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籽粒贮藏蛋白11S/7S比值与生态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卢为国 王树峰 +7 位作者 李卫东 梁慧珍 耿臻 范彦英 刘亚非 王庭峰 张辉 李金英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59-1064,共6页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11S/7S比值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纬度等29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态因子与大豆11S/7S比值密切相关。并明确了...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11S/7S比值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纬度等29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态因子与大豆11S/7S比值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鼓粒成熟期日照时数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当日照时数在110.8h时,11S/7S比值最小,当日照时数在459.2h时,11S/7S比值最大;在幼苗期较高的均温和较小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分枝期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提高11S/7S比值;土壤中钾含量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较低的土壤钾含量有利于11S/7S比值的提高,当土壤钾含量在1.32%时,11S/7S比值最小,当土壤钾含量在0.83%时,11S/7S比值最大。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其它生态因子对大豆11S/7S比值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籽粒贮藏蛋白11S/7S比值 生态因子 相关关系 气象 土壤养分 海拔 纬度
下载PDF
大豆子粒棉子糖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卫东 卢为国 +5 位作者 梁慧珍 王树峰 李金英 于兆成 耿臻 刘亚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棉子糖是人与动物重要的营养成分。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子粒中棉子糖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3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78个样本子粒的棉子糖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7个生态因子进行统... 棉子糖是人与动物重要的营养成分。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子粒中棉子糖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3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78个样本子粒的棉子糖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7个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诸样本棉子糖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220%~0.869%。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8个生态因子与大豆棉子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各因子对于棉子糖含量影响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0.392%和0.156%,按各因子的贡献大小依次为鼓粒成熟期昼夜温差、分枝期日照、土壤pH值、花荚期日照、土壤锰含量、花荚期降水、分枝期降水、出苗期降水。该结果对高棉子糖含量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棉子糖 生态因子 分期播种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I.群体结构及关联标记 被引量:100
3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69-1178,共10页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 关联作图是一种利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检测自然群体中基因位点及其等位变异的方法。利用60个SSR标记,对全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393份代表性材料)和野生大豆群体(196份代表性材料)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两类群体的连锁不平衡位点、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16个农艺、品质性状观测值进行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公共图谱上不论共线性的或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LD,说明历史上发生过连锁群间的重组;栽培群体的连锁不平衡成对位点数较野生群体多,但野生群体位点间连锁不平衡程度高,随距离的衰减慢。(2)群体SSR数据遗传结构分析发现,栽培群体和野生群体分别由9和4个亚群体组成,亚群的划分与群体地理生态类型相关联,证实地理生态类型划分有其遗传基础。(3)栽培群体中累计有27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野生大豆种质中累计有34个位点与性状相关。部分标记在两类群体中都表现与同一性状关联,检出的位点有一致性,也有互补性;一些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可能是性状相关乃至一因多效的遗传基础;关联位点中累计有24位点(次)与遗传群体连锁分析定位的QTL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国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盖钧镒 许东河 +4 位作者 高忠 岛本义也 阿部纯 福士泰史 北岛俊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20,共8页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 对全国栽培大豆不同地理、季节生态类型和一年生野生大豆不同地理生态类型的大量材料 ,进行形态、等位酶和细胞器 DNA RFL P性状等不受人工选择直接影响的中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 1)我国栽培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地理生态分化明显 ,遗传距离较大 ;同一地理群体内存在季节生态分化 ,遗传距离相对较小 ;南方春豆与东北春豆熟期组相近 ,但其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其他生态型的距离。 ( 2 )中国栽培大豆在地理上和季节上表现由晚熟型向早熟型进化的趋势 ,东北、黄淮栽培大豆各种生态型与本地区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大于与南方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 ,因而南方原始野生大豆可能是各地栽培大豆的共同祖先 ,南方原始栽培类型在向北方扩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各种早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生态型 遗传演化
