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瘤菌培养基的优化和剂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吴红慧 周俊初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9,共6页
以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HN0 1和大豆慢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japoni cum)USDA1 1 0作为供试菌 ,进行YMA、TY、SM、PA和BSE等 5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菌都在BSE中生长速度最快。对USDA1 1 0进行培养基... 以费氏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fredii)HN0 1和大豆慢生根瘤菌 (Bradyrhizobiumjaponi cum)USDA1 1 0作为供试菌 ,进行YMA、TY、SM、PA和BSE等 5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菌都在BSE中生长速度最快。对USDA1 1 0进行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筛选出一种能将生长速度提高 2倍左右的优化培养基。制作了供试菌的固体、液体与冻干菌剂 ,结果表明在 3种供试固体剂型载体中 ,草炭要优于蛭石 ,蛭石又优于珍珠岩。供试菌在两种液体剂型中的存活率和活菌数均较高 ,氮气或真空剂型对存活率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别。两种冻干菌剂的结果表明 ,供试菌在冻干过程中的死亡率较高 ,液氮冻干优于常规冻干。冻干菌剂在储存条件下的存活率为 : 2 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培养基优化 剂型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与促生菌复合系筛选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薛晓昀 冯瑞华 +2 位作者 关大伟 李俊 曹凤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3-620,共8页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 通过溶磷和生长素分泌的定性测定,从大豆根际土壤及实验室保藏菌株中分离筛选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大豆根瘤菌和促生菌双接种的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根瘤菌结瘤固氮作用的促生菌5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实验表明,筛选得到的5株促生菌与大豆根瘤菌进行双接种,能够在阜阳、济宁和延安的3种土壤中明显提高大豆的根瘤数量、根瘤干重、植株干重和全氮含量,并且能够促进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溶磷能力定量测定表明,5株促生菌均具有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有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溶磷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促生菌发酵液的成分,结果显示5株促生菌具有产生植物激素和有机酸的能力。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所分离的根际促生菌1-3,P7和P13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叶杆菌属(Phyllobacteriumsp.)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双接种 筛选
下载PDF
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大豆和百脉根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曾庆飞 王茜 +3 位作者 陆瑞霞 刘正书 吴佳海 王小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11,共13页
从贵州毕节地区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溶磷菌株,从大豆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株。对分离出的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值)在2.20以上的溶磷菌株分别进行溶磷能力、生长素(IAA)及有机酸分泌能力、产酸产碱性能测定,筛选出优良溶磷菌4株;对... 从贵州毕节地区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溶磷菌株,从大豆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株。对分离出的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值)在2.20以上的溶磷菌株分别进行溶磷能力、生长素(IAA)及有机酸分泌能力、产酸产碱性能测定,筛选出优良溶磷菌4株;对分离出的根瘤菌通过大豆试管苗回接及促生效应试验,筛选出高效根瘤菌2株。将筛选出的6株菌经拮抗反应试验后分别按单一溶磷菌接种剂、单一根瘤菌接种剂、溶磷菌+根瘤菌复合接种剂3种处理制备菌悬液,采用盆栽方法分别对大豆和百脉根进行促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单一根瘤接种剂对增加大豆株高无效果外,另外2个处理对大豆株高有提升效果,所有处理对大豆茎粗、生物量、结荚数、荚重、单粒数及单粒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溶磷菌+根瘤菌复合菌液对大豆株高、茎粗、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高出21.26%,40.79%,15.88%和42.19%。3个处理对百脉根的第一、二茬株高及地上生物量、全氮、全磷和粗蛋白含量均有明显的提升效应,其中依然是溶磷菌+根瘤菌复合菌液的处理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高出20.82%,54.88%,106.14%,148.78%,19.34%,61.88%和19.34%,与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所筛选的菌株组合能产生良好的促生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际溶磷菌 大豆根瘤菌 分离筛选 大豆和百脉根 促生效应
下载PDF
耐高氮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柏宇 关大伟 +3 位作者 李力 姜昕 马鸣超 李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1-864,共4页
