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凤鸣 胡文婷 苏国兴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6-1010,共5页
以栽培大豆幼苗子叶节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多胺氧化降解产物H2O2在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丛生芽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5 mmol·L-1时3种外源多胺(Put,Spm和Spd)都能显著促进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丛生芽,其中Spd的作用... 以栽培大豆幼苗子叶节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多胺氧化降解产物H2O2在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丛生芽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0.5 mmol·L-1时3种外源多胺(Put,Spm和Spd)都能显著促进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丛生芽,其中Spd的作用最显著,Put和Spm作用次之,而亚精胺合酶抑制剂-环己胺(CHA)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此对应的是,外源多胺处理促进了子叶节外植体的二胺氧化酶(Cu AO)活性和H2O2含量水平。有趣的是,用多胺氧化酶抑制剂-氨基胍(AG)和H2O2清除剂DMTU分别处理,也可显著抑制多胺对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丛生芽的促进作用;AG和DMTU在丛生芽分化上的作用,可能与AG处理导致外植体Cu AO活性和H2O2水平的降低,以及与DMTU清除H2O2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暗示多胺降解产物H2O2可能参与多胺对大豆子叶节愈伤组织丛生芽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子叶节 过氧化氢 多胺氧化降解 丛生芽
下载PDF
多胺氧化降解在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文婷 杨北宁 苏国兴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81-87,共7页
以"吉林小粒7号"大豆种子[Glycine max(L.)Merr.]为材料,研究多胺氧化降解在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种外源多胺(Put,Spd和Spm)都能显著促进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而亚精胺合酶抑制剂环已胺(CHA)对... 以"吉林小粒7号"大豆种子[Glycine max(L.)Merr.]为材料,研究多胺氧化降解在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种外源多胺(Put,Spd和Spm)都能显著促进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而亚精胺合酶抑制剂环已胺(CHA)对大豆子叶节分化出不定根有抑制作用;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可显著抑制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与此相一致的是,外植体DAO活性和H2O2含量相应降低,内源多胺有一定的积累;H2O2清除剂N,N-二甲基硫脲(DMTU)处理可显著抑制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并可降低外源多胺对大豆子叶节分化形成不定根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暗示,大豆子叶节分化出不定根的过程可能与多胺氧化降解有关,并且降解产物H2O2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子叶节 多胺氧化降解 二胺氧化酶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影响因素的研究
3
作者 杨晓倩 李桂兰 +3 位作者 刘晨光 董秋平 张锴 乔亚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96,共6页
为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采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方法,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共培养阶段浸染液浓度及外界培养条件(共培养温度和天数)和培养基添加物对转化效率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染液OD600=0.5的诱导率最高,共培养温... 为提高大豆遗传转化效率,采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方法,以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共培养阶段浸染液浓度及外界培养条件(共培养温度和天数)和培养基添加物对转化效率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染液OD600=0.5的诱导率最高,共培养温度为24℃,共培养天数为10 d具有较高转化效率,共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NM)对诱导卡那霉素抗性不定芽有促进作用。PCR检测表明PHR1基因已整合到T1代大豆基因组中,初步证明可在大豆基因组中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大豆子叶节 共培养 单壁碳纳米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