下载PDF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农艺及品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Ⅱ.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被引量:54
5
作者 文自翔 赵团结 +4 位作者 郑永战 刘顺湖 王春娥 王芳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9-1349,共11页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 在前文研究已检出与农艺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SSR位点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与性状关联位点的等位变异作解析,通过将携带某等位变异的所有材料表型均值与携带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材料表型均值做比较,估计等位变异的潜在表型效应增量(减量),进一步利用该信息估计位点增效(减效)等位变异的平均效应,鉴别出一批农艺品质性状优异位点、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发现在栽培及野生种质中检出的优异等位变异有同、有异、有互补性。发现关联位点正、负效应等位变异均值间有差异,可根据育种目标性状选择要求,选取适合的位点及相应等位变异。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性状关联,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各有其表型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位变异在相关性状效应上方向、大小的异同解释了性状间正、负相关的遗传原因。关联作图得到的信息可以弥补家系连锁法QTL定位信息的不足,并直接利用等位变异信息进行亲本选拔、组合选配及后代等位条带辅助选择以提高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SSR 关联分析 优异等位变异 等位变异效应
下载PDF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9
6
作者 宋日 刘利 +1 位作者 马丽艳 吴春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3-97,共5页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 采用土培试验将玉米和大豆植株根系分泌物添加到黑土中,25℃培养30 d,研究根系分泌物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物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土壤中,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率、土壤水溶性糖和多糖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1 mm)比例(P<0.05),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特性影响趋势基本一致,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土壤稳定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1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分别比对照增加2.38倍和1.71倍;培养30 d时,添加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2.0%和28.4%。因此,新鲜的作物根系分泌物能快速黏结土壤颗粒,避免遭水破坏,保护团聚体,从而提高团聚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根系分泌物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利用大豆分子连锁图定位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QTL 被引量:37
7
作者 蒙忻 刘学义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21,共16页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 大豆孢囊线虫 (SCN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 ,是引起大豆黄萎病的病原 ,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SCN的生理小种多达十几种 ,在我国大豆孢囊线虫病原主要为 4号生理小种 ,它是现有生理小种中致病力最强的小种。经典遗传学研究已经确定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基因由 1- 4对核基因控制 ,估计有 10个以上的抗性座位。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及QTL定位方法的发展为深入研究该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这对加速我国抗大豆抗孢囊线虫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晋豆 2 3×ZDD2 315组合F2 群体 (2 5 3个单株 )为试验材料 ,其中灰布支黑豆 (ZDD2 315 )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 ,对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利用塑料钵柱法进行SCN抗性鉴定 ,构建大豆孢囊线虫抗性主座位所在区域的分子图谱 ,并进行SCN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根据已发表的大豆A和G连锁群的分子遗传图谱 ,应用BSA法 ,获得了 8个与SCN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相关的SSR标记 ,它们是Satt0 38(176bp/ 182bp) ,Satt30 9(130bp/ 135bp) ,Satt6 10 (2 4 0bp/ 2 2 2bp) ,Sat_14 1(189bp/ 184bp) ,Satt187(30 0bp/ 2 5 0bp) ,Satt315 (2 5 3bp/ 2 4 8bp) ,Satt6 32 (2 86bp/ 2 90bp)和Sat_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抗性基因 基因定位 QTl 分子连锁图 抗病育种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遗传芽黄突变体的发现 被引量:24
8
作者 马国荣 刘佑斌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4-338,共5页
本研究新发现一个大豆芽黄突变体NJ89-3.该突变体典型表现为,从第一对真叶开始,新生叶表现明显黄化,但随叶片充分伸展定形,逐渐变为正常绿色.植株最后一张叶片充分伸展定形后,芽黄植株与正常绿色植株并无明显区别.研究表明NJ89-3的芽黄... 本研究新发现一个大豆芽黄突变体NJ89-3.该突变体典型表现为,从第一对真叶开始,新生叶表现明显黄化,但随叶片充分伸展定形,逐渐变为正常绿色.植株最后一张叶片充分伸展定形后,芽黄植株与正常绿色植株并无明显区别.研究表明NJ89-3的芽黄性状由细胞质基因突变引起,属细胞质遗传,建议将此细胞质基因命名为cyt-Y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黄 细胞质遗传
下载PDF
大豆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2 位作者 吕慧能 王永军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55-863,共9页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抗旱综合指标从中筛选出汉中八月黄、晋豆14,科丰1号,圆黑豆等强耐旱型(1级)和临河大粉青、宁海晚黄豆等干旱敏感型(5级)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 2”(1级×4级)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分别为4.30%和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QTL分析检测到5、3、5个QTLs分别控制比根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位于N6 C2、N8 D1b+W、N11 E、N18 K连锁群上。3性状各有1个贡献率大的QTL(Dw1,Rl1,Rv1),而且均位在N6 C2的STAS8_3T STAS8_6T相同距离的区段上,其他QTLs效应均较小。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旱性 根系性状 相关 遗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QTl定位