采用高氮平板与蛭石盆栽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79年设立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7种不同施肥处理中分离到的254株大豆根瘤菌为材料,筛选耐高氮的优良大豆根瘤菌。高氮平板结果显示: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可生长的菌株数量逐渐减... 采用高氮平板与蛭石盆栽相结合的方法,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979年设立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7种不同施肥处理中分离到的254株大豆根瘤菌为材料,筛选耐高氮的优良大豆根瘤菌。高氮平板结果显示: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可生长的菌株数量逐渐减少,其中严重抑制菌株生长的尿素浓度为5 g·L-1,该浓度条件下只有11株菌能够生长,均来自连续施用氮肥的处理。进一步采用模拟高氮环境蛭石盆栽的方法,将能在5 g·L-1尿素条件下生长的11株菌进行复筛,以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根瘤干重和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获得1株在高氮条件下具有结瘤固氮能力的菌株5841。经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ndyrhizobium japoni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大豆根瘤菌 耐氮 优良菌株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红侠 冯瑞华 +2 位作者 李俊 关大伟 曹凤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6-1473,共8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16S rDNA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我国黄土高原地区4个省的15个地区的130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BOX-PCR、16S rDNA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我国黄土高原地区4个省的15个地区的130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BOX-PCR反映的菌株多样性最丰富,形成的遗传群最多,16S rDNA PCR-RFLP方法在属、种水平上聚群较好,16S-23S IGSPCR RFLP反映的多样性介于BOX-PCR和16S rDNA PCR-RFLP之间,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属、种和亲缘关系很近的菌株间的差异,3种方法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可将所有供试菌株分为两大类群,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从系统发育来看,供试的快生大豆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慢生大豆根瘤菌为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和辽宁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结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fredii优势种,慢生大豆根瘤菌仅占10%,同时,分离到2株B.liaoning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BOX-PCR 16S RDNA PCR-RFLP 16S-23S RDNA IGS PCR-RFL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大豆轮作及秸秆还田模式对白菜根肿病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魏兰芳 张荣琴 +5 位作者 姚博 张晋豪 熊新颖 代真林 艾瑛 姬广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2,共11页
【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 【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秸秆还田处理对白菜根肿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大豆与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处理防治白菜根肿病的相对防效高达52.59%。大豆轮作处理的白菜根际土壤样品中每克土壤所含根肿菌休眠孢子数量减少了约77%,由原来的105个/克土壤减少到104个/克土壤。与白菜连作模式相比,大豆白菜轮作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的OTU数,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表明大豆与白菜轮作模式能够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白菜连作根际土壤富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使得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较少,而大豆与白菜轮作的根际土壤中增加了根瘤菌、鞘氨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群落多样性。在真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测序结果发现,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的2种模式相对白菜连作模式,都显著增加了小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丰度。进一步灌施分离来自大豆根瘤的8株根瘤菌,测定该8株根瘤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显示8株根瘤菌的防治效果都高于45%,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RG-4菌株,相对防效达到66.39%,表明大豆根瘤菌在大豆轮作中防治白菜根肿病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大豆/白菜轮作后显著降低了白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对控制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植模式可作为防治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栽培措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根肿病 根肿菌孢子数量 轮作 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大豆根瘤菌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剂载体的选择及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庆莉 王金生 +4 位作者 刘丽君 林蔚刚 王红蕾 张俐俐 吴俊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根瘤菌吸附且能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的优质载体,并且在优质载体的条件下,筛选出大豆根瘤菌液的最佳使用浓度,通过3种载体吸附不同浓度根瘤菌液拌种大豆盆栽播种后,对大豆的生物量、结瘤及产量的对比发现:不同载体介入、... 为筛选出适宜根瘤菌吸附且能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的优质载体,并且在优质载体的条件下,筛选出大豆根瘤菌液的最佳使用浓度,通过3种载体吸附不同浓度根瘤菌液拌种大豆盆栽播种后,对大豆的生物量、结瘤及产量的对比发现:不同载体介入、大豆接入根瘤菌后均对大豆的生物量及结瘤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根瘤菌以草炭和蛭石为载体,更有利于促使大豆植株生长,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草炭的促进结瘤作用持续效果时间较长,液体的持续效果时间最短,而蛭石的持续效果时间相对比较居中;以草炭和蛭石作为根瘤菌载体,低浓度的根瘤菌液接入更能发挥其提高产量的作用,以液体作为根瘤菌载体,根瘤菌接入浓度较高才能发挥其提高产量的作用。结合生产成本来看,草炭土更适宜作为自主研发根瘤菌剂的载体,同时推荐根瘤菌使用浓度为1.4×108菌细胞·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结瘤 载体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对大豆根瘤菌的鉴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苏声 谢小保 李季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本文用直接ELISA法检测大豆根瘤菌USDA 110和RTt 50的纯培养菌体和根瘤。确定了该试验的最佳工作条件:酶标结合物HRP—Ab 110和HRP—Ab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体Ab 110和Ab 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原USDA ... 本文用直接ELISA法检测大豆根瘤菌USDA 110和RTt 50的纯培养菌体和根瘤。确定了该试验的最佳工作条件:酶标结合物HRP—Ab 110和HRP—Ab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体Ab 110和Ab 50的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3200和1:800,抗原USDA 110和RTt 50的最适工作浓度均为6×10~7细胞/ml。该法能够特异地检测和区别慢生型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这两种类型的大豆根瘤菌中,同种内的少数菌株存在交叉反应,通过吸收可以消除,从而使ELISA的检测达到菌株水平。ELISA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10~5细胞/ml。在冰箱低温(-20℃)和硅胶干燥常温条件下保存根瘤,均不影响ELISA的检测效果,灵敏度不降低。用ELISA研究USDA 110和RTt 50在不灭菌的盆栽土壤中的竞争结瘤能力,发现USDA 110在大豆的不同生育期的占瘤率在75—87.5%,RTt 50则为25-45%,并证实ELISA比凝集法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ELISA 鉴定
下载PDF
耐盐高效大豆根瘤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苏声 李季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T19是一株耐盐而固氮能力差的菌株,在含有0.3 mol/L NaCl的Y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代时为3.5h,甚至在0.6 mol/L NaCl条件下仍可生长。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对盐敏感,在含有0.1 mol/L NaCl的YM培养液中不生长,但结瘤固...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T19是一株耐盐而固氮能力差的菌株,在含有0.3 mol/L NaCl的YM培养液中生长良好,代时为3.5h,甚至在0.6 mol/L NaCl条件下仍可生长。慢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110对盐敏感,在含有0.1 mol/L NaCl的YM培养液中不生长,但结瘤固氮能力强。本实验以RT19的DNA转化USDA110细胞,在以0.3 mol/L NaCl为选择标记的YMA培养基上,挑取322个耐盐和生长快的菌落,将其中101个菌落纯化,并回接到大豆'112-2-4',得到两株耐盐、生长快而且固氮活性强的转化子RTt19和RTt50。供体菌RT19和转化子RTt19、RTt50在0.4 mol/L NaCl培养基中生长时,细胞内积累大量谷氨酸,而且丙氨酸和缬氨酸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RTt19和RTt50经过20代的转管移植,其性状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耐盐性 DNA转化
下载PDF
新疆土著大豆根瘤菌种群遗传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颂东 关桂兰 黄锡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4,共5页
应用重复序列REP (repetitiveextragenicpalindromic ,重复基因外回文 )和ERIC (ente robaterialrepetitiveintergenicconsensus,肠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 )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ERP PCR和ERIC PCR)对从新疆采集的 2 7株土著大豆根瘤菌... 应用重复序列REP (repetitiveextragenicpalindromic ,重复基因外回文 )和ERIC (ente robaterialrepetitiveintergenicconsensus,肠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 )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ERP PCR和ERIC PCR)对从新疆采集的 2 7株土著大豆根瘤菌染色体进行指纹分析 ,发现在相似水平 0 5时可基本分为两大聚类群 ,一个类群主要包括慢生型根瘤菌 ,另一类群为快生型根瘤菌 ,来自同一地区的根瘤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以上结果表明该技术是对大豆根瘤菌进行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著菌群 大豆根瘤菌 REP-PCR ERIC-PCR 遗传多样性 新疆
下载PDF
大豆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菌株培养基的筛选与优化
11
作者 冷飘 金拂晓 +5 位作者 黄毅 张婵娟 单志慧 杨中路 袁松丽 陈海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7,共7页
为了促进广谱高效大豆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菌株的高效生产与推广应用,本研究对其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与优化。首先比较了Y63-1在YMA、TY、SM、PA和BSE 5种根瘤菌基本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Y63-1在TY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最快。以TY为基... 为了促进广谱高效大豆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菌株的高效生产与推广应用,本研究对其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与优化。首先比较了Y63-1在YMA、TY、SM、PA和BSE 5种根瘤菌基本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结果表明Y63-1在TY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最快。以TY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单因素碳源及无机盐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是Y63-1生长的最佳碳源,CaCl_(2)为必要的培养基成分,Rh微量元素对菌株的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对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粉及Rh微量元素4种组分进行正交优化,获得了适宜Y63-1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1 L)为:8 g蛋白胨、10 g葡萄糖、3 g酵母粉、0.1 g CaCl_(2)·6H_(2)O、3 mL Rh微量元素,pH7.0。此培养基也能显著提升USDA110的生长速率,可以广泛应用于慢生根瘤菌菌剂的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埃氏慢生根瘤菌Y63-1 培养基筛选 培养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安徽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庆元 玉永雄 +3 位作者 吴萍 王松华 何华奇 周燕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4-519,共6页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大豆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山东即墨、宿州灵壁、凤阳小溪河和六安金寨的菌株归为慢生型根瘤菌、来自安庆宿松、凤阳中都城、巢湖含山、滁州天长、淮北杜...