下载PDF
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的抽样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卢为国 盖钧镒 李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12,共7页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 【目的】探讨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种类及其分布。【方法】2001~2003年在黄淮大豆产区依据Riggs的鉴别模式对38个地点大豆胞囊线虫(SCN)生理小种作抽样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分布图。【结果】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北京、山西大部分地区、河南东部与北部、安徽北部;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南部地区的抽样调查中未检测到大豆胞囊线虫。其中1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南以南及以东地区,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交界地区,河南漯河、周口及安徽阜阳地区。4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交界地区,山西、北京地区,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2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聊城、德州地区,河北石家庄地区,河南焦作、获嘉地区。7号生理小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河南开封、滑县、温县等地。5号生理小种在河南和河北有零星分布。另外,在河南商丘地区新发现有9号生理小种。【结论】黄淮地区的优势小种是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线虫育种应该以兼抗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要目标。各生理小种的分布没有明显分界,优势小种分布区域中存在其他生理小种。在过去的10年中,该地区生理小种的组成相对稳定,本研究结果可供大豆抗线虫育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l.) merr.] 黄淮地区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生理小种
下载PDF
获得转反义PEP基因超高油大豆新材料 被引量:29
11
作者 赵桂兰 陈锦清 +3 位作者 尹爱萍 胡张华 钱雪燕 郭东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92-796,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高油育种,是当前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大豆是世界上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油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不增加大豆面积的前提下,提...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植物高油育种,是当前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大豆是世界上植物油和植物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油大豆需求量急剧增加。在不增加大豆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含油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培育栽培高油大豆品种。由此,从2000年作者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PEP基因导入大豆的基因组,相继获得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经多代连续筛选、鉴定,获得了稳定的超高油(脂肪25%)大豆品系。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大幅度提高大豆含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反义PEP基因 超高油含量
下载PDF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29
12
作者 郑洪兵 徐克章 +4 位作者 赵洪祥 李大勇 杨光宇 刘武仁 陆静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2-1050,共9页
以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 hm-2到2005年的2305.54kg 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 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 h... 以吉林省1923-2005年间育成的30个大豆品种为材料,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种子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197.80kg hm-2到2005年的2305.54kg hm-2,82年来增加了1107.73kg 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 hm-2。随着产量的提高,株高降低,主茎直径增加,节数增多,节间缩短,分枝减少。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复叶数目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对于产量的提高贡献最大;产量与株高、单株分枝数和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大豆产量的遗传改良过程中,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库容量增加,源器官叶片的同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郑永战 盖钧镒 +3 位作者 周瑞宝 田少君 卢为国 李卫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806,共6页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脂肪酸组分 遗传机制 主基因%PlUS%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三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稳定性比较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莉蓉 张名位 +2 位作者 刘邻渭 魏振承 张瑞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45-2052,共8页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对3种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5种金属离子(K+、Ca2+、Mg2+、Zn2+、Cu2+)和5种不同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对其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结论】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黑大豆 黑玉米 花色苷 抗氧化作用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侯文胜 林抗雪 +4 位作者 陈普 贾志伟 周扬 于洋 刘雁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4198-4210,共13页