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安徽地区的大豆根瘤菌和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山东即墨、宿州灵壁、凤阳小溪河和六安金寨的菌株归为慢生型根瘤菌、来自安庆宿松、凤阳中都城、巢湖含山、滁州天长、淮北杜集、蚌埠淮上的菌株归为S.xinjiangensis,来自滁州全椒和凤阳韭山洞的菌株是与花生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更接近的快生型根瘤菌。而1株来自巢湖庐江的大豆根瘤菌和其它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其遗传地位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与菌根真菌的协作对盆栽大豆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颜尘栋 吴书凤 +3 位作者 张鑫鹏 黄德龙 魏浩 车欣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133-135,139,共4页
以大豆为原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接菌根真菌、单接大豆根瘤菌和同时接种菌根真菌和大豆根瘤菌处理,以都不接为对照。研究不同接种对植株株高、茎粗、根长、结瘤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的发芽率高于未灭菌的发芽率。大豆根... 以大豆为原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接菌根真菌、单接大豆根瘤菌和同时接种菌根真菌和大豆根瘤菌处理,以都不接为对照。研究不同接种对植株株高、茎粗、根长、结瘤数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灭菌的发芽率高于未灭菌的发芽率。大豆根瘤菌的每盆中大豆苗的株数最多,所结根瘤数量最多,说明大豆根瘤菌能够促进大豆苗的生长,菌根真菌与大豆根瘤菌混合处理植株茎粗最高,所结的根瘤单个重量为0.007 g,添加菌根真菌的处理,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氮含量最低,大豆的发芽率最低,但单株所结根瘤数最多,说明菌根真菌与大豆根瘤菌混合施用可以促进根瘤的形成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大豆根瘤菌 盆栽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培养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萍 李正鹏 +2 位作者 何庆元 史钧 祝嫦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3-956,共4页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 试验对大豆根瘤菌AHM2B菌株在YMA、TY、PA、BSE共4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BSE培养基中生长较快,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p H8.0、温度为28℃,接种量为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中的蔗糖、酵母粉、p H和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10 g,酵母粉3 g,Mg SO4·H2O 0.2 g,K2HPO40.5 g,Na Cl 0.1 g,Ca Cl2·H2O 0.1 g,Rh溶液4 m L,豆芽汁1 000 m L,p H7.0,温度28℃,接种量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培养基 培养条件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对不同微肥及pH耐性的筛选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萍 何庆元 +2 位作者 李正鹏 史钧 祝嫦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YMA平板上对1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Fe、Co、B、Mo、Zn及p H的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铁浓度为0.05%时,64%的供试菌株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氯化钴浓度为0.005%时,57%的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25%... 在YMA平板上对14株大豆根瘤菌进行Fe、Co、B、Mo、Zn及p H的耐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铁浓度为0.05%时,64%的供试菌株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氯化钴浓度为0.005%时,57%的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25%时,所有菌株均不生长;在硼酸浓度为0.04%时64%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上升到0.10%时,所有菌株生长均受抑制或不生长;在钼酸钠浓度为0.4%时供试菌株均能生长,当浓度增至0.6%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在硫酸锌浓度为0.025%时有36%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75%时,所有菌株受抑制或不生长。表明供试菌株对钼、硼的耐性较强,而对锌、铁、钴的耐性较弱;不同根瘤菌株对同一微量元素的耐性差异较大,同一根瘤菌对不同微量元素的耐性也有差异。多数菌株在p H6.0~8.0范围内生长正常,耐碱能力比耐酸能力强。其中AWCS13-4菌株耐受微量元素和酸碱度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微量元素 耐性
下载PDF
两株发光酶基因标记的重组大豆根瘤菌在土壤缩影中的存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友国 周俊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研究了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的重组费氏中华根瘤菌HN0 1DL、大豆慢生根瘤菌TA113QD与其出发菌株HN0 1、TA11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缩影中的存活动态。结果表明 :HN0 1DL和TA113QD在灭菌土缩影和未灭菌土缩影中的存活动态特征显著不同 :标... 研究了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的重组费氏中华根瘤菌HN0 1DL、大豆慢生根瘤菌TA113QD与其出发菌株HN0 1、TA11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缩影中的存活动态。结果表明 :HN0 1DL和TA113QD在灭菌土缩影和未灭菌土缩影中的存活动态特征显著不同 :标记菌株在灭菌土缩影中的早期存活数量一般有所下降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存活水平 ,而在未灭菌土缩影中其存活数量在整个跟踪过程中持续下降至约 4 5logcfug- 1 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酶 基因标记 基因重组 大豆根瘤菌 土壤缩影 存活动态
下载PDF