大豆是最早进行转基因品种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作物,也是目前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在食品、营养、工业和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996—2012年的17年间,全球共累计种植转基因大豆76 310万公顷,给种植户带来了约370亿美元的收益... 大豆是最早进行转基因品种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的作物,也是目前转基因品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在食品、营养、工业和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996—2012年的17年间,全球共累计种植转基因大豆76 310万公顷,给种植户带来了约370亿美元的收益。2013年,共有11个国家种植了8 45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8%,大豆种植面积的79%。尽管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长期以来大豆的转基因技术体系一直未能实现重大突破,高效、稳定的转基因技术体系仍是开展转基因品种选育和基因功能研究的瓶颈因素。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转化系统和基因枪介导的体细胞胚转化系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大豆转基因技术体系。自1988年采用这两种方法几乎同时获得了首批可育转基因大豆植株以来,大量的研究工作者对其开展了改良和优化研究,实现了转化效率的提升和再生方式向胚性悬浮细胞等的拓展,在大豆农艺性状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中发挥了作用。文章综述了大豆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和问题,比较了大豆不定芽器官发生再生途径、体细胞胚再生途径和原生质体再生途径的特点;归纳了根癌农杆菌和基因枪介导的大豆转基因体系构建研究的典型案例,总结了其在大豆基因型选用、外植体选材、再生方式、筛选策略等技术参数和转化效率。分析认为:尽管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可用于大豆转化的基因型、外植体类型等均有了很大拓展,转化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多个报道中获得了超过10%的转化效率,甚至出现了转化效率高达30%以上的研究报道。但这些转化效率数据多数是在样本量较小的试验中获得的,而且在同一研究报道中,不同转化操作重复间的转化效率差异往往很大;在单因素对比试验中获得的高转化效率,往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体系 转化效率 根癌农杆菌 基因枪
下载PDF
傅里叶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大豆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26
16
作者 孙君明 韩粉霞 +2 位作者 闫淑荣 杨华 佐藤哲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90-1295,共6页
目前大豆脂肪酸育种需要进行大量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因此建立近红外光谱(NIRS)快速测定脂肪酸组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08个中国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或品系为材料,以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NIRS,4 000-12 500 cm^-... 目前大豆脂肪酸育种需要进行大量的气相色谱数据分析,因此建立近红外光谱(NIRS)快速测定脂肪酸组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08个中国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或品系为材料,以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NIRS,4 000-12 500 cm^-1)与气相色谱(GC)技术相结合,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和交叉验证法,探讨利用FT-NIRS技术预测脂肪酸含量的可行性。依据OPUS 5.0软件针对不同脂肪酸组分筛选出最佳NIRS光谱区域为6 101.9-5 446.5 cm^-1。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大豆主要脂肪酸组分,如油酸(C18∶1,R2CV=0.94)、亚油酸(C18∶2,R2CV=0.87)、亚麻酸(C18∶3,R2CV=0.85)和总饱和脂肪酸(C16∶0+C18∶0,R2CV=0.88)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外部验证结果证明大豆油酸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R2val=0.91),其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47 g·kg^-1干重,RMSEP/SD的比值为0.29,可保证大豆油酸辅助育种的准确性;而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预测决定系数范围为0.66-0.76,RMSEP范围为0.37-2.74 g·kg^-1干重,RMSEP/SD比值范围为0.47-0.53,表明可以进行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初步筛选。该研究进一步证明利用FT-NIRS技术预测大豆主要脂肪酸组分是稳定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glycinemax(l.)merr.] 脂肪酸 傅里叶近红外反射光谱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QTL的定位及其与产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崔世友 喻德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4-750,共7页
利用来自波高×南农94-156的151个RI家系检测与4个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累积量、净增量)有关的QTL,并分析其与籽粒产量、表观生物学产量和表观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叶绿素累积量有关的QTL位于D1a+Q、F、G、H、L和M连锁群... 利用来自波高×南农94-156的151个RI家系检测与4个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累积量、净增量)有关的QTL,并分析其与籽粒产量、表观生物学产量和表观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叶绿素累积量有关的QTL位于D1a+Q、F、G、H、L和M连锁群上,每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9%-23.4%。V6和R2期没有检测到2个年份均表达的QTL,而在R4期检测到4个在2个年份均表达的QTL(qccF.1、qccG.2、qccH.1和qccM.1),R6期仅检测到1个QTL(qccH.1)在2个年份均表达,该QTL在R4也表达。与叶绿素含量净增量有关的QTL位于B2和L连锁群上,在V6-R2时期没有检测到与叶绿素净增量有关的QTL,在B2和L连锁群上的两个QTL(qccB2-1.1和qccL.1)在R2-R4和R4-R6时期均表达,qccB2-1.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4%-9.8%,而qccL.1所解释表型变异达29.5%-31.3%。但这两个QTL在R2-R4和R4-R6时期表达的性质不同,且与2年均表达的籽粒产量QTL共位。这印证了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与籽粒产量间存在的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绿素含量 产量 数量性状