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峰 陈远学 +3 位作者 张思兰 游芳 周欢 徐开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623,共8页
【目的】研究分离自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glnII、共生基因(nodC)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供试未知菌的16S rDNA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 【目的】研究分离自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glnII、共生基因(nodC)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供试未知菌的16S rDNA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MspⅠ及TaqⅠ)酶切后获得5种16S遗传图谱类型。16S rDNA PCR-RFLP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83%水平分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nrhizobium)两大类群,而75%的菌株为中华根瘤菌。6个代表菌株的16S rDNA、glnII和nodC三个位点基因的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4株与S.fredii USDA205T相似度最高;有2株分别与B.yuanmingense CCBAU10071T、B.diazoefficiens USDA110T相似度最高。4个Sinonrhizobium代表菌株16S rDNA、glnII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3%-99.9%、98.2%-100%,但它们的nodC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fredii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PCR-RFLP 16S RDNA glnⅡ nodC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卫卫 关大伟 +3 位作者 马鸣超 李力 曹凤明 李俊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3-437,共5页
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大豆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及主要类群的分布情况,采用BOX-PCR、IGS PCR-RFLP、16SrDNA PCR-RFLP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我国东北地区14个地点18个大豆品种的312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 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大豆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及主要类群的分布情况,采用BOX-PCR、IGS PCR-RFLP、16SrDNA PCR-RFLP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我国东北地区14个地点18个大豆品种的312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为大豆慢生根瘤菌,以Bradyrhizobiumjaponicum为优势种;在IGS PCR-RFLP 72%和16S rDNA PCR-RFLP 76%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可分别被分为6和4个群;在BOX-PCR 9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1个群,表明东北地区慢生大豆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考察各种分析结果发现,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大豆品种间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BOX-PCR IGS PCR-RFLP 16S PCR-RFL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农肥和化肥施用对大豆根瘤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朴方 王宏燕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8-1472,共5页
基于6年的黑土培肥定位试验,从大豆根瘤中提取根瘤菌DNA,采用PCR-DGGE与克隆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施用农肥和化肥对根瘤菌多样性的影响。DGGE图谱分析表明:对照(不施肥)处理的nifH基因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各处理多样性指数... 基于6年的黑土培肥定位试验,从大豆根瘤中提取根瘤菌DNA,采用PCR-DGGE与克隆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施用农肥和化肥对根瘤菌多样性的影响。DGGE图谱分析表明:对照(不施肥)处理的nifH基因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各处理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对照>农肥高量>农肥低量=农化1:1>化肥高量>化肥低量。聚类分析显示,施用化肥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似性仅为66%,说明施用化肥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大豆根瘤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显著改变了根瘤菌的群落结构。DGGE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根瘤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农肥和化肥的施用均降低了大豆根瘤菌多样性,其中化肥处理更明显地降低了根瘤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肥 化肥 大豆根瘤菌 NIFH PCR-DGGE
原文传递
大豆三类共生体的生态学研究Ⅰ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诚 李俊 +3 位作者 樊蕙 崔阵 徐玲玫 张景岚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1990—1992年用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Rhizobiumfredii2048,Bradyrhizobiumjaponicum2178和ESG(extra—slow—growingsoybean,rhizobia... 1990—1992年用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Rhizobiumfredii2048,Bradyrhizobiumjaponicum2178和ESG(extra—slow—growingsoybean,rhizobia)2060与两个大豆品种所做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的3类共生体菌株都能在草甸土上存活,但存活程度不同,2178最强,2060次之,2048较差。3类共生体菌株混合后接种合丰25和923大豆,3个菌株的结瘤竞争模式不同,占瘤率的高低与菌株原来的栖息地、大豆寄主、环境条件有关,大豆根瘤菌土著群体的存在与大豆育种、栽培和根瘤菌接种方式的关系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生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