下载PDF
大豆根区逆境耐性的种质鉴定及其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依根系类型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1份代表性材料中选取62份,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重、地下部干物重为指标,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方法鉴定了苗期耐旱性、苗期耐铝毒性,加上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鉴... 依根系类型从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01份代表性材料中选取62份,以株高、叶龄、地上部干物重、地下部干物重为指标,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方法鉴定了苗期耐旱性、苗期耐铝毒性,加上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性状鉴定了后期耐旱性,并通过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P含量鉴定了苗期耐低磷性。筛选出1级苗期耐旱材料4份、后期耐旱材料6份、前后期均耐旱材料2份,苗期耐铝毒材料7份、耐低磷材料3份、同时具有铝毒和低磷耐性的材料3份。相关分析表明,耐旱平均隶属函数值与根干重、根总长和根体积的相对值均呈极显著相关;耐铝毒平均隶属函数值与一级侧根数、主根长、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的相对值均呈极显著相关;未发现与耐低磷相关的根系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早 耐铝毒 耐低磷 鉴定 耐逆境相关根系性状
下载PDF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summer soybean germplasm revealed by SSR markers 被引量:22
19
作者 XIE Hua GUAN Rongxia +1 位作者 CHANG Ruzhen QIU Lij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6期526-535,共10页
There are abundant soybean germplasm in China. In order to assess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sum- mer soybean germplasm, 158 Chinese summer soybean ac- cessions from the primary core collection of G. max were used t... There are abundant soybean germplasm in China. In order to assess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sum- mer soybean germplasm, 158 Chinese summer soybean ac- cessions from the primary core collection of G. max were used to analyze genetic variation at 67 SSR loci. A total of 460 alleles were detected, in which 414 and 419 alleles oc- curred in the 80 Huanghuai and the 78 Southern summer accession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was 6.9 for all the summer accessions, and 6.2 for both Huanghuai and Southern summer accessions. Marker diver- sity (D) per locus ranged from 0.414 to 0.905 with an average of 0.735 for all the summer accessions, from 0.387 to 0.886 with an average of 0.708 for the Huanghuai summer acces- sions, and from 0.189 to 0.884 with an average of 0.687 for the Southern summer accessions. The Huanghuai and Southern summer germplasm were different in the specific alleles, allelic-frequencies and pairwise genetic similarities. UPGMA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data clearly separated the Huanghuai from Southern summer soybean accession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different gene poo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Huanghuai and Southern summer soybean germplasm can be used to enlarge genetic basis for developing elite summer soybean cultivars by ex- changing their germ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大豆 胚质 农作物 NDA 核酸 基因
原文传递
中国野生和栽培大豆蛋白质及油脂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顺湖 周瑞宝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573,共8页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 蛋白质和油脂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掌握大豆种质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全国各生态区的野生豆138份、地方品种408份、国内育成品种145份、国外育成品种77份,合计768份大豆种质为材料,测定蛋白质和油脂含量,研究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南京同一环境下全国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变幅分别为39.2%~54.2%、7.5%~17.5%和47.3%~64.6%,地方品种38.8%~51.5%、11.5%~22.5%和55.6%~69.0%,国内育成品种41.7%~49.4%、12.9%~22.9%和55.6%~68.6%。野生豆驯化为栽培豆并经人工选育后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有大幅增加,而蛋白质含量平均数和变异度则有减小,说明以往人工进化着重在油脂含量的改进。三个性状各群体在各生态区内均有较大变异,区平均间差异并不大,各区都有优良变异。野生豆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蛋脂总含量与来源地纬度并未发现相关;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油脂含量与地理纬度出现显著正相关;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与地理纬度还出现显著负相关;野生自然状态下蛋白质含量和油脂含量之间无相关,而栽培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依次增强了负相关;形成这种相关的原因在于地区间油脂含量人工进化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glycinesoja Sieb.etZucc.) 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 蛋白质含量 油脂含量 遗传变异 